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 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和Turner syndrome(TS)患儿,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血碱性磷酸酶(ALP)在ISS和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rhGH治疗的ISS患儿31例和TS患儿17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浓度监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IGF-1与IGFBP-3明显升高,6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与IGFBP-3的比值治疗后显著升高(F=6.739,P<0.01),以IGF-1升高更明显;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ALP也明显上升,3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清ALP与IGF-1和IGFBP-3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段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水平均升高,并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较IGFBP-3升高更为明显;治疗起始3个月血清ALP反应敏感,血清ALP尚不能作为替代IGF-1和IGFBP-3监测rhGH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生长激素(GH)治疗小于胎龄儿(SGA)的疗效关系。方法将26例小于胎龄儿(SGA)患儿进行胰岛素以及精氨酸激发试验,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GHD)10例,非GHD16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儿身高、生长速率以及骨龄,检测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经GH治疗12个月后患儿的平均骨龄、平均身高、平均身高标准差积分值(SDS)以及平均生长速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IGFBP-3、IGF-1水平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患儿血清IGFBP-3和IGF-1水平与接受治疗后其生长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30,P=0.020;r=-0.36,P=0.003)。经GH治疗后,GHD组与非GHD组患儿在平均身高增加、身高SDS变化以及生长速率提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治疗能有效改善SGA矮小患儿身高,治疗前患儿血清IGFBP-3和IGF-1水平可作为其疗效的评估指标,且临床效果不受治疗前自身GH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s)轴功能检测在矮小症儿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青春发育前期(按Tanner分期P1期)矮小症儿童90例, 设为观察组; 选取健康儿童50名, 设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 对观察组患儿予以GH激发试验, 进行病因诊断, 分为GH完全缺乏(CGHD)组、GH部分缺乏(PGHD)组、特发性矮小症(ISS)组。分析血清IGF-1、IGFBP-3诊断矮小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根据GH激发试验结果分组, CGHD组22例, PGHD组36例, ISS组32例。CGHD组、PGHD组、ISS组血清IGF-1、IGFBP-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CGHD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明显低于PGHD组、ISS组(P < 0.01)。以血清IGF-1 < 52.8 ng/mL为判定值, 诊断CGH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82%、100.00%、95.56%;以血清IGFBP-3 < 3.12μg/mL为判定值, 诊断CGH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0%、75.00%、81.11%。结论GH/IGFs轴功能检测在矮小症儿童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血清IGF-1、IGFBP-3检测可能有助于CGHD的初筛, 结合GH激发试验可能更有助于PGHD、ISS的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扶阳理论指导下运用针灸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脾肾两虚型特发性矮小症(IS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江阴市中医院治疗的240例脾肾两虚型IS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予常规宣教联合rhGH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针灸干预,2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情况[身高、身高增长速度(GV)],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素(Ghrelin)表达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0%(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高、GV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年龄段治疗组患儿的IGF-1、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张宇  卢立肖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18-20,45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发育后期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促生长效应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检测意义。方法对40例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进行rhGH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测定身高、体质量及骨龄,治疗1及6个月时抽血测定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生长速度(GV)、按年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及预测终身高(PAH)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1)。治疗1及6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前后血清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血清IGF.1与治疗6个月后的AGV呈负相关(r=0.39,P〈0.05),治疗1个月后AIGF-1与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指标△GV、AHtSDSCA及AHtSDSBA均呈正相关6-=0.42、0.38、0.33,P〈0.05)。结论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接受rhGH治疗是安全的,疗效是肯定的,血清IGF-1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GH对青春发育后期ISS患儿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闵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闩-3(IGFBP-3)在未青春发育特发性身材矮小(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组50例ISS患儿行周产rhGH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7d、1个月及6个月时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儿童。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治疗7d时血清IGF-1、IGFBP-3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1个月时接近高峰。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与治疗6个月后的△GV、△、△HtSDSBA呈负相关。治疗1个月时的AIGF-1与治疗6个月后的△GV、aHtSDSCA、△HtSDSBA呈正相火。结论m清IGF-1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GH对未青春发育ISS儿童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重组生长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TG、TC、HDL、LDL,与IGF-1和IGFBP-3的作用. 