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炮姜温中药效的物质基础,观察其指标成分在脾胃虚寒组大鼠体内的代谢分布,探讨炮姜的归经。方法: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通过造模期间观察行为变化、进食量等指标,造模结束后测定大鼠脏器系数、小肠推进率等指标,评价炮姜对脾胃虚寒大鼠的温中作用;高剂量组和正常给药组大鼠于给药后5-360min之间的10个时间点摘眼球取血,处死取各组织并检测有效物质分布,进而得出相关药动学参数,比较炮姜指标成分在正常给药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各脏器中维持时间、AUC0-t探讨炮姜在正常和脾胃虚寒情况下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情况。结果:高剂量炮姜显著改善脾胃虚寒大鼠的状态,提高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值,提高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肝脏系数、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以及血清和胃组织液中胃泌素、胃动素测定值。通过分析,确定炮姜入血的有效物质为6-姜酚、6-姜烯酚和8-姜酚,并广泛地分布于各脏腑组织中。并且在各脏腑组织中的分布与作用时间有较大差异。结论:炮姜具有显著温中作用;6-姜酚、6-姜烯酚和8-姜酚为炮姜所含温中功效物质。3种成分在各脏器组织中的代谢分布与炮姜归胃、脾、肺、肝经的传统认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干姜中多指标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方法,对不同产地干姜进行快速无损的质量评价,提高干姜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建立同时测定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等4个主要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以其测定值为参比;采集不同产地干姜的近红外光谱,比较筛选出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优选出最佳光谱区间,构建干姜各指标成分的最优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定量模型。结果建立的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最佳PLSR定量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973、0.980、0.979和0.938,预测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926、0.920、0.883和0.781,4个定量模型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均大于2,表明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的预测值与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所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可以实现干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等4个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快速预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为干姜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在脾胃虚寒模型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姜姜辣素、干姜姜辣素、炮姜姜辣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4℃米醋1 mL/100 g,连续10 d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6 d。各给药组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并立即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组织,用UPLC-MS检测姜辣素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酮4种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采用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对4种姜辣素成分在各组织中的AUC_((0-t))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各成分在各组织中AUC_((0-t))的赋值总和并按大小排序,赋值总和大者表明选择性高,以此认识姜辣素类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结果:4种成分在组织中AUC_((0-t))赋值总和的排序结果为,生姜姜辣素: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干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炮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结论:生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生姜归肺、脾、胃经基本一致;干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基本一致;炮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炮姜归脾、胃、肾经的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在脾胃虚寒模型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姜姜辣素、干姜姜辣素、炮姜姜辣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4 ℃米醋1 mL/100 g,连续10 d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6 d。各给药组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并立即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组织,用UPLC-MS检测姜辣素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酮4种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采用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对4种姜辣素成分在各组织中的AUC(0-t)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各成分在各组织中AUC(0-t)的赋值总和并按大小排序,赋值总和大者表明选择性高,以此认识姜辣素类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结果:4种成分在组织中AUC(0-t)赋值总和的排序结果为,生姜姜辣素: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干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炮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结论:生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生姜归肺、脾、胃经基本一致;干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基本一致;炮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炮姜归脾、胃、肾经的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及文献总结基础上,以姜炭饮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化学物质组辨识、效应机制、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以期确定姜炭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Q-marker)。课题组前期物质基础研究明确了姜炭炮制前后差异成分;药效学研究确定了姜炭温经止血作用;效应机制研究明确了姜炭温经止血作用的潜在靶点与通路及其内源性生物标志物;药动学研究明确了姜炭炮制前后入血成分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HPLC-DAD-ESIMS建立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综合研究结果,文章最终确定以姜酮、6-姜烯酚、二乙酰基-6-姜酚作为姜炭饮片质量标志物,以6-姜酚、8-姜酚、10-姜酚作为干姜饮片的质量标志物,旨在为姜炭炮制前后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uadrupole-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6-姜酚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SD大鼠ig给药6-姜酚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尿液、粪便以及胆汁样品。样品前处理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结果 对代谢产物的质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析,检测到大鼠体内6-姜酚相关代谢产物共21个,其中血浆样品中5个代谢产物,尿液样品中9个代谢物,粪便样品中12个代谢产物,胆汁样品中8个代谢产物。结论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阐明了6-姜酚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药物代谢鉴定研究提供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9,(9)
