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直切口行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修复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21例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了室间隔缺损修复术。结果:21例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心脏听诊无杂音,心功能正常。结论:右腋下小直切口手术隐蔽,创伤小,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附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方法 对28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病17例(1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其他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采用机械瓣膜8枚,进口生物瓣膜20枚.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9例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并行心肌保护术,另外19例均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 行三尖瓣置换手术,其中6例经股动脉插管.24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4例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胸腔进行手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均为联合瓣膜置换患者,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2例术前合并肾功不全、术后加重,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稳定;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多次换药后痊愈.除死亡患者外,其余患者复查超声均显示瓣膜功能正常,无瓣周漏.结论 三尖瓣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 对单纯的三尖瓣置换术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远期可能发生重度三尖瓣病变,需要进行再次心脏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路可降低再次心脏手术风险;三尖瓣病变严重患者大都合并全身代谢营养障碍,对营养障碍的纠正应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对于三尖瓣置换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乳晕隐痕切口在胸外科男性患者微创胸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3至2019-01武警海警总队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单孔胸腔镜手术男性患者资料,其中56例经乳晕切口(乳晕组),68例常规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1、3个月切口不适情况、远期切口满意度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除胸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VA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乳晕组的术后第2天VAS评分下降明显(P<0.05),切口不适人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乳晕组对瘢痕非常满意者有41例(73.2%),对照组有19例(27.9%),两组瘢痕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部分胸部疾病中,男性患者选择经乳晕切口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提高切口满意度,更能体现出微创无瘢痕这一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进行的微小切口(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52例,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1)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40例(合并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合并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9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15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d;术后住院时间54d;术后住院时间510(7.3±1.8)d,无心脏及股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直视心脏手术相比,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少、无胸骨破坏、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心脏手术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9月21日,3例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在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接受目前最先进的心脏不停跳、右腋下小切口术进行冠脉搭桥,右腋下小切口实施室缺修补和瓣膜替换术。在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检测指标正常,在3~7天后即可下床活动,这  相似文献   

6.
姚树洪 《西南军医》2008,10(5):80-80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治疗切口选择的最佳点,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选取130例阑尾炎患者作改良切口组,采用髂前上棘与脐孔之间连线外下1/4处或1/4处再向外2横指处行垂直切口,切除阑尾;另取120例同类患者行传统的麦氏切口切除阑尾,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采用改良式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病员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阑尾切除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的麦氏切口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蔡晓军  王沁德 《武警医学》1997,8(4):216-217
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32例报告武警总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39)蔡晓军,王沁德,朱晓丹,刘煜,徐红,陈新国关键词非气腹腹腔镜术,阑尾切除术,切口保护阑尾切除术经典的手术径路是右下腹麦氏切口,病情复杂、诊惭欠清的病例常采用经腹直肌探查切口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方法10例病人经右腋下小切口第4肋间进入胸腔,建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直视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无气栓及脑部并发症,无心律失常,无残余漏等,术后7天拆线出院。结论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切口美观,创伤小,有利于心肌保护,对于有良好的心脏解剖知识技熟练的心脏外科技术,是一种值得准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人腹部疾病的手术情况 ,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常伴有多种疾病 ,力争在术前调整到在手术可容范围内 ,术中、术后密切监测及后续治疗。结果  4 2 5例胆石症 ,186例胃癌病人 ,73例肠癌病人中 ,患有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种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 30例 ,死亡 9例。结论 老年患胆石症、胃癌、肠癌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及营养不良 ,应加强术前调整治疗、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中新技术应用 ,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及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壁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胸壁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疾患115例临床资料.2001年9月~2004年10月,完成108例经右胸小切口手术,智能机械臂辅助完成手术5例,经右胸小切口伞堵房间隔缺损手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0.9%),术后肺不张3例(2.6%),脑梗死2例(1.7%).术后随访82例,时间6~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右胸小切口是矫治心脏畸形较佳的手术途径,创伤小,出血少,关胸快.  相似文献   

11.
