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MR血管造影Express序列和RF-FAST序列的图像,将MRA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比较。结果 73例主动脉夹层中包括DeBakeyⅠ型24例、Ⅱ型6例、Ⅲ型43例。MRA对主动脉夹层分型、范围、真假腔显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内膜破口的敏感性94.74%,特异性100%,诊断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的敏感性91.49%,特异性92.31%。结论 MRA能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鼠问充质干细胞对肝肿瘤趋向性及其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内对肝肿瘤微环境的趋向性以及BMSC对肝肿瘤间质的影响.方法获取大鼠BMSC,分离、培养、扩增.应用超顺磁氧化铁(SPIO)颗粒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鉴定.应用walker-256细胞株肝内种植制备大鼠肝肿瘤模型.实验分为两个实验组,(1)肿瘤成块后BMSC干扰组:肝内种植walker-256细胞6~8 d后,磁共振(MR)观察肝内成瘤后,大鼠尾静脉植入磁性标记的BMSC;(2)肿瘤成块前BMSC干扰组:肝内种植walker-256细胞3 d后,MR观察肝内未成瘤的大鼠,于尾静脉植入磁性标记的BMSC;一个单纯肝内种植肿瘤细胞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在BMSC移植前及移植后5、10及15 d行MR扫描,每次成像后处死若干大鼠,取出肝脏及肿瘤组织分别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取BMSC移植后第10天的实验组大鼠及相应对照组大鼠组织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vW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MSC普鲁士蓝染色表明BMSC的磁标记率达90%.移植后第5、10天,实验组MR扫描T<,2>WI显示肿瘤边缘出现结节状低信号,移植后第15天无明显低信号,对照组肿瘤信号无明显变化.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移植后5、10及15 d肿瘤边缘及瘤内有蓝染的BMSC颗粒.移植后第10天,两个实验组的VEGF、CD31、vW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F=34.03,P<0.01;F=84.24,P<0.01;F=7.08,P<0.05).结论 大鼠BMSC在活体内对肝肿瘤有明显的趋向性,并在肝肿瘤内促进血管内皮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内门静脉周围水肿(periportal edema, PPE)MR征象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2年4月期间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共计522例,回顾性分析病例是否存在肝内PPE的MR征象以及各主要序列上该征象的影像表现,同时根据病变范围将其分为肝叶型及全肝型,并结合肝内PPE征象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评价PPE征象的潜在临床意义。结果522例中有104例存在肝内PPE征象,阳性率为19.9%。低b值DWI序列显示肝内PPE征象较T2WI脂肪抑制像及T1WI脂肪抑制像增强序列更敏感,显示阳性率达100%。104例肝内PPE阳性病例中,肝源性疾病61例(58.6%),其中全肝型58例,肝叶型3例,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转移瘤及药物性肝损伤为主,肝源性占比明显高于其它疾病(P<0.05),全肝型明显多于肝叶型(P<0.01);胆源性疾病26例(25.0%),其中全肝型23例,肝叶型3例,包括胆囊炎、胆总管梗阻;心源性疾病1例(0.9%),表现为全肝型;其他疾病16例(15.4%),表现为全肝型。结论肝内PP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影像征象,低b值DWI有利于其检出及分型,且该征象可能有助于判断其潜在病因及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01例肿块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部增强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增强CT诊断肿块型胰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表现差异,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强化情况、钙化、假囊肿形成、胰胆管扩张)、肾周筋膜增厚、对胰周大血管的侵犯、是否合并转移等指标,明确鉴别诊断要点。总结所有患者胰腺磁共振DWI序列(b值800 s/mm2)图像特点,测量每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胰腺癌59例,肿块型胰腺炎42例,CT诊断的敏感性94.9%,特异性88.1%,准确率92.1%,阳性预测值91.8%,阴性预测值92.5%。增强前后的CT值、胰腺及胰管钙化、假囊肿、胰胆管扩张、胰周血管的侵犯及是否合并转移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有价值(P<0.05)。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正常胰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MRI DWI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及胰腺癌鉴别诊断可能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成体脑内神经发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MR已成为在体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针对MR在体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ultrasound cardiogram,UCG)诊断为HCM的患者,进行MRI检查,采用MASS专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等参数.