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应用过继性免疫疗法治疗人类晚期恶性肿瘤的研究,现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应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进行过继性免疫治疗,到目前已发展至应用自身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我们在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制备及体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榄香烯协同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PBL)转输入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鼠,皮下移植入脑胶质瘤,腹腔注入双特异性抗体,通过测量肿瘤,流式细胞仪分析,原位杂交法,观察潜伏期,肿瘤体积及人淋巴细胞浸润。结果:移植鼠潜伏期,肿殖速度延长,活化的HuPBL大量定位肿瘤组织,结论:榄香烯协同双特异性抗性体生物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生物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对瘤荷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该方法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各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 各组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CD3+T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免疫后治疗组中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以及CD3+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4%、22%和2.91%,其中CD4+与CD8+的比值为2.49,这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 异种抗原续贯瘤内注射方法可以增加肿瘤微环境中效应细胞的数量,减少CD3+CD4+CD25+T调节细胞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关键词】异种抗原 免疫治疗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大鼠9L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ancer stem like cells,CSLCs)总RNA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9L/F344大鼠颅内胶质瘤,观察DC疫苗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免疫反应的机制,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40只颅内荷瘤F344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作为实验组:(1)树突状细胞组(DC-9L):注射转染贴壁9L细胞RNA的DC组;(2)DC-9LTS组:注射转染9L肿瘤球RNA的DC组;(3)DC组:注射未经转染RNA;(4)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注射100 μL PBS。非荷瘤F344大鼠10只设为对照组,仅在右侧尾状核注射10 μL DMEM/F12培养基。利用大鼠9L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总RNA致敏DC,制备DC-9LTS,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9L/F344大鼠颅内胶质瘤模型进行免疫治疗,观察荷瘤大鼠生存期,同时检测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治疗组肿瘤组织CD4、CD8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PBS组21 d,DC组为21 d,DC-9L组为31 d,DC 9LTS组为36 d。DC-9LTS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期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9L组与DC组、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C组与PB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89),DC-9LTS组的IFN γ浓度为(157.08±7.25) ng/L,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大鼠肿瘤组织内部及瘤周组织均有大量CD8淋巴细胞浸润。DC-9L组中,在肿瘤组织内部及瘤周也可见CD8淋巴细胞浸润, DC-9LTS组CD8的平均光密度值(D)明显高于DC-9L组(P<0.001),DC-9LTS组及DC-9L组均未见CD4淋巴细胞的表达。在DC组和PBS组中,肿瘤组织中未见CD4或CD8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利用大鼠9L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总RNA体外致敏树突状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疫苗,回输治疗9L/F344大鼠颅内胶质瘤,能明显延长荷瘤大鼠生存期,为靶向性杀伤脑肿瘤干细胞的胶质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免疫治疗和放、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42例晚期肿瘤患者中22例以放、化疗同时输注经共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进行免疫治疗,每周2次,8次为1疗程。另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放、化疗和免疫综合治疗组患者中15例(68.18%)的淋巴细胞表型明显改善,CD3~+、CD4~+治疗后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CD95~+升高,P<0.02,PS评分改善P<0.01;与20例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各项无显著差异,治疗后CD4~+升高,P<0.05,PS评分改善P<0.05;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病人中有7例(31.82%)的淋巴细胞表型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PS评分改善,P<0.02;对照组淋巴细胞表型与临床症状改变均不明显。结论: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肝移植是肝细胞癌(H CC)高度选择患者的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案,但肿瘤的复发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尚没有资料表明肝移植后H CC的复发与淋巴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985—2001年间因H CC接受肝移植的69例患者的移植组织中进行肿瘤的CD4+、CD8+、CD25+和Foxp3+的淋巴细胞浸润状况评估。根据H CC的复发和已知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大小(H R1.19,95%CI1.02~1.39;P=0.03)、血管浸润(P=0.02)、淋巴细胞浸润(P=0.02)及CD4/CD8比值(P=0.001)可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30名胶质瘤患者术前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 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 ,CD3、CD4 亚群含量降低 ,CD8亚群含量升高。