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005~2008年收治的42例高龄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0~90min,术中出血量240~460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周均下床锻炼,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优良率为85.7%。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者4例(9.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越,尤其适用于合并多种老年病且不宜长期卧床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的选择,以及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7/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77/2009)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患者"和"femu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artificial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elderly patient",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83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文献.分别以人工股骨头假体的材料学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等问题出发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各种股骨转了间骨折中均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已有多种材料类型的人工股骨头假体如金属材料、高分子聚乙烯、陶瓷材料以及碳质材料等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人工股骨头假体的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应用中愈加广泛,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但此方法仍存在着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人工股骨头假体选择的材料有很多种,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复合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人工股骨头假体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结果:2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病死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7~30 d,术后平均住院日15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尽早下地负重行走,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失败概率。方法收集合川区人民医院骨科2002~2009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病例165例,统计术中问题,分析假体前倾角异常、大转子重建情况、假体位置及假体周围骨折等问题。结果手术失败病例16例。假体前倾角错误5例,股骨大转子重建失败致髋关节不稳4例;股骨近端骨折2例,假体安置过深致关节松动2例,假体安置过浅致关节复位困难2例,股骨假体远端穿出股骨皮质1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方法,手术技术操作不当是发生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合并骨折疏松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国产标准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访4-33个月。结果:25例中除1例自然死亡外,其余均能自立行走。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掌握适当技巧,术后早期锻炼,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经6~48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优良率为88.9%,无死亡病例,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高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临床疗效优于内固定术。作者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对75岁以上的股骨转子间EvansⅢA型、ⅢB型、Ⅳ型极不稳定型骨折,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术中针对其重建大小转子间的稳定性进行探讨,取得满意疗效。现对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的4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6例患者疗效资料。结果本组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0d,均顺利通过手术期和围手术期。功能评定结果为:优4例,良2例,无中和差。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选择3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髋关节前外侧肌间隙微创切口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给予抗凝、预防感染、康复功能锻炼等。对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7d;术后1、3、6、12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2.3±5.6)、(85.8±4.5)、(91.3±3.9)、(95.9±5.3)分;1例术后发生严重深静脉血检形成,经治疗症状消失,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0个髋关节均恢复受伤前功能。结论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就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PFNA治疗,观察组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多,下床活动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缩短下床活动时间,而PFNA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已成为共识,而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分歧。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评价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06/2009-06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12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组52例,股骨颈骨折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12~39个月。按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股骨转子间骨折组优22例,良2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1%;股骨颈骨折组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股骨颈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出血量显著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但下地负重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28例,手术入路分为后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于术后1年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周内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例,均为后外侧入路者,经手法复位,皮牵制动4~6周后痊愈出院。其余26例术后7~14d下地功能锻炼。于术后2~8周顺利出院。28例患者随访12~26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均愈合,无假体松动、下沉。术后1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3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前外侧入路的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1998年至2005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年龄75~92岁,平均79.6岁。假体均为骨水泥型,随访时间1~8年,平均3.6年。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按Harris评分方法,优11例,良8例,可4例,差2例。2例假体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因Ⅲ型(Jensen-evans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置换术的5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人工股骨头组6个月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DH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组(P<0.01),DHS组术后下地时间为60 d,而人工股骨头组为3 d(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全身情况差、手术风险高的高龄病例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加长柄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对16例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加长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并与同期62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同类型病人选用传统的AO动力髋螺钉行内固定手术作对照。结果:经过平均11.3个月的随访,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情况与传统内固定方法无差异,但是可以缩短手术后的卧床时间。结论:选择加长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舜瑢  付艳东  李林  冯震 《新医学》2007,38(6):390-39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90分钟,出血量为300~500 mL.术后1~2周所有患者均能下床活动和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所有患者骨折于术后8~16周全部愈合.38例均无褥疮感染,无再次骨折者,无心、肺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1年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总优良率达9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马辕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823-2824
Pinder和Dumin于1981年首先介绍了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取得早期功能恢复的疗效[1];Green和Moore等也于1987年报告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提出在有严重骨质疏松与粉碎骨折时,可采用这一方法.此后国内多家也陆续报道了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疗效.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其特殊性,本文拟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科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Ⅲ型44例,Ⅳ型38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9例,DHs内固定术43例。【结果】82例患者均得到近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DHS内固定组有7例手术失败后,均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9例,术后随访期间患者仅有1例假体脱位,其余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HS内固定术、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4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随访时间8~48(23.78±6.8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2%,主要表现为褥疮、肺部感染、假体松动等。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手术是有效、安全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案较多,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术前病情、骨折类型及患者手术的耐受性等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DHS 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科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 Ⅲ型44例,Ⅳ型38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9例,DHS内固定术43 例.[结果]82例患者均得到近期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1年.DHS内固定组有7例手术失败后, 均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9例, 术后随访期间患者仅有1 例假体脱位, 其余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