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急性脑缺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例(23例急性脑梗死,4例TIA)发病24h以内急性脑缺血患者行MR扫描并采用平面回波技术作DWI及PWI检查,得到ADC图、CBV图及MTT图,分别测量缺血脑组织区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ADC值、rCBV值及MTT值,分别计算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比值(ADCR)、相对脑血流容量(r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结果22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表现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4例TIADWI阴性。ADC值患侧(4.07±0.98)×10-4mm2/s,健侧(9.16±2.14)×10-4mm2/s,患侧低于健侧(t=2.16,P<0.05),ADC(-52.8±16.9)%。27例急性脑缺血rCBV患侧101.8±23.7,健侧204.±42.0,缺血区血流灌注少于健侧(t=2.13,P<0.05),rrCBV(-46.5±33.6)%;MTT患侧(2377.9±1814)s,健侧(1886.6±127.1)s,缺血区血流灌注时间长于健侧(t=2.22P<0.05),rMTT(24.2±23.3)%结论DWI和PWI联合运用,对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血流灌注评价更全面、更正确,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在脑梗塞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是近年来开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的临床应用解决了超急性脑梗塞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缺血性半暗带(ischemic pentunbra,IP)的界定等关键问题,为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综述了DWI及PWI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进展 ,超早期获取精确的头部图像信息在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 (perfu-sion- weighted im aging,PWI)这两项新的功能性 MRI技术 ,有望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自然史、病理生理学改变、甚至分子水平的变化等提供先进的资料 ,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决策 ,最终改善患者的结局。本文对两项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DWI和 PWI的基本原理1.1 弥散加权成像 (DWI)  DWI主要建立在流动效应的基础上 ,以图像来反映水分子的微观…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DWI)已经从实验领域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并且从最初的脑中风早期诊断领域已经逐渐扩展到白质病变、肿瘤甚至其它系统、器官的疾病研究中^[1、3]。但是,在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技术难题,比如图像质量、回波时间过长、伪影等等。目前,伴随着多种磁共振软硬件技  相似文献   

5.
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的存在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IP的确定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焦点.目前多应用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一致区作为半暗带存在和溶栓治疗的基础,但半暗带存在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28例颅内有病灶者为A组,43例颅内无病灶者为B组;10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病毒性脑炎与正常成人的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A组病毒性脑炎患者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70±0.21)×10-3mm2/s、(1.110±0.21)×10-3mm2/s、(1.080±0.19)×10-3mm2/s、(1.030±0.18)×10-3mm2/s;B组病毒性脑炎患者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89±0.05)×10-3mm2/s、(0.813±0.04)×10-3mm2/s、(0.789±0.04)×10-3mm2/s、(0.779±0.03)×10-3mm2/s;正常成人的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961±0.04)×10-3mm2/s、(0.805±0.05)×10-3mm2/s、(0.785±0.03)×10-3mm2/s、(0.770±0.02)×10-3mm2/s。A组的平均ADC值较B组及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WI及ADC可反映病毒性脑炎病变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是常规MRI非常有价值的补充,与临床诊断相结合,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但在病毒性脑炎早期尚未形成可见的颅内病灶者,MRI包括DWI及ADC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受到限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l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由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教授、底特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磁共振成像学院主任E.M.Haacke博十及其团队,以西门子MAGNETOM磁共振系统作为平台,共同开发的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技术.2002年,Haacke博七作为主要发明人,已成功在美国获得SWI技术专利,其本人还对SWl数据采集及后处理技术拥有专利权.  相似文献   

8.
