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添加剂对蛋白质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机制。方法以乳糖或甘露醇作为赋形剂,并以聚山梨酯20、十二烷基硫酸钠、L-赖氨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β-环糊精为添加剂将干扰素α-2b制成喷雾干燥粉末。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干扰素α-2b的表面吸附现象,用圆二色谱测定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果上述几种添加剂均能降低干扰素的表面吸附量;当以乳糖(而非甘露醇)为赋形剂时,添加剂的加入提高了该蛋白α螺旋结构的含量。结论蛋白质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性受载体结晶、表面富集和构象变化等多种机制影响。  相似文献   

2.
陆蕾  鲁莹  邹豪  钟延强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3):1811-1814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干扰素α-2b在大鼠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进行干扰素α-2b PLGA缓释微球皮下给药后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人IFNα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血清药物含量测定;并采用3P87药动学程序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该方法在14~875 n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 2);平均回收率为98.09%;板内RSD为1.06%~7.54%,板间RSD为1.34%~10.35%;微球与注射剂溶液皮下给药均符合单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微球tmax=4 h,ρmax=5.490×103ng·L-1,MRT=2.486 d,注射剂tmax=1.5 h,ρmax=2.532×104ng·L-1,MRT=0.095 6 d。结论ELISA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干扰素α-2b PLGA微球临床前药动学的检测方法;干扰素α-2b PLGA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显著提高了干扰素α-2b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干扰素 α-2b (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并评价其体外性质以及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 方法 冷冻干燥并研磨后制备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同时考察了 IFNα-2b 干粉吸入剂的形态、粒径、吸湿性、排空率及雾粒分布,并以细胞病变抑制法( CPE 法)测定了干粉吸入剂中 IFNα-2b 的效价及活性保持率。此外,还以皮下注射 IFNα-2b 溶液为对照,考察了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 结果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形态为近圆形,粒径为 6.78 μm ,敲击密度为 0.35 g ·mL-1 ,排空率为 95.16% ,吸湿率为 5.80% ,雾粒分布实验中一级和二级瓶中的分布总量为 58.32 %,干粉吸入剂中 IFNα-2b 的活性保持率为 99.58% ; IFNα-2b 干粉吸入剂在大鼠体内 <> c max 有所降低, <> t max 有所减小,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46.76% ; 结论 本实验所制备的 IFNα-2b 干粉吸入剂体外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IFNα-2b 的活性损失小,而且体内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研究猕猴皮下注射重组人集成干扰素α注射液后的药动学。方法6只健康猕猴皮下注射10μg·kg-1的重组人集成干扰素α注射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动物血清中的药物浓度,测定猕猴体内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重组人集成干扰素α在猕猴体内代谢符合一室模型。其药动学参数是:t1/2e(2.67±0.70)h;tmax(4.69±0.84)h,其中雌性猕猴的达峰时间明显比雄性动物短[雌性(3.99±0.23)h;雄性(5.38±0.49)h;P<0.01];ρmax(3.07±1.77)g·L-1;AUC0~21 h(27.58±13.50)μg·h·L-1。结论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猕猴皮下注射重组人集成干扰素α注射液血药浓度的方法稳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可用于动物和以后临床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制备难溶性药物大豆苷元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提高其水溶性。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并对包合物进行差示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最后测定了包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在选定条件下制备的包合物中药物含量为6.76%,溶解度为13.68 mg·mL-1,3种鉴定方法的结果证实形成了包合物。结论: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达到了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小鼠原代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及葡萄糖代谢关键酶葡萄糖激酶(GK)活性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改良两步灌流法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0, 1,3,10,30,100 μmol·L-1)和1 mmol·L-1二甲双胍干预24 h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HNF4α 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NF4α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GK的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在10,30,100 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HNF4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二者同时在30 μmol·L-1时达到最大值(HNF4α mRNA相对吸光度为0.48±0.20,蛋白相对吸光度为3.47±0.86,P<0.01);在10,30 μmol·L-1时明显上调GK活性,同时在30 μmol·L-1时达到最大值(0.080±0.073, P<0.05);而二甲双胍对HNF4α mRNA、蛋白的表达及对GK活性的影响则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檗碱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肝细胞核因子4α的表达进而调节G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丝状真菌短刺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blakesleeana CGMCC 3.970对甘草次酸(GA)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甘草次酸与短刺小克银汉霉培养物在25℃,135 r·min-1条件下共孵育7 d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提取并分离纯化转化产物,获得1个主产物和5个次要产物,经MS、1H-NMR和13C-NMR分别鉴定为3-酮基-15α-羟基-18β-甘草次酸(1)、3-酮基-15β-羟基-18β-甘草次酸(2)、7β,15α-二羟基-18β-甘草次酸(3)、3-酮基-7β,15α-二羟基-18β-甘草次酸(4)、7β-羟基-18β-甘草次酸(5)和15α-羟基-18β-甘草次酸(6),其中化合物2为一新化合物。这些结果提示短刺小克银汉霉CGMCC 3.970对GA具有选择性酮基化及羟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毛细管柱 GC 法测定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和羟丙氧基含量的方法。 