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芪多糖颗粒防潮辅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优选黄芪多糖颗粒的最佳防潮辅料及其配比。方法:以黄芪多糖为模型药物,单因素法考察单一辅料和混合辅料对黄芪多糖吸湿性的影响,筛选出辅料的种类及配比,并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结果:综合吸湿性、成型性和外观性状,以乳糖-微晶纤维素-甘露醇(2∶1∶1)的防潮效果最好,并测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6%。结论:筛选出的防潮辅料能有效的降低多糖类成分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人参提取物的吸湿性,并优选出最适合人参提取物的辅料及其混合配比。方法:以人参为模型药物,考察其临界相对湿度,并通过考察单一辅料和混合辅料对人参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筛选出最适辅料和最优辅料比。结果:综合平衡吸湿率,吸湿速度方程得出α-乳糖:高岭土为1∶0.5时提取物吸湿性最小。结论:筛选出的混合辅料能降低人参提取物的吸湿率,起到防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相分散法降低中药制剂原料吸湿性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豆根总生物碱为模型药物,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过程,X 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中药制剂原料经相分散法防潮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相分散法处理后的总生物碱粉末的吸湿动力学方程符合Ritger-Peppas 方程。在防潮辅料中,以细小的颗粒分散于辅料中形成了类似骨架型的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吸湿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7,(7)
目的制备黄芪Astragali Radix多糖防潮颗粒。方法测定多糖和7种辅料混合粉体的吸湿性后,混料设计优化混合辅料配比。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影响因素,吸湿率和未成型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绘制多糖、混合粉体、颗粒的吸湿曲线后,比较其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混合粉体中多糖与混合辅料(乳糖46.3%、甘露醇14.5%、微晶纤维素39.2%)的最佳比例为1∶2,在168 h内吸湿率为11.6%。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用量0.125倍,干燥温度55℃,干燥时间60 min,在168 h内吸湿率8.1%,未成型率11.46%。与多糖和混合粉体比较,颗粒的吸湿初速度和加速度绝对值较低,临界相对湿度较高。结论该方法制备的黄芪多糖颗粒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9)
目的筛选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主要成分为黑骨藤、青风藤、追风伞等)的防潮辅料及最优配比。方法利用软件Design Expert 8.06对辅料进行优选,以辅料的种类和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制剂的吸湿率和成型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辅料的最佳配比为0.701∶0.299(乳糖∶甘露醇)。最佳组合试验结果发现,吸湿率从原来的10.56%降至7.76%,明显降低了原胶囊内容物的吸湿性,且与软件预测结果相吻合。结论经软件优化后筛选出的辅料配比能提高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防潮辅料及内容物形态对益心舒胶囊吸湿性的影响,改善益心舒胶囊防潮性能。方法以吸湿率和临界相对湿度为指标,比较可溶性淀粉、玉米淀粉、糊精、乳糖、甘露醇、磷酸氢钙、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10种辅料对益心舒胶囊内容物吸湿性的影响,考察优选辅料与胶囊内容物制粒后对益心舒胶囊吸湿性的影响。结果益心舒胶囊内容物的平衡吸湿率为18.04%,其最佳的防潮辅料为乳糖、微晶纤维素和甘露醇,药辅比为1∶0.1(wt%),制粒前其平衡吸湿率分别为14.87%、14.39%、15.38%,制粒后其平衡吸湿率分别为10.75%、10.29%、11.13%。结论筛选出的防潮辅料能有效降低药粉的吸湿性,制粒后可有效提高益心舒胶囊的防潮性。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3)
目的制备黄芪多糖防潮树脂复合物,并考察其吸湿性。方法静态离子交换法制备树脂复合物,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表征,并测定吸湿特征参数。以树脂载药量和药物利用率为评价指标,多糖质量浓度、树脂与多糖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多糖质量浓度7 mg/mL,树脂与多糖比例2∶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7 h,树脂载药量149.0 mg/g,多糖利用率29.80%。所得树脂复合物为棕褐色均匀分散的小颗粒,以化学键合方式形成,而非物理吸附。与黄芪多糖和空白树脂相比,其临界相对湿度有所提高,并降低了吸湿初速度和加速度绝对值。结论黄芪多糖制成树脂复合物后显示出良好的防潮效果,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怡  尤献民  邹桂欣  姜鸿 《中成药》2013,35(1):64-67
目的筛选化胃舒颗粒剂的最佳防潮工艺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不同辅料的吸湿率,选择化胃舒作为模型药物,制备不同辅料组成及配比的化胃舒颗粒,测定各处方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对颗粒的成型率及吸湿性进行综合考察评价,其中以主药-微晶纤维素-糊精(2∶1∶1)的处方防潮效果最好,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7%。结论筛选出吸湿性低且可以有效防潮的化胃舒颗粒处方。  相似文献   

9.
工艺与处方因素对中药制剂原料防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工艺及处方因素对中药制剂原料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将样品放置于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中12 h绘制吸湿曲线,并提取其吸湿特性参数以研究不同辅料对苦参总碱吸湿性的影响.结果: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的防潮效果较好,其防潮效果随载药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不同辅料对苦参总碱吸湿性的影响不同,防潮方法的工艺因素直接影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对苦参总碱的防潮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降低黄芩提取物吸湿性,从中药固体制剂常用辅料中筛选最佳防潮辅料,并研究辅料掺入提取物的方式对其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向干燥的黄芩提取物中添加不同辅料,进行吸湿动力学和临界相对湿度测试,研究辅料种类、用量和掺入技术对黄芩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在16种辅料中黄芩提取物最佳防潮辅料为甘露醇,且甘露醇量越多防潮效果越好,将甘露醇和干燥的黄芩提取物重新溶于水中再浓缩干燥后混合物吸湿性低于二者简单地物理混合后的吸湿性。结论甘露醇能有效的降低黄芩提取物的吸湿性,且甘露醇掺入到黄芩提取物中的方式也会影响其吸湿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活血散瘀泡腾片的防潮辅料。方法以吸湿率为指标,乳糖、糊精、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为备选辅料,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活血散瘀泡腾片的最佳防潮辅料及其配比。结果活血散瘀泡腾片最佳防潮辅料组合为乳糖-可溶性淀粉(7∶3),物料168 h吸湿率为5.8%。结论防潮辅料可有效控制中药固体制剂物料吸湿率,适宜于医疗机构中药固体制剂的研发生产。  相似文献   

