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介词说概     
自从元代的王实甫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西厢记》以来,善于穿针引线的红娘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在人们的心目中,“红娘”就是介绍人的代名词。介词既以“介”字冠其首,是个起介绍作用的词,也便当仁不让地成为语法中的“红娘”了。介词的作用要领会介词的“红娘”作用,首先得搞清三个概念。第一,什么叫介宾词组?介词同由代词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的宾语一起构成的词组,叫做介宾词组。也就是:介词加宾语等于介宾词组。第二,介宾词组在句中处于什么位置?介宾词组的位置在由动词或形容词担任的谓语的前后。介宾词组出现在谓语之前,就是状语;处于谓语之后,便成补语。也就是:介宾词组加  相似文献   

2.
<正>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去本而末是务。”此句语序是①主谓倒装②宾语前置③介宾倒装④定语后置 2.“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此句语序是①主谓倒装②宾语前置③介宾倒装④定语后置 3.“善哉医乎!”此句语序是①主谓倒装②宾语前置③介宾倒装  相似文献   

3.
“因”字在《伤寒论》条文中多次出现,因其词性不同,词义各异。兹归纳17例,试析如下: 一、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变化发生的条件。表“趁着”、“通过”等意。 [例]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115条) [按]条文中的“因”字与“火”字组成介宾  相似文献   

4.
<正> 要能较顺利地阅读中医古籍,除了掌握大量的字词之外,熟悉古代汉语中的较特殊的句式和凝固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分别加以介绍。一、古汉语中较特殊的句式(一) 宾语前置在古今汉语中,一般地说,句中各种成分,是有其一定的次序和位置的。比如“我扫地”、“他看书”。例中“我”、“他”都是主语,“扫”、“看”都是谓语,“地”与“书”分别是“扫”和“看”的宾语。从这二例得知,主语在前,宾语在后,谓语在中间。即“主——谓——宾”的次序。而在古汉语中,在某种情况下,宾语可以前置于  相似文献   

5.
此研究从词法结构角度将四字格中医脏腑病机术语分为定中式偏正结构、主谓(宾)结构和并列结构三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以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回译性和系统性原则为依据,考量四个平行翻译文本的译法。研究发现,定中式偏正结构四字格脏腑病机术语可译为n(中心语名词)+of/in+n(修饰语名词)的介词短语结构,其修饰语可用单字组合法英译,中心语是双音节合成词则仍采用单字组合法英译,是双音节单纯词则采用意译法;主谓(宾)结构的四字格脏腑病机术语可译为n(主语)+Ving+n(宾语)的英语短语结构,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是谓语动词,寻找对应语英译时应首先理解动词在源术语中的含义,并考虑其与相关近义词的区别;并列结构的四字格脏腑病机术语英译时需考虑术语隐含的语义逻辑关系,并选择恰当的逻辑连接词来翻译隐含的语义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略) (二)qìnq庆、shēn身、chù处、quán权、shàn汕、lǐn凛、chōu抽、wěn稳,bei背、慓pià票。 (三)1.nà纳 2.gēng耕、zhǎng掌 3.tāi胎 4.sì饲 (四)1.以,介词,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译:用。以,连词,表连动作的目的,译:用来。 2.然,形容词词尾。而,连词,表连修饰关系。 3.夫,句首发语词。之,助词,表取消句子独立性。乎,介词,介绍动作的依据。于,介词,同上。  相似文献   

7.
有时“为”、“所”紧连(介词“为”的宾语被省略),放在动词之前表示被动,也译作“被”这种格式叫“为+[ ]+所+动词”。例如:  相似文献   

8.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和状语(一)凡句中的名词,失去了原来的特点,含有动作的意义,并且有动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即可以带宾语,可受副词的修饰,或可受介宾词组的补充,被连词“而”连接,与能愿动词结合等,这样就活用作动词了。(1)名词后面有代词宾语,由于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可以带宾语,所以当名词在句中带宾语时,就活用为动词了。  相似文献   

9.
<正> 第三讲语序(三) (二)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前置古医书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孰”、“何”、“安”,“恶”、“胡”、“焉”、“奚”、“曷”等,这些词中的任何一个在疑问句小作宾语,一般都前置。这种提前的句式是:“主语——疑问代词(宾语)——动词(谓语)”。例如: (1)“苟或血病写气,气病写血……咎将谁归。”(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或问》)  相似文献   

