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怪脉解索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继增  金栋 《河北中医》2004,26(7):545-546
怪脉系中医28种病脉以外的危重脉象,临床表现复杂,切诊难度较大,其出现往往代表脏腑之气衰竭,甚至为死亡征兆,故又有真脏脉、败脉、绝脉、死脉等称谓。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怪脉实际上是严重心律失常的表现,通过心电图可确诊。现今看来,决非均为不治之病证,有的可治愈或得到暂时控制而延缓生命,如解索脉病证则是其  相似文献   

2.
<正>【经典提要】《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臂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三部九候论》:"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  相似文献   

3.
真心痛是指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发凉、脉微欲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如不及时救治,常可危及生命。如《内经》记载了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的症状,及"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不良预后。在临床采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注重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塞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真心痛”.“心痛”一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中,载有“足少阴温(脉),出内踝嵝(娄)中,……其病……肝痛、心痛、烦心……”.在《灵枢·厥病篇》则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女尸,经病理检查.证实有心肌梗塞,解剖时发现食道内有甜瓜子,说明死者可能是在吃甜瓜时发病死亡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梗塞病例,距今已二千多年,说明古时确有冠心病存在.  相似文献   

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五邪2.掣痛3.烦冤4.辟辟5.胁下逆 抢心6,谷气不行7.旋杯8.胃反9.虾 10.少腹满如‘敦”状(答案略) 二、城空(每小翅4分共20分) .1.师日:鼻头色青,_鲤史疲二.置珍者死,鼻头 色微黑者,有韭宜:色黄者,胸上宣垫色自者, 宣鱼些设微赤非时者死,丝旦正垦查鱼二王选一 又色青为痛,鱼墨鱼鱼七鱼迩鱼旦丝骥置鱼准二 色鲜明者有留饮. 2.师日: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 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费吏抄丝骨兰疾爽尸多界,_ 皮水其鱼变丝,兰卜到鱼丝绝遨盗翌鱼」遥匹上基 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 …  相似文献   

6.
<正> (四)怪脉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其列出十个怪脉: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偃刀脉(与心律失常无关),转豆脉和麻促脉。以上称为十怪脉,均为脏气衰败之脉,又称真脏脉。后世医家除去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古称“心痛”。《丹溪心法》曰:“心痛,即胃脘痛”。《医学心悟》曰:“胃脘痛,治法与心痛相仿”,又曰:“心痛有种九种:一曰气,二曰血,三曰热,四曰寒,五曰饮,六曰食,七曰虚,八曰虫,九曰疰。”凡此皆与“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之“真心痛”相异。胃脘痛成因,每由饥饱劳役,损伤脾胃,或七情不和,气血郁滞所致。临床须详察其病情久暂、禀赋盛衰及不同症候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兹分述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发病急,变化多,进展快,属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可减少此病的病死率,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冠心病的病理及病变特点1·1病机特殊性冠心病的发病离不开气、血、虚、寒、痰这5个方面,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心脉痹阻。《灵枢·五邪篇》说“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痹论》说“胸痹者,脉不通”;《灵枢·厥论》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提出了此病的病理特点和危急性。冠心病是脏腑失调,气机阻滞,气血不通。总之,冠心病发病机制是在脉壁异常,脉道不利的基础上,血瘀气滞…  相似文献   

9.
胸痹是指以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并指出其发病机理是“脉不通”。在《灵枢·厥病》篇里就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这里的“真心痛”,指的就是胸痹的危重证候,倘若治疗不当,或久病失治,则预后不良,《金匮要略》又有进一步论述,指出主证是“心痛彻背”,  相似文献   

