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UV-Vis考察五子衍宗丸物质组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释放度测定装置、不同转数和不同释放介质对五子衍宗丸丸物质组释放特性的影响及不同批号、不同厂家五子衍宗丸物质组释放特性。方法:运用中药物质(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方法,以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并计算各供试品溶液的物质组浓度及释放度。结果:溶出度测定条件为:采用浆法,转速100 r/min,以脱气蒸馏水为释放介质。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符合中医药的整体观,揭示了多组分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性、溶散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甲乙丙3个厂家的六味地黄丸,其中甲厂家采集了3个批号的样本,采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度评价技术与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以桨法测定各时间点释放度,拟合释放曲线,计算释放动力学特征参数;检测各厂家批号六味地黄丸的溶散时间;分析六味地黄丸释药特征参数与其溶散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六味地黄丸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释放模型,计算各Weibull分布参数T50和Td。甲、乙、丙三厂家丸剂的T50分别为107.01,134.33,13.01 min,Td分别为234.11,292.33,37.66 min,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厂家甲3个批号丸剂的T50分别为107.01,125.93,194.44 min,Td分别为234.11,385.42,206.17 min,批次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厂家甲(3个批号)、乙、丙六味地黄丸的溶散时间依次为32,43,37,35,21 min,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但存在一定差异;六味地黄丸的释药速率参数T50,Td与其溶散时间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的厂间、批间差异,其释药速率与溶散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复方草珊瑚含片的物质组释放特性,探讨HPLC检测方法在以多组分整体为评价对象的复方草珊瑚含片的外释放特征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HPLC为检测手段,超纯水为释放介质,在(37±0.5)℃温度下,采用浆法75 r/m in考察不同批号复方草珊瑚含片的物质组释放特征。结果:20m in时I厂生产的批号为09100023,09100024,09080023的复方草珊瑚含片物质组的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89.53%,91.86%,69.51%;释放曲线的W e ibu ll分布参数T50分别为(5.42±0.52)、(7.40±1.07)、(10.85±2.00)m in,Td分别为(7.80±0.54)、(9.99±1.67)、(15.45±2.99)m in。结论:HPLC检测方法适用于以多组分整体为评价对象的复方草珊瑚含片的物质组释放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4.
复方黄连素片体外溶出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个厂家生产的7个批号复方黄连素片用转篮法进行了溶出速率的测定。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样品间相对累积释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样品间相对累积释放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除生产工艺、原料、辅料的来源不同影响溶出速率外,操作中的细小差异也能影响溶出速率。结果还提示,崩解时限与T_(50)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张金艳  李贻奎  李连达 《中草药》2008,39(12):1796-1779
目的比较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含土木香的冠心苏合丸及不含木香的冠心苏合丸)灌胃比格犬后,其有效成分肉桂酸药动学过程的差异。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比格犬血浆中肉桂酸的方法;采集比格犬灌服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后0~8 h的血浆,测定血药浓度;用DAS2.1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含肉桂酸的血浆样品在0.031 25~32 mg/L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6);最低检测限为31.25μg/L;提取回收率在90%以上;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含青木香、含土木香以及不含木香的3种冠心苏合丸中有效成分肉桂酸在犬体内均符合一级吸收双室模型;含土木香冠心苏合丸以及不含木香冠心苏合丸组的肉桂酸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有大于含青木香冠心苏合丸组的趋势,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比格犬灌服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后,血浆中有效成分肉桂酸的药动学过程大体一致,原方中的青木香被土木香替换或者去掉青木香,对该药主要有效成分肉桂酸的药动学过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冠心苏合丸原方及改进方对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苏合丸中土木香代替青木香后药物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影响,阐明冠心苏合丸系列方抗氧化自由基损伤作用机制上的异同.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心肌细胞与含药血清共培养,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结果: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QG)、含土木香的冠心苏合丸(TG)以及不含木香的冠心苏合丸药后30~90 min的含药血清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培养上清中CK、LDH活性以及MDA含量,增强细胞SOD活性;含土木香及不含木香的两种改进冠心苏合丸方在个别指标上的作用优于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原方.结论:冠心苏合丸组方对心肌细胞氧化自由基损伤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作用机制相似;原方中青木香被土木香替换或者去掉青木香,不影响其抗氧化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苏合丸对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结扎SD大鼠冠脉前降支制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和冠心苏合丸组.术后12 h开始给药,假手术组、心梗组腹腔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4周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检测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心梗组比较,冠心苏合丸组的梗死百分比及胶原含量显著减小(P<0.05,P<0.01).冠心苏合丸组心功能损害轻于心梗组(P<0.01).结论 冠心苏合丸能改善心脏功能,并能减轻心梗后非梗死区反应性胶原的过多沉积,预防心梗后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复方黄外溶出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华钢  邓浩博 《中成药》1993,15(12):11-12
