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冠脉搭桥术短期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星  雷寒  廖惠  王志华 《重庆医学》2007,36(3):237-239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对冠脉搭桥术患者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运用QTVI检测11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术前、术后前降支对应室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s、Ve、Va).结果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前壁基部、前间隔基部、前间隔中部的Vs分别为(3.40±1.21)cm/min,P<0.05、(2.99±1.05)cm/min,P<0.05、(2.01±0.61)cm/min,P<0.005.结论 QTVI可定量评价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前术后室壁运动速度的变化,是评价冠脉搭桥术的疗效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TVI)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前、术后左心室壁舒张期的运动情况,定量分析左心室心肌局部舒张功能.方法:应用TVI技术对18例健康人,20例冠心病患者左室壁舒张期运动速度进行检测.冠心病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择期行PTCA或PTCA 支架术.采用TVI分析PTCA术前、术后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心肌舒张早期峰值时间(TP).结果:冠心病与健康人比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VE显著降低(P<0.01),TE延长(P<0.05);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比较,室壁运动恢复节段VE增高(P<0.01),TE缩短(P<0.01).室壁运动末恢复的节段VE、TE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VI可定位定量检测心肌舒张运动变化情况,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判断提供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定量组织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运用QTVI对40例正常人及42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中段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测量舒张期左室心肌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的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LVEF等值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舒张期室壁VS低于正常组,Ve低于正常组,Ve/Va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VI技术可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运动异常,表现为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提示早期可能存在左室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局部功能随年龄增加的超声多普勒组织成像变化。方法 按年龄将112例正常人分为4组:低龄组(≤18岁)24例;青年组(18~39岁)30例;中年组(40~59岁)29例;老年组(≥60岁)29例。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观察各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和Ve/Va比值的速度测值,同时应用QTVI软件定量分析心肌功能、不同年龄组心肌局部运动的特点以及年龄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显著不同(P〈0.01),由二尖辩环水平、基底段、中部到远端运动速度逐渐减低。不同室壁心肌运动速度不同(p〈0.01),侧壁、后壁、前壁、下壁较高,前后间隔最低。随年龄增加心肌运动速度呈规律性变化。结论 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及舒张速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年龄对各节段心肌收缩舒张运动速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术治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首次确诊为AM I的患者30例,且住院期间均行急诊PC I术,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QTVI技术测定各室壁二尖瓣环、基底段及中段3个位点在纵轴上的运动速度峰值(Sa),术后1、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同时测量30例正常人相同室壁节段的相同参数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 I组术前各室壁均有明显减低(P〈0.05);PC I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较,前间隔中段、前壁中段、下壁基底段及中段Sa提高(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较,除了侧壁中段Sa未见提高,其余室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除侧壁中段、前间壁中段、正后壁的基底段和中段未见提高,其余室壁Sa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术后3个月时,后间隔中段、正后壁中段、下壁二尖瓣环及中段、前间隔的基底段和中段以及前壁S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仍较低(P〈0.05)。结论 QTVI作为一项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技术,是评价PC I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3个月时,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QTVI技术对冠心病不同节段心肌收缩运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31名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组(冠脉造影阴性)10例,冠脉病变组(冠脉造影阳性)21例。结合同步心电图,在TVI模式下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取样左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侧壁和室间隔之基底段、中段共12个节段测量心电图R波顶点至QTVI曲线收缩峰值速度的时间(TR-PV),比较两组之间该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组及冠脉病变组相同室壁的基底段与中段TR-PV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冠脉病变组心肌节段TR-PV与正常组相比,前壁、后壁的基底段与中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侧壁的基底段与中段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收缩运动存在失同步化,TR-PV是对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的收缩运动功能失常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行CAG检查前作QTVI检查,根据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情况(以心底部5cm/s,中段3cm/s界定)分为无心肌缺血组(n=26)和心肌缺血组(n=27)。