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0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50例正常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TC、HDL-C和apo-A1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LC患者TC、HDL-C和apo-A1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由A级到C级逐渐下降,且在A、B、C各级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C患者血清TC、HDL-C、apo-A1水平可以较准确反映LC患者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对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 和总胆汁酸(TB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严格按照Child-pugh评分标准5进行评分将12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A、TBA水平,并同时检测肝硬化不同病因的血清PA、TBA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 肝硬化各组之间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比较可见血清前白蛋白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下降,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 A级与B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总胆汁酸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 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A、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助于病情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检验肝功能的8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抽取其清晨空腹时候的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另取同时期8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相同条件下抽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Child A、B、C级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白蛋白和血清胆固醇下降显著,其中又以C级下降程度最严重,A级下降程度最低。结论通过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检验肝功能的结果可以及时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到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仁芳  陈晓燕 《华夏医学》2006,19(6):1121-1122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住院患者105例,根据Child-pugh积分法分A级28例,B级40例,C级37例,设慢性胃炎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48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A125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B级较A级及C级较B级均显著升高,P<0.05;经常规护肝治疗后,A级及B级显著下降,P<0.05,C级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及升高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其水平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并可能成为监测肝硬化患者腹水消长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卓鹏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56-1256,127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值(UA)的变化与肝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健康者以及5l例肝硬化患者的血UA、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彩色B超。结果随着临床肝硬化程度的加重,UA逐渐下降,C级与A级比较轻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UA降低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关系,检测UA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可作为反映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的辅助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明涛  刘海峰 《现代医学》2003,31(3):178-179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Ⅰ (ApoAⅠ )及B(ApoB)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8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poAⅠ及ApoB水平 ,并与肝功能Child Pugh积分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Child Pugh积分的增加 ,血清ApoAⅠ、ApoB水平逐渐下降 ,肝功能A、B、C级 3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或P <0 .0 5 ) ;肝功能B级及C级组与A级组之间Apo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血清ApoAⅠ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 (r =0 .5 68,P <0 .0 1) ,与血清总胆红素呈负相关 (r =-0 .5 3 9,P <0 .0 1) ,与丙氨酸转氨酶无显著相关性 (r =-0 .197,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ApoAⅠ、ApoB水平显著降低 ,血清ApoAⅠ水平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对肝硬化的诊断、肝功能分级及判断预后均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总胆固醇(TC)水平检测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于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TC水平检测,比较2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424、15.876、13.462,P<0.01);观察组中Child-Push分级A级者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TC水平均大于B级、C级,且B级大于C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2.149、16.433、6.882,P<0.01)。结论将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TC水平检测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中效果较好,其能够作为患者肝功能水平的检测指标,并且可以反映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以此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石益海  吴勤动  朱永良  钱可大 《浙江医学》2002,24(5):265-266,27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Child B级和Child A级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酸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r=0.2754,P<0.05),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681,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增高与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障碍有关,血清sICAM-1水平监测可作为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和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及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健康人100例与肝病患者(乙肝、肝硬化、肝癌)129例的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胆红素及白蛋白的水平.结果肝脏病组血清apoA1及apoB平均浓度(0.84±0.69)g/L及(0.86±0.16)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9±0.18)g/L及(0.86±0.16)g/L,差异显著(P<0.05),其中肝癌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清apoA1与胆红素的浓度上升呈负相关(r=-0.543),与白蛋白浓度下降呈正相关(r=0.513).结论血清apoA1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肝功能和肝病的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乙肝肝硬化病人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和补体C3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肝硬化病人与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ApoA1,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结果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血清ApoA1、C3水平逐渐下降,A、B、C级3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清ApoA1、C3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592,r=628),与血清总胆红素呈负相关(r=0.603,r=0.584)。结论血清ApoA1和补体C3水平可以反映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断、肝功能分级及判断预后均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肝功能检查在肝硬化治疗上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80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肝功能检查结果中,观察组总胆汁酸指标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中,20例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分别为20例、41例、19例。同时,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白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血清胆固醇(CHO)下降幅度幅度为Child C级Child B级Child A级。结论: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了解肝组织的受损情况,为疾病进展情况地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提高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关系.方法随机选择86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体检健康者,检测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及白蛋白水平,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活性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A、B、C三级患者血清ChE活性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为Child-C级>B级>A级,各级间ChE活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hE活性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关,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HO)、总胆汁酸(TBA)及前白蛋白(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C级,分别测定其血清CHO、TBA及PA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51例)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P<0.01);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O及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显著低于B级和A级.结论 检测血清TBA能灵敏地反映肝硬化严重程度,联合检测CHO及PA则更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145例,采用日本产日立706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载脂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apoA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按肝功能的不同分级,比较apoAl、HDL指标,不同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apoB、LDL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poAl浓度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成正相关,而与胆红素成负相关.结论:apoAl较apoB敏感,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5.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附6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关航 《广西医学》2006,28(3):363-36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2例肝硬化患者和21例对照组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并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水平(40.1±28.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3.6±9.7μmol/L),P<0.01,且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A、B、C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七种蛋白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检测75例肝硬化患者,同时检测7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种蛋白指标的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sh肝功能分级与血清肿瘤抗原CA125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34名正常人(对照组)和17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和肝硬化Child分级A级、B级、C级的患者各17例检测血清CA125值,并用组间t检验比较慢性乙肝肝功能正常者与对照组、肝硬化不同分级患者血清CA125值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组血清CA125值[(10.61±5.94)U/ml]与对照组[(9.92±5.43)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CA125水平[(86.78 4±55.43)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A级组血清CA125值[(23.32 ±4.83)U/ml]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无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B级组[(43.21±10.57)U/ml]、C级组[(239.32 ±90.83)U/ml]与慢性乙肝肝功能正常者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A级患者与肝硬化B级、C级患者血清CA125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Child-Push肝功能分级、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与血清CA125呈正相关(r=0.347,0.318,0.329,均为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与血清CA125呈负相关(r=-0.309,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程度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CA125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参考指标,其水平高低可作预测预后的参考.血清CA125水平显著升高者应积极行保肝、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杨建波  石睿  马欢  张丽丽  邹宇 《西部医学》2022,34(7):1006-10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Child-Pugh评分按肝功能不同分级分为A级(A组,n=54)、B级(B组,n=86)、C级(C组,n=65),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A、CHE和TBA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情相关性。随访1年,根据肝硬化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清PA、CHE和TBA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PA、CHE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TBA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CHE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A、CHE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AUC值、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可较为敏感的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肝功能分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情况,有望成为监测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以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CA125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78例,其中肝硬化无腹水21例,肝硬化伴腹水57例,正常对照组35例,检测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A125,其中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同时检测血清及腹水CA125,并与Child pugh分级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CA125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肝硬化血清CA125水平Child pughC级>B级>A级,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升高( P<0.0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腹水存在有关,可被认为是反映肝硬化程度及监测腹水情况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及动脉血氧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硬化肝功能 C级血清总胆汁酸值明显高于 A、B级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而 A、B级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动脉血氧分压从 A→ B→ C级间逐渐下降 ,各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提示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关系密切 ,尤其在肝功能 A、B级与 C级之间意义较大。动脉血氧分压则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