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恶性程度愈高 ,T、C亚群含量失调愈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的变化及观察相关指标,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45例.通过症状评分、使用药物评分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进行,免疫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免疫治疗组药物评分要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要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要低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组治疗3年后比例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药物治疗组的比例没有明显提高.[结论]经过3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症状控制理想,对症治疗的药物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影响CD4+CD25+T调节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RID1A基因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及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标本,构建组织微阵列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RID1A表达和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分析ARID1A基因的预后价值、临床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通过在线数据库评估ARID1A拷贝数与多种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关系。结果:13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中ARID1A在108例(79.4%)中表达,而在28例(20.6%)中表达缺失。与癌旁组织相比,CD4+、CD8+T淋巴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浸润明显减少(t=6.962、7.364、7.905,均P<0.000 1),而CD66b+中性粒细胞在肿瘤组织浸润明显增加(t=4.093,P<0.000 1)。在ARID1A表达缺失组和ARID1A表达组中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与生存呈负相关(log-rank ?字2=5.399、6.376,P=0.02、0.012)。ARID1A的表达与肝硬化呈正相关( ?字2=7.126,P<0.01)。与ARID1A表达组相比,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在ARID1A表达缺失的肝内胆管癌中的浸润水平明显降低(t=2.174、1.998、2.162,均P<0.05)。通过TIMER在线数据库分析发现在乳腺癌basal-like型和低级胶质瘤中,ARID1A拷贝数缺失与多数免疫细胞浸润水平降低相关(P<0.05)。结论:在肝内胆管癌中,ARID1A表达缺失与肿瘤微环境中CD4+、CD8+T淋巴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浸润降低相关,而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与生存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刚  田志刚 《医学综述》1998,4(7):346-348
<正>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亦称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给荷瘤机体输注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从而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目前用于过继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细胞主要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CD_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_3AK)、细胞毒性T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及单核巨噬细胞等,其中LAK细胞和TIL等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CTL和NK细胞作为最有前途的抗癌效应细胞,正在进行临床前期研究.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它的特点是呈浸润性生长.因此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其术后的平均存活期约为1年.尽管近年来脑胶质瘤的治疗已有很大提高,但其总的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疗法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脑胶质瘤过继免疫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研究发展迅速,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动物肿瘤模型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研究报道,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胶质瘤浸润的淋巴细胞(GIL)数量较少[1],为了获取GIL类似的抗肿瘤活性淋巴细胞,我们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胶质瘤细胞与自体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诱导产生胶质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G-S-CTL),并对G-S-CTL的细胞表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自体胶质瘤细胞无菌取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剔除表面血块,浸于含青霉素10OP/ml、链…  相似文献   

12.
B7-H3是在多种肿瘤表面过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利用本实验室前期设计的硝基化T细胞表位为基础,构建了可靶向免疫检查点B7-H3的表位疫苗。该疫苗能在CT26结肠癌模型中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与PD-L1蛋白疫苗有明显的协同作用。B7-H3疫苗可以增加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 T细胞的比例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8+ T细胞的比例,同时减少肿瘤浸润CD4+ T淋巴细胞中抑制性Treg细胞的比例,有效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研究结果提示,B7-H3表位疫苗可以作为有效的肿瘤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3.
