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1月发生的61例腹腔引流管脱管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中老年人是腹腔引流管脱管的高危人群,大夜班(0:01-8:00)是脱管的高危时段。分析总结腹腔引流管脱管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护理对策,通过优化预防引流管脱管工作流程、全面评估和综合护理、加强护士培训、落实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健全管理制度等方法加强引流管脱管的防控工作,提高引流管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普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其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 前瞻性观察2008年3月-2010年2月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拔脱管道的类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时间、拔脱方式、患者人群特征及护理措施等情况.结果 (1)1 023例置管的普外科患者共置管2 516例次,63例患者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68例次,占2.70%(68/2 516).胃肠减压管、深静脉置管、空肠营养管、导尿管、T管、腹腔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是8.33%(1 6/192)、7.28%(30/412)、4.34%(5/115)、1.42%(8/563)、1.07%(3/278)和0.62%(6/956).6种导管拔脱率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83,P<0.01).(2)固定方式中以胶布和敷贴固定较易拔脱,占75.00%;拔脱方式以被动牵拉脱出和滑脱这两种意外拔除较高,占67.64%.(3)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于夜间占79.42%.(4)护理级别较低、健康宣教不全、陪护不在场及低年资护士值班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比例较高.结论 普外科患者胃肠减压管、深静脉置管和空肠营养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性较高.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与患者特征和护理措施有关.建议临床依据易拔脱管道类型及导管的固定方法等情况,加强重点管道的管理,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的管理,加强护理培训及环节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40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患者原因及护理方法 .结果 感觉不舒适自行拔出15例、自行呕出8例、不慎拔出9例、固定不牢固自行脱出8例.结论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胃肠减压操作技术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妥善固定胃管 ,加强巡视 ,积极寻找存在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因素 ,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武晓妹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1):1935-1937
目的:研究脑病中心外周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分析对策。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14例穿刺留置针患者,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76例,非计划性拔管率67%,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生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结果: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穿刺肢体出现静脉炎、患者因活动不当导致导管脱出、患者因意识不清拔管,护士宣教不到位、穿刺后护理缺陷、护士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缺少预见性等。结论:临床上应对穿刺留置针患者加强护理健康教育,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高危留置患者进行导管风险评估,合理利用护理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胡可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98-6799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夜间病情变化特点及死亡分布特征,以更好地进行夜间观察与护理,预见性做好救护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12 1 960例老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夜间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死亡26例,夜间死亡占69.2%,高峰时区在3:00~6:00。结论夜间是心血管病患者的高危时段,应加大护理力度,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在预防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拔管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心胸外科收治的实施胸腔引流的病人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当天至拔管当天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病人置管相关知识情况以及置管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置管当天至拔管当天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目的、置管必要性、不适现象、注意事项各项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置管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与护理人员及病人均有关,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引流管固定不牢固、巡查不及时,病人剧烈活动、不舒适感、精神状况不佳等均是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预防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并提高病人对置管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置管依从性。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此类病人的管理,以提高病人依从性,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22例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包括没有妥善地固定胃管、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巡视不到位,缺乏有效评估、陪护缺乏护理相关知识及护患沟通不良等。认为通过建立免责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汇报制度,改进胃管的固定方法,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对清醒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加强对陪护的相关知识宣教,适当使用肢体约束带,加强高危时段的巡视,减轻患者不适感,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湖南省肿瘤医院ICU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ICU 38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等。结果胃管、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外科引流管的意外拔(脱)管分别占发生总数的50%、15.8%、10.5%和10.5%;清醒患者占36.8%;未行有效约束占55.3%;管道固定不妥善占21.1%;护士预见拔管风险占31.6%;重置率占68.4%;拔管患者管床护士职称为护士占55.3%;工作年限1~5年达44.7%;患者自拔占94.7%;拔管患者出现ICU综合症者达73.7%。结论强化培训教育,实行预警教育,正确评估患者管道风险,做好宣教与心理护理,合理的约束与镇静、镇痛,护理人员合理配置与有效合作,预见性的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可防范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柏宏  詹丽群 《全科护理》2013,11(15):1378-1379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回顾2011年8例S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与处理措施。[结果]本科总共收治病人250例,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8例,发生率为3.2%。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护理不当外,还与病人的意识状态、病情变化、年龄偏大、夜间时段有关。[结论]加强护士对意外拔管的风险评估、管理,选择正确有效的固定方法,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有效镇静镇痛和肢体约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夜间加强巡视,是防止意外拔管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拔管患者50例,给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插管有效的固定,适当的肢体约束,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加强夜间巡视,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48例发生计划性拔管,占96%;非计划性拔管2例,占4%。结论气管插管患者自行拔管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患者可因失去有效的呼吸道而发生窒息,完全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则出现呼吸骤停。