测定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段运动的收缩期峰流速(Vs)与峰值位移(Ds),比较2组的Vs及Ds,并与CAG结果对照,以评价QTV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其中8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前1天、植入后1周、4周采用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Vs),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肌缺血组左室相应节段的Vs和Ds均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QTVI发现的有心肌缺血的27例患者,CAG均能发现2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8例LAD病变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或P〈0.05),与冠脉支架植入前相比,治疗后1周及4周,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增快(P〈0.01或P〈0.05)。结论 QTVI技术通过定量测定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及局域性心功能不良,可以评价冠心病严重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可作为一种测定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局部心肌速度的无创技术,用以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兰  林英忠  李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2):1797-1798,1802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45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及48例冠心病组(异常组)进行左室壁各段心肌运动速度检测,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QTVI能敏感定量评价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无创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心肌超声造影(MCE)对冠心病经皮冠脉支架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90例冠心病经皮冠脉支架术患者前后的二维超声节段运动、超声造影节段运动、室壁血流灌注结果与经导管冠脉造影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23例患者,比较患者术后3~7天及术后6个月的超声心肌造影检查与冠脉造影结果。 结果 术前超声造影提示752个节段运动异常,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514个节段运动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血流灌注提示677个节段灌注异常,与二维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冠脉造影吻合率809%(752/930),室壁运动及血流灌注异常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超声造影提示节段显示及血流灌注情况与二维超声结果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冠脉造影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术前心肌超声造影诊断心肌梗塞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与经导管冠脉造影结果接近,在冠脉介入术后近期及6个月内MCE能敏感地发现异常心肌,较二维超声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MCE既可以作为术前诊断心肌梗塞的常规手段,也可以作为冠心病经皮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效果的评价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功能。方法应用QTVI测量30例足月儿和30例早产儿有无临床心功能不全表现,通过标准心尖左室四腔观、两腔观切面获得的左心室的4个室壁(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Vs呈梯度变化,基底部瓣环处速度最高,中间部次之,心尖部最低,各节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足月儿左室壁各节段Vs高于早产儿。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评价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足月儿左心室心肌运动速度高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11.
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超声与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左室造影的对照研究 ,探讨超声检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正常人 2 0例 ,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组 18例 ,观察 :①应用彩色多普勒冠脉血流显像技术 (CAFI)显示并测定冠脉血流脉冲多普勒频谱值。②经超声心动图显示和测定室壁运动和左室射血分数。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组需行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 结果 :应用CAFI左前降支 (LAD)的显像率最高。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组 12例与正常人 2 0例应用CAFI测LAD血流脉冲多普勒频谱值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或P <0 .0 1) ,两组间左回旋支的钝圆支、冠脉后降支血流脉冲多普勒频谱值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超声与左室造影对照研究中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例单支LAD狭窄 >90 %且无侧支循环建立者 ,超声均发现室壁瘤 ,这 2例超声与左室造影等所测左室射血分数最低。 结论 :本研究显示 ,CAFI能直接观察冠脉血流 ,超声观察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可推测相关冠脉病变 ,左室重构对左心功能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W-DTI技术,对26例LAD单支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3天,术后第7、30天检测左心室12节段的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即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比较支架置入术后LAD对应节段的Sm、Em、Am以及Em/Am比值的变化.结果LAD 4个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Sm在术后第7天时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并在术后30天时进一步增高;大部分对应节段的Em在术后第7、30天时较术前增高.非LAD对应节段中,仅个别节段的速度测值在支架置入术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W-DTI技术通过检测局部室壁运动速度,能够客观地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组织追踪成像(TTI)技术及MRI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探讨左室局域梗死心肌的运动幅度及舒缩功能变化。方法:利用QTVI及TTI技术对8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冠脉结扎前、后2h扫查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二腔、心尖四腔切面,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Bas)、二尖瓣环水平(Mv)、中部乳头肌水平(Mid)及心尖部心内膜下(AP),同步获取上述水平各取样点在左室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后室间隔及前室间隔的心肌沿长轴方向运动组织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观察各节段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及位移,记录各取样点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变化,并对心肌梗死犬进行MRI检测,观察梗死节段心肌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变化情况。