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归脾汤加减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予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差、立卧位心率差、起立后第30次和第15次心搏时RR间期比值(30/15比值)、乏氏指数,以及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HRV),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总体平均值标准(SDNN)、连续相邻正常窦性心动周期的均方根(RMS SD)、窦性心搏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全部RR间期差50 ms心搏数占该时间内正常心搏数的百分比所占比重(PNN50)。结果2组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各项指标数值均提高(P0.01,P0.05),且治疗组升高呼吸心率差、立卧心率差及30/15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DNN、SDANN、PNN50及治疗组的RMS SD数值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DNN、SDANN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逍遥散联合归脾汤加减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机体,改善机体症状,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对心电图、心率和QT离散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2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5例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P-R间期、HR、QRS时限、QTc测定值、心率变异(HRV)、QT离散度(QTd)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5.7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P<0.05)。2组P-R间期、QRS时限、QT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HRV、QTd均改善(P<0.05);2组治疗后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施吉 《新中医》2020,52(1):63-66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儿茶酚胺、心率变异性指标、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儿茶酚胺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R-R间期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R-R间期之差>50 ms心跳在分析信息期间占心跳数的比例(PNN50%)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A、ET-1、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脑心综合征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儿茶酚胺水平,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费文文  吴费凯 《新中医》2018,50(12):53-56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茶碱缓释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胸比、血压、心率、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变异性[全程每5 min NN节段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全程连续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RMSS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胸比(对照组除外)、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ANN、SDNN、RMSSD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沈艳玲  牛明慧 《新中医》2014,46(12):37-38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干预生活方式对胸痹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胸痹患者分为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A组、给予西药治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的B组及西药治疗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及干预生活方式治疗的C组,每组40例,对各组胸痹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组治疗前24 h内RR间期标准差(SDNN)、超过50 ms的RR间期差值百分数(PNN50)及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各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均以C组改善最明显(P0.05)。各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各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均以C组改善最明显(P0.05)。各组胸痹周发作次数及单次发作时间均明显改善,C组改善最优(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干预生活方式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胸痹的防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内制剂养心复律胶囊对心络瘀阻型心悸伴室性早搏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13例心络瘀阻型心悸伴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采用院内制剂养心复律胶囊治疗,4粒/次,3次/d;对照组58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粒/次,3次/d。疗程均为4wk。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心率变异(HRV)、QT离散度(QTd)、SDNN、SDANN、SDNN Index、PNN50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RV和QTd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和QT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制剂养心复律胶囊对心络瘀阻型心悸伴室性早搏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PCI术后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就诊的PCI术后室性早搏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即室性早搏次数、平均心率,心率震荡(HRT)[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HRV)[正常两个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平均正常的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血清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室性早搏次数、平均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O较治疗前降低,TS、SDNN、SDANN、RMSSD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TO低于对照组,而TS、SDNN、SDANN、RMSS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  相似文献   

8.
