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徐州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儿童HBsAg携带状况,探讨母婴传播的作用,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061名1992~2004年出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检测HBsAg。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部分儿童母亲感染与儿童感染的关系。结果1992~1994、1995~1997、1998~2000、2001~2004年出生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5.31%、1.51%、0.76%、0.87%。母亲HBsAg阳性是其子女成为HBsAg携带者的重要危险因素(OR=25.67),儿童HBsAg阳性大部分归因于母婴传播且随儿童年龄降低而升高。其中,1992~1997年出生儿童HBsAg阳性归因于母亲HBsAg阳性的比例为52.38%,1998~2004年出生儿童HBsAg阳性归因于母亲HBsAg阳性的比例为95.12%。结论徐州市儿童HBsAg阳性率已处于较低水平,控制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是进一步降低儿童HBsAg携带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7届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孟湘  许士祥 《中国校医》2007,21(3):299-300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和变化趋势,以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1996-1999年和2004-2006年入学的7届新生HBsA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1996-1999年HBsAg阳性率为7.91%,2004-2006年HBsAg阳性率为3.38%,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应积极对未感染HBV者接种乙肝疫苗,防止乙肝在大学校园里传播。  相似文献   

3.
农村和城区2620名入园儿童乙肝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小艺  李荣学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98-3299
目的:通过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解城区、农村入园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注射乙肝疫苗后的效果差异,从而降低农村儿童乙肝感染率和提高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接种质量。方法:对农村和城区2620名2~5岁入园儿童空腹抽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标法,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的检测。结果:农村1393名儿童中,HBsAg阳性27名,占1.94%;抗-HBs阳性767名,占55.06%;抗-HBs阴性599名,占43.00%。城区1227名儿童中:HBsAg阳性12人,占0.98%;抗-HBs阳性796名,占64.87%;抗-HBs阴性419名,占34.15%。结论:农村与城区入园儿童乙肝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江秀梅  丁建华  汪迎春  陈丽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248-1249,1253
目的:了解我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调查结果用EXCEL表分析。结果:儿童HBsAg阳性率4.27%,随年龄组增大而增高,农村高于城市;抗-HBs阳性率59.27%,随年龄组增大而降低,城市高于农村;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16%,年龄组越大接种率越低,城区高于农村;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感染模式有13种,以抗-HBs阳性模式居首位。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对降低HBsAg阳性率具有明显效果;必须重视大年龄组儿童,尤其是农村初中儿童的肝炎防制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丰城市儿童少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江西省丰城市推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10年儿童少年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HBsAg血清学调查。随机选择农村和城市7个乡镇(铁路、拖船、河洲、隍城、梅林、焦坑、城区),17岁以下儿童少年19267人,静脉采血2ml,检测HBsA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和结果判定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相似文献   

6.
乙肝疫苗对乙肝高发区儿童的保护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隆安县是我国乙肝和肝癌高发地区 ,1987年开始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本文报告了 1987~ 2 0 0 0年该地区儿童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监测及病例追踪观察结果 ,以评价乙肝疫苗预防儿童乙型肝炎效果。1 对象与方法1 1 免疫方案实施 隆安县为广西贫困农村地区 ,1987年人口 35万 ,新生儿 76 6 6人 ,80 %在家中出生 ;自然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为 16 %~ 19 2 % ,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为 74 7% ;孕妇HBsAg阳性率为 11 9% ,乙肝e抗原 (HBeAg)阳性率为 4 1 7% ,肝癌平均死亡率为 5 2 / 10万〔1〕。乙肝感染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HBsAg携带者高达10%左右,根据临床观察,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为了解本市乙肝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HBsAg携带状况及感染来源,本文选择1996年以来乙肝双阳性(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及乙肝单阳性(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血进行HBsAg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张掖市<5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现状和免疫抗体水平.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1 178名0~4岁儿童血清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水平. [结果]HBsAg阳性率1.19%,不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县(区)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高于城镇儿童;抗-HBs阳性率66.55%,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区)儿童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低于城镇儿童. [结论]国际疫苗免疫联盟(GAVI)项目乙肝疫苗(HepB)接种达到了预期的免疫效果.今后HepB免疫重点人群是农村地区儿童、母亲HBsAg阳性儿童;有必要对4岁以上儿童开展乙肝疫苗(HepB)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9.