高蕾  陈幸华  刘林  张曦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彭贤贵 《重庆医学》2004,33(11):1698-1700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免疫重建和免疫治疗情况.方法选择56例2001年3月~2003年5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分别以血常规中淋巴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血清球蛋白含量,CD3 、CD4 、CD8 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为观察指标,监测移植后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大剂量IL-2作为移植后免疫治疗药物,观察治疗后感染和本病复发情况.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含量、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计数与移植后1个月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与移植后3个月的统计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1个月CD8 淋巴细胞比例即恢复正常,但CD4 细胞明显低于正常,CD4 /CD8 明显低于移植前.56例患者中12例死于感染和疾病复发,其余患者已无病存活5~30个月,其中6例患者出现带状疱疹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后痊愈.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及功能均较移植前明显减低.以IL-2为主的免疫治疗,作用较肯定,且无严重毒副作用,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肿瘤原位免疫与机体整体免疫状况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直肠癌患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3、7 d外周静脉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和CD4+/CD8+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手术标本中的肿瘤、癌旁和正常肠壁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情况;分析肿瘤原位免疫与外周血T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探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免疫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亚群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CD8+T细胞亚群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基本稳定。CD3+、CD4+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在术后3 d时均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7 d时基本恢复术前水平。直肠癌组织内CD3+、CD8+细胞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均P〈0.05)。肿瘤组织中CD3+、CD8+细胞浸润比例与患者术前和术后7 d外周血CD3+、CD8+T细胞亚群水平成正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间CD3+、CD8+细胞浸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有免疫监视、控制微小转移灶和术后残留肿瘤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状况可间接评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包埋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利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CD3+T、CD4+T、CD8+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利用COX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CD8+T淋巴细胞浸润和SBR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CD4+T淋巴细胞浸润与HER-2表达、SBR分级有关(P<0.05),CD3+T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结状态、HER-2表达、PR表达、ER表达、SBR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年龄等无关。结论 CD3+T淋巴细胞浸润广泛存在于乳腺癌原发灶中,病变程度受到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CD3+T、CD4+T、CD8+T淋巴细胞都关系着乳腺癌的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乳腺癌患者105例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和石蜡包埋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原发灶的表达,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乳腺癌原发灶CD3+阳性101例(96.19%),CD4+阳性55例(52.38%),CD8+阳性71例(67.62%),CD3+T淋巴细胞浸润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SBR分级、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淋巴结状态无关,CD4+T淋巴细胞浸润与SBR分级、HER-2表达有关(P<0.05),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SBR分级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SBR分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DFS有关(P<0.05);临床分期、SBR分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CD4+浸润、CD8+浸润与O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是DFS的保护因素(HR=0.655、0.534,P<0.05);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是OS的保护因素(HR=0.525、0.628,P<0.05)。结论乳腺癌原发灶普遍存在CD3+T淋巴细胞浸润,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病变程度有关,两者均与乳腺癌较好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 ,哪一种更适于作过继免疫治疗。【方法】从 15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其中 5例转移灶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 ,体外培养 ,观察两种来源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用3H -TdR 4h释放法对 5例口腔鳞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扩增高峰延迟 1周 ,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培养 5周后仍显示强有力的扩增潜力。 3周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较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强 (P <0 0 2 ) ,分别为 35 %和 2 3 % ;4周时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大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P <0 0 2 ) ,分别为 5 3 %和 40 %。【结论】在口腔鳞癌患者的过继免疫治疗中 ,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测活。方法运用不连续密度离心的方法从人脑胶质瘤瘤体中分离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结果28d左右肿瘤细胞完全死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扩增50~100倍,经介入性放射技术超选择性灌注到肿瘤的供血动脉,取得治疗肿瘤的最佳效果。结论为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胶质瘤切除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期提供胶质瘤治疗的新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胶质瘤切除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6+/CD56+、CD3+HLA-DR+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胶质瘤组CD4+/CD8+比值、CD3+CD4+、CD3-CD19+、CD3-CD16+/CD56+和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3+细胞及百分比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CD8+细胞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25+明显升高(P<0.05);与胶质瘤切除术前组比较,术后组CD4+/CD8+比值、CD3+CD4+、CD3-CD16+/CD56+、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3+细胞及CD3-CD19+百分比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CD8+、CD4+CD25+明显降低(P<0.05)。结论手术切除胶质瘤能明显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减少对其他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如同时辅以CD25抗体来清除掉一部分调节细胞也许会更进一步减少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这或许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分析反复流产(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封闭效率变化,评价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探讨RSA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方法 选取3次或3次以上无明确原因的自然流产患者82例,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这82例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封闭效率进行检测,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效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来分析封闭效率转阳与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结果 主动免疫治疗后RSA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和CD8+的封闭效率明显升高,免疫治疗前CD3封闭效率为0.31(-0.51~1.09),免疫治疗后CD3封闭效率为1.02(0.09~2.33);免疫治疗前CD8封闭效率为0.47(-0.53~1.83),免疫治疗后CD8封闭效率为1.39(0.55~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7、-2.622,P<0.05),而CD4+的封闭效率免疫治疗前为-0.04(-1.40~1.30),免疫治疗后为0.52(-1.10~1.35),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2,P>0.05)。RSA患者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转阳和未转阳的妊娠率分别是42.9%和16.1%,转阳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未转阳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SA患者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封闭效率提高,封闭抗体的阳性转变更有利于妊娠的建立和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