马翠萍  黄建强  田伟 《医学综述》2009,15(16):2512-251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惟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随着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的提高,尤其是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开发,DWI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到体部,人们对其在疾病诊断及科研中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由于肾小管特殊的排列方式,以及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等功能的特殊性,使得肾脏DWI成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本文对肾脏DWI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颈癌(UCC)和正常子宫颈扩散加杈成像(DWI)的特点,研究宫颈癌放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DWI在UCC诊断及放化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经病理确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 (b=600、800、1000 s/mm2)检查,同时收集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或因非宫颈疾病行盆腔MRI检查者40例,对正常子宫颈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b=600、800、1 000 s/mm2)检查.比较正常宫颈和UCC病灶的ADC值;比较UCC放化疗前后的ADC值.结果:①b=600 ~0 s/mm2,800 ~0 s/mm2,1000~0 s/mm2时,正常子宫颈平均ADC值分别为[(1.799±0.220)×10-3 mm2/s]、[(1.714±0.227)×10-3 mm2/s]、[(1.654±0.223)×10-3 mm2/s],UCC放化疗前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01±0.120)×10-3 mm2/s]、[(0.870±0.133)×10-3 mm2/s]、[(0.840±0.130)×10-3 mm2/s],UCC放化疗后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43±0.225)×10-3 mm2/s]、[(1.470±0.209)×10-3 mm2/s]、[(1.404±0.197)×10-3 mm2/s].②正常子宫颈和UCC放化疗前、后的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放化疗后ADC值较放化疗前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b值高低影响正常子宫颈和UCC的ADC值,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DwI对UCC显示敏感性高,b值选择800 s/mm2和1 000 s/mm2较理想.DWI能够区分UCC和正常宫颈组织,可用于UCC侵犯范围的评价,DWI对UCC放化疗疗效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与灌注加权成像(PWI)转运常数(Ktrans)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并进行病理Fuhrman核分级(Ⅰ~Ⅳ)评估的患者,行2D多次屏气SWI和肾脏PWI扫描.评估测量ITSS等级与Ktran的平均值,对Fuhrman Ⅰ、Ⅱ、Ⅲ3组间分别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分析ITSS等级和Ktrans平均值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分级诊断效能.结果 Fuhrman分级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对应的ITSS等级分别为1.25±0.43、1.75±0.83和2.20±0.75,Ktrans值分别为(0.24±0.07)、(0.31士0.08)和(0.34士0.07)min-1,不同Fuhrman分级间ITSS等级和Ktan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89,P<0.05;F=4.116,P<0.05).ITSS与Ktrans总体呈中度正相关(r=0.536,P<0.01).以ITSS和Ktrans的ROC曲线鉴别高、低级别(FuhrmanⅢvs Ⅰ~Ⅱ) ccRCC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分别为0.737、80.0%、37.5%和0.737、90.0%、68.8%.结论 ITSS和Ktrans可以为ccRCC术前分级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张刚  郝大鹏  刘世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3983-3985
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膜瘤MRI弥散加权成像表现。方法: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纤维型脑膜瘤与56例对照组其他亚型脑膜瘤DW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例纤维型脑膜瘤中,高信号13例,等信号5例,低信号6例,混杂信号7例。56例对照组脑膜瘤中,高信号24例,等信号11例,低信号2例,混杂信号19例。低信号脑膜瘤在纤维型脑膜瘤中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3,P<0.05)。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脑膜瘤在两组中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7、0.164、1.226,P>0.05)。结论:纤维型脑膜瘤的DWI表现多样,当脑膜瘤表现为低信号时,可考虑纤维型脑膜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患者均行常规MRI、DWI及SWI扫描,分别统计各自显示的病灶数目。结果常规MRI检出病灶32个,DWI检出类似病灶36个,SWI检出出血性病灶58个。结论对于DAI病灶的显示,DWI较常规MRI略增多,SWI对出血性病灶的显示较前二者明显增多。联合DWI和SWI可以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准确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4.
