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序贯透析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21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采用前瞻性交叉设计方法,先后采取标准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可调钠透析、序贯透析、序贯透析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等4种不同透析模式,每人每种透析模式实施3周.观察各组患者体质量改变、超滤量,透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钾、血钠,透析中最低血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MAP),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作次数、发生时间和需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序贯透析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常规透析组显著降低,较序贯透析组和低温可调钠透析组明显降低;4种透析模式对患者的溶质清除,调节透后血钾、血钠,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序贯透析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能较好地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不影响透析效果,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4倒,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彩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梯度压力弹力袜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交叉配对设计,将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交叉分组到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干预组(梯度压力弹力袜干预)进行干预,测量患者透析前即刻,透析1 h、2 h、3 h,下机前,下机后15 min的血压、心率,透析结束后患者的剩余超滤量和补液量。结果干预组发生透析低血压29例次,对照组为37例次。干预组透析1 h、2 h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透析后3 h、下机前和下机后15 min,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剩余超滤量、补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时采用梯度压力弹力袜干预对透析低血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够减少透析剩余超滤量和透析中补液量,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期间输注50%葡萄糖注射液对血糖的影响,以及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以13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前4周采用常规无糖透析液透析(无糖透析组)作自身对照,后4周透析过程输注50%的葡萄糖注射液(输糖透析组)作为治疗观察,比较输糖透析前后血压,血糖,超滤量等变化,低血压发生次数。结果:使用无糖透析液时,患者发生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分别为7.0%和44.2%;透析期间输注50%葡萄糖注射液后,患者未发生透析低血糖,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明显下降28.8%(P〈0.01)。超滤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透析期间输注50%葡萄糖注射液能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增加超滤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隹透析。观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一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纳入85例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腹膜透析患者,收集入院腹膜透析评估时的一周晨起血压以及其他临床资料,并根据中位血压变异系数,分为高BPV组(血压变异系数11.0%)与低BPV组(血压变异系数≤11.0%),随访至2017年5月,监测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需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高BPV组与低BPV组透析相关指标(透析龄、Kt/V、日出液量)、原发病比例、钙磷代谢、血脂、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等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经中位随访15个月,腹膜透析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24.7%,其中心力衰竭发生率最高(15.3%)。高BPV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30.4%)高于低BPV组(17.9%),但并无统计差异(P=0.181)。腹膜透析患者无心血管事件中位存活时间30.5(27.2,33.8)个月,低BPV组无心血管事件存活时间33.9(30.1,37.8)个月高于高BPV组27.1(22.1,32.1)个月(χ~2=4.649,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一周血压变异性与无心血管事件存活时间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越高,无心血管事件存活时间相对越短。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透析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分透析性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对照组),观察透析间期空腹血糖(Glu)、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钠(Na )、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的变化.结果:低血压组首次血透时Scr、BUN明显高于对照组,Cc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间期体重/干体重)、超滤量、超滤率均较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透析期间Glu、HbAlc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Hb、Alb、Na 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cr、BUN、TG、T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与首次血透时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高血糖、营养不良、贫血、血钠浓度等有关,应提倡个体化透析.  相似文献   

8.
可调钠配合超滤模式及低温透析防止透析低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血液透析相关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仍为20%~30%左右。低血压除引起患者不适外,还可以使患者提前结束透析,甚至影响透析的质量。我们利用目前透析机所能提供的钠模式和超滤模式配合温度的调节,探讨透析液钠浓度的线性下降配合递减式超滤及低温对透析低血压的防止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夜间长时透析(N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32例患者每周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3次,每次7.5 h。透析开始时间为晚间22:00~22:30,结束时间为次日5:30~6:00。记录进入NHD前2个月及开始NHD后每次透析前后血压。结果进入NHD 1~6个月患者透析前后血压维持在较理想状态。NHD 1~6个月透析中高血压及低血压发生率显著减少(均P<0.0125)。结论 NHD能平稳地控制透析中的血压,有利于保护患者心功能、延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钠递度透析改善透析低血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透析是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是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发生许多并发症。低血压是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1] ,其发生率 30 % ,有报告高达到6 0 % [2 ] ,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其原因[3 ] 多与大量脱水所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肌酐、尿素氮等物质被迅速清除 ,血浆渗透压降低 ,血管再充盈不足 ,血管收缩性降低以及尿毒症患者水钠潴留所致的心功能受损有关。本文旨在探讨钠递度透析在改善透析低血压中的作用。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 14例。其中男 6…  相似文献   

11.
