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增加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癌症发病例数约占全球的23.7%,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1]。有数据[2]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约482万例,死亡病例约321万例,其中肺癌最为常见。癌症重在尽早发现,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适应证、合并症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据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发布,肺癌的发病率排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一位[1]。作为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am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主要包括腺癌和鳞癌[2]。由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及筛查尚未普及,我国肺癌患者的基数较大,多数确诊时已是晚期,预后较差。既往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是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其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  相似文献   

3.
<正>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全球首位[1]。根据病理分型,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其中NSCLC患者占85%[2]。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故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20%[3],特别是Ⅳ期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5.3%[4]。根据CSCO诊疗指南,含铂双药化疗仍是NSCLC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年的数据统计,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例,发病率居第二位(11.4%)[1];2018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均列于首位[2]。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以及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治疗方案不同。因此,准确地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用于鉴别肺癌病理类型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约占总确诊癌症人数的1/10(11.4%)和死亡的1/5(18.0%),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1]。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均居所有癌症的首位[2]。怀疑高度恶性的肺结节治疗仍以外科根治性切除为首选,微创及精准切除的发展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更多的胸外科医师开始重视肺段切除在治疗早期肺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贾杰 《中国医刊》2023,(2):117-119+112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程长且进展缓慢。1990—2016年,全球PD患者的数量多了1倍,已达600多万,预计到2040年,全球PD的患病人数会再次翻倍,主要患病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据估计,在我国≥55岁和≥65岁的人群中,PD患病率分别为1.07%和1.67%,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预测2030年我国PD患病人数将达500万[2],占全球PD患者数量的1/2 [3]。高发病率和高人口基数使得我国老年PD患者数量和健康负担迅速增加,需要积极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巨大挑战[4]。基于此,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库显示,肺癌仍然是导致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且大多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总体预后较差[2,3]。胸部CT和肿瘤组织活检是目前肺癌早期筛查、监测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的主要临床方法[4]。然而目前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胸部CT和组织活检的比例并不高[5]。因此一种新型肿瘤检测方式:液体活组织检查,已成为近几年癌症管理中的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8.
<正>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则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85%左右。Ⅰ-ⅢA期被认为是早期肺癌[1],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可切除的NSCLC患者通常采用手术和辅助化疗治疗,然而这些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仍然很高[2]。NSCLC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自2015年以来,免疫治疗一直在改变不同环境下NSCLC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胰腺癌49.6万例,有46.6万人死于胰腺癌,居于全球癌症死因第7位[1]。胰腺癌5年存活率约6%[2],其主要原因包括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3],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等[4]。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但30%~40%的患者因局部血管受侵犯而无法接受外科手术,平均生存期仅6~9个月,这部分病例被称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5]。如何通过综合治疗提高LAPC的转化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常见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左右[1],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2],且其5年生存率约40%~50%[3]。因为人体头颈独特的解剖结构及其对电离辐射的高度敏感性,故以放射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首选治疗手段[4]。在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正>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肥胖及饮食改变有关[2]。透光性肾结石又名阴性肾结石,主要包括纯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和依地那韦结石,占放射学诊断肾结石的8%~12%,其中主要为尿酸结石[3]。  相似文献   

12.
李红燕  罗一青  祁冰 《吉林医学》2023,(12):3502-3507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伴血脂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居全球第一。据估计,2045年我国20~79岁成年人患糖尿病人数将上升到1.744亿人,仍将排名全球第一[1]。患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约30%可并发眼病,血糖没有控制好的晚期糖尿病患者100%有眼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眼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2]。除了眼表疾病,其他眼部并发症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高眼压和视网膜病变、虹膜睫状体炎等也被发现与糖尿病相关[3-4]。T2DM患者由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使维持其正常眼表结构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增强[5],增加了眼部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繁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熊瑞瑞  于坤 《重庆医学》2023,(8):1276-1277
<正>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为5%~10%,是妊娠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1]。血小板减少通常是由血小板的破坏增加、生产减少引起,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免疫相关性破坏、异常的血小板激活、大量出血导致的血小板消耗等[2]。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发病原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者构成比为60%~80%,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构成比>10%,血液病患者构成比约为3%[3]。在血液系统疾病中,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也是重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全球AR患者超过5亿,我国大陆地区AR的患病率为4%38%[1]。AR在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亦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2001年ARIA指南发布,并于2008年和2010年重新修订[3-4],以ARIA为参考,结合近年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和国外最新指南[5-6],我国修订了"变应性  相似文献   

15.
杨文韬  何亚荣  姚鹏  周亚雄  曹钰   《四川医学》2024,45(3):301-304
<正>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一项针对全球脓毒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2]显示,2017年全球脓毒症患者有4890万,死亡人数约1100万人,其病死率达19.7%。对于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置可改善患者预后[3]。由于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难以识别,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诊断及治疗延迟[4]。目前,国内对疑诊脓毒症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  相似文献   

16.
<正>喉癌是继肺癌之后的上呼吸道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1],其中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是喉癌中最为典型的组织学类型,大约占90%[2]。LSCC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目前已知空气污染、吸烟饮酒、慢性炎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与其发生有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3]。  相似文献   

17.
<正>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弥漫性肺损伤造成的急性呼吸衰竭[2]。研究表明,脓毒症相关性ARDS比非脓毒症相关性ARDS具有更高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3],脓毒症相关性ARDS约占脓毒症患者的30%,  相似文献   

18.
<正>据2020 GLOBOCAN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预估肺癌病例约220万例,约占癌症总病例数的11.4%,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排名第二,在癌症死亡病例中,肺癌依旧是最主要的死因[1]。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依然高居榜首,截止到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例,其中新发肺癌约82万例,占新发癌症总数的17.9%,癌症死亡约300万例,其中肺癌约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8%[2]。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通常采用联合治疗,包括手术、全身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和局部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22年中国预计有4 796 996例新发的癌症病例以及3 193 744例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1-2]。肺癌依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前者约占85%,严重威胁国民健康[3]。  相似文献   

20.
<正>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行性且通常致命的肺部疾病,缺乏有效干预措施[1]。目前IPF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特征是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肺结构破坏的过程[2]。骨膜蛋白是一种ECM分泌性蛋白,在IPF患者肺组织中高表达,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3-4]。有研究显示IPF的肺成纤维细胞需要骨膜蛋白才能最大限度的增殖[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