12.
多指标优选银桑降糖颗粒辅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研究各辅料对提取物的吸湿性影响,对制剂内多糖测定的干扰以及对小鼠血糖值的影响筛选了辅料种类,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吸湿性,成型性和流动性为指标,测定了吸湿量,颗粒得率以及休止角,结合物料外观性状,筛选了辅料配比及用量,并测定了颗粒的相对临界湿度。优选的银桑降糖颗粒最佳辅料为桑叶清膏-微晶纤维素-四角蛤蜊粗多糖10∶9∶1.67,所得颗粒成型性,流动性好,且不易吸潮液化,其相对临界湿度为73%。经研究优选所得银桑降糖颗粒制剂工艺和处方科学可行,可以明显改善提取物易吸湿液化的性质,提高制剂稳定性,适合工业化生产,并为其他制剂筛选辅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5,(12)
目的考察不同辅料对三黄粉吸湿性的影响,筛选防潮效果适宜的辅料。方法测定三黄粉添加不同辅料后的吸湿百分率,绘制吸湿曲线,采用Excel和Origin 7.5软件拟合曲线,建立数学模型,并分析直观表征吸湿能力的特性参数,即吸湿加速度和平衡吸湿率。结果添加30%乳糖可改善三黄粉吸湿性,其临界相对湿度为78%。结论本实验可为选择三黄粉的防潮辅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与辅料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琼  沈平孃  朱莲华 《中成药》2007,29(2):208-211
目的:研究制剂技术和辅料应用在改善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水平方面的作用与规律。方法:通过分析中药固体制剂吸湿的过程及其机理,提出了一个“吸湿位”的概念,并建立描述吸湿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引入两个描述制剂吸湿过程的难易程度的参数:初始吸湿位浓度C0和阻湿速率参数K。以刺五加浸膏和双黄连浸膏为例,通过改变制剂处方的初始吸湿位浓度、改变吸湿位的空间分布和包薄膜衣等增加水分传质阻力的方法,实验测定了它们在提高制剂防潮水平方面的作用。结果:减少处方中引湿性辅料的应用和包薄膜衣可以降低制剂的引湿性和减慢吸湿速度。结论: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开展改善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适用的工具;实验数据表明,降低处方中引湿性辅料的应用和通过一定的制剂技术如薄膜包衣技术增加水分传递阻力,可以提高制剂的防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辅料,改善颗粒的吸湿性和流动性.方法:以成型性、吸湿率、休止角等粉体学数据为指标考察筛选指标.结果:加入的辅料以微晶纤维素与玉米淀粉的比例为1:1混合辅料较为适宜.结论:加入的辅料以微晶纤维素与玉米淀粉的比例为1:1时,可改善中药浸膏的成型性和颗粒的抗湿性,制成的颗粒外观均匀.  相似文献   

16.
皂土澄清剂处理对黄芪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黄芪提取液经果酒皂土澄清剂处理后浸膏粉吸湿性的变化。方法测定该澄清剂处理前后各浸膏粉的吸湿率,绘制并比较吸湿曲线,同时测定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的转移率。结果经该澄清剂处理的浸膏粉吸湿性降低,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的转移率较高。结论该方法可以提高黄芪浸膏粉的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药全浸膏制剂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而经过提取分离制成的中药全浸膏固体制剂皆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湿性,导致中药制剂吸潮后变软、结块、甚至霉变,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此,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一直是制药工作中较为普遍的难题。本文以黄芪浸膏为研究对象,选择加入一定量适宜的辅料,可降低其吸湿性。黄芪(Astragalus m ongholicusBunge)系豆科黄芪属植物,为中医传统的重要益气药。黄芪含黄芪总黄酮(Total F la-vonoids ofAstragalus,TFA),黄芪总皂苷(Total Sapon ins ofAs-tragalus,TSA)和黄芪总多糖(Total Polysaccharide…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制剂的吸湿对其生产过程有严重影响,会造成溶出速度改变、化学成分降解等一系列质量问题,从而降低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性,影响用药安全。目前为止,中药制剂的吸湿问题虽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物质基础尚不完全明确,对吸湿原理的剖析不够深入,因此未能基于吸湿机制推出行之有效的防潮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吸湿的有关研究,阐述了非晶体吸湿特性、毛细管作用、烧结桥等原理,总结了辅料改性、微囊化、包衣等防潮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旨在为药学工作者解决制剂吸湿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诃子提取物的吸湿性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优的辅料配方,并测得其临界相对湿度,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合理的技术标准.方法 采用在25℃温度条件,不同的相对湿度下选用多种辅料,比较其吸湿性.结果 诃子提取物与微晶纤维素配伍(1∶0.2)为最合适处方,并测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1%.结论 利用以上结果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药浸膏易吸湿结块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归芪多糖颗粒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归芪多糖颗粒制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性、溶解度、成型率为指标,筛选出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原料-甘露醇-聚维酮(PVP) 1∶0.9∶0.1,润湿剂为玉米朊乙醇液.结论:颗粒制剂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制备工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