横形切口腹式输卵管结扎术158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站对女扎术,除腹部切口处有旧瘢痕需作直切口外,其余均采用横形切口,共1583例。现将手术操作方法及术后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乳手术与白内障超乳手术在不同病例的优劣.方法:小切口非超乳手术24例24眼,成熟期5级核(包括3例过熟期)白内障15眼、进展期白内障9眼.选择同期同等条件超乳手术24例24眼作对比,采用6-7mm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圈套器套出晶体核或手法将晶体核块分块取出,术后局部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结果:术后一周视力无显著差异;成熟期白内障病人超乳术后角膜水肿混浊比较小切口非超乳明显,恢复期时间长,与术中使用较多的超声能量以及超声时间长有关;进展期白内障超乳手术病人各项指标优于小切口非超乳病人.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适合过熟期白内障及部分成熟期白内障病人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3.
Foley导管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ley导管常用于泌尿系统导尿,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Foley导管因其特有的构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可应用于手术或外伤所致的房、室壁或大血管损伤的急救;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中控制术野出血,维持术野清晰;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功能测定;主动脉阻断及逆行心肌灌注等。将Foley导管应用于心脏外科,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完成手术,但应该注意导管型号的选择、球囊大小及对心脏本身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前列腺增生并发腹股沟疝同期手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7例Ⅱ度或Ⅲ度前列腺增生并发腹股沟疝的病人,作耻骨上V形切口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SPP)加疝修补术。结果随访3~36个月,7例全部治愈,均未发生疝复发及手术切口感染,也未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及后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同期行SPP加疝修补术,既疗效肯定,又不增加切口感染率及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二尖瓣置换术在处理二尖瓣病变中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其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手术方式已大体上趋于一致。尽管手术程序相差无几,但对心脏切口入路还存在各不相同的方式,共有五、六种之多。多数心外科医师是依其习惯而采用某种切口,也有根据其手术操作的需要而确定入路的。我们在72例二尖瓣替换术中,对几种心脏入路进行了尝试,并结合文献中报告的数种切口,加以分析比较,以期提出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相适宜的切口入路,达到有利于显露与操作,使缝合可靠,阻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小切口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结果:全组早期死亡3例,死亡串1.28%。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42例患者心内畸形矫正后应用正性肌力药。96.17%(226/235)患者术后4h内拔除气管导管。术后无空气栓塞、神经系统并发症或麻醉死亡病例。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异氟醚复合麻醉是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术中应注意彻底排气、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循环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式、患者年龄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314例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例及其并发症。结果:3切口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左进胸手术,而高龄又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3切口术式尤为明显)。结论:3切口术式不宜盲目采用,高龄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且尽量避免采用3切口。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偏曲常采用鼻中隔黏膜下手术切除,多在鼻前庭皮肤和黏膜交界处行纵行或弧行,或L形切口。对较严重的鼻中隔偏曲,单侧切口术野狭窄、张力大,手术时易造成鼻中隔黏膜撕裂或穿孔,往往不能彻底矫正,术后仍有偏曲,疗效不满意。1994~2002年,我们采用双L形切口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重度鼻中隔偏曲4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病应用右前胸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切口位于右胸骨旁1cm沿第4肋间达腋前线,小儿女性作大弧形切口,成年女性作乳房下线切口,小儿切口平均长8.5cm,成人平均长11.5cm.结果:62例手术顺利完成,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29min,转流时间平均52min,术中用血平均240ml,术后胸液平均190ml,全组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右前胸切口经左右心房、房间隔、右心室和主动脉入路的手术,均可顾利完成,显露好,创伤小,美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1517m)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6例VATS和836例开胸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止痛药用量、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生存率。结果:VATS切口长度(4.6±1.7)cm、手术时间(85.5±35.7)min、引流时间(2.3±1.3)min、术中出血量(130.6±64.6)ml、术后并发症(7/916)、术后止痛药用量(175.5±25.5)mg均优于开胸手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1500m)VATS明显优于开胸手术,老年、高龄患者胸部疾病治疗应首选V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