方法 原发性N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rhGH治疗2周;对照组50例用常规治疗.另选健康人10名作为正常组.以放射免疫法测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TG、TC、HDL和LDL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明显降低,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清TC、TG、HDL和LD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rhGH治疗2周后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显著上升,TC和LDL水平显著下降,TG和HDL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IGF-1和IGFBP-3参与了肾病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短期小剂量rhGH可以通过提高IGF-1、IGFBP-3水平而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早产儿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其与孕周、胎龄及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或住院的早产儿175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选取23例正常孕周、胎龄、体重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早产儿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产儿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跟孕周呈正相关,对照组与34~(+1)~36~(+6)周比较(P值<0.05),与34~(+1)~36~(+6)周、32~(+1)~34周、30~(+1)~32周、28~30周比较(P值均<0.01)。(3)早产儿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跟胎龄成正相关,对照组>适于胎龄组>小于胎龄组,各组比较(P值均<0.01)。(4)早产儿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与体重成正相关,对照组>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各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早产儿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较正常孕周、胎龄、体重的新生儿低,且与孕周、胎龄及体重成正相关,结合早产儿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评估胎儿在宫内时的生长发育情况,可能有助于早产儿的治疗与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诊断儿童生长激素缺乏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正常儿童,52例生长激素缺乏(GHD)患儿及45例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血清IGF-1和IGFBP-3的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GHD组、ISS组和正常儿童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GHD患儿IGF-1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73.1%,试验的正确性83.5%;IGBP-3的敏感性为97.7%,特异性82.6%,试验的正确性89.7%.IGF-1和IGFBP-3同时检测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84.6%,试验的正确性89.7%.结论 GHD患儿的IGF-1和IGFBP-3均低于正常,两者同时检测比单独检测可能更具有诊断的正确性,可以作为诊断GHD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64-66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内分泌轴的影响,分析rh GH治疗ISS的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ISS患儿共74例,每晚于患儿睡前为其皮下注射rh GH 0.15 U/kg,共治疗6个月。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年生长速率(GV)、骨龄与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患儿骨龄、T4、TSH未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3个月结束时与治疗6个月结束时的身高、体重、GV与IGF-1、IGFBP-3水平均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3个月比较,患儿治疗6个月的身高、体重、GV与IGF-1、IGFBP-3水平均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H对ISS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儿身高、体重与GV的增长,原因可能在于rh GH可有效提升患儿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s)轴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贴对特发性身材矮小儿童血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儿科因儿童特发性身材矮小就诊的患儿60例,按是否使用生长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为仅采用饮食加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制儿童生长贴,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身高增长值及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两组治疗12个月后身高增长值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6.40,P0.01);两组治疗前IGF-1与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t=0.61、1.05,P0.05);治疗12个月后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83、3.55,P0.01)。结论儿童生长贴可显著提高特发性身材矮小儿童身高增长值,可增高血液IGF-1和IGFBP-3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基因多态性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以rhGH治疗的67例ISS患儿,男37例,女30例,平均年龄(7.9±1.5)岁,平均身高(109.96±6.32)cm。记录rhGH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所有ISS患儿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以及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SDS),用X线检测ISS患儿的骨龄,并计算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Δ)。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患者TGFB1基因片段,并对患者进行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测序。结果 rs4803455位点AA基因型有8例,占比11.94%;AC基因型有43例,占比64.18%;CC基因型16例,占比23.88%。rs22417115位点TT基因型有15例,占比22.39%;TG基因型有41例,占比61.19%;GG突变11例,占比16.42%。rs22417115基因型中GG型患儿Δ身高显著高于TT型患儿(P<0.05)。rs22417115基因型中TG、GG型患儿ΔBMI、Δ身高SDS和ΔIGFBP-3均显著高于TT型患儿(P<0.05或P<0.01)。rs4803455各基因型间患儿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B1基因rs2241711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能显著影响rhGH对ISS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英  刘俊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3,(23):2098-210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明确诊断为HSP的患儿44例,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正常的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3、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尿常规、便常规,计算IgA/C3。