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限制的因素之一是缺乏HLA匹配供者,欧美约30%要移植的病人可找到HLA相合和5%病人有一个位点不合的同胞供者。国内单生子女政策及建立骨髓库需要时间,找到相关相合与无关相合供者十分困难,此外寻找无关供者费时3~6个月,许多病人将失去移植机会,但所有人几乎均有相关的HLA半相合供者。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单倍体相合移植,由于重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使本工作停顿,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单倍体移植更深入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观察到去除植入物中的T细胞可控制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儿童TCR Vβ24个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及其与HLA—DRB1*15的关系。【方法】再障儿童17例(SAA14例,MAA3例),采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外周血或骨髓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和克隆性,SSP—PCR检测HLA—DR。【结果】再障儿童外周血T细胞仅表达4—22个Vβ亚家族,而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几乎表达所有Vβ亚家族。12例(包括初诊SAA4例,CR4例,复发1例和MAA3例)再障儿童存在不同程度T细胞克隆性增殖,但个体间差异较大,正常外周血和骨髓均为多克隆性T细胞。5例HLA—DRB1*15(+)患儿中4例(80%)有寡克隆T细胞,而12例HLA—DRB1*15(-)患儿中仅3例(25%)见寡克隆T细胞,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伴寡克隆T细胞的6例S从儿童经免疫抑制治疗后达CR;不伴寡克隆T细胞的5例SAA儿童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其中CRI例,PR2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大多数再障儿童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殖,寡克隆T细胞多见于SAA,尤其是HLA—DRB1*15(+)的SAA儿童。TCR VβT细胞克隆的检测对进一步了解再障免疫功能状态、预测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60年代兴起的骨髓移植(BMT),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HLA配型、预处理方案的制定及并发症的防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使其临床疗效大为提高。白血病病人接受BMT后长期生存率由最初的<10%提高到42~55%。近十年来进展迅速,很多医疗单位利用这项新技术使很多濒临绝境的肿瘤或免疫缺陷病人得以长期生存。1977年前全世界仅169人接受BMT,而1987年一年就有40多个国家近250个医疗单位对3,964例病人进行了异基因BMT(Allo-BMT)治疗,另外每年还有1000人接受自身BMT(ABMT)。当前,BMT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至1989年底约有10,355例病人接受了Allo-BMT。本文就近年来BMT中新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原(Proinsulin,PI)T细胞表位。[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建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原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51)Cr释放细胞毒性试验测定T细胞激活的HLA限制性和PI肽段中最小的抗原表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及表面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表达。[结果]建立了PI抗原特异性的CD4~+ T细胞克隆TWHPI-1,CD8~+ T细胞克隆TWH PI-2。前者为HLA DRB4 0101限制,PI最小抗原表位在PI(79~87),74.2%细胞表达 TRAIL。后者为HLA A1限制。PI最小抗原表位在PI(78~86),94.9%细胞表达TRAIL。[结论]HLA DRB4 0101-Al可能参与IDDM的致病过程,TRAIL可能是两株T细胞克隆引起胰岛细胞死亡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HLA相合程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 121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0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3例。85例接受相关、36例无关移植。HLA全相合91例、部分相合30例。预处理方案:37例患者用含全身放疗+环磷酰胺、84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HLA全相合相关移植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CsA+MTX),无关及相关HLA位点不合移植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霉酚酸酯。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 121例患者除4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外、其余117例病人均获造血重建;HLA全相合与不相合移植者Ⅱ~Ⅳ°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6.1%和53.3%(P=0.006),3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在全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47.4%和49.6%(P=0.947);非复发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在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16.5%和40.0%(P=0.007);5年累积白血病复发率为16.7%、其中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复发率分别为15.3%和22.7%(P=0.396);5年累积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0.6%和63.8%,其中OS和DFS在相合者为78.2%和70.3%、不相合者为47.6%和43.3%。