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院在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如何推进门诊和互联网诊疗服务。方法 在2022年5月上海疫情期间,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调研,就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就医需求、门诊就诊满意度、互联网医院知晓情况、使用意愿等方面对来院的644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受新冠疫情影响,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大幅减少,儿童就医行为有所改变。由于平均候诊时间比以前缩短(12.82 min vs.23.21 min),医师诊治每位患儿的时间增加,受访者对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对候诊秩序和候诊时间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访者在就诊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在互联网医院使用意向方面,年龄≤39岁的受访者更愿意使用(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诊治能力是严峻的考验,改变传统就医模式,将互联网思维与医院管理模式进行融合,提升医疗资源可及性,对于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的医疗服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门诊患儿家长对复旦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提出改进建议和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就诊环境条件和设施、诊疗资源配置和流程、总体医疗费用、总体就诊时间、医师的诊疗行为、药师的药学服务、护师的护理服务、其他医疗技术人员的服务和药品供应的满意度等9个方面,对在复旦儿科医联体内62家成员单位就诊的1 660名儿童家长开展满意度调查。结果 受访者对复旦儿科医联体内各级医院总体满意度和医师诊疗满意度无显著差异;在药品供应满意度指标上,受访者对复旦儿科医联体三级医院的满意度高于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总体就诊时间和总体医疗费用的满意度指标上,受访者对复旦儿科医联体三级医院的满意度低于社区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年收入<5万的受访者,年收入5~10万和11~20万者对各级医院药品供应、总体就诊时间的满意度更高(OR=2.07,P<0.05;OR=2.27,P<0.01;OR=2.55,P<0.01;OR=1.93,P<0.01),但收入到20万以上之后,满意度较中间收入水平反而有所下降。与首诊选择三级医院的家长相比,21%首诊选择二级和社区医院的家长对医联体政策较了解(P<0.01)。结论 复旦儿科医联体工作初见成效,建议进一步增加成员单位药品种类,提高儿童家长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优质儿科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3.
张柠  张春燕  周海清 《中国医院》2011,15(11):18-19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因素,探讨提高患者对门诊工作满意度的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门诊患耆进行调查。结果:患者选择就诊医院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医疗技术,患者对综合性医院门诊候诊时间和就医环境最不满意。结论:医院应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利用效率,缩短候诊时间。做好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改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4.
陈健明  黄绮云  黄向晖 《海南医学》2013,24(24):3715-3716
目的探讨儿童就诊时间长度与家长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某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的患儿就诊时间资料,分析患儿就诊时间与家长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就诊时间为2~3 min的家长满意度较低(78.58%),随着诊查时间的延长,满意度也呈上升的趋势。到达8~12 min后,满意度达最高(96.24%)。8~12 min组与13~20 min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诊查时间超过20 min,满意度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结论将儿童就诊时间长度控制在8~12 min能使大部分患儿家长感觉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的常态化防控工作中,住院患者及陪客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不可预测爆发点随时出现,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抗疫新常态。如何避免疑似/潜在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及陪客因医院滞后的信息化防控水平而造成院内交叉感染是医院防控工作的重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内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诊治省级综合性医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诊疗方案,结合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基于住院患者及陪客相关管理制度及流程制订信息化防控系统,从制定管理制度、设计评估表单、梳理上报及监控流程、研发信息化管理系统、培训使用等方面,为省内外医院常态化防控工作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时预约就诊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2013年5月-2014年5月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候诊区分时预约就诊实施前后患者各1 500例,对其实施前后满意度、挂号和候诊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前后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 250、1 276份,有效回收率为83.33%、85.07%。实施前后患者对诊疗环境、诊疗时间、医患沟通充分、病情熟悉程度、候诊时间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满意率由实施前的89.12%(1 114/1 250)上升为实施后的97.26%(1 241/1 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P<0.01)。实施后患者挂号、候诊时间较实施前均缩短〔(7.3±1.6)min比(26.0±1.8)min、(8.7±2.1)min比(29.9±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时预约就诊模式对优化门诊就诊流程、缩短患者非医疗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发挥重要作用。分时就诊、有序就医的门诊建设思路得以初步体现。 社区卫生服务|分时预约就诊模式|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大型综合医院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院管理模式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对北京市门诊量较大的两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流程进行体验。结果:两家医院门诊就诊流程基本相同,就诊时间差距主要体现在候诊时间,就诊环境与条件也有一定差距。