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及股静脉使用普通导管2种方法临时起搏的比较,探讨2种方法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心脏起搏病例,其中应用颈内静脉途径漂浮导管临时起博32例(漂浮导管组),股静脉途径普通导管40例(普通导管组).比较2组静脉穿刺时间、导管植入时间、起搏阈值、72 h导管脱位率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起搏,漂浮导管组穿刺时间[(90.0±30.1)vs(88.6±34.2)s]、导管植入时间[(182.2±50.5)vs(162.1±44.4)s],与普通导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起搏阈值[(0.65±0.21) vs (0.50±0.16)mV]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均能保证有效的心脏起博.结论 经颈内静脉途径漂浮导管与股静脉途径普通导管临时起搏相比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更适合无X线指导床旁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病情危重、不便搬动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且同时为永久起搏器适应症的患者, 行床旁临时起搏的新方法.方法 入选CCU住院病人40例,均为心室率<40次/分伴晕厥、黑朦拟择期安置永久起搏器者.在非X线透视下经右股静脉送入电极导管,记录放置起搏导管所用时间,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电极置入 40例患者临时起搏均成功,安置电极导管所用时间2~14min,平均(8.4±3.8)min;2例起搏电极位于右室流入道者术后6小时及第二天出现起搏不稳定,调整电极导管至心尖部,达稳定起搏.结论 无X线透视下,经股静脉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操作简便、快捷、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经股静脉床旁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在紧急心脏起搏治疗中无X线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快速、安全性。方法37例患者均采用漂浮电极导管,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静脉,所有患者均在床边无X线条件下进行,起搏方式为按需心室起搏(CVP)。结果所有患者均起搏成功,最快3.8min,最慢23.1min。5~10min内起搏成功28例。从股静脉穿刺成功至起搏完成时间为8.5±3.65min。结论在急症无X线透视时,应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静脉床边漂浮电极导管临时起搏具有起搏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很少,不需搬动患者,不需特殊设备,非常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
郭曙军  问建军  吴昊  董巧玲  高雯 《医学综述》2013,(21):4005-400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路径植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来巴彦淖尔市医院就诊的37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不同静脉入路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对比研究,均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其中21例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16例患者经右股静脉入路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间、开始植入电极到成功起搏时间、起搏阈值、感知、留管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起搏,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起搏阈值、感知、留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植入电极到成功起搏右心室时间、右心室成功起搏植入电极次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锁骨下静脉植入较股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起搏迅速,更适合无X线指导床旁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5.
对于有严重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行手术前常常需要安置临时起搏器以保障手术安全[1].以往多在X线指导下经右股静脉穿刺植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费时又费力,有时候还会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而在全麻状态下由麻醉科医生直接在手术床边盲穿右颈内静脉植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方便快捷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在床旁行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床边经右锁骨下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4种不同的途径穿刺插管,用气囊漂浮起搏电极行心脏临时起搏.观察其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58例患者中57例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起搏成功,成功率98.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5例,右颈内静脉途径2例,右股静脉途径6例均盲插起搏成功,从穿刺到起搏成功用时左锁骨下静脉途径2~12 min,平均4.5 min,右颈内静脉途径3 min及4 min,右股静脉途径5~18 min,平均9.2 min.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45例盲插成功42例,成功率93.3%,从穿刺到起搏成功平均5 min,3例未成功者1例为起搏电极置入失败,2例为置管失败,其中2例改行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成功2例,另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及右股静脉途径均未成功,后在X线透视条件下从左股静脉途径起搏成功.结论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有创伤小、置入迅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所需设备简单等优点,适合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方法 58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8例应用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B组,30例应用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锁骨下静脉普通电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观察两组间置管操作时间、起搏阈值、并发症等。结果右颈外静脉组(A)从穿刺开始至鞘管置入时间(置鞘时间)明显小于右锁骨下静脉组(B)[(0.79±0.21)min vs(1.18±0.45)min,P0.01],从而在从穿刺开始至成功起搏的总操作时间也显著少于右锁骨下静脉组(B),另外右颈外静脉组(A)无须转运患者消耗时间。而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相关并发症有显著差异。两组的起搏阈值、QRS振幅和ST段抬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的临时心脏起搏有良好起搏疗效,其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更少穿刺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5例患者分为床旁体表心电引导组(83例)和介入室X线引导组(32例),通过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观察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床旁体表心电引导83例即刻成功率100%,最后起搏成功率98.8%;从穿刺开始到起搏成功时间两组分别为(8.5±1.2)min和(7.4±1.6)min,起搏阈值为(0.87±0.31)V和(0.83±0.27)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起搏电极留置时间3~15 d起搏和感知功能均正常,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紧急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便于急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透视下应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与非透视下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效价比.方法 41例各种原因所致急性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边非透视下紧急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23例各种原因所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X线透视下植入普通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比较两组难易程度、耗时及所需费用.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成功,非透视组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2~15 min,费用2 100元;透视组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2~10 min,搬运平均耗时6 min,费用2 600元.结论 非透视下应用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无需X线引导、安全有效、性价比更高,适合不宜搬动的危重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床边起搏;透视下应用普通起搏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适合普通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保护及非透视下失败者的心脏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下安置临时起搏器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病例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经右颈内静脉途径,并结合QRS波群在V1,及Ⅱ导联主波方向及起搏阈值对临时起搏电极进行定位、起搏结果临时起搏电极一次送入到位,成功率100%,无穿刺失败、血气胸、栓塞、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6.1±3.4)min;平均起搏阈值(0.9±0.2)V。