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关于生理生态参数对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中,我们考查了两种天然植物生长因素——吲哚乙酸(IAA.植物生长素)和二甲基氨基嘌呤(DMAA,细胞分裂素)对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L.var.tatula)生长和生物碱产生的作用,为此,对这两种植物激素的三个浓度进行了试验(10~(-4),10~(-6),10~(-8)mol/L)。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关于生长,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只在播种后20周才被观察到,接着,对照组植物停止生长,而试验组植物继续生长,直到试验结束(24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植物甾醇对南方高脂血症人群的降脂功效,为全面评价我国植物甾醇的临床实效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双盲试验方法,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招募141位合格试验自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植物甾醇日常摄入组[低剂量(1.04 g/d)、中剂量(1.56 g/d)、高剂量(2.08 g/d)组],采用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不同剂量和疗程(1个月和3个月)的植物甾醇降脂效果.结果 (1)服食植物甾醇后受试者的体质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EA)化验指标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植物甾醇干预后3个月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组的LDL值分别为(4.26±0.75)mmol/L、(3.88±0.82)mmol/L、(3.06±0.65)mmol/L和(3.32±0.86)mmol/L,而植物甾醇对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指标降低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向方差分析表明日常摄入低剂量植物甾醇3个月后,LDL值降低了13.6%,而日常摄入中、高剂量的植物甾醇1个月后,LDL值分别降低了18.9%和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物甾醇能有效降低南方高脂血症人群的LDL值而不会影响肝肾功能和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阳春砂愈伤组织诱导方法,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观察以未成熟及成熟种子为外植体,以及培养基中添加的不同植物生长物质对阳春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最佳培养基为MS+二氯苯氧乙酸(2,4-D)(0.5 mg/L)+6-苄基腺嘌呤(6-BA)(2 mg/L)+AgNO3(6 mg/L)...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污染物质浓度的增加正日益对植物的生长、代谢和果实产量起着不良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依植物品种而不同。铜(Cu)是一种工业残渣,它还作为硫酸盐或氯氧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杀虫剂中。作者研究了Cu对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影响。观察对象是经鉴定为白花曼陀罗的种子播种后生长并拔疏的植株,分别种在相邻的两块土地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植物甾醇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植物甾醇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100 mg/kg植物甾醇灌胃)和植物甾醇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每天200 mg/kg植物甾醇灌胃).分别于实验结束时(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脂水平、肝脏脂肪含量及体脂含量.结摹实验结束时,3组高脂饮食大鼠的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体脂含量以及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量较少(P<0.05),体脂含量较低(P<0.05);植物甾醇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 植物甾醇具有预防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高剂量植物甾醇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和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并对用于卵巢癌细胞活性检测的 4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XTT比色法、MTT比色法、集落形成试验、3H TdR掺入试验分别检测G CSF对卵巢癌细胞株 3AO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4种细胞活性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浓度G CSF对 3AO细胞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 (G CSF浓度为 0ng/ml)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G CSF对 3AO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 ,对其可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的顾虑也许是不必要的 ;XTT比色法可替代其他方法用于卵巢癌细胞活性检测 ,且敏感性更高、更加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理论对接和实验评价发现具有降血脂作用的植物有效成分。方法采用Tripos公司的Sybyl7.0软件的对接方法,以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为受体对收集的植物成分进行虚拟筛选,以大鼠实验性高血脂模型,评价虚拟筛选出的目标分子对血清和肝脏血脂的影响。结果虚拟筛选得到的目标分子为二氢丹参酮Ⅰ,其可降低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结论二氢丹参酮Ⅰ的降血脂作用可能与抑制CETP有关。  相似文献   

8.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调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珺彦  刘小杰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1):2296-2299
目的 探讨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胶囊阳性对照组及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中、高剂量(0.167、0.333、1.0 g/kg)组。各组大鼠在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45 d,观察试药对模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 给药45 d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胶囊组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有所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脂康胶囊和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明显变化。结论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具有调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甾醇由于被证明可有效调节胆固醇的平衡而备受关注。其在许多食物和食品中存在。此项研究的目的是测定一种富含黄酮醇(并含植物甾醇)的可可快餐能否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能否影响脂溶性维生素与胡萝卜素类水平。72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男女均有)参加了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操作的临床研究。受试者一日两餐,每餐30min,每餐任选两种快餐之一:一种是富含植物甾醇的可可快餐(含1.5g植物甾醇),另一种是不含植物甾醇的对照快餐。试验为期6个月。受试者除保持日常饮食外,避免…  相似文献   