10.
章恪 《国医论坛》2000,15(3):53-53
《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时期,书中文字古奥,言简意赅,学者稍有不慎,即可能作出错误理解。即便目前使用的高校教材亦不例外,现对《金匮要略选读》(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中若干条文的释译,谈谈自己的不同看法。1 《脏腑经络先后病》第十二条:“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对于“脉脱”,教材释为“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为非。脉,切脉,动词,引申为诊断。脱,有出来之意,如词语“逃脱”、“脱口而出”。脉脱,即诊断出来。故“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当释为从诊断中得知病邪入…  相似文献   

11.
“胸痹”是指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短气不足以息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则有胸痛,严重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胸痹”辨证一般分为五型:即气滞血瘀型、阴虚阳亢型、脾虚痰阻型、气阴两虚型、阳虚寒凝型。目前,不少医院对“胸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我院应用此法已近十年积累50例患  相似文献   

12.
试论寒邪与胸痹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之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对于胸痹的主证及处方用药都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但对于胸痹的临床表现,则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厥病》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相似文献   

13.
正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成为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痹论》载:"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又如《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而"胸痹"病名最  相似文献   

14.
1.脉象繁多,不易记忆,上述以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为纲,概括了近代多取的28脉,每一种脉象又都有各自主病。2.五脏之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由于该脏精气衰竭,故出现特异脉象《,内经》中称为“真藏脉”,指五脏真气败坏之脉象,脉之胃气、神、根均无。3.例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4、后世医家在《内经》提出真藏脉的基础上,又总结补充了多种怪脉,或称为败脉、死脉,如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虾游、雀啄等等,十分形象。6.切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个死亡率很高的疾病。近年来,这个病种的国内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中医中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以,研究中医中药对心肌梗塞的治疗规律,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中医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机的认识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人认为,心肌梗塞就是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真心痛”。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其实很大一部分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属“胸痹”的范畴。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  相似文献   

16.
正帝曰:冬阴夏阳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规范房颤脉的相关脉象。方法:选取100例房颤病人以脉率的多少分为3组,即脉率>100次/min,脉率60~100次/min和脉率<60次/min者,诊其脉象与中医历代脉学著作记载的相关脉象如散脉、涩(短)脉及解索脉等一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脉在常见的28病脉中相当于中医的散、涩(短)脉及怪脉的解索脉。结论:阵发性快速房颤脉,脉率>100次/min,相当于散(涩)脉与怪脉的解索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0~100次/min,相当于涩(短)脉,脉率<60次/min,相当于涩结脉或涩结代脉等,此等脉象与期前收缩(早搏)而形成的结、代、促脉不同。  相似文献   

18.
真心痛,中医学指的是心系本身的病变,责之心阳不足,脉络不通,气血淤滞,血不养心脉而发生。如隋·巢元方说:“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气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真心痛暴发时症候凶猛,预后较差。所以,宋·陈无择说:“若真心痛,则手足青至节,若甚夕发昼死,昼发夕死,不在治疗之数”.对这一证候特征与预后的分析,有似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19.
今年95岁的美学家王朝闻,仍然保持着一份好心情,并且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年轻时他曾用易名的方式向自己提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知要求。1979年,在他70寿辰时,请著名篆刻家曹辛之先生为他刻了一方图章,为“夕不甘死”,他的要求更高了:闻道未详,夕不甘死;壮志未酬,夕不甘死。如今24年过去了,先生仍然“要尽残生为党为人民干点事,不吃老本,不做有两只手却吃闲饭的人”。现在他每天清晨4点钟左右就开始写作,“完成了功课才去锻炼和吃早饭”。王老说,晚年他有两件事,就是勤奋地读书和写作。他不仅自己辛勤劳作,而且指导着年轻的研究人员和…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现代医学病名 ,在中医古籍书中并无此名 ,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 :“心痛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曰 :“真心痛 ,手足青至节 ,心痛甚 ,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上述症状 ,颇似今日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除有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等一系列脉证外 ,笔者遵循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原则 ,以临床经验为基础 ,将中医治疗冠心病归纳为十法 ,下面逐一论述 ,以供临床参考。1 宣阳通痹法明代张景岳《类经》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