方法 通过氢碘酸与羟丙甲纤维素中的甲氧基和羟丙氧基反应生成挥发性的碘甲烷和 2- 碘丙烷,毛细管柱 GC 法测定碘甲烷和 2- 碘丙烷来计算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采用 DB - 624 石英毛细管柱( 30 m × 0.53 mm , 3.0 μ m );检测器 :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 : 程序升温, 100 ℃ 保持 10 min ,然后以 50 ℃ ·min-1 升温至 230 ℃ ,保持 2 min ;进样口温度 200 ℃ ;检测器温度 250 ℃ ;载气 : 氮气;流速: 3.0 mL·min-1 。以正辛烷为内标物 , 内标法定量。 结果 甲氧基在( 2.443 ~ 19.57 ) g·L- 1 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r=0.999 1 , n =7) ,回收率 98.8%(RSD=0.64% , n=9) ;羟丙氧基在( 0.4351 ~ 7.494 ) g·L- 1 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r=0.999 5 , n =7) ,回收率 99.1%(RSD=0.45% , n=9) ;分析了 3 批样品,甲氧基的含量为 29.0% ~ 29.4% ,羟丙氧基的含量为 8.48% ~ 8.61% 。 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分离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为更好地控制羟丙甲纤维素的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丝桃苷(Hyp)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金丝桃苷低、中、高剂量(12.5,25,50 mg·kg-1)组和联苯双酯(200 mg·kg-1)组。给药组连续ig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1 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Con A(20 mg·kg-1)造模,造模12 h后,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血中CD3+,CD4+和CD8+含量;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脏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脏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CD3+,CD4+和CD8+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yp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降低肝脏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同时明显降低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CD3+,CD4+和CD8+含量(P<0.05,P<0.01);肝脏病理学检测显示,模型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Hyp能明显减轻Con A对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Hyp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少炎性因子释放、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损伤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_s)的机制及羟乙葛根素的保护作用。方法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放射性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血栓素A2的最终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和前列环素最终代谢产物6-酮基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H2O2(200μmol·L-1)损伤后,BCMECsLDH释放水平、MDA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SOD活性呈时间依赖性降低,羟乙葛根素能够呈浓度依赖性降低LDH水平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H2O2(200μmol·L-1)损伤BCMECs后,细胞培养液中TXB2含量显著升高、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羟乙葛根素能够呈浓度依赖性降低TXB2含量、升高6-keto-PGF1α水平。结论羟乙葛根素对过氧化氢损伤BCMECs后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Retz.)Schult叶中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化学方法结合1H-NMR和13C-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化合物的体外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 4 在50 mg·L-1时有较好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2.11%。结果:从匙羹藤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1)、灰毡毛忍冬皂苷甲(2)、lonimacranthoide Ⅲ(3)、朝霍定C(4)、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5)。评价了化合物1~5的体外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 1~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4在高浓度时具有一定的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萘普生在D(L)-酒石酸异丁酯1,2二氯乙烷有机相和羟丙基β-环糊精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考察酒石酸构型和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水相pH值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方法运用新的手性分离技术-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对S-萘普生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大于对R-萘普生对映体的识别能力,而L-酒石酸异丁酯的识别能力刚好相反;在羟丙基β-环糊精和L-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萘普生外消旋体一次萃取分离后R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kS)分别为8.92和5.41,分离因子(α)达1.65;同时pH值和萃取剂浓度对手性分离能力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具有较强的手性分离能力,它对外消旋体化合物的制备性分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 (Thunb.)DC.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小槐花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 小槐花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酶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DCEA) 和石油醚部位(DCPE) 活性较好(IC50=9.79,39.2 mg·L-1),其次为正丁醇部位 (DCBU) (IC50=625.1 mg·L-1),抑制活性均远远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 (IC50=1 103.01 mg·L-1)。DCBU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显浓度依赖性;DCPE和DCEA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对浓度的变化较灵敏,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结论: 小槐花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非常显著,具有开发治疗糖尿病降血糖药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波叶山蚂蝗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波叶山蚂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波叶山蚂蝗3个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酶抑制作用,抑制活性均远远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103.01 mg·L-1),其中以石油醚部位(DSPE)活性最好(IC50=45.16 mg·L-1)。