10.
对从贵州省安顺地区伤寒暴发流行患者分离并经药敏试验获得的111株多重耐药性伤寒沙门氏菌,做了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接合性R质粒检出率在氨苄青霉素(AP)、羟氨苄青霉素(AO)、氧哌嗪青霉素(PR)、四环素(TC)、卡那霉素(KM)和缝霉素(SM)6种抗生素耐药标记菌株中最高,均达98%以上,氯霉素(CM)耐药标记菌株的检出率为75.7%。并且证实流行菌株R质粒的基本耐药性传递类型为。AP、AO、PR、TC、KM,CM、SM和AP、AO、PR、TC、KM、SM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酸角的食用安全性及保健作用。方法 :用体内微核实验方法进行酸角的诱变性与抗诱变性试验。结果 :酸角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酸角在 5 0 0 0mg/kg剂量对环磷酰胺 10mg/kg、2 0mg/kg剂量所诱发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 ,微核率分别下降了 2 7.97%和 38.85 % ,但对丝裂霉素C的诱变性拮抗作用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酸角不具有诱变性 ,在动物体内对CP所诱发的微核增高有降低趋势 ,是一种待进一步开发的安全饮料。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小鼠周血正染红细胞(NCE)微核实验,评价臭氧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遗传毒理效应及其磷脂酰胆碱对其遗传的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臭氧可使小鼠NCE微核率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磷脂酰胆碱对自由基诱导微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提示:磷脂酰胆碱具有拮抗自由基造成的DNA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微核试验(MNT)为指标,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为阳性对照物,评价了人参茎叶总皂甙(GNS)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证实,GNS无论腹腔注射或口服,无论大小剂量同时给予小鼠,均能降低MMC诱发的微核率。实验结果说明,GNS具有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女贞子(Fructus Ligustri Lucidi,FLL)是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成熟的果实,是中医常用的扶正药,具有滋阴、补肝肾作用。研究表明女贞子能多环节地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水煎剂可抑制小鼠子宫颈癌,这与中医的“扶正祛邪”有相似之  相似文献   

15.
对各种年龄共102个血样本的测定,发现体外培养自发姐妹染色体互换(SCE)和微核出现的频率分别与年龄呈直线相关。SCE值和微核值之间亦具有正相关。SCE、微核值的增加表明机体的衰老。新生儿脐带血的SCE、微核值均高于幼儿组。SCE、微核值对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所致微核形成的影响,测定了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50mg/kg),中剂量(10mg/kg),低剂量(2mg/kg)。正常组即阴性对照组,只喂基础饲料;模型组为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单次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1mL/只,浓度为100mg/kg;试验组在环磷酰胺给药前后24h尾静脉注射姜黄素各1次1mL/只,浓度分别为50、10、2mg/kg。末次给药24h后将小鼠拉颈处死,每只小鼠取股骨1枚作微核观测,并眼眶取血,经离心分离制得小鼠血清作其他指标检测。结果 姜黄素对环磷酰胺所引起的微核发生率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明显提高。结论 提示姜黄素不仅能改善环磷酰胺在肿瘤治疗中所导致的氧化还原状态的失衡,而且能减少由环磷酰胺所诱发的微核形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亚硒酸钠对亚砷酸钠诱发的小鼠植入前胚胎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2,0.4.0.6mg/kg体重浓度的亚砷酸钠显著增高小鼠植入前胚胎微核率,硒降低砷诱导的微核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脉益智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ICR小鼠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通脉益智胶囊组、西药 (喜德镇 )对照组。建立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染色并计算凋亡指数 (ApoptosisIndexAI)。结果 通脉益智胶囊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 ,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及西药对照组。结论 通脉益智胶囊可显著抑制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C拮抗HgCl_2的致微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给小鼠腹腔注射HgCl_20.5和1.0mg/kg后,其诱发的微核率显著地高于蒸馏水对照组。而给小鼠腹腔注射VC50mg/kg以上,可降低HgCl_2的致微核作用,注射剂量达100和200mg/kg时,其作用更明显(P<0.001)。另外,不论是在HgCl_2染毒前4h或染毒后2h内给子VC,均可明显地降低HgCl_2的致微核作用,尤其是在HgCl_2染毒前30~60min内和染毒后30min时给VC、则其抗致微核作用愈益明显。如给小鼠饮用含VC2.5g/L的水一个月后,也可显著地降低HgCl_2的致微核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半导体激光对小鼠遗传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83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小鼠胸腺组织。统计腹腔巨噬细胞、胸骨幼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及精子畸形率。结果:小剂量照射引起精子畸形,大剂量照射除引起精子畸形外还可引起腹腔巨噬细胞、胸骨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升高。结论:该结果说明830nm半导体激光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