多因素分析显示:HLA不合为Ⅱ~Ⅳ°急性GVHD的危险因素,Ⅱ~Ⅳ°急性GVHD为TRM发生的危险因素,HLA不合、急性GVHD、疾病分期为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TRM高于相合移植,从而导致OS显著低于HLA全相合移植,长期生存与供受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儿童TCR Vβ24个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及其与HLA—DRB1*15的关系。【方法】再障儿童17例(SAA14例,MAA3例),采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外周血或骨髓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和克隆性,SSP—PCR检测HLA—DR。【结果】再障儿童外周血T细胞仅表达4—22个Vβ亚家族,而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几乎表达所有Vβ亚家族。12例(包括初诊SAA4例,CR4例,复发1例和MAA3例)再障儿童存在不同程度T细胞克隆性增殖,但个体间差异较大,正常外周血和骨髓均为多克隆性T细胞。5例HLA—DRB1*15(+)患儿中4例(80%)有寡克隆T细胞,而12例HLA—DRB1*15(-)患儿中仅3例(25%)见寡克隆T细胞,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伴寡克隆T细胞的6例S从儿童经免疫抑制治疗后达CR;不伴寡克隆T细胞的5例SAA儿童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其中CRI例,PR2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大多数再障儿童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殖,寡克隆T细胞多见于SAA,尤其是HLA—DRB1*15(+)的SAA儿童。TCR VβT细胞克隆的检测对进一步了解再障免疫功能状态、预测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莫祥兰  周祥祯  黄振录 《广东医学》2012,33(20):3105-3107
目的 探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84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EBV编码的小RNA)表达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V感染相关性.结果 184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阳性率为69%,EBE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有关(P <0.001),不同类型淋巴瘤EBER表达率不同: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CL)为100%,EBER阳性细胞数超过30%;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为83%,阳性细胞数不到10%,阳性细胞多为反应性B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NOS)为40%;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28%;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ALK+为18%.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表达率显著高于结区的(P<0.01),两组EBER阳性细胞及其分布也不同.结外EBER表达率为81%,阳性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阳性细胞多超过30%;而结内者表达率为43%,阳性细胞多为母化的肿瘤细胞或反应性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不到10%.结论 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V感染密切相关,而结内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V感染可能为继发感染.检测肿瘤组织EBER表达有助于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科2000-2011年采用异基因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7例,HLA配型全相合(6/6相合)10例,5/6相合5例,4/6相合2例.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120 mg/kg分2d静滴,马利兰12~ 14 mg/kg分4d口服,氟达拉滨30 mg/m2×5 d.全相合供体采用CsA+ MTX+ 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不全相合供体采用ATG+ CsA+ MTX+ MMF预防GVHD.移植物均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骨髓.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发生急性GVHD 9例(52.94%),发生慢性GVHD 11例(64.71%).随访12 ~ 120个月,6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8、11、15、19、21、34个月疾病复发而死亡,3例患者死于GVHD合并感染,余8例健康存活.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陆晨  刘凯 《医学综述》2011,17(3):333-335
T细胞受体(TCR)基因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IgA肾病中TCR有其不同基因型的表达特点。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TCRVβ13和TCRVβ15亚家族出现克隆增殖性T细胞的频率较高;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中,外周血TCRVβ20基因优势克隆;在IgA肾病中,TCRCα-575A/G及TCRCα-560C/T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发生相关。现就TCR基因在肿瘤治疗上的研究现状以及通过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在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方面的巨大发展潜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1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同胞间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不全相合/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移植疗效及并发症,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分析.