结论: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入手点分别是有效缩短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医方便性和舒适度,作为医院方则要通过自身软硬件两方面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8.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第一窗口,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门诊就诊人数多,流动性大,不仅接触患儿,更多地要接触患儿家长,因家长对孩子的极度关心,求医心切,既想缩短候诊时间,又想得到较为满意的诊治和服务;而目前儿科医生紧缺,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儿童看病难持续受到社会的关注,医患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因此,我院在儿科候诊管理中实施规范化人文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关爱、理解、服务"的理念[1],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有效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公立三甲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服务现状开展分析,讨论新冠病毒疫情前后互联网医院发挥的作用,为互联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2018-2022年互联网医院服务的使用现状,通过对比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前后互联网医院使用量的变化,检验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对缓解线下就诊压力的作用。结果:互联网医院的使用数从疫情前的20 241人次增至疫情后的169 987人次,互联网医院使用人次较疫情发生前呈倍式增长。结论:互联网医院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发展迅速,疫情期间发挥了分担线下就医流量、避免交叉感染、灵活调配资源、满足患者多元需求等作用,今后应继续发挥互联网医院在资源调度中的优势,提供连续闭环化健康管理服务,促使供需管三方协同配合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是一项重要的经验总结与尝试,目前发热诊室试点工作已开展一年有余,分析其运行情况十分必要。目的 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的设置与利用情况,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于2021-02-22至2021-03-02,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其所在机构是否开设了发热诊室〔包括疫情防控期间设置的发热(哨点)诊室和疫情防控前设置的发热门诊〕,以及累计使用时间、累计接诊人次、累计转诊率、累计确诊人次。结果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18份,来自40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设了发热诊室的机构208家(51.0%),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前已开设的机构91家(22.3%),一直未开设的机构109家(26.7%)。271例应答者参与了发热诊室工作。根据该271份问卷:截至2021年1月底,发热诊室的中位累计使用时间为12(10)个月;188例(69.4%)应答者表示累计接诊人次<300人次,45例(16.6%)应答者表示累计接诊人次>1 000人次;184例(67.9%)应答者表示累计转诊率<3%,35例(12.9%)应答者表示累计转诊率>70%;238例(87.8%)应答者表示接诊的所有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人数为0例。χ2检验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设发热诊室与疫情防控之前开设发热诊室的累计接诊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地区(包括按经济带划分、按本城市内地理位置划分、按所属地区疫情期间最高风险等级划分)发热诊室的累计接诊人次、累计转诊率、累计确诊人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热诊室的设置时间与累计使用时间、累计接诊人次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7、0.18,P<0.05),按经济带划分地区(东、中、西部)与累计确诊人次呈正相关(rs=0.13,P<0.05)。结论 超2/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或之前设置了发热诊室/门诊。不同地区因素的发热诊室在累计接诊人次、累计转诊率、累计确诊人次方面无明显差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前开设发热门诊的接诊工作量高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设置的发热(哨点)诊室,表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一定处置发热患者的工作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急诊胸外伤的处理策略。方法 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收治的78例急诊胸外伤患者为观察组,依托“互联网+”智慧医疗平台,在出诊、接诊、预检分诊、急诊处置等方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采用一体化救治新模式;另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采用传统救治方法的81例急诊胸外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院前转运时间、院内急救等待时间、送检时间、送手术室/住院部时间和病死率,分析评价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一体化胸外伤救治新模式的急救效果。结果 两组的院前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急救零等待,送检时间、送手术室/住院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1.28%)低于对照组(4.94%),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外伤救治的时效性不受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的影响,依托“互联网+”智慧医疗平台,采用一体化救治新模式处理胸外伤,健全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可以简化抢救流程,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提高胸外伤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患者提供便捷的预约挂号和诊疗服务,提高患者门诊就诊满意度.方法:对2009年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情况进行汇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预约诊疗,并探讨其效果.