结论麻醉状态下,由麻醉医生经右颈内静脉,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使用普通电极床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右颈内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采用seld inger法穿刺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送入球囊漂浮电极导管,根据体表起博心电图图形特点和导管深度行床旁临时右室起搏。结果:46例均经右颈静脉穿刺,在床旁放置带囊临时起搏电极于右心室,都达到迅速有效起搏,从穿刺到右心室起搏,平均时间为6m in,所有患者均无气胸、栓塞、严重心律失常、局部血肿、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颈内静脉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右室临时起搏是一种较安全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诊床旁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经股静脉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心内科ICU住院及急诊科就诊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36~79岁,平均(67±18.7)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急诊床旁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住院患者临时起搏器正常起搏后,摄床旁X线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线尖端位置。转运至上级医院者在透视下查看电极尖端位置。结果 40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所花时间5~18min,平均(11.5±4.3)min。无一例出现静脉内血栓、心肌穿孔、术区感染及其他穿刺局部并发症。结论在非透视条件下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经股静脉临时心内膜起搏心脏,安全、便捷、可行、成功率高。适合于急诊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为患者转运创造条件,挽救了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的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2例操作成功率100%,置入方法:使用血管鞘45例,使用针套管27例。起搏电极移位方面1d后出现2例(占2.8%),全部患者均无血气胸、栓塞、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起搏、保持良好的固定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其技术要领为:(1)提高左锁骨下静脉及右颈内静脉的穿刺技术和速度,可采取经血管鞘和使用针套管两种方式;(2)"带电状态"下结合心电监护和导管置入深度进行漂浮和起搏;(3)保持起搏导管适当的张力并妥善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内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通过插入导管的长度和起搏心电图QRS波形态的指导,植入球囊漂浮导管至右心室行临时心脏起搏。结果成功起搏55例(97.22%),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6.7±3.5)min,植入深度(37.5±3.5)cm,留置电极导管时间1—14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能迅速安全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通临时起搏导管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简便、快捷、安全的静脉途径及置管方法。方法选择118例不同原因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根据不同的静脉途径及置管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同静脉途径阶段:共34例,根据穿刺静脉途径不同分为(1)右颈内静脉组12例;(2)右锁骨下静脉组11例;(3)左锁骨下静脉组11例。第二阶段:不同置管方法阶段:共84例,经右颈内静脉患者根据置管方法不同分为(1)非固定方向组22例;(2)固定方向组62例。分阶段比较各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间、置管次数、导管一次性到位率及脱位率。结果第一阶段各组起搏阈值相似(P〉0.05),经右颈内静脉组置管次数明显少于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组(P〈0.01),其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间略短于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组(P〉0.05);第二阶段经右颈内静脉固定方向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间、置管次数、导管一次性到位率明显优于非固定方向组(均P〈0.01),且导管脱位率低(P〈0.05)。各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应用普通临时起搏导管经右颈内静脉固定方向置管法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安全、简便、快捷,可明显提高导管一次性到位率,缩短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间,减少置管次数及导管脱位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方法对36例患者经不同静脉途径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床旁植入漂浮电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测量导管到右心室心尖的深度及从静脉穿刺到心室搏起所需时间。结果经左锁骨下及右颈内静脉入路植入,导管达心尖深度分别为(36.31±2.82)cm,(29.50±3.15)cm,从静脉穿刺到心室搏起所需时间为(8.61±3.62)min,成功率为100%。结论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应用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是一项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急救技术,只要操作正确,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 86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无X线透视下将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盲插至右心室。结果  85例患者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 ,顺利将临时起搏导管送至右室 ,1例失败 ;在起搏期间有 8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 ,重新调整后恢复正常 ;经X线透视观察大多数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 ,少数位于右室中部及流出道。结论 在无X线透视下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起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颈内静脉组)40例,各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临时导管组)62例,3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1周内完成,记录3组插管时并发症(手术出血情况)、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尿素清除分数(Kt/V)、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插管次数少于临时导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临时导管组,Kt/V高于临时导管组,透析血流量多于临时导管组,导管功能良好率高于临时导管组(P<0.05或P<0.01)。结论 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优于各种临时导管,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9.
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床旁锁骨下静脉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者等,在床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观察起搏信号、QRS波群形态及测定阈值将电极送入右心室,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结果 90例患者穿刺均获成功,所用时间平均(9.1±4.2)min,留置时间平均(3.4±2.8)d,起搏阈值平均(0.96±0.37)V。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床旁临时起搏术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值得在地市级及以下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利  李予文 《中原医刊》2004,31(18):30-31
目的:了解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行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按Seldiger法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无X线透视下,根据体表起搏心电图或室性早搏判断电极进入右室。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31例(96.7%)患者一次性获得成功,1例(3.3%)误进入左颈内静脉,改右颈内静脉后起搏成功。全组18例采用边起搏边送管方法确定电极进入右室,14例根据在送管过程中出现室性早搏的方法判断电极进入右室,全部病例未发生心脏穿孔、气胸、血胸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无X线透视下,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急救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