结果 移植后9~24 d(中位时间13.8 d)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移植后14~26 d(中位时间17.3 d)血小板大于20×109/L.2例于移植后26 d(HLA 3/6相合)和移植后48 d(HLA-A、DR各一个位点不合)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予甲强龙治疗后控制;9例发生慢性GVHD,其中局限型6例(1例为HLA全相合,1例为HLA-B一个位点不合,4例HLA 3/6相合),广泛型3例[其中1例为HLA-DR一个位点不合,1例为4/6相合(HLA-A、B不合),1例HLA 3/6相合];4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发生肠道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无1例发生肝静脉闭塞病(VOD);随访3~37个月,14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死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靠方法,在充分考虑移植风险和积极准备的基础上可实施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环孢素A(CsA) 甲氨喋呤(MTX) 霉酚酸酯(MMF)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四联方案预防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全相合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 方法 10例白血病和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分别接受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处理方案应用Flu Bu CTX;HLA1-3个位点不和. 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急性GVHD(aGVHD)发生率7/11,慢性GVHD(cGVHD)发生率6/10,最长随访时间26个月,死亡率4/12. 结论 CsA MTX MMF ATG可有效预防HLA不全相合移植中的GVHD,不影响造血重建,不增加移植相关死亡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B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克隆性重链基因重排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克隆性重链基因重排检测在B细胞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semi—nested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银染技术,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23例B—NHL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第三互补决定区(IgHCDR3)重排基因,对照组为7例T细胞淋巴瘤(T—NHL)及6例反应性增生或肉芽肿性淋巴结炎。结果 B—NHL IgHCDR3检出的阳性率87.0%(20/23),假阳性率7.7%(1/13),假阴性率13.0%(3/23)。结论 检测克隆性IgHCDR3重排为B—N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证、治疗时机、移植物的选择、移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和移植疗效.22例患者中21例获得造血重建,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未获得植入的成人患者,于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38 d进行母亲HLA4/6相合的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解救治疗获得植入.22例中死亡3例,无1例复发.MDS患者何时进行Allo-HSCT需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 )对患者分组,评分属于高危组的患者宜在疾病确诊后尽早进行移植,而低危组的患者可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进行;不仅可选择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也可进行非血缘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HLA)不全相合的UCBT;移植预处理如采用减低强度的方案(RIC)并不影响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HLA-A、B、DR相合时,BMT/PBSCT术后aGVHD的发生与HLA-Cw配合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量扩增体积RSSOP技术对2000年1月-2001年6月进行BMT/PBSCT的白血病患者及其供者20对(同胞BMT/PBSCT 16对和无关供者BMT/PBSCT 4对)进行HLA-Cw基因分型,对其中5例HLA-Cw错配供受者与临床移植过程中aGVHD的发生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6对HLA-A、B、DR相合的同胞BMT/PBSCT供受者中4对HLA-Cw等位基因错配(半相合和不相合者各2例)发生严重aGVHD(≥Ⅲ°)1例,4例无关BMT/PBSCT供受者中2例发生严重aGVHD(DRB1和Cw错配各1例),统计学显示Cw配合对降低aGVHD未见显著意义。结论:研究提示,同胞或亲缘遗传背景下HLA-A、B、DR全相合时Cw错配与aGVHD无相关性,但无关供受者HLA-Cw错配可能对严重aGVHD的发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LA多态性的分析,包括基因型和单倍型的特征,确定影响患者成功筛选出HLA相合无关供者的关键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HLA室完成的768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以及与其进行HLA配型的1 172名中华骨髓库无关供者的基因型和单倍型数据,确定HLA等位基因和单倍型的分布及特征,比较含有常见基因型(CWD表中的Common基因)或非常见基因型(CWD表中的Well-documented基因及Rare基因)以及至少含有一种常见单倍型或不包含常见单倍型的患者找到相合供者(定义为HLA等位基因9/10相合或10/10相合)的几率、找到的相合供者平均数以及找到相合供者的等待天数.结果 在768名患者中共有481名找到了相合供者,占62.6%.在研究群体中,HLA-A、-B、-C、-DRB1和-DQB1的等位基因数量分别是38、67、34、43和26个,常见的五位点单倍型为25种.通过比较发现,只包含常见基因型的患者找到相合供者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包含非常见基因型的患者(63.91% vs.40.48%,P< 0.01),其找到的相合供者数目也比后者高(1.25±0.55 vs.1.06±0.24,P< 0.01).至少含有一种常见单倍型的患者与不包含常见单倍型的患者相比,其找到相合供者的几率也更高(77.99% vs.44.29%,P<0.001),找到的相合供者也更多(1.32±0.62 vs.1.10±0.30,P<0.001).结论 HLA基因型和单倍型是否常见对患者能否成功找到相合供者至关重要,包含至少一种常见单倍型以及基因型中全部为常见基因是患者成功配型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6 例复发的B 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治疗,观察CD19 CAR T 细胞