结果:有利于患者进行就医咨询,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结论:预约诊疗服务有利于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和提高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但应在努力实践的同时,不断细化预约服务的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医疗优化挂号服务系统对门诊患者门诊等候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1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挂号(人工挂号、等候就诊),同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智慧医疗优化挂号服务系统进行挂号,记录患者平均挂号时间、候诊时间、投诉发生率,以调查问卷形式使患者对该模式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挂号时间、门诊等候时间分别为(38.42±14.35)min和(41.62±18.27)min,患者对该服务系统总满意率为61.25%,投诉发生率为13.75%;观察组患者挂号时间、候诊时间为(21.62±8.75)min和(24.75±9.67)min,患者对该服务系统总满意率为81.25%,投诉发生率为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慧医疗优化挂号服务系统能显著降低患者平均门诊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时段预约就诊模式在门诊诊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方便病人就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在门诊诊疗服务中开展分时段预约就诊模式,选取实施前(2013年以前)、实施2年后(2015年)门诊就诊病人各115例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人挂号方式、意愿就诊率、挂号时间、候诊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分时段预约就诊模式后,病人预约挂号率、意愿就诊率明显高于实施前,现场挂号或加号率、挂号缺失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平均挂号时间、平均候诊时间、预约挂号候诊时间、现场挂号候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前(P<0.01),病人对就诊时间安排、就诊流程、预约挂号方式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分时段预约就诊模式可缩短挂号、候诊时间,提高门诊诊疗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智慧医疗信息系统的运用在综合医院门诊服务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开展智慧医疗门诊就诊模式和原有门诊就医流程就医的患者各300名,自制门诊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满意度及投诉率;比较实行智慧医疗前后患者各环节诊疗等候时间;结果 经过比较,实行智慧医疗后在挂号、就诊、抽血、收费、取药各环节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实行智慧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96.3%,投诉率3.7%;对照组满意度84.3%,投诉率15.7%。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智慧医疗能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减少各环节的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感受,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一线护士道德困境、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21年3-4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651名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工作的护士,采用中文版道德困境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一线护士的道德困境总分中位数为91.0,“价值冲突”是发生频率和强度均最高的道德困境,半数以上(51.0%)的受访者曾考虑过因道德困境而离职。“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是护士采取的主要应对策略。直接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护士、对医院相关培训不满意者以及采取消极应对策略的护士其道德困境高于其他护士。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一线护士的道德困境处于较高水平,护理管理者应注意疏导并帮助护士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门诊患儿家长候诊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门诊患儿家长候诊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指导门诊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需求.因此,医院需要努力完善门诊治疗环境的硬软件建没,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医院:根据患者的医疗需求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强化服务质量内涵,为患儿和家长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门诊传统流程由于其复杂性与环节繁冗而饱受患者诟病。文中评估移动互联网与数据挖掘技术对医院门诊流程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采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患者实际排队叫号数据,提出和分析了患者平均就诊时间、平均问诊时间、问诊相对候诊时间比、医院滞留患者数量等评估患者门诊候诊医疗服务质量的量化指标,并根据该类指标的数据挖掘结果对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延伸医院排队叫号系统至患者智能手机终端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进行预测。结果预测结果显示,患者候诊时间可减少42.31%;医院滞留人群可下降25.60%。结论该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候诊时间、减少滞留数量、有效改善门诊流程,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孙庆 《当代医学》2022,(6):192-194
新要求、新挑战和本院采取的应对策略,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下开展药学服务的新模式.应加强岗前培训,强化以电子处方、实时互动审方为主的医师诊疗系统的药学信息服务支持,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保证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新冠疫情常态化要求门诊药房药师及时调整工作模式,开展临床药学循证研究,强化药学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变化。方法:收集并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2月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期间及疫情发生前2018年5月—2019年12月和2016年5月—2017年12月同期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结果:疫情常态化期间,妇产科收治住院患者较往年同期波动不大,医院感染率下降至0.27%,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合并其他疾病的发生率高达68.97%,较往年同期明显上升(P<0.05);疫情发生前,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是最主要的医院感染部位,而疫情常态化阶段,下呼吸道感染和腹(盆)腔内组织感染为主要的医院感染部位(41.38%),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下降至13.79%,与往年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正确率逐年提高,以疫情常态化管理期间最为显著(P<0.01)。结论: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有助于降低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强化医护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执行力,为完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