透析充分性是影响腹透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因素 ,而影响透析充分性的主要因素是透析剂量 ,腹膜转运功能 ,残余肾功能 ,体表面积 ,而这些指标又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指标 ,因此我们透析方案必须不断修改。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取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在本院进行长期腹透并腹访的患者 5 0例。其中男 2 8例 ,女2 2例 ;年龄 2 7岁~ 84岁 ,平均 (5 2 .98± 15 .0 2 )岁。均采用百特双连系统透析。腹透治疗时间 3~ 71个月 ,平均透析(2 6 .14± 2 0 .0 1)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4 2例 ,原发性高血压 4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 2例 ,痛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露醇注射液对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维持性血透患者30例,给予20%甘露醇250ml持续静滴,治疗8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监测透析患者每次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心率,记录患者超滤量,检测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所有结果与甘露醇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甘露醇治疗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总有效率93.3%。与甘露醇治疗前比较透析中最低血压以及透析后血压、超滤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甘露醇注射液能有效治疗透析中低血压。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对腹膜透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先前腹部手术对CAPD效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 81例肾衰竭患者分成两组 :A组4 7例 ,无腹部手术史 ;B组 34例 ,有腹部手术史。随访置管CAPD后第 1、第 7个月腹膜肌酐清除率和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在开始CAPD后第 1、第 7个月腹膜肌酐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B组术后血性透出液发生率(17.6 % )高于A组 (2 .1% ) (P <0 .0 5 )。经过半年随访 ,各组内腹膜肌酐清除率保持稳定。随访过程中无疝气、腹壁水肿和胸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既往中小腹部手术一般不影响腹膜透析顺利进行 ,但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时应谨慎 ,术后注意监测腹膜溶质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总体影响.方法 使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得分(SGA)、人体测量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等方法对33例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观察高通量透析前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 (1)SG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A级,但营养状态同为A级的患者,有更多的题目选择“A”选项,且选择“明显改善”选项的患者数增多;(2)人体测量指标: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TSF、MAC测量值显著上升(P<0.05),体重、BMI、MAM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分级发生变化,有更多的以体重为衡量指标的中度营养不良患者转变为轻度营养不良;(3)生化检测指标:高通量透析3个月后,血清CHOL和LDL显著下降(P<0.05),血清PA、ALB、TG和HDL无显著性变化;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与高通量透析治疗前相比,血清ALB、HDL显著上升,血清CHOL、LDL显著下降(P<0.05),PA、T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低血压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时相对血容量的改变,并与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研究相对血容量对预测低血压发生的价值.方法 挑选维持性血液透析者61例(透析龄≥1个月),持续在线监测相对血容量,每30分钟测定血液和心率.记录140次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次数及相对血容量的数值.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相对血容量与收缩压之间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17).发生低血压时,患者相对血容量变化差异显著.在21例患者中,49例次相对血容量与收缩压呈线形相关.结论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所能耐受的血容量下降程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但个体内变异不大,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血容量监测有助于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以及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是目前我国治疗尿毒症的最主要方式,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低血压发生.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多数患者无力承受通过增加透析频率、改变血液净化类型(如:做透析滤过、使用高通量透析器等)来提高透析充分性.因而将每一次来之不易的透析发挥到极限成为医生和患者的共同要求.常常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个透析间隔时间1周甚至更久的浮肿患者,如何通过一次透析让患者维持更长时间?显然,这类患者的脱水量是最重要的.已经很难用理想干体重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这样的患者很难通过一次透析达到理想干体重.因而,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成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必须在血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接近理想干体重.为此,我们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临床先兆进行了统计研究,以早期发现、预防、治疗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可调钠透析防治高危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PHD)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稳定)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高危患者透析,治疗分两阶段进行,第1月行普通透析(CHD)为A组,透析液钠浓度138mmol/L,第2月行可调钠透析(PHD)为B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由148mmol/L,线性下降到135mmol/L,透析时间均4.5h,患者自身交叉对照,两者血流速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CHD组与PHI)组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CHD组与PHD组相比,PHD组低血压发生率较CHD组明显降低(p〈0.01)。