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7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经椎间孔侧后方入路,观察组49例经后路椎板间入路。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侧后方和经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效果肯定。其中后路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01)。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当,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损伤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孔镜组(采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42例)和开窗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A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孔镜组均短(少)于开窗组(P<0.001)。术后3个月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且能达到同开放手术相同的直接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两种方法椎间孔镜与传统后路髓核摘除术比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70例)和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7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2例出现复发病例,予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和ODI指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6个月和1年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造成成年人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LDH手术治疗中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1]。但目前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LDH的报道较为笼统,少见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中央型LDH的报道。本研究主要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中央型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报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择单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3%。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应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93.75%(45/4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减压不满意立即改为开放手术2例,为伴有椎间孔狭窄及髓核粘连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短期(3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3例,均通过翻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询问原有心脏病史。术中发生高脑脊液压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几丁糖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及术后2周的腰腿痛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implified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评分,以及腰椎活动功能JOA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SF-MPQ评分、JOA评分均较手术前改善,且实验组SF-M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腰腿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1996.4~2002.4年共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手术在连硬外麻下进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12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23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3例,视术中情况决定是否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随访1~8.5年,平均5年,优良率53%。结论 根据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变特点,分析疗效差原因,提出了合适的治疗方式,是常规行单侧或双侧半椎板切除,侧隐窝扩大及突出髓核摘除术,视术中情况是否行神经根管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3-06手术治疗的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组63例,小开窗髓核摘除组71例。分别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疗效。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8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小开窗髓核摘除组长,但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少。两组术后3 d、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开窗髓核摘除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后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少,但手术学习曲线较长,并需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横突间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横突间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王全平李稔生张毅刘建朱锦宇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上发生于腰椎管内,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1~3]。突出发生于椎间孔外实属罕见,我们收治2例,占我科手术治疗2242例的0.1%。我们设计后路横突间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组,各40例,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的血清TXB2、PGE2、IL-6、TNF-α水平,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VAS、ODI、JOA评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8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组切口长度(0.7±0.3)cm、手术时间(73±22)min、卧床时间(1.2±0.4)d均短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3.8±1.7)cm;(106±28)min;(2.2±0.4)d,t=11.230;5.840;8.771,P<0.05],术中出血量(44±15)mL少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98±34)mL,t=9.19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 d,两组血清TXB2、PGE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组低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t=6.271;4.925;4.963;24.947,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P<0.05),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组低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t=8.661,P<0.05),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组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P<0.05);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组的25.00%(χ2=4.800,P<0.05)。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作为一种脊柱微创手术,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XB2、PGE2、IL-6水平,缓解患者腰痛症状,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backsurgerysyndrome,FB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6月12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的FBSS,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5例,腰椎管狭窄髓核摘除并神经根管减压术后复发3例,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复发4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治疗。结果12例术后患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神经根刺激所致的患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患肢疼痛评分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术前8.3±1.9,术后1个月2.6±1.1(t=16.301,P=0.000)。结论椎间孔镜是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FBSS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成熟的椎间孔镜手术经验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常见短期并发症,统计其发生率、分析发生原因、总结处置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14-08-2016-08间进行的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共142例,统计本组病例出现的各种手术相关短期并发症,总结病因及处置原则。结果共出现各类短期并发症11例,占总数7.7%。其中神经根损伤1例(0.7%);硬脊膜撕裂1例(0.7%);椎间盘炎1例(0.7%),出血致更改术式2例(1.4%),因疼痛不耐受中止手术2例(1.4%),减压不彻底4例(2.8%)。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操作中需仔细轻柔操作,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出现与术者经验及操作手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疼痛情况。依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标准比较术前与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20例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出现2例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后期自行消失。3例椎间隙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切口感染,硬脊膜、神经根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40.16±5.33)min,术中出血量(23.92±6.10)m L,住院时间(5.20±1.02)d。术后第1天及4周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6个月ODI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02诊治的单节段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8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24例(椎板开窗组)。采用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2组手术疗效。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0.7个月。2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与椎板开窗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术后1 d腿痛VAS评分低于椎板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手术费用较昂贵,学习曲线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6-02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54个月,平均50.2个月。1例术后髓核部分残留,并压迫神经根,1例术后第5天出现一过性神经根性痛觉过敏,2例术后再发椎间盘突出,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低,JOA评分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价:优16例,良20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3.7%。末次随访时43例复查MRI显示36例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完全摘除,术前Pfirrmann等级均为Ⅲ级,末次随访时32例恢复至Pfirrmann Ⅱ级,4例仍为Pfirrmann Ⅲ级;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盘残存,其中1例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其余6例均无神经根压迫症状,7例术前Pfirrmann等级均为Ⅱ级,末次随访时1例恢复至Pfirrmann Ⅱ级,6例仍为Pfirrmann Ⅱ级。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其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