比较UCG和MRI诊断HCM的作用.结果MRI和UCG在检测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时,两者结果一致.结论MRI能较全面的了解心脏的解剖和功能,对诊断HCM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诊断肛瘘的误诊或漏诊病例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68例肛瘘患者临床及术前MRI资料。MRI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斜轴位T1加权成像(T1WI)及薄层高分辨T2抑脂像(T2WI_SPAIR),斜冠位T2WI及T2WI_SPAIR。其中29例增加了斜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WI),17例增加了斜轴位增强后T1抑脂像(CE THRIVE_FS)。MRI图像由2名未知手术结果的影像医师共同分析。MRI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主瘘管及其Parks分型,瘘管内口及其位置,是否存在支管或伴发脓肿。以术中结果为标准,分析MRI诊断肛瘘的假阳性或假阴性表现。结果68例患者中,MRI对主瘘管及其Parks分型检出率为94.1%(64/68),4例假阴性主要表现为瘘管液体含量少或处于慢性期,T2WI_SPAIR难以显示。瘘管内口检出率为70.9%(56/74),其中5例假阳性主要原因是将黏膜皱缩或肛周小血管误认为内口,18例假阴性主要因为内口周围内括约肌肿胀或内口闭塞,T2WI_SPAIR难以识别。脓肿检出率为100%(27/27)。支管检出率为70.0%(21/27),3例假阳性,6例假阴性,主要原因是支管细小。结论MRI诊断肛瘘误诊或漏诊主要表现在内口或支管的检出,增强对瘘管内口或支管的认识有望提高肛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参数与多参数MRI(biparametric MRI, Bp-MRI; multiparametric MRI, Mp-MRI)对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的前列腺临床显著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 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98例前列腺病例临床及Mp-MRI资料。依据PSA水平分为低PSA组(PSA≤10ng/mL)和高PSA组(PSA>10ng/mL)。由4名有经验的医师分两组分别对无动态对比增强序列的Bp-MRI和含DCE的Mp-MRI进行独立评分,所有病例均采用双盲法以最新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1)标准对图像进行评分。以PI-RADS≥4为阳性阈值,比较Bp-MRI与Mp-MRI对不同PSA水平csPCa的诊断性能,同时比较2名阅片者之间Bp-MRI阴性与阳性评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低PSA组,Mp-MRI与Bp-MRI诊断cs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8.1%(37/42)、69.0%(29/42),特异度分别为89.7%(139/155)、87.1%(135/155),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9.3%(176/197)、83.2%(164/197),Bp-MRI对csPCa诊断灵敏度低于Mp-MRI(χ2=4.53,P<0.05),特异度与准确度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PSA组,Mp-MRI与Bp-MRI诊断cs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8.3%(53/60)、69.0%(50/60),特异度分别为92.7%(38/41)、87.8%(36/41),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1%(91/101)、85.1%(86/101),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阅片者Bp-MRI的PI-RADS评分阴性与阳性一致性比较具有高度一致性(κ=0.817)。结论 Bp-MRI对高PSA组csPCa的诊断性能与Mp-MRI相似,而低PSA组,Bp-MRI灵敏度低于Mp-MRI。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1岁,反复右侧腰背部胀痛半年余就诊.查体:脊柱外形正常,右侧腰背部第8后肋处压痛,两肺呼吸音清,四肢肌张力正常.正位胸片示右下肺近心缘旁团片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股沟区多层螺旋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名正常人腹股沟区多层螺旋CT解剖和52例腹股沟区病变的CT表现,重点分析腹股沟区各关键解剖结构与腹股沟区病变的关系.结果 CT能较好地显示腹股沟管、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显示率达100%,尤其是冠状位重组能直观地湿示腹股沟管的整体结构.CT斜冠状位重组更有利于认识股三角区.分析疝囊与腹股沟管、腹壁下动脉、耻骨结节及股静脉的关系有利于对腹股沟区疝的诊断.隐睾及精索病变位于腹股沟管内,腹膜后淋巴瘤、脓肿或结核、血肿以及髋关节病变多累及股三角区,转移淋巴结多位于腹股沟管和股血管周围.结论 多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腹股沟区的各种关键解剖结构,识别这些关键解剖有利于对腹股沟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