卢义琼  李华波 《中成药》2012,34(2):209-211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43例DCM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利尿剂、洋地黄制剂、ACEI等);实验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治疗8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RV及QTd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RV和QTd均有一定的改善;两组间SDNN、SDANN、rMSSD、PNN50、QTd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对DCM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震荡、心率变异性、ST段压低发生次数及累积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TO显著下降(P均<0.05),TS、pNN50、SDNN、rMSDD、LF、LF/HF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TO、TS、pNN50、SDNN、SDANN、LF、HF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后,2组ST段压低次数和压低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缓解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 伴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4 例老年CHF 伴心律失常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2 例。2 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2 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变异性[R-R 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R-R 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 及血清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 指标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9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LVEF 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D 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 指标值高于对照组,LVEDD 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DNN、SDANN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上述2 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NT-pro BNP、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上述2 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CHF 伴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够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衰,减弱心率变异性,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强心煎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益气强心煎剂。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低频(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1)。对照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5)。结论益气强心煎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冉旭  陈立  吴伟 《新中医》2012,(7):13-1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天2丸,每天3次,口服3月。结果: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SDNN、RMSSD及PNN5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增加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疗效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按3:1比例随机分组,与心律宁片(苦参总碱)对照观察,病例完成治疗组165例,对照组56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冠心病室性早搏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HRV)和QT离散度(QTd)均有一定的改善;两组间SDNN、SDANN、SDNN Index、PNN50变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博和中医证候有明显疗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脾肾并补方对交感型颈椎病(气血两虚型)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同时服用甲钴胺、维生素B1、神经妥乐平;并均采用坐位枕颌牵引;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脾肾并补方,总疗程均为6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包括中医证候)及HRV指标变化。 结果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20%),显效12例(48%),有效7例(28%),无效1例(4%);对照组依次分别为2例(8%)、4例(16%)、18例(72%)及1例(4%),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RV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V时域指标比较,治疗组SDNN(单位时间RR间期标准差)为(133.41±8.61) ms,SDANN(单位时间每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为(126.90±9.99) ms,HRVTI(HRV三角指数)为35.10±4.48;对照组分别依次为(115.61±13.49) ms、(106.20±8.84) ms 、25.51±2.24;治疗组治疗后频域指标LF( 低频)为(379.90±159.07) ms2,HF(高频)为(157.10±28.18)ms2,LF/HF为2.37±0.52;对照组分别为(477.70±396.91) ms2 、(122.10±101.90)ms2﹑4.27±2.84;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生脉散加减辅助治疗老年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105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采用随机按住院先后顺序列表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0.5 mg·kg-1·min-1,约1 min静脉注射,并以静脉点滴维持量,0.05 mg·kg-1·min-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治疗前后室性早搏的次数、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震荡(HRT),HRV包括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平均正常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4个指标,HRT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2个指标;进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92.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6%,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多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TS比治疗前有所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室性早搏数减少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主要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合生脉散加减辅助治疗老年频发室性早搏能改善HRV,HRT,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利水等中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善及不同中医证型HRV各指标的差异.方法 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HRV时域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与全程记录中每5 min R-R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升高(P&lt;0.05),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lt;0.05),全程记录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与总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lt;0.05),但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gt;0.05);CHF各中医证型组中,SDNN与SDANN在气阴两虚血瘀与气虚血瘀水停两型中均较心肾阳虚血瘀型升高(P&lt;0.01),但气阴两虚血瘀型与气虚血瘀水停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rMSSD与PNN50在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RV改善更为显著;HRV部分指标进一步研究和细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辨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灵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中药芪灵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房颤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率变异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房颤、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为100.0%,对照组分别为90.0%、76.7%;治疗组房颤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DNN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SDANN显著增加,而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MMSD、PNN50有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治疗后治疗组LF/H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灵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阵发性房颤,可明显减少房颤发作,改善气阴两虚症状,同时可升高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LF/HF水平,使房颤患者交感-迷走神经系统平衡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胶囊治疗伴长RR间期的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1日—2018年6月1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的104例伴长RR间期的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给予改善心功能、稳定心率在内的规范化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养心定悸胶囊,6粒/次,2次/d。观察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症状、心率、RR间期、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窦性心率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窦性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的变化,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8.5%(46/52)和75.0%(39/52),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24 h总心搏次数、心率及长RR间歇次数均显著少于治疗前,最长间歇时间均显著短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最长间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长RR间歇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LVEF及均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LVEDD、LAD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变化都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定悸胶囊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伴长RR间期的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有效稳定心率,缩短长间歇,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变异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邹继红  刘影  张秋英 《吉林中医药》2014,(12):1209-1212
目的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西药β受体阻滞剂、抗凝素、降脂剂常规治疗,4周为1疗程;实验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内滴注,1次/d,4周为1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率变异性(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变化及中医症状(包括胸闷、短气、心痛)改善情况。结果 1)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93.8)较对照组(145.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治疗后实验组(SDNN:103.2±13.1、SDANN:98.1±18.9、RMSSD:29.9±16.2、PNN50%:5.9±3.2)较对照组(SDNN:99.2±13.7、SDANN:87.2±19.8、RMSSD:26.1±10.3、PNN50%:4.3±3.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胸闷、短气、心痛等中医症状,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下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SDNN、SDANN、RMSSD、PNN50%等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善胸闷、短气、心痛等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