乙酸乙酯部位(DSEA)和正丁醇部位(DSME)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显浓度依赖性。结论:波叶山蚂蝗3个提取部位有较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开发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穿山龙中甾体皂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穿山龙即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根茎中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种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Ⅰ),纤细薯蓣皂苷(Ⅱ),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22-羟基-呋甾-△5(6)-烯- 3β,26-二羟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Ⅲ),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22-羟基-呋甾-△5(6)-烯-3β,26-二羟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Ⅳ)。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的呋喃甾烷型皂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新型的齐墩果酸-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原料,经乙酰化反应后,与草酰氯反应成酰氯,继而在三乙胺作为缚酸剂的条件下,与α-氨基膦酸酯进行反应,一共合成了9个齐墩果酸-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MTT法,在细胞培养密度为2~3×104个/mL,药物测试浓度为50 μmol·L-1,作用时间为48 h条件下测试合成的齐墩果酸-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这些化合物对受试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4,7,10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对A549的抑制率分别为87.5%,85.3%,87.1%,87.8%,对Hela的抑制率分别为85.7%,78.7%,83.6%,87.9%);化合物210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活性很好(抑制率分别为82.0%,88.1%)。结论:这些齐墩果酸-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苯环上邻位有卤素取代的齐墩果酸-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对测试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垂丝海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垂丝海棠花和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垂丝海棠花和叶的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垂丝海棠叶70%乙醇部位(IC50=69.68 mg·L-1)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好,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213.38 mg·L-1)。垂丝海棠叶中70%乙醇部位、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活性均高于垂丝海棠花中相应部位,而叶中正丁醇部位略低于花的正丁醇部位,且都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此外,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与质量浓度呈现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垂丝海棠花和叶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但不同提取部位其抑制活性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羟丙基-β-环糊精对穿琥宁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穿琥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考察穿琥宁溶液在不同的pH(7~9)值,不同的HP-β-CD(3.62~108.7 mmol·L-1β-CD溶液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表观降解速率常数(kobs)与HP-β-CD浓度不成直线关系,随HP-β-CD浓度增加而提高,最后趋于恒定。温度越低,HP-β-CD的稳定作用越明显。结论在该研究中HP-β-CD可以增加穿琥宁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葛根汤颗粒对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寒湿组、模型组、磷酸氯喹组(0.18 g·kg-1)、干扰素α2b(IFN-α2b)组(1.83×106 U·kg-1)及葛根汤颗粒高、低剂量组(6.6、3.3 g·kg-1),每组10只,采用寒湿环境加hCoV-229E感染进行造模并给药。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及肺指数,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肺组织病变,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胃肠激素、肺组织炎性因子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葛根汤颗粒能够明显缓解模型小鼠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大便黏腻等状态;葛根汤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的肺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胃动素水平(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升高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P<0.01),明显升高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P<0.01),显著降低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0.01),并使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呈现降低趋势。结论 葛根汤颗粒能够改善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的一般体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降低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并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恢复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对模型小鼠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左羟丙哌嗪血药浓度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并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对6只犬均给予3种剂量的左羟丙哌嗪溶液,给药后采集一系列血样,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血药浓度数据并计算参数。结果该法在0.005~4.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8),最低检测浓度0.005 mg·L-1,平均萃取回收率为84.4%~95.4%。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低于5%。6只犬药-时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左羟丙哌嗪在犬体内吸收和消除迅速,分布广泛。3种剂量的参数AUC0~∞,ρmax,tmax,t1/2Ka,t1/2Ke,MRT,CL,Vd在个体间、实验周期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建立了左羟丙哌嗪GC-MS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左羟丙哌嗪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