对2个厂家生产的7个批号复方黄连素片用转蓝法进行了溶出速率的测定。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样品间积释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样品相对边缘学科只释放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除生产工艺、原料、辅料的来源不同影响溶出速率外,操作中的细小差异也能影响溶出速率。结果还提示,崩解时限与T50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4,(2)
目的研究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物质组"整体"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桨法测定复方垂盆草普通微丸和缓释微丸的释放度,温度(37±0.1)℃,转速为100 r/min。以复方垂盆草制剂理论完全溶出供试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为参照,运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多元校正方法 (Kalman滤波)计算各样品溶液的物质组的相对计量值,并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根据此方法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物质组质量浓度在0.055 70.557 2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低、中、高质量浓度的精密度测定RSD分别为2.10%、1.22%、0.56%,稳定性测定的RSD分别为2.05%、3.52%、3.85%。从释放曲线得出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达到了缓释的目的,其释放特征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用多元校正方法对物质组进行计量估计,为描述复方垂盆草缓释微丸的释放动力学特征提供了一个较为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青木香的毒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长期给予不同组大鼠2.5 g.kg-1的青木香、2.5 g.kg-1的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和2.5 g.kg-1的冠心苏合丸(不含青木香),检测各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等指标,并对肾脏、肝脏、胃和膀胱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青木香和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组PT,ALT,AST,ALB,ALP,Crea和BUN等指标均发生显著性改变,病理检查发现肝、肾均有坏死现象,胃和膀胱均发生癌变。结论:青木香和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具有强烈的毒性,均能损害大鼠的肾脏和肝脏,并引起胃和膀胱的肿瘤。  相似文献   

11.
叶英响  陈烨  翁夏蒙  吴素香  石森林 《中草药》2017,48(21):4425-4431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表征。方法运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桨法装置测定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各时间点物质组释放率,拟合释放曲线,计算释放动力学特征参数;以市售最常见的水蜜丸、浓缩丸为参比制剂,对其他类型的六味地黄丸进行f2相似因子的计算评价;并采用物质组释放图谱、释放增量图谱,以期能够定量、整体并可视化评价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释放模型,计算各Weibull分布参数T50和Td,除浓缩丸与水泛丸外,各类型丸剂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运用f2相似因子法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具有一定的差异和相似性,通过物质组释放图谱与释放增量图谱可直观可视化地评价各类型丸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结论通过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可以定量、整体并可视化地评价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古语所述"水丸取其易化,蜜丸取其缓化,糊丸取其迟化,蜡丸取其难化"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冠心苏合制剂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马兜铃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厂家冠心苏合制剂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Alltech C18,流动相甲醇-水-醋酸(68∶32∶1),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90 nm。成药用甲醇-10%甲酸水提取。结果:马兜铃酸A在0.119~1.89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 0.63%。不同厂家冠心苏合丸(胶囊、滴丸)中,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滴丸)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最低(0.148 mg.g-1);以三九企业集团(胶囊)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最高(0.516 mg.g-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来测定冠心苏合制剂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冠心苏合丸口服,治疗6个月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术后复查再狭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1%,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苏合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术后心绞痛不适症状,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大鼠口服川芎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大鼠灌服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Wistar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相当于阿魏酸单体9.