母亲HBsAg和HBeAg阳性的儿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生儿中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是我国控制乙型肝炎(乙肝)传播的主要策略,对于乙肝防治起到极大作用。为了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我们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53名儿童进行了检测,观察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抗体水平变化,并对已感染儿童追查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1月起,隆德县对新生儿普遍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为调查疫苗普种后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和该人群乙肝免疫水平,2007~2009年我们对县城2所幼儿园和2所小学的儿童进行了HBsAg和抗-HBs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遂宁市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接种后儿童乙肝免疫与感染发病状况,评价现阶段预防控制儿童乙肝效果。方法单纯随机抽样采集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3~7岁儿童血清1677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固相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利用报告乙肝发病和疫苗接种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1677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8%,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是1.58%、2.1%,男、女分别是1.62%、1.97%;3~7岁分别为1.23%、1.5%、2.02%、1.74%和2.43%。抗-HBs阳性保护率为55.1%,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是60.4%、47.08%,男、女分别是55.44%、54.74%,3~7岁分别为66.67%、59.76%、59.25%、44.34%和45.9%。对应1~7岁出生队列,2000-2006年乙肝疫苗接种率的逐年增高与乙肝发病率、HBsAg阳性率呈负相关(rs=-0.821,P〈0.05;rs=-0.866,P〈0.05),而与抗-HBs保护率呈正相关(rs=0.920,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接种有效降低了乙肝感染率与发病率,新生儿接种疫苗后随年龄增长其保护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某高校新生体检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于2000-2001年对怀化市某高校入学新生(16-20岁)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A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A法检测其它乙肝血清标记物和肝功能。结果:检测2016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6.05%,男女差异无显著性。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10人占8.19%,大小三阳57例占46.72%。结论:高校新生入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和肝功能检测,对易感学生需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对已感染HBsAg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需生活隔离,并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建省15岁以下儿童感染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乙肝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儿童HBsAg携带率进行调查,抽取其中6个县(市、区),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HBsAg阳性儿童为病例,同性别、同自然村或街道和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2岁的HBsAg阴性的儿童为对照。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乙肝疫苗首针是否及时接种回归系数(β)=1.554,预防接种史β=-2.744,拔牙史β=2.974,家庭内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β=3.153。[结论]儿童有拔牙史、家庭内有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是儿童感染HBsAg的危险因素;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儿童有预防接种史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拱忠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3,(25):112-112,114
目的对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乙肝免疫情况以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乙肝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接生的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179例,且全部完成了乙肝疫苗联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对其乙肝免疫情况以及感染情况进行追踪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本组新生儿中HBsAg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1.68%,且母亲大三阳者新生儿阳性率较小三阳者高(P<0.05);HBsAb阳性率为41.90%;母乳喂养93例,无HBsAg阳性新生儿。结论在儿童时期接种乙肝疫苗以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HBV的垂直传播,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乙型肝炎病毒(HBV)呈全球性分布,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HBV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被HBV感染时的年龄越小,变成HBsAg的携带者几率越高。在以往的统计中,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高达10%左右,农村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2004年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流行区,根据1992~1995年全国乙型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按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约10%推算,全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sAg、HBeAg阳性者作为乙肝传染源,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乙肝易感者的健康安全和行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2004年大连市从业人员HBsAg、HBeAg感染状况,保护未感染的人群,降低其发病率,为其防控提供依据,将大连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莱芜市高中新生HB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莱芜市高中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更有效地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驻莱芜市高中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检测5552人,HBsAg阳性率为3.08%,抗HBs阳性率为62.66%,HBeAg阳性率为1.68%,抗HBe阳性率为9.24%,抗HBc阳性率为11.02%。HBsAg阳性率农村高于城镇,女生高于男生,抗HBs阳性率城镇高于农村。[结论]部分中学生缺乏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对部分具有传染性的学生采取适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和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6月对昭平县150名儿童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调查,对所采集的血样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共对150名儿童进行检测,HBsAg阳性率为0.67%(1/150),HBsAb阳性率为45.33%(68/150),性别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昭平县1~6岁儿童HBsAg感染水平较低,HBsAb阳性率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传,正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抗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4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入学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s)水平及其在校期间的变化,为建立学校乙肝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2001年入学的暨南大学珠海校区588名大学生连续4年每年9月进行乙肝标志物(HBVM),及乙肝抗体标志物(HBsAb)检测。[结果]2001级学生入学时HBsAg阳性率为14.97%,2001年度与2004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55.44%,2001年度与2004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长率为21.43%。[结论]该校应及时监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有利于发现新感染者及对乙肝免疫低下者进行再次免疫,以控制乙肝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陈穗  陈建华 《现代保健》2010,(3):161-161
中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区,HBsAg携带者约1.2亿,中国的HBsAg慢性携带者多始于儿童期感染,还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密切相关。余进胜等曾将惠东地区1996年与2002年的青少年HBsAg携带者作了比较分析,笔者现将2005~2008年产妇HBsAg携带率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