结果 HSP组较对照组血清IGF-Ⅰ、IGFBP-3、WBC、PLT、FIB、CRP、ESR、C3、C4、IgA、IgG、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蛋白尿组较不伴蛋白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尿组较不伴血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ESR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大便潜血阳性组较不伴大便潜血阳性组HSP患儿血清IGFBP-3、WBC、PLT、FIB、ESR、IgA、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与尿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1和0.212,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中IGF-Ⅰ和IGFBP-3水平升高,IGF-Ⅰ和IGFBP-3水平可能将作为HSP累及肾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志刚  石伟成  白培儒  刘计宽 《广东医学》2012,33(15):2272-2275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含量和肺癌组织局部的表达情况,探讨IGF-1和IGFBP-3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NSCLC辅助诊断、危险性预测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癌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GF-1、IGFBP-3的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癌组和对照组患者肺组织标本的IGF-1与IGFBP-3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血清中IGF-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清中IGFBP-3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IGFBP-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IGF-1、IGFBP-3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中有重要作用,检测其水平变化对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20例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甲减患者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甲减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123.1±36.4)ng/ml,IGFBP-3水平(1898±63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IGF-1水平(270.7±50.1)ng/ml、IGBP-3水平(3425±935)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减治疗后,大多数甲减缓解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得到恢复,IGF-1水平(239.4±45.6)ng/ml、IGFBP-3水平(3167±866)ng/m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减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下降,两者的正常调节均可能受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提高胶质瘤的早期诊断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胶质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每组各30例,血清标本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GF-1、IGFBP-3浓度。正常脑组织和肿瘤组织,行常规HE切片染色及IGF-1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胶质瘤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恶性胶质瘤表达明显高于低恶度胶质瘤。胶质瘤组血清IGFBP-3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低恶度胶质瘤血清IGFBP-3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血清IGF-1水平均与血清IGFBP-3水平呈正相关(r=0.594、0.474、0.375,P<0.05)。正常脑组织中IGF-1无表达;人脑胶质瘤组织中IGF-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恶度胶质瘤表达明显高于低恶度性胶质瘤(P<0.05)。结论:IGF-1和IGFBP-3可能促进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检测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对提高胶质瘤的早期诊断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IGF-1和IGFBP-3的表达情况及IGF-1/IGFBP-3比值。结果 研究组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GFBP-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肿瘤患者的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较非侵袭性肿瘤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对催乳素细胞腺瘤预后有较为优势且显著的预测价值,IGFBP-3表达水平对催乳素细胞腺瘤诊断无明显预测价值。结论 IGF-1及IGF-1/IGFBP-3比值对于催乳素细胞腺瘤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患儿进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监测,探讨rhGH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对在本院使用rhGH的患儿30例进行治疗前后血IGF-Ⅰ和IGFBP3浓度监测并计算IGF-Ⅰ和IGFBP3的比值,同时测定T3、T4、TSH,并以年龄、性别匹配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平均身高增加(8.77±3.01)cm/y(t=7.773,P<0.001).IGF-Ⅰ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0.475,P>0.05),IGFBP,治疗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759,P<0.01),IGF-Ⅰ和IGFBP,治疗后3个月即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212和7.733,P<0.01).治疗后IGF-Ⅰ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f=1.629,P>0.05);IGFBP3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22.964,P<0.001)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IGF-Ⅰ/IGFBP3治疗前后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f=6.081,P>0.05).结论 在使用rhGH中进行IGF-Ⅰ和IGFBP,监测十分必要;血IGF-Ⅰ和IGFBP3检测方便,可作为rhGH治疗期间是否存在诱发肿瘤高危因素的临床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功散加味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脾肾虚弱型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患儿生长发育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脾肾虚弱型ISS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rhGH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异功散加味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脾肾虚弱证单项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血清IGF-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身高、骨龄、血清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脾肾虚弱证单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儿的身高、骨龄、血清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脾肾虚弱证单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它们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GF-1、IGFBP-3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肝硬化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