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测量伤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经伤椎椎弓根平面CT扫描,观察椎管减压及椎体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经随访...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管间接减压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结果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的椎体高度丢失。经7~113个月随访,复位后的椎体高度无丢失,无明显后凸畸形,F ranke l分级获得1~3级以上改善。结论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胸腰椎的稳定性,需积极手术治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间接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后路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Denis分类Type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实施了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术.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平均7 d,平均年龄38.6岁.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采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的后路固定法.植骨采用经椎弓根切除椎间盘椎体间植骨的方法.[结果]局部后弯从术前的Cobb角平均15.5°改善到4.7°.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时为9.4°,平均损失4.7°.[结论]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经椎弓根椎体间植骨,加强前柱的支持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完整程度不同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根据伤椎椎弓根解剖完整性,将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为3组,即无损伤(I组)、单侧损伤(II组)以及双侧损伤(III组),行后路减压、复位,分别给予6枚、5枚以及8枚椎弓根钉固定术,术后对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2~36月,30例椎体高度恢复90%~98%,后凸成角畸形矫正;未见内固定断裂、螺钉拔出等。患者可早期佩戴支具下地行走,康复锻炼,随访满意。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的选择,应基于伤椎椎弓根的解剖完整性,避免应力集中,防止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7例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8~37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节段(T12-L2)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以及前后路联合减压重建内同定术的虚拟手术模型构建。方法选取一名腰L1椎体爆裂性骨折志愿者,对其T12-L2部位行横断面CT扫描,应用Mimics软件作三维重建,并按后路270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和前后路联合减压重建内固定术,进行解剖复位、椎板减压、钛网植入、椎弓根螺钉同定等手术模拟。并通过数字模型与标本模型的对比验证其仿真精度。结果建立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节段(T12-L2)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和前后路联合减压重建内固定术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虚拟手术设计均与标本模型,及术后CT扫描基本相符。结论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的三维数字模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前计划制定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为该术式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072-107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采用上述技术治疗单一椎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分别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VAS评分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破情况;随访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个月及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1年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6例伴有神经症状,术后1年时15例完全恢复,1例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到D级。术后骨折均得以较好复位,未见内固断裂、松脱及矫形丢失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对中央椎管及神经根进行有效的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能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重建脊椎三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盆牵引联合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接受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前先给予骨盆牵引2 d,对照组术前不行骨盆牵引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12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伤椎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椎弓根螺钉弯曲、折断、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前,先给予短期骨盆牵引,可防止伤椎被进一步压缩,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Cobb角,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23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12±3.1)个月。骨折椎体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伤椎置入椎弓根钉无神经损伤,术后伤椎高度较术前得到明显恢复,后凸畸形角度明显改善,生理弧度恢复。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丢失不明显。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是一种维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复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经后路和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24例,其中19例同时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经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钛板内固定18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并评价复位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42例均获9~36个月随访。后路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于前路组(P〈0.05),椎体前高丢失及Cobb角丢失后路大于前路(P〈0.05),后、前路术后Frankel分级各改善1.2级与1.8级。结论前、后路手术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应依据椎管占位的程度和脊柱结构的综合稳定性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矫治麻痹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矫治麻痹性脊柱侧凸(paralytic scoliosis,PS)的一些手术问题。方法2000年5月~2005年5月,应用钛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18例Ps患者,男i0例,女8例;年龄11~26岁。其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13例;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myelodysplasia,MS)5例,2例为2次手术。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55~125°,牵引下侧凸Cobb角30~105°。合并骨盆倾斜3~55°。3例术前先施行头-盆环牵伸;2例实施一期后路弧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余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固定节段为6~15个,所用螺钉数6~16枚。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感染及神经症状加重,伤口均Ⅰ期愈合。16例获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9个月。无断钉、断棒现象。术后Cobb角40.29±15.45°,矫正率44%~81%,平均52.9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时1例MS患者Cobb角丢失较明显,余患者与术后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骨盆倾斜术后测量为14.77±10.5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随访1年时较术后有加重,余患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多椎体的固定,短节段的融合,方法可靠,疗效满意。矫治麻痹性脊柱侧凸时,应将骨盆及下肢的功能和畸形程度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伤椎双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63例经伤椎双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并获得3年以上随访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测量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末次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伤椎双节段固定组(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7~77(52.8±1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率:经伤椎双节段固定组为90.3%、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患者为84.4%(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恢复(P0.05)。末次随访时,经伤椎双节段固定组对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P0.05)。结论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都能较好地恢复胸腰椎骨折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对术后矫正度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增加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伤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传统开放手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止点,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目的:评估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微小切口非空心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行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20例单节段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41~60岁,平均(50.3±5.5)岁,伤椎位于T11~L2,均属A3型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个3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腰背痛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及术后各时间点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结果:手术时间为80~110 min,平均(90±9)min;出血量为40~95 ml,平均(68±17)ml;住院时间5~8 d,平均(6.7±1.2)d。2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29个月,平均(26±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5±1.1)分明显下降至术后即刻(1.9±0.6)分(P〈0.001)及2年随访时(0.4±0.5)分(P〈0.001);椎体高度压缩率由术前(49.3±7.4)%显著下降至术后即刻(5.2±1.6)%(P〈0.001)及2年随访时(7.0±1.5)%(P〈0.001);后凸角由术前22.0°±1.9°下降至术后即刻3.1°±1.8°(P〈0.001)及2年随访时6.1°±1.4°(P〈0.001)。术后随访过程中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无明显减小。无一例出现螺钉松动、断钉及断棒。结论: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并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5年11月至2008年12月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硫酸钙人工骨成形术结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椎管横截面积侵占率的改善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无神经损伤及加重.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椎管横截面积术后即刻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无螺钉松动或断裂,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硫酸钙人工骨成形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提供了伤椎前中柱支撑和固定,能够有效地恢复并维持伤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15.7±4.3)个月。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3 d均优于术前(P<0.001)。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和短节段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韦谋宽  覃运泽 《骨科》2012,3(3):135-136
目的 分析临床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基础上联合椎体增强术来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收治的40例确诊为胸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C臂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在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基础上联合椎体增强术来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回顾分析伤椎的痊愈情况.结果 经过术后的随访3年时间的随访发现,无1例内固定失败.40例患者C臂机完全恢复,无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现象.自固化硫酸钙在术后4个月得以吸收,0.5年后椎体骨折术愈合.伤椎的前缘高度和术前比较,已经由(54.50±10.89)%恢复到(86.57±7.67)%,最后维持于(93.46±8.59)%;患者的矢状面Cobb角已经由术前的(33.56±8.85)°恢复到术后的(7.97±6.38)°,最后维持于(10.76±6.98)°.Oswestry功能障碍的指数达23.6.结论 临床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基础上联合椎体增强术来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安全简便,可有效预防椎体高度发生丢失以及近战型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或间接复位对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2例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复位组(n=26)和间接复位组(n=26)。比较两组患者椎体骨块占位率、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百分比、Cobb角、椎管重塑矢状径的恢复比率及ODI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骨块占位率、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百分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重塑矢状径的恢复比率间接复位组为15.7%±8.9%,直接复位组为11.8%±9.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接或间接复位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间接复位手术操作步骤减少,创伤小,且后期椎管重塑较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椎管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钛网重建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一期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固定后柱治疗腰椎爆裂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8.6岁。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L13例,L27例,L36例,L41例,L51例。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内径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4.5h,平均3.7h。出血量680~1 500mL,平均98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钛网重建节段获得骨性融合,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无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除1例A级患者外,其他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次全切重建脊柱三柱稳定性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并发症少等特点,是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