目的建立干姜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E)-β-金合欢烯的含有量。方法干姜75%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Shield~(TM) RP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28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37。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E)-β-金合欢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7.47%~102.36%,RSD 1.35%~1.97%。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干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黄芩苷镁和黄芩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急性肝损伤对黄芩苷镁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大鼠和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灌胃给予等剂量(287.31 mg·kg-1)黄芩苷镁水溶液后,在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HPLC同时测定各时间点大鼠血浆中黄芩苷镁和黄芩素的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利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应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灌胃给予黄芩苷镁水溶液后,运用HPLC同时测定黄芩苷镁和黄芩素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的大鼠肝、肺、肾、胃、脑、小肠中的含量,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甲醇,检测波长278 nm。结果 黄芩苷镁在急性肝损伤模型组大鼠的药峰浓度(Cmax)是正常组的0.58倍,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是正常组的0.5倍(P<0.05),表观分布容积(Vd)是正常组的2.3倍(P<0.05),血浆中几乎检测不到黄芩素。黄芩苷镁在急性肝损伤模型组大鼠的肝、胃、脑中各时间点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正常组,而在肺8 h,肾8,12 h,小肠0.333 h样品中黄芩苷镁的质量分数低于正常组;黄芩素在模型组大鼠的肺、胃、小肠中各时间点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正常组,而在肝6,8 h,肾0.333,4,6 h组织样品中黄芩素的质量分数低于正常组,在脑中几乎检测不到黄芩素。结论 大鼠灌胃等剂量的黄芩苷镁水溶液后,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可以影响黄芩苷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组织分布特征,而且黄芩苷镁和黄芩素在肝、肺、肾、胃、小肠组织中存在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连干姜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 用夹尾激怒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黄连组、干姜组、药对1组(黄连-干姜=1∶3)、药对2组(黄连-干姜=1∶1)、药对3组(黄连-干姜=3∶1)、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测定各组大鼠灌胃1周后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小肠推进百分比和血清胃泌素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黄连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增大(P<0.05)。黄连组、干姜组、药对1组、药对2组、药对3组、干姜大极性组和干姜挥发油组大鼠小肠推进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P<0.01)。干姜挥发油组大鼠血清中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黄连对胃排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小肠推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干姜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连干姜不同比例配比的药对对小肠推进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鹏辉  吴啟南  严辉  包胜  朱邵晴  郭盛  黄胜良  汪国强 《中草药》2018,49(18):4293-4301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干姜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的影响,探讨干燥过程中干姜成分的动态变化和水分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干姜中的多元功效成分,以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α-姜黄烯、(E)-β-金合欢烯为指标,对不同干燥方法所得干姜进行综合评价;利用Weibull函数模拟干姜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动态变化结合成分动态变化,探讨干姜干燥过程的原理。结果 12种干燥方法对干姜中多元功效成分有一定影响,干燥过程各成分呈波动变化,Weibull函数模拟干姜干燥过程的r2均大于0.990。以控温鼓风60℃干燥所得干姜较优;含水量范围6%~15%为干姜加工的适宜水分;干姜干燥过程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与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较好的模拟干姜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对干姜干燥过程的预测、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使用现代干燥技术干燥干姜药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L-6的影响。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10 min,于舌下静脉给不同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TTC染色,测定脑梗塞体积;取前脑称湿重,烘干后称干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取血2 ml,离心后,取血清,放免法测血清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3′-大豆苷元磺酸钠治疗组脑梗塞体积减小,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脑组织IL-6含量降低。结论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减少炎性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板蓝根F022部位抗内毒素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板蓝根F022 部位抗内毒素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ELISA法检测内毒素刺激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 ;内毒素致兔发热实验 ;内毒素致BCG增敏小鼠死亡实验。结果 :F022与LPS同时或F022 提前 1h处理巨噬细胞 ,能显著性抑制上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先给予F022 ,能拮抗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反应 ,显著延长BCG增敏小鼠受LPS攻击后的存活时间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F022 对内毒素拮抗作用发生在LPS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之前 ,该过程F022可能竞争性阻断LPS与其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代谢工程方法培育东莨菪碱高产转基因颠茄.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颠茄,过量表达东莨菪碱合成途径中限速酶基因h6h(Hnh6h),卡那霉素筛选获得转基因植株,快繁炼苗后,田间栽培至果期.基因组PCR鉴定转Hnh6h基因颠茄.SPSS软件分析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颠茄株高、顶宽、主茎粗、叶长、叶宽、分支数和鲜重等性状的差异;HPLC测定其根、茎、叶、果中莨菪碱及东莨菪碱含量;采用qPCR技术测定各组织Hnh6h基因表达量.结果所获得的5个转基因颠茄株系(A8,All,A12,C8,C19)都能同时检测到Kanr和Hnh6h基因,在非转基因颠茄中没有检测到这2个基因;与非转基因颠茄比较,转基因颠茄株系的株高、顶宽、主茎粗、叶长、叶宽、分支数和鲜重等都没有降低,且部分性状优于对照.转基因颠茄叶片中东莨菪碱含量最高,且高于莨菪碱;不同转基因颠茄株系叶片中东莨菪碱含量依次为C8 >A12 >C19 >All >A8,C8的东莨菪碱质量分数(2.17 mg·g-l DW)比非转基因颠茄(0.42 mg·g-1 DW)提高4.2倍;在转基因颠茄根、茎、叶和果中都检测到Hnh6h基因表达,且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非转基因颠茄没有检测到Hnh6h基因表达.因此,过表达Hnh6h基因能够打破颠茄的东莨菪碱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从而推动代谢流向东莨菪碱合成方向流动,提高了东莨菪碱合成能力,最终获得了东莨菪碱高含量的转基因颠茄.  相似文献   

14.