故应做好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使拔管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针对其采取防范措施,以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08--2010年上报的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结果工作5年内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占54.76%,低职称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高职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居前4位的依次为给药错误,占34.8%;非计划性拔管,占18.6%;跌倒/坠床,占15.2%;压疮,占14.8%。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居前4位的依次为评估不足,占42.4%;查对错误,占29.0%;未执行操作规程,占15.2%;宣教不到位,占8.1%;给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的发生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5.054,17.833,20.875;P〈0.01),其中给药错误主要发生在8:00—11:00、14:00—17:00,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发生在1:00—5:00,跌倒/坠床主要发生在18:00—22:00;压疮的发生在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不良事件的分析,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合理配备人力,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查找根源,制定有效措施,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全面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遵循PDCA工作程序,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2.04%下降到活动后的4.7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了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精神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139件(共139例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了解其发生原因、分类、损伤结局、发生时间及地点等。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前3位依次为跌倒致伤62件(44.6%)、冲动伤人毁物22件(15.8%)及外走10件(7.2%);106件(76.3%)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损伤,排前3位不良事件中跌倒导致患者轻中度损伤发生率最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两个时间段分别为7:00~10:00时与17:00~18:00时;护理不当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初级职称护士及低护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护龄在10年及以下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8%。结论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与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提高低职称、低学历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1~9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术前呼吸训练与术后呼吸训练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的效果,以促进胸腔积液的早期有效排出,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95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术前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术后进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术后第1、2、3天的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总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其胸腔引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天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第3天胸腔引流量及胸腔引流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胸腔引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术前呼吸训练可促进开胸术后患者胸腔积液早期有效排出,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基础护理,有效固定呼吸机管路,有效约束与镇静,加强术前访视及健康教育。比较集束化护理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172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非计划拔管,占2.91%,发生率比实施集束护理前下降(P<0.05)。结论采用气管插管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减少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县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探讨减少县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方法及提高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方法:总结2011年1-12月某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的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率居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及其发生的特点和原因。结果:在县级医院中,发生率居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是给药错误、压疮、管路滑脱;不同班次、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的护士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同(P<0.05)。结论:基于县级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医疗设备的自身特点,其护理不良事件也具有相应的特点,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县级医院的特点,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以期达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宋秀婵  邓婉娣 《全科护理》2013,11(6):537-53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身体约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6月我院ICU使用新型约束工具(安全背心、约束手的球拍手套、双保险约束带)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身体约束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病种是神经外科疾病占30.50%,约束的方式是以双上肢双保险约束带约束加穿球拍手套为主,护理人员对约束相关知识掌握不全,告知落实欠到位,主要引发的并发症为非计划性拔管,占27.84%。[结论]ICU身体约束使用规范不明确,约束知识及告知缺乏,应加强约束知识教育,规范操作流程,正确处理约束引起的并发症,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特征构成,总结经验,以减少UEX的发生。方法收集2000年2月至2011年10月浙江某医院发生UEX的9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年龄、性别、疾病名称、发生意外拔管时的时间、患者的意识状态、管床护士的资历、有无有效的约束、呼吸机使用模式等,并计算构成比。结果在发生UEX的患者特征方面:烦躁和谵妄状态的患者占57.3%;40~60岁、60~80岁患者分别占34.4%和40.6%;颅脑疾患的患者占35.4%。在发生UEX事件医源性特征方面:年轻护士当班占50.0%,因为无有效的约束被患者自行拔除占59.4%,未能进行有效的镇痛、镇静处理占78.1%;在呼吸机使用控制模式(A/C)通气时发生占56.2%。在发生UEX事件时间特征方面:后夜班占43.7%。结论气管插管的护理应关注护理过程的各个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减少神经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理论分析神经外科置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值(RPN),入选RPN较高的失效模式,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优化护理方案。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5例患者为FMEA组,选择FMEA实施前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管路常规护理方法,FMEA组在此基础上进行FMEA。比较实施FMEA前后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差异。结果FMEA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总发生率为1.48%(21/1417),低于对照组的5.11%(72/1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MEA组的胃管、尿管、手术相关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置管和深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能够明显降低神经外科置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