10.
2.名词活用作状语歌曰:动前名词活作状,表示比喻“象一样”,时间处所与趋向,方式、工具、凭借用,译出介宾最相当。名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充当主语,如果动词前的名词不是主语,那就活用作状语了。有下面五种情况:①表示比喻。《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一以参详,群疑冰释”,“冰”即是表示  相似文献   

11.
这里的“以”,《甲乙经》作“于”。这说明这个表示被动的介词“以”,可跟“于”互用;它为介词,“于”必为介词无疑。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疟论》) 句中四“以”表示行为的时间,用同“于”,“在”的意思。“以”作连词的例子。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移  相似文献   

12.
“养生”,古代称为“摄生”或“道生”。“摄生”之词,最早见于杨上善编著的《黄帝内经太素》,他把《素问》、《灵枢》两个八十一篇,各归其类,其中之一就是有摄生类。其后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所著《类经》和清代医家薜生白所著《医经原旨》都沿用了“摄生”一词。明代医家李  相似文献   

13.
刘亚 《四川中医》1993,11(7):10-11
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行医初年对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颇为信服,随着学验俱进,四十年后,转而对张元素、李东垣益气补脾诸说深为崇信,力倡“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制左归饮、丸,右归饮、丸诸名方,而成为阴阳两补之巨匠。一、本于《内经》,立论阴阳张介宾对阴阳的概念,是以《内经》  相似文献   

14.
治疗毒蛇咬伤,从前并无专门书籍论述。其方法散见于“千金”“外台”“肘后”及各家医学丛书和外科文献中。归纳起来,不外以药物内服和外治两种。兹选介几种于下,以供参考。一、内服: (1)饮好醋一二碗,使气不随血走,以绳扎伤处两头,若昏迷宜用五灵脂五钱、雄黄二钱半共为末,酒调二钱灌之,少时咬处出黄水,水尽则肿消,以雄黄末掺之,口合而愈。(医宗金鉴外科)  相似文献   

15.
《内经》,共用“所以”句六十余个,它与现代汉语“所以”句,形徒相似,意则其非,大异小同,貌合神离。现代汉语“所以”,是因果复句中常用的连词。《内经》中的“所以”则是个介宾词组,经常附在动词、动词性词组(动宾、动补、动状词组)之前,与之构成一个名词性词  相似文献   

16.
李慧琴 《中医杂志》2003,44(5):388-389,392
新方八阵系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之50和51卷,前卷为“八略”,列补、和、攻、散、寒、固、因8个方面,专论治则治法;后卷为“八阵”,即以“八略”为基础,将自创的186首新方(实192首,其中肠痈秘方2首,鹅掌风4方4首,大分清饮、小分清饮各分列两阵)分类归入八阵之中,是其继承古义,独辟蹊径,将一生之临床体会、用药心得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17.
<正>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称其住所为“通一斋”。先祖原是四川绵竹县人,于明初因军功被任为世袭绍兴指挥,遂迁居浙江。他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卒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终年七十八岁(据《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载:张介宾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即公元1555年;卒于崇祯五年壬申,即公元1632年。与上有异)。张景岳天性颖慧。幼时课诵“不呫呫章句”。十三岁时,随父亲到京城,跟畿辅名医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他勤于读书,博览经、史、子、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不影响表达语义的情况下,行文中省去一些语词,叫做省略。一般地说来,省略的成分会在上下文出现。在上文出现的叫承前省略,在下文出现的叫蒙后省略。古医书中省略的现象很复杂,从省略的成分上看,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都可以省略。此外,介词和介词的宾语也常常出现省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刺血疗法的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刺血疗法的临证应用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杨介宾一、概说刺血疗法,就是用三棱针在患者体表某一部位或腧穴浅刺,使之出血少许,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刺血疗法。刺血疗法由来久矣,它是在“砭石”治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内经》中就有不少篇章...  相似文献   

20.
试论《内经》五行互藏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学说,人们通常注意到的是五行特性、归类、生克、乘海、制化等内容,而对“五行互藏”讨论很少,未曾引起注意。所谓“五行五藏”,是指五行的任何一行中,皆又有五行可分。“五行者,水火水金土也”,“第人皆知五元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这是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一书中对“五行互藏”作出的简明定义。“五行互藏”的思想,在《内经》中早有蕴含。《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就是采用“五行互藏”理论和方法提出的中医特有的体质类型学说─—“阴阳二十五人”。后世医家根据“五行互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