将两种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脉结扎后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纵向上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均较结扎前减低(P<0.05或P<0.01),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减低,Ve丧失正常时由心底到心尖逐渐减低的规律。MRI结果显示,广泛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及部分侧壁运动减弱且厚度变薄。运动减弱及心肌厚度变薄区域与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一致。结论:QTVI及TT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室局域梗死心肌节段性运动情况的及舒张、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MRI所显示梗死节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变化。②方法对9例非梗阻性HCM病人和11例健康志愿者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测定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血流频谱。③结果HCM组LAD的收缩期时间速度积分(STVI)明显小于对照组(t=5.66,P〈0.01),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DTVI)明显大于对照组(t=2.65,P〈0.05)。HCM组中3例出现收缩期逆向血流频谱。HCM组LAD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明显小于对照组(t=4.76,P〈0.01)。LCx的STVI、DTVI和CFR两组间无差异。STVI与室壁厚度呈负相关(r=-0.57,P〈0.01),而DTVI与室壁厚度呈正相关(r=0.43,P〈0.01)。LAD/LCx CFR比值与舒张末期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呈负相关(r=-0.67,P〈0.01)。④结论非梗阻性HCM中供应肥厚心肌的冠状动脉存在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异常,而这些变化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冠心病组)及同期的无心肺疾病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VVI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组LAD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包括后间隔心尖段(A)、中间段(B)、侧壁心尖段(C)]、心尖两腔切面[包括左室前壁心尖段(D)、中间段(E)、基底段(F)]、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包括前室间隔中间段(G)、基底段(H)]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率(SRs)、应变(ε);同时测量冠心病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作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术前除A、C节段外,其余各节段Vs、SRs、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冠心病组B、D、E、F、G、H节段中除B节段外,其余节段Vs、SRs、ε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冠心病组患者支架植入前LVEF[(4750±680)%]明显高于支架植入后[(5940±710)%](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研究犬左室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右心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10只犬行右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后10min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图像,测量缺血前后右室壁、右房壁及三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右室射血分数(RVEF),用导管法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与缺血前比较,左室局部急性心肌缺血后PASP增加(P<0.05),RVEF降低(P<0.05),右室壁和三尖瓣环的Vs、Ve及Va降低(P<0.05),右房壁Vs和Va增加(P<0.05).心肌缺血前,右室壁与右房壁的运动速度无明显相关性;心肌缺血后两者呈负相关,RVEF与右室壁及三尖瓣环的Vs均呈正相关,PASP与RVEF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右室壁运动功能减退,右房壁运动功能代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厄贝沙坦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涛  朱平 《现代医学》2008,36(1):40-42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龄高血压伴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患者12周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50例8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LVDD患者连续应用厄贝沙坦150 mg穌-112周以上,并于治疗前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和E/A值.结果 患者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 LAD下降(P<0.05), E明显升高、A明显降低(均P<0.01),E/A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厄贝沙坦可明显改善高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左心室重构 (LVRM)的影响。方法 对2 7例AMI患者发病 2周后行择期PCI,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PCI术前及术后 3个月的左心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 (WMS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变化 ,并进行分析。结果 AMI后择期PCI术后WMSI、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1) ;LVEDD、LVESD均较术前缩小 (P <0 0 5 ,P <0 0 1)。结论 AMI后择期PCI仍可明显抑制LVRM ,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2例CABG病人,应用超声心动图DTI技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记录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e)、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比值。结果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Vs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5.91,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Ve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10.91,P〈0.01),Va在手术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t=0.94,P〉0.05),Ve/Va比值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7.78,P〈0.01)。V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CABG术后由于血运重建,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能够反映CABG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