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匮要略》涉及“酒”的方剂共有26首,其中酒剂有“清酒”“白酒”“苦酒”“酒”之分,入药又有“酒制”“酒煎”“酒服”之别。酒剂及其入药方式的不同,在方剂中发挥行气活血、通阳宣痹、助阳益气、醒脾和胃、开腠散邪、引药入经等不同功效。从《金匮要略》“酒”之种类、用法、功效及用量等方面入手,探讨仲景用“酒”之义、用“酒”之巧,以期为临床用酒入药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这些广为流传的名诗名句都是酒后之作,酒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和思维,使之创作出千古佳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说“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可见酒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而在文学传统中,酒更是有着特殊的地位,下面就听听当代艺术家对中国五千年酒国诗海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陈斌 《气功》2011,(1):35-37
酒是一种饮料,喜庆宴席少不了。在北方,酒又被某些人用作“祛寒剂”,每到隆冬季节,或淋雨受寒后,便喝上几盅取暖御寒。酒又是“麻醉剂”。有些人用酒浇愁,结果情况怎么样呢?借酒浇愁,愁越愁。酒还是“催化剂”,酒逢知己干杯少,至爱亲朋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4.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酒的药用价值,并广泛用于防病、治病。近现代以来,受到酒与化学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酒在中医药中的部分传统用法被大幅简化,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挖掘整理了酒在中药制药与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用法,总结出“以酒炙药,矫药性”“以酒浸药,行药势”“以酒煎药,激药性”“以酒服药,引药力”“以酒敷药,促药性”等基本观点,并从现代视角归纳常用酒类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酒对药物吸收的作用以及酒与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旨在继承发掘酒在中医药中的特色用法,认识酒的科学内涵和临床价值,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酒疗”之法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即已开始广泛应用“酒疗”。《内经》中有多处对酒性的论述,并记栽丁“酒疗”的具体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治病证多属经络病;(2)所用药物多为温热药;(3)治疗多配合针刺按摩。《黄帝内经》“酒疗”思想为后世医家应用酒疗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励双娜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59-759
用酒处理药材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酒制丸、酒送服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时代则出现了“酒浸”“酒煮”药材的炮制法。从古至今,用酒炮制中药,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现代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7.
僧海霞 《中医杂志》2013,54(2):174-178
唐宋时期的敦煌地区酒类众多,名称各异,选作药酒基酒与直接饮用的酒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所侧重地反映出各自的特性.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表述习惯,不同名称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它们同为麦酒,其区别在于酿制工艺的不同,“白酒”是指浊酒;“清酒”是指“灰”清酒;“无灰酒”是指无“灰”清酒;而“苦酒”是指醋.麦是蒸馏酒出现之前敦煌高档酒的主要原料,尤其是药酒的酒基原料.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代医家对饮酒引起的机体损害有较为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并将其归纳在“伤酒”、“酒病”、“饮酒中毒”、“胁痛”、“酒癖”、“酒疸”、“酒臌”等论述中。现代研究证实,酒精在人体内主要由肝脏代谢,其造成的损害也以肝脏损害为多,故将其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  相似文献   

9.
林娜  高晓山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2):754-756
<正> 前代部分十八反歌诀中载有藜芦反酒,《医学入门》称:“藜芦莫使酒来浸,人若犯之都是苦。”;《元亨疗马集》甚至称:“藜芦莫使酒来浸,人若犯之都是死。”;《医宗必读》称:“藜芦与酒相反,同用杀人”;《罗氏会约医镜》称:“藜芦反诸酒,若同酒,即杀人”。这些内容在明、清时期影响较广,据不完全统计,共20部以上医著载之。  相似文献   

10.
酒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出土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之酒的字形含义、以酒入药历史、以酒为辅料用于药物炮制的历史延革进行了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入药用酒在明代以前基本为乙醇浓度较低的粮食酿造酒;元代开始引入蒸馏酒;明代酒被分为米酒、烧酒、葡萄酒3类,米酒、烧酒均有入药用;自唐宋起各医家均强调入药佐使以糯米为原料,用白曲所酿的糯米酒为正。因此,建议《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中所收载汉代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清代名方“五味消毒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的黄酒,其原料为糯米,曲用白曲,具体工艺和质量标准可参考《黄酒》GB/T 13662—2018“传统型黄酒”中的“干黄酒”。《目录》中所收载的“酒洗”“酒浸”“酒制”“酒炒”等法本意皆为用酒将药材进行润透处理后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干燥,均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炙法”的前身,具体炮制方法的选用需遵循历史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酒、盐、糖是人们家庭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饮食调味品,和人们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关系。 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祖国医药学的起源亦和酒有密切关系(“医”从“酉”,“酉”,酒也)。饮酒得当有利健康,过量则伤身。 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称:“酒味甘辛,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对酒的利弊,讲得非  相似文献   