治疗对B 淋巴细胞来源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监测病人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细胞
因子水平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进行诊断及治疗,通过骨髓形态、流式细胞术、增强核磁或PET-CT 对白血病
及淋巴瘤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3 例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治疗后28d 均获得完全缓解,但2 例在2 ~
6mo 后复发,3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均未获得部分或完全缓解。结论: CD19 CAR T 细胞可以短期内有效缓解
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疗效不确定,该细胞技术需进一步改进,优化。  相似文献   

17.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克隆性T细胞淋巴瘤,国外报道不多,国内报道罕见。起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类似脂膜炎皮下硬结,早期易被误诊。SPTCL虽罕见,但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伴随十分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引起患者较短时间死亡,早期及时和准确的诊断是极其重要的。文献报道SPTCL可伴发热、肌痛、畏寒、不适及体重减轻,可出现全身性噬血综合征(HPS),部分SPTCL患者因HPS而病情急进,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无此综合征的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我科今年收治了1例以上气道梗阻为主要症状入院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联合使用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对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AR)发生率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02年9月~2006年11月11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甲基强的松龙(MP)组(n=29)、MP+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组(n=17)、MP+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n=8)、MP+赛尼哌组(n=12)、MP+ATG+赛尼哌组(n=30)、MP+ALG+赛尼哌组(n=17),各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后均联合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泼尼松(Pred)3联维持免疫抑制治疗.进行同期队列对照,只定期随访,观察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结果 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MP组34.5%、MP+ALG组17.6%(RR=2.456,P>0.05)、MP+ATG组2.5%( RR=3.684,P>0.05)、MP+赛尼哌组25.0%( RR=1.579,P >0.05)、MP+ATG+赛尼哌组3.3%(RR=10.526,P <0.05)、MP+ALG+赛尼哌组5.9%(RR=8.421,P <0.05).结论 联合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与单用MP组或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组比较,肾移植术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较低.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方案可减低急性排斥发生率,但与单用M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例确诊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HLA全相合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联合骨髓移植(BMT).移植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1~15 d和12~15d,移植后均转变成供者型造血.因此认为从诊断到移植时间短、血制品输注少、预处理个体化以及PBSCT联合BMT是近期移植成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某些干细胞移植手术可能会使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的炎症病理反应减缓。目的:采用自体骨髓移植(BMT)术阻止进行性MS患者的病情进展,BMT旨在最大限度地抑制T细胞。方法:对14例继发的快速进行性MS患者(基线时的中位EDSS评分为6分,中位病程为5年)实施自体BMT。为了彻底清除T细胞,选择强效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全身照射以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移植过程中再次掺入成熟T细胞的可能性,研究选用骨髓而非外周血作为CD34^+干细胞的来源。结果:对患者中位随访35个月(极差23—50),移植后所有患者的造血功能都成功恢复,早期的毒性反应包括EB病毒相关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病变,长期效应为抗甲状腺抗体产生(3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的发生。1例患者在移植术后5年因病情进展而死亡。9例患者的治疗失败(根据EDSS评分持续升高达6个月以上定义),5例患者的病情稳定或改善。其他临床参数普遍显示出相同的预后。无论是脑部还是脊髓扫描,患者的MRI均未显示钆增强病灶。但是大多数病例CSF中的寡克隆带检测呈阳性。结论:采取上述强有力的免疫抑制疗法不能预防继发进行性MS患者的临床进展。缺乏有效性及严重副作用将不利于类似的严格去T细胞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