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开放一室模型,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中阿魏酸Ke分别为(0.015±0.002),(0.008±0.001)min,t1/2(Ke)分别为(46.850±5.414),(87.033±11.025)mi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UC分别为(328.440±115.461),(625.718±139.798)μg.min-1.mL-1,CL/F(s)分别为(0.032±0.013),(0.015±0.004)L.kg-1.min-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葛根与川芎配伍使用,可以降低阿魏酸的消除速率,延长其体内作用时间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垂体后叶素与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0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5~10 d,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B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成本分别为(110.5±20.6)元/人和(751.8±182.5)元/人,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有效率分别为84%和9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6.07±22.7和1 038.1±242.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和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较生长抑素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精制冠心巴布膏3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精制冠心巴布膏3种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LC-MS/MS测定方法,测定精制冠心巴布膏经皮给予后3种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家兔按15 g.kg-1生药经皮给药,LC-MS/MS测定血浆中3种主要成分的浓度,用软件WinnonLin拟合,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芍药苷分别在1 ~100,50~1 000,10~1 000 μg· 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7%,91.90%,95.93%.日内差异RSD小于15%.家兔透皮给药精制冠心巴布膏后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 (20.85±12.68),(636.25±386.91),(787.80±395.64) μg·L-1;Tmax(0.49±0.28),(0.44±0.27),(0.46 ±0.30)h.结论:LC-MS/MS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浆样品成分含量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3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适于评价精制冠心巴布膏的体内透皮吸收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桂枝茯苓丸的物质组释放特征,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评价。方法:运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测定桂枝茯苓丸的物质组释放度,并采用物质组释放图谱、释放增量图谱、释放速率图谱,可视化评价桂枝茯苓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结果:桂枝茯苓丸具有缓释特性,不同丸剂物质组释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大蜜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和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符合中医药的整体观,可用于表征中药复方制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可视化的评价方法可以直观地表达出不同制剂物质组释放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补气固脱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中医组(65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单用和在此基础上与补气固脱中药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每日硝酸甘油用量、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结果:对照组和中医组患者症状疗效分别为75.38%,95.38%;对照组和中医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分别为49.23%,73.85%;中医组患者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中医主症积分分别为(26.95±6.68)分,(15.48±3.87)分;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中医主症积分分别为(12.74±3.74)分,(7.15±2.03)分;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主症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分别为(5.49±1.74)次/min,(6.55±1.20)min,(1.33±0.36)g;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分别为(2.66±0.81)次/min,(3.24±0.65)min,(0.65±0.20)g;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病情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62±0.37)m Pa·s,(6.11±1.28)m Pa·s,(5.13±1.32)g/L;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35±0.26)m Pa·s,(4.65±1.09)m Pa·s,(3.76±1.03)g/L;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补气固脱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体征,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且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包衣银翘解毒片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淑敏  欧国灯 《中药材》2005,28(2):142-144
目的:考察中药银翘解毒片的体外溶出度,评价对比市售药品的质量差异,为中药片剂质量和疗效的提高提供参照.方法:对国内三个厂家生产销售的银翘解毒片进行体外溶出度的考察试验.结果:不同包衣品种之间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薄膜衣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包衣品种(薄膜衣、糖衣、素片)溶出速率相差很大,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中药厂家生产的银翘解毒片中薄膜衣片的制剂工艺不够稳定,亟待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20.
罗树梅 《河南中医》2008,28(9):57-58
目的:观察自制冠心Ⅰ号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应用冠心Ⅰ号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6.7%、93.33%;对照组分别为25.42%、63.56%,两组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35.83%、72.50%,对照组分别为20.34%、50.0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冠心Ⅰ号胶囊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脏缺血、缺氧,使异常心电图变化得到迅速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