12.
酒,据《辞海》解释为:“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它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如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新华字典》则言其“含有酒精,多喝对身体有害”。自杜康酿酒以来,酒便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将酒运用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相似文献   

13.
酒病的临床研究王天舒,刘文康指导康广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中医科(沈阳110001)无节制的饮酒能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内伤病症,早在《内经》等古籍中已有“酒中毒”、“酒病”、“伤酒”、“酒客酒”及“酒僻”等病名记载,同时有很多关于病因病机、治法方...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饮食文明,这种饮食文化传统在新春佳节全国各地的“年饭”中得到充分体现。“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年饭又叫“年夜饭”,有的地方叫“团年饭、团圆饭、合家欢、合岁酒、守岁酒、辞岁酒”。年饭是很重要的家庭宴会。年三十除夕夜,家家团聚,年饭做好后,先要供奉祖先,让其“领气”,然后全家人会餐,一个也不能缺。祭祖表现了炎黄子孙饮水思源,不忘祖宗的伦理美德。  相似文献   

15.
<正> 第三讲语序(五) 五、介宾结构的位置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一定要和其它的词语在一起,组成介宾结构(又叫介宾词组),才能充当句子成分。同介词相结合的词语被称为这个介词的宾语。如《仓公传》:“以酒饮之,旋乳”(用酒服了药,很快就生产了)。“以”是介词,“酒”是“以”的宾语。“以酒”合在一起,称为介宾结构。在句中作谓语  相似文献   

16.
●奠祭非酒莫举 古代先人有祭神、祭祖、祭友之饮,以示缅怀,遗风至今,成为各民族的传统祭祖仪式之一。奠祭无酒莫举,不为诳言。 ●“女儿酒”风俗 在浙江绍兴一带,女孩子出生满月,家里就酿酒数坛,埋之于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时,取出酒贺客或做为陪嫁礼品送至婆家。 ●“别亲酒”风俗 浙江杭州流行“别亲酒”。女儿出  相似文献   

17.
贾尊益说酒     
山西寿阳名医贾尊益 ,名重一时。贾氏嗜酒 ,但其饮酒 ,仅以蒸熟之苹果或梨为下酒菜 ,决避荤腥。贾向于酒道多有研究。认为《尚书·说命篇》中说的“若作酒醴 ,尔惟曲蘖”是商王武丁与大臣傅的一段对话。说明在商代 ,先人不仅发明了曲蘖 ,而且早运用于酿酒。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说过 :“肥肉厚酒 ,务以自强 ,命曰烂肠之食”。《抱朴子》曰 :“君酿酒 ,酒成以附子、甘草入酒中 ,立成美酒。”甲骨文中还有“其酒”的记载 ,据汉代班固《白虎通·考点》解释说 :“者 ,以百草之香 ,郁金合而酿之 ,成为。”可见 ,“其酒”,便是芬芳的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孟河医派天冬特色炮制工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查阅相关医药古籍和近代文献等资料,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临床验案、方法学、炮制原意等方面探讨孟河医派天冬特色炮制工艺。研究发现,孟河医派天冬炮制工艺主要有“去心”“炒”“青黛拌衣”“酒润”“酒蒸”等,其中“青黛拌衣”“酒润”和“酒蒸”等较具特色,不过由于资料有限,关于孟河医派天冬特色炮制工艺相关物质基础变化、作用机理和关键工艺参数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藥酒的啓源在介紹藥酒的啓源以前,首先必须談談酒的發明,酒的發明在歴史上來說,要以我國为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典医学文献中,已有關于酒的記載,如“黄帝內經太素”“知官能”里說“与古聖人,作湯液醪醴”这里所說的上古可能接近原始時代了;所謂聖人,应是歷史上廣大劳動人民壘積經驗的功績。在“江純酒誥”里說:“酒之所兴,肇自漢皇,成之帝女,一日杜康”。由于酒發明这样早,所以藥酒的啓源也很早。据“周礼”“天官酒正”里說“辨四飲之物,二日医。据徐灏的說文解字笺注說:“医本酒名,故从酉,殹  相似文献   

20.
赵霖 《科学养生》2006,(2):24-25
在中华民族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医”字繁体字写作“医”,下半部分的“酉”字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可见历史上医学与酒的密切关系。中国古书《食货志》中有:“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之句。日本嗜酒之徒则片面强调“百药之长”,忽略“饮必适量”,故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