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1 概述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 (Hp)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的感染率极高 ,在发达国家 30 %~ 5 0 %的成年人有Hp感染 ,而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则高达 80 %。 1998年日本学者Watanabe等首次报道了单独用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能成功地诱发出胃腺癌。目前国内也已开展Hp与胃癌关系的动物实验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试图阐明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2 胃癌流行病学新进展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两者都与人群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某军校学员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致病菌 ,对于Hp感染的检查 ,多数只检测Hp -IgG或Hp单一指标。我们同时应用两种方法 ,即 :非创伤性方法采取胃液及脱落的粘膜检测Hp和静脉采血检查血清Hp -IgG ,对某军校学员进行了Hp感染情况的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某军校 99级新生 30 6名 ,其中 16 4人为入伍已一年考入军校的农村籍战士学员 ,14 2人为部队干部子女考入军校的学员 ;年龄 18~ 2 3岁 ,其中女生 2 6 4名 ,男生 4 2名 ,有 2 1名女生有轻度胃炎…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83年Mashall和Warren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Hp)以来 ,该菌与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尽管Hp致溃疡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目前认为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 Hp作为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的证据1 1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有很高的Hp感染率 文献报道十二指肠溃疡Hp的感染率为 95 %~ 1 0 0 % ,胃溃疡为 85 %~ 90 %。据估计美国 90 %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 70 %的胃溃疡与Hp感染有关。其他的则与非甾体消炎药 (NSAID)的摄入有关 ,少见的病因有胃泌素瘤、特…  相似文献   

4.
周宁 《浙江预防医学》2002,14(10):64-65
众所周知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1 ] ,Hp感染使慢性携带者发生胃的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以及胃癌的危险性增加。根除Hp可延缓慢性胃炎的进展过程 ,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三联抗Hp感染方案的疗效 ,同时对疗程 1周和 2周的Hp根除率进行随机性对比观察。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共有 4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有Hp感染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 ,所谓“活动性”是指中性多形核细胞浸润胃粘膜固有层、胃小凹上皮及表面上皮。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 ,随…  相似文献   

5.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1]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有关Hp的研究一直是消化性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Hp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且与慢性胃炎、胃癌等密切相关,是消化道疾病产生、迁延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WHO(1994年6月,里昂)已把Hp认定为Ⅰ类致癌因子。本文就Hp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其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H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Hp是目前人类发生率最高的慢性细菌感染之一,几乎近半数世界人口感染过此菌。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自从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将幽门螺杆菌(Hp)纳入第一类致癌危险因素以来,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有不少资料支持Hp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1Hp与胃癌的流行病学11Hp感染与胃癌发病率有关Hp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人胃癌(HG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PCR-Hp-DNA法检测胃粘膜Hp。方法:对141例慢性胃炎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Hp现症感染的检测。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较高,非贲门癌血抗Hp-IgG阳性率较贲门癌高,Hp感染者胃粘膜萎缩、肠化及癌变平均年龄较小。结论:Hp持续感染与HGC,特别是肠型非贲门癌密切相关,主要作用在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是HGC发生的“启动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在五大洲均有发现 ,发达国家人群带菌率 50 %左右 ,而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带菌率高达 80 % [1] 。Hp的持续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的观点已成定论 ,志愿者口服Hp菌液可出现相应症状。患者若经过适当治疗 ,将Hp清除 ,症状就消失 ;症状若是复发 ,又可检出Hp。动物实验感染Hp也可出现胃炎症状[2 ] 。Hp感染也增加了胃癌的发生机会[3,4 ] 。 1994年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中心宣布Hp为第一类致癌因子。许多抗菌剂能杀灭Hp但不易根除。因为一方面胃酸可能会分解…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在致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检出率80%以上甚至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在澳大利亚Hp感染率低于5%的土...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联合检测65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Hp感染。结果:胃癌组织中H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Hp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Hp可能在从浅表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纤维胃镜检查与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检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胃镜检查导致幽门螺杆菌(Hp)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进行调查。结果从清洗消毒后胃镜活检吸引管道及活检钳采样培养出Hp。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随胃镜检查次数增多,Hp阳性率增高;Hp阴性胃炎患者随胃镜随访次数增加,Hp阳性率增高;Hp转为阳性随访者的平均年龄大于随机抽查、年龄匹配的正常和慢性胃炎对照中Hp阳性者。提示,胃镜及附件灭菌不严可成为Hp交叉感染的一个潜在途径,老年人接受多次胃镜检查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口腔卫生和牙刷中幽门螺杆菌对胃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的感染方式和感染途径,对口腔卫生和胃病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使用时间和不同保管方法的牙刷上Hp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对2945名中老年人进行口腔卫生和胃病调查;并从随机抽取的119支使用中的牙刷进行标本采集;采用PCR技术对从中提取Hpo的染色体DNA扩增,检测Hp。结果:卫生情况中优、良、中、差4个组的胃病发生率分别为5.9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 2年Warrenh和Marshall对幽门螺旋杆菌 (Heli cobacterpylori,Hp)的发现改写了胃炎、胃癌及消化性溃汤的诊断与治疗的理论依据。生物学、病因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大量资料表明Hp感染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 ,消化性溃疡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瘤的重要致病因子 ,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1,2 ] 。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有 40 %~70 %可检出Hp ,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确证。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Hp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因素 ,极可能…  相似文献   

