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124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的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失眠,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患者为主(96%)。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伴再入睡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124例行心脏介入术患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筛查。结果 92%的患术后第1天出现失眠,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患为主(96%)。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伴再入睡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对心脏介入术后失眠有进一步了解,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80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例患者术后第1 d出现失眠。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伴再入睡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切口疼痛、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对心脏介入术后失眠有进一步了解,对不同情况、不同年龄段患者采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介入术后睡眠情况问卷调查表,对156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的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失眠,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患者为主(96%)。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伴再入睡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对心脏介入术后失眠有进一步了解,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218例行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9%(196/218)的患者术后第1-2天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中断、醒后难眠、醒后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失眠有进一步了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对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60例,女20例,40~80岁,平均6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植入术25例,急诊PTCA 支架术45例,手术时间0.5~4h。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脏介入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在患者术后2d进行问卷调查,睡眠情况调查包括住院前睡眠状况、安眠药使用情况、手术前睡眠状况、手术后睡眠状况,失眠的症状(入睡困难、睡眠中断、醒后难眠、醒后不适、早醒、多梦),影响患者术后失眠的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眠的发生.方法本文对180例心脏介入诊治术后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失眠发生的原因.结果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当天失眠的发生率达82.9%(136/164),失眠原因与疼痛、体位不适、心理压力、尿潴留、环境干扰、病情变化有关;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眠的发生.结论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眠的发生率高,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能及时发现并分析患者失眠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改善心脏介入诊治术后患者的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8.
心脏介入诊治术后的失眠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卫华  诸彩娣 《现代护理》2005,11(3):209-210
目的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眠的发生。方法 本文对180例 心脏介入诊治术后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失眠发生的原因。结果 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当 天失眠的发生率达82.9%(136/164),失眠原因与疼痛、体位不适、心理压力、尿潴留、环境干扰、病 情变化有关;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眠的发生。结论 心脏介入诊治术后失 眠的发生率高,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能及时发现并分析患者失眠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改 善心脏介入诊治术后患者的失眠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术后失眠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颈椎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88例行颈椎手术病人术后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手术当日失眠率为84.1%,术后第1天失眠率为59.1%.术后第2天失眠率为18.2%.入睡困难和不能熟睡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原因依次为颈托制动、咽部不适、静脉输液、翻身困难、担心预后、精神紧张、噪声等因素.[结论]手术日及术后第1天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颈椎手术病人术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患者术后失眠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A、B 2组各3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患者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A组(对照组)失眠原因的调查,对B组(实验组)30例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舒适卧位等相应护理对策.结果A组患者术后第1 d失眠率为93%.失眠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B组患者术后第1 d失眠率为80%.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奚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323-324,327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心脏病病种和诊疗方法的变化特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以4年为一个时间段,回顾性调查近10年3731例住院患者资料,比较病种和诊疗方法的变化。结果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心脏病病种及其诊疗方法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应重视病种和诊疗方法变化,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业务水平,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分析睡眠障碍原因,探讨改善睡眠障碍的有效措施。方法:对97例病人采取一对一访谈式调查,了解其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症状,包括病人上床时间、入睡所需时间、夜醒次数、再次入睡所需时间、晨醒时间等。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予针对性护理。护理干预后3、7d再次对病人进行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心内科住院老年病人睡眠障碍症状主要为早醒(40.2%)、入睡困难(35.1%)、夜醒、醒后入睡困难等。主要原因依次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护理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疾病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影响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睡眠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睡眠情况的调查,找出影响睡眠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骨科术后18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失眠原因、疼痛程度及缓解程度进行调查。结果 165位患者认为自己术后存在失眠,失眠原因:73.9%(122/165)为疼痛,61.2%(101/165)为体位不适,49.1%(81/165)为身体不适,37.0%(61/165)为心理因素,24.8%(41/165)为环境因素。术后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术前在家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睡眠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失眠的原因,采取准确可靠、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的影响,以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内动脉瘤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让患者坚持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作为评定工具评价2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自制问卷评价患者主观感受。结果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可提高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valuated self-reported subjective health and effects of sleep loss according to perceived interfering cognitive anxiety related to falling asleep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insufficient sleep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se aspects 5 year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and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A total of 145 patients, five years after intervention, responded to a mailed questionnaire. Nearly 60% had severe combined sleep disturbances; 35.9% of these had complained of insufficient sleep and 15% also perceived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 related to cognitive anxiety. Measurable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small.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presented which can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mong nurses,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ves concern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leep and sleep loss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quality, resilience to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a chronic disease, indicating the need for more individualised supportive nursing care.  相似文献   

16.
渐进性放松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护士引导下渐进性放松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有睡眠障碍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放松组(护士引导下渐进性放松训练)29例、薰衣草组(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29例、联合组(综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31例及对照组31例,观察并评价干预前、干预1周及2周后各组患者睡眠自评总分值、入睡困难及睡眠不稳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护士引导下渐进性放松术能有效降低慢性肝病患者的SRSS自评总分,改善入睡困难和睡眠不稳(P<0.05或P<0.01)。结论护士引导下渐进性放松术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分组方法将120例老年失眠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下两组患者的平均入睡时间、平均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在1 h内入睡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老年失眠患者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儿童及青少年是生命历程的关键阶段,许多有助于确定当前和未来健康结果的行为模式在此间得以确立,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卫生保健至关重要。儿童及青少年失眠受青春期生理发育、学校及家庭等社会环境、心理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囊括了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和日间困倦等一系列症状,明显影响其精神状态和生活学习质量。儿童及青少年失眠的治疗方法以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冥想等综合治疗为主。笔者从失眠的相关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3个方面对儿童及青少年失眠作一综述,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呼吸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于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的呼吸科住院患者294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自行设计呼吸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及睡眠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呼吸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躯体因素、睡眠环境、抑郁情绪和药物因素,睡眠障碍症状主要为入睡困难40例,占20.2%;不能熟睡39例,占19.7%;早醒63例,占31.8%;睡眠时间短56例,占28.3%。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偏低,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高于正常人。有效的护理措施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积极、早期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减轻患者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