与CHD相比,PHD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PHD组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长期使用低钙透析液对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规律性腹透患者使用低钙腹透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规律性 随访的患者中选择高血钙和(或)高血磷,iPTH<150 pg/ml的患者25例,改用Baxter PD4透析液 (钙1.25 mmol/L,其余成分不变),同时增加碳酸钙用量。使用低钙透析液期间每1~2个月检测 血总钙、血磷、iPTH和血白蛋白,同时观察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有何不适。结果 在使用标准钙 透析液的1年中,血钙浓度逐渐升高,血iPTH逐渐下降,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用低钙透析液 治疗后,第1个月的血钙值明显下降(P<0.05),且维持在正常范围。腹透治疗开始时每日碳酸 钙(2.83±0.53)g,低钙透析液治疗后每日碳酸钙为(3.57±0.74)g(P<0.05)。治疗后2个月和3 个月,血磷浓度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TH值同样在第1个月时显著升高(P <0.05),以后未观察到再进行性升高,并维持在200 pg/ml左右。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在整个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治疗2周后出现低钙,iPTH升高明显而停用低钙透析 液。其余患者能很好地耐受低钙透析,没有低血压、抽搐等情况发生。结论 在高钙、高磷、低转 运骨病的腹膜透析患者中使用钙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同时注意钙的补充,有助于 钙磷代谢和骨病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A组)与低通量透析组(LFHD,B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治疗第一次透析前后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最大呼吸中段流量(MMEF)、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F-V)中的V50三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变化;分组治疗时和治疗6个月后透析前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中臂肌围(MAMC)、FEV1.0、MMEF、V50变化。结果:(1)单次透析后两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个月后A组Hb、Alb、PAB、MAMC明显上升(P<0.05),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透前肺功能也有改善(P<0.05);B组患者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肺功能,而长期应用HFHD较LFHD能更好的改善透析患者肺功能,可能与HFH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LFHD清除的大中分子物质(主要是细胞因子)、明显改善贫血、微炎症及营养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开始残余肾功能与维持性透析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9年30日新进入血透或腹透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成年患者资料,随访至2010年3月31日.根据透析开始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10.5、8~<10.5、6~<8、<6 ml· min-1·(1.73 m2)-1 4组.eGFR评估采用MDRD简化公式.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结果 (1)共562例患者入选,透析开始中位eGFR为5.60(2.26~12.62) ml· min-1·(1.73 m2)-1;中位随访时间为17(0~58)个月 ;死亡141例,中位生存期为45.48(43.05 ~47.90)个月.随着透析开始eGFR下降,4组患者Scr、BUN、血尿酸(SUA)、血前白蛋白、血磷、血钙磷乘积、整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平均动脉压(MAP)逐渐升高 ;血红蛋白(Hb)、男性患者比例、并发糖尿病比例、Charison并发症指数≥5比例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着透析开始eGFR下降,并发左室肥大比例有逐渐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4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eGFR与透析预后无显著关系.对透析非早期(>3个月)死亡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4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eGFR是透析1年生存预后的保护因素(HR =0.791,95%CI 0.669~0.935,P<0.01).(3)以心脑血管死亡为终点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eGFR是心脑血管生存预后(HR =0.868,95%CI 0.777~0.971,P<0.05)和1年心脑血管生存预后(HR=0.937,95%CI 0.851~0.992,P<0.05)的保护因素.(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eGFR增高1 ml·min-1·(1.73 m2)-1,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下降10%(HR=0.90,95%CI 0.81~0.99,P< 0.05).血液透析方式4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47),8~<10.5组生存率最低,与6~<8组、<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33,P=0.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未显示透析开始eGFR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开始eGFR增高1 ml·min-1·(1.73 m2)-1,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6.6%(HR=0.834,95%CI 0.736~0.946,P<0.01)和32.1%(HR=0.679,95%CI 0.535~0.862,P<0.01).以心脑血管死亡为终点,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eGFR增高1 ml·min-1·(1.73 m2)-1,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下降18.2%(HR=0.818,95%CI 0.669~0.999,P<0.05).结论 本组患者透析时机明显晚于国际透析指南的标准.随着透析开始eGFR降低,并发症增多及程度加重.早期透析可能无法提高透析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脑血管及1年总体生存预后和腹膜透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