14.
1442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性疾病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了解天津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染状态,探讨儿童Hp感染状况与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1442例儿童进行血清抗Hp-IgG检测,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916例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窦粘膜3块分别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改良Giemsa染色找Hp菌,取胃液检测Hp-PCR。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探讨韶关地区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 ,1 997年 8月至 2 0 0 0年 2月我们对 5 0 2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门诊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和H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选自 1 997年 8月至 2 0 0 0年 2月间在我院就诊 ,并作纤维胃镜检查 ,近期未服用抗Hp药物的 5 0 2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其中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2 91例 (5 7 97% )、慢性萎缩性胃炎 1 38例 (2 7 49% )、消化性溃疡 46例(9 1 6% )、胃癌 2 7例 (5 38% )。其中男 34 3例 ,女 1 5 9例 ,年龄 1 4~ 76岁 ,平均 42 2 …  相似文献   

16.
短程三联Hp根除法疗效好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报告,1周三联幽门螺杆菌(Hp)根除法,Hp根除率达78%,且副作用明显少于传统的2周三联疗法。该研究共纳入36例1992年10月至1995年5月期间经组织学、脲酶试验或14C尿素呼吸试验证实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高、低发区居民幽门螺杆菌(Hp)及cagA+、hspA+亚型感染的差异,明确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抗Hp的IgG和IgA抗体、抗cagA的IgG抗体、抗hspA的IgG抗体。结果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居民Hp感染率为73.8%,明显高于低发区苍山县居民感染率(59.9%)。胃癌高发区居民HpcagA+和hspA+亚型感染率分别为50.9%和17.0%,亦明显高于低发区居民(分别为34.0%和13.2%)。此外,用13C-尿素酶呼气试验(13C-BUT)作标准评价了检测Hp抗体、cagA+及hspA+方法的灵敏性(分别是92.3%、63.2%和21.9%)和特异性(分别是71.0%、80.6%和95.2%)。Hp感染,尤其是cagA+亚型的感染与胃癌高发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抗Hp抗体和cagA+亚型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不失为胃癌流行病学研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研究幽门螺杆菌(Hp)清除后血清抗体水平下降规律。寻求抗体下降至何种程度可作为反映Hp根除的可靠指标,以替代侵入性检查。方法:Hp感染及根除的判断依据组织学、快速尿素酶反应及PCR检查结果。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34例病人采用三联2周抗Hp疗法,并于治疗结束后1、3、6个月复查。结果:所有Hp根除的病例IgG均下降,1、3、6个月时下降幅度分别为39.18%、5219%、6217%。以3个月时下降40%为反映Hp根除的指标,敏感性是74%,特异性是100%,准确度794%。结论:观测抗Hp治疗后的血清抗体的变化能简便、准确反映Hp的根除情况  相似文献   

19.
1983年澳大利亚的两位学者,Warren和Marshal成功的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近16年来,人们对Hp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均有了深入的认识,本文将Hp感染与...  相似文献   

20.
韩春英  苏洪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9):847+871-847,871
探索为部队服务的新模式,不断提高为部队服务质量。医院于2006年8月在门诊部成立军人就医办公室,隶属于医院医务处管理,负责解决军人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就诊手续不全、急诊抢救、边远部队来院就诊人员食宿安排等常见问题。2010年5月医院在门诊部设立军人诊区,并逐步建立全方位高质量为部队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