田星宇  赵艳蕊 《北京医学》2021,43(7):696-698,70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在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胶质瘤患者54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组23例,高级别胶质瘤组31例.术前均行常规MRI、DWI及PWI检查;将DWI、PW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软件获得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和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伪彩图,以1 cm为界,将瘤周水肿区分为近瘤区和远瘤区,分别测量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周水肿近瘤区及远瘤区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值.分别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周水肿近瘤区及远瘤区rADC值、rCBV值进行比较.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组瘤周水肿近瘤区的rADC值分别为(1.44±0.21),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的(1.18±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瘤区rADC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瘤周水肿近瘤区rCBV值(3.42±1.01),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的(1.99±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瘤区rCBV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瘤周水肿近瘤区rADC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36,其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73.8%,准确率为86.7%;近瘤区rCBV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最佳诊断阈值为2.97,其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77.8%,准确率为85.9%.结论 胶质瘤瘤周水肿近瘤区的rADC值、rCBV值有助于胶质瘤的分级,且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冯逢 《国外医学情报》2005,26(10):47-47
脑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已有5~6年了。这项技术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放射科医师及相关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最初DWI主要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其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本书作者根据其应用此项成像技术的多年工作经验,对DWI在许多常见脑疾患的表现及特点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有益于指导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它的基础是水分子运动,提供基于脑生理状态的信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100%,同时能可靠地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硬膜下积脓与积液、脓肿与肿瘤坏死。在颅内其他病变如肿瘤、感染、外伤和脱髓鞘等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价中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技术,磁共振弥散加权(MRDW)应成为脑卒中检查的首选方法,并建议用于颅内其他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宫颈癌的普通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进行探讨,探究DWI对宫颈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起止时间为2010年5月~2012年7月。经各项相关检查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76例作为宫颈癌组,选取非宫颈癌其他妇科疾病住院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DWI方式扫描,宫颈癌组分别采用普通MRI和DWI两种扫描方式进行扫描。收集两组DWI得到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及两种方式得到的宫颈癌组76例患者各个分期的计数资料,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的ADC平均值较对照组高0.66×10-3mm3/s,rADC平均值较对照组高0.40×10-3mm3/s,具有明显差异(P<0.05);DWI较常规MRI检出例数多11例,在I期和II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DWI较普通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高,对指导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的最佳成像参数。方法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扫描,将以上被检查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主要扫描参数:第1组采用体线圈、STIR-EPI、b值=800s/mm~2,第2组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值=800s/mm~2,第3组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PAIR-EPI、b值=800s/mm~2,第4组采用相控阵线圈、STIR-EPI、b值=400s/mm~2。对所有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参数下的WB-DWI图像质量。结果相控阵表面线圈扫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体线圈(P0.01);STIR-EPI的图像质量优于SPAIR-EPI(P0.05);b=400s/mm~2与b=800s/mm~2时,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STIR-EPI、b=800s/mm~2、FOV40cm×40cm、TR=8000ms,并且呼吸均匀时获得的WB-DWI图像质量最好,扫描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19.
周佩洋  高平  朴翔宇 《医学综述》2011,17(19):3009-3011,3017
目的通过影像学探讨脑缺血早期一氧化氮供体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小型猪脑缺血模型,于阻断后立即介入给予硝酸甘油。阻断前、阻断期、再灌注后0.5 h、2 h分别给予影像学评价。结果阻断期脑血管造影可见双侧咽升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流阻断,再灌后0.5 h和2 h双侧咽升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供恢复;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给药侧表观弥散系数较对侧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加权成像显示阻断期局部脑血流与阻断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达峰时间延迟。T1和T2加权像在阻断前、阻断期和再灌后各时间点均未发现异常信号。结论脑缺血早期一氧化氮供体局部介入给药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肾脏肿瘤良恶性及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15名健康志愿者及4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肾嫌色细胞癌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均行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PWI所得血管通透性常数(Ktrans)、血液回流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量(Ve),以及DWI所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之间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DWI及PWI两种成像方法对于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正常肾实质ADC值最高,为(2.10±0.24) ×10-3 mm2/s,与肾脏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良性肿瘤的ADC值高于各组恶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的ADC值最高,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乳头状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肾实质与各病理类型肾脏肿瘤之间Ktrans、Kep及V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脏各组恶性肿瘤的Ktrans值及Ve值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中,仅肾透明细胞癌的Kep值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肾脏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与良性肿瘤的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恶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的Ktrans值分别为(0.85 ±0.27)、(0.51±0.04)、(0.39 ±0.05)/min,三者逐渐减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肾透明细胞癌的Ve值(0.42±0.08)高于肾乳头状细胞癌Ve值(0.29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肿瘤各组间Ke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用ROC曲线比较DWI及PWI两种检查方法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其中,Ktrans所得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和85.7%,并以0.38/min作为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临界值;ADC所得曲线下面积为0.823(AUC=0.8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和92.9%,所得鉴别良恶性肿瘤的ADC临界值为1.40×10-3mm2/s;Ve所得曲线下面积为0.803(AUC=0.80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和71.4%,所得临界值为0.29/min;Kep则表现出较低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3.0 T MRI DWI及PWI能有效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及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PWI在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方面优于DWI,其中Ktrans值的诊断价值最高,但ADC值所提供的相关细胞结构特征及对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影响信息也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