陈洁  王瑞  师彦平 《中草药》2013,44(13):1717-1720
目的 对苍耳子Xanthii Fruct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苍耳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百合内酯(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e-9-one (2)、7α-羟基-β-谷甾醇(3)、豆甾-4-烯-3β,6α-二醇(4)、6'-棕榈酰基-β-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β-胡萝卜苷(7)、蛇菰宁(8)、松脂醇(9)、苍耳亭(10)、苍耳皂素(11)、苍耳烯吡喃(12)、对羟基苯甲醛(13)、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醛(14)、槲皮素(15).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苍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护卫法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4/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6(IL-4/STAT6)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益气温阳护卫组、地塞米松组和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每组10只.采用TaqMan Real time PcR测定哮喘大鼠Th细胞IL-4和STAT6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IL-4和STAT6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益气温阳护卫组、地塞米松组和卡介菌多糖核酸组PBMC中IL-4和STAT6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IL-4和STAT6的mRNA表达相当.结论:益气温阳护卫法能够抑制哮喘大鼠IL-4/STAT6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调节Th1/Th2细胞亚群趋于平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锦灯笼中哌嗪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锦灯笼Phy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锦灯笼大孔吸附树脂50%乙醇洗脱组分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S, 6R)-3-异丙基-6-(2-甲基丙基)-2, 5-哌嗪二酮(1)、(3S, 6S)-3-异丁基-6-异丙基-2, 5-哌嗪二酮(2)、(3S, 6S)-3, 6-二-(2-甲基丙基)-2, 5-哌嗪二酮(3)、(3S, 6S)-3, 6-二异丙基-2, 5-哌嗪二酮(4)、(3S, 6R)-3-(2-甲基丙基)-6-苄基-2, 5-哌嗪二酮(5)、(3S, 6S)-3-异丁基-6-苄基-2, 5-哌嗪二酮(6)、(3S, 6S)-3-异丙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7)、(3S, 6R)-3-异丙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8)、(3S, 6R)-3-(2-甲基丙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9)、(3S, 6S)-3-异丁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10)、(3S, 6S)-3-异丙基-6-苄基-2, 5-哌嗪二酮(11)、(3S, 6R)-3-异丁基-6-(2-甲基丙基)-2, 5-哌嗪二酮(12)、(3S, 6S)-3-苄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毛梗红毛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毛梗红毛五加茎皮中分得6种成分,经光谱数据分析,推定一新化合物为6-异次黄嘌呤核苷(6-isoinosine),其余成分鉴定为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甙,1-二十六碳烯,β-谷甾醇,d-芝麻素和C22~C28脂肪酸。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诊断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宫颈病变筛查的受试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采用 HPV 脱氧 核糖核酸(DNA)与 HPV E6/E7 信使核糖核酸(mRNA)进行检测,并以阴道镜组织病理学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年龄段下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HPV E6/E7mRNA的诊断灵敏度、 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 HPV DN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检测方法下,36 ~ 55 岁患者的阳性 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 HPV E6/E7 mRNA 检测宫颈癌的灵敏度、 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 HPV DNA 检测,临床诊断宫颈癌时,除了需考虑阴道镜组织检查、HPV E6/E7 mRNA 及 HPV DNA 临床诊断结果外,还需结合患者年龄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豆茶决明对高脂诱导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90只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豆茶决明低、中、高剂量组(0.1,0.3,0.9 g·kg-1),阳性药组(罗格列酮,0.75 mg·kg-1),每组15只,ig给药。每周称量体重,8周末,禁食不禁水12 h,测量空腹血糖(FBG),处死后测量体长,称量腹部、睾丸及双肾部位脂肪湿重,取腹部脂肪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升高,FBG,FINS,血清TCH,TG,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IRI明显升高,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豆茶决明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FBG,FINS,血清TCH,TG,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IRI明显减小,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01)。病理组织检测显示,各给药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组脂肪含量及细胞体积。结论:豆茶决明具有抑制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安颗粒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5/6肾切除建立大鼠肾性骨病(RO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骨化三醇组(1.5μg·kg~(-1)),肾安颗粒低、高剂量组(2.25,4.5 g·kg~(-1)),给予相应药物ig 8周,给药前、后检测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GB),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化学发光法测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双能X射线测骨密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HGB,血Ca,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血P,ALP,全段i PTH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肾安颗粒2.25,4.5 g·kg~(-1)组大鼠血BUN,SCr水平明显降低(P0.05),HGB,血Ca,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血P,ALP,全段i PTH明显降低(P0.05)。结论:肾安颗粒能明显改善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延缓肾功能进展和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