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7~18岁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1963、1973、1981、1985、2003年对沂蒙山区7~18岁城、乡儿童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准确测量.结果40年来,城市男、女儿童少年平均每10年的身高分别增加3.81cm和3.16cm,体重分别增加3.30kg和2.32kg;乡村男、女儿童少年平均每10年的身高分别增加3.61cm和3.12cm,体重分别增加2.67kg和2.24kg.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男、女差异和城、乡差异.男、女儿童少年各项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年龄提前2~3年;突增高峰年龄:城市男、女儿童少年提前2~3年,乡村男、女儿童少年提前1~2年.结论四项形态指标发育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为今后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赣州市7~18岁儿童少年1995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生长发育的状况,并与本市1985年的生长发育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10年来,赣州市7~18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是明显的,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分别平均增长2.0cm,2.0kg,2.5cm;女生分别平均增长2.5cm,1.6kg,1.7cm。  相似文献   

3.
1985~2005年中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20年间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 方法:选择1985、1995和200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以身高和体重为指标,应用LMS方法绘制我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的第5、第50、第95百分位曲线,并进行比较。 结果:1985~199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1、3.5、2.2和2.8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2、1.9、2.0和1.3 kg;1995~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2.0、2.3、1.3和1.7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1、1.9、1.7和1.2 kg。20年间, 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增长的主要表现为:(1)各年龄组学生身高和体重都有明显增长;(2)身高和体重的第95百分位增长的幅度>第50百分位增长的幅度>第5百分位增长的幅度;(3)乡村学生身高和体重增长的平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4)成年身高增长的幅度小于各年龄组身高增长的平均幅度;(5)1995~2005年身高增长的平均幅度明显小于1985~1995年,但1995~2005年成年身高增长的幅度大于1985~1995年。 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呈快速生长趋势,发育较好的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长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身高增长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并探索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筛查超重、肥胖标准和《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筛选体重正常7~18岁儿童青少年,整理身高及饮食行为指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构建多水平模型分析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结果:基于身高增长将男、女生生长期均划为4期,男生为突增前期(7~10岁)、突增期(11~12岁)、突增后期(13~14岁)和稳定期(15~18岁);女生为快速增长期(7~10岁)、增长期(11~12岁)、增长后期(13~15岁)和稳定期(16~18岁)。男女生各生长期城市学生身高均高于农村学生(P<0.01),且城乡差异随生长期呈抛物线趋势,在男生突增期和女生增长期差异最为突出分别为3.31 cm和3.15 cm;在男生突增前期和女生快速增长期早餐对身高生长有促进作用(增长系数分别为0.40 cm和0.57 cm,P<0.01);在男、女生各生长期(除女生稳定期)牛奶对身高均有促进作用(P<0.01),且随生长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男生突增前期和女生快速增长期促进作用最强分别为0.91 cm和0.94 cm;在男、女生生长早、中期鸡蛋均有利于身高的生长(P<0.01),且随生长期有增强趋势;早餐、牛奶和鸡蛋对身高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1),且随生长期呈下降趋势。结论:早餐、牛奶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早期更有利于促进其身高生长,鸡蛋对身高促进作用随生长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特征,探究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纵向追踪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发育情况,了解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方法: 基于广东省中山市2005—2016年间全市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筛选其中持续追踪6次以上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使用SITAR模型对样本人群身高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9 579人,其中男生26 524人,城市学生26 008人,男、女生中位随访年龄分别为7.74和7.72岁,男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12.72±0.89)岁,晚于女生的(10.98±0.95)岁(t=207.639,P<0.001),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速度为(10.12±1.49) cm/年,高于女生的(8.35±1.12) cm/年(t=150.826,P<0.001)。城市、乡村学生中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的性别差异与全样本保持一致。城市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男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小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女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大于乡村女生。结论: 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女生突增高峰年龄早于男生,但突增高峰速度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突增高峰年龄较乡村学生早,但是城市男生突增高峰速度低于乡村男生。  相似文献   

6.
7—15岁儿童24年四项形态指标平均每10年增长值:男童身高增2.85cm;体童增1.7kg,胸圆增1.2cm,坐高增0.9cm;女童身高增2.67cm,体童增1.45kg,胸围增0.92cm,坐高增0.84cm。第一交叉年龄,身高由11岁提到10岁,坐高由11岁提到9岁,胸围与体重交叉年龄未变。第二交叉年龄,身高由14岁提到13岁,坐高和体重均由15岁提到14岁。58年胸围15岁未出现,82年提到14岁。上述儿童发育水平提高的事实,说明长春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延边朝鲜族学生体质改善和健康水平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1985年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所获数据,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做20年的动态观察、分析.结果 20年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相关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形态指标均呈现增长的趋势;男生身高、体重指标发育高峰期未提前,胸围突增年龄滞后3个年龄段;女生除体重指标发育高峰期未提前,其他2项指标发育均提前2个年龄段.结论 20年间,延边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青春突增年龄提前1~5岁.  相似文献   

8.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1989年对承德市17所托幼机构0~7岁的821名婴幼儿进行了生长发育调查。结果表明:生长发育符合婴幼儿一般生长发育规律,各形态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性婴幼儿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分别在1~、1~、0~、~岁组达增长高峰,女性则均在1~岁组达增长高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哈萨克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分布状况,为哈萨克族(哈族)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在阿勒泰市及其所属乡镇的中小学里,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所学校(共49个班级).采集了7~18岁中小学生共2 493人(男生1 161例、女生1 332例)性别、出生年月资料;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操作方法测量身高. 结果 7~18岁哈族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49.65±19.17) cm,身高增长了50.28 cm.哈族女生平均身高为(146.63±15.60) cm,增长了37.92 cm.与7~18岁维、汉族中小学生比较,哈族学生身高均值高于维族学生身高均值,在14岁之前低于汉族学生,之后哈族学生身高生长速度加快,接近汉族学生身高.哈、维、汉族男生生长突增分别发生在13~15、12~14、12~14岁.女生突增均发生在11~13岁.三个民族男女生生长曲线的交叉现象,哈族在10~11岁之间第一次交叉,12~13岁之间第二次交叉.汉族、维族男女生生长曲线在9~10岁之间第一次交叉,11~12岁之间第二次交叉.结论 生长突增期和男女生长曲线的交叉哈族学生都比维、汉中小学生晚一年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文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773-774
目的掌握本地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探讨发展趋势,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7~17岁共计497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形态机能指标调查分析,并与1995年本地同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发育速度呈波浪式。机能指标肺活量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17岁男、女生身高发育分别增长了4.08cm和1.87cm,与10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体重发育平均增加3.23kg和1.12kg,与10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胸围发育22个年龄组中有5个年龄组胸围均值呈负增长,男生10年平均增长1.45cm,女生平均增长0.42cm。结论通过青少年学生形态指标监测,可以有效指导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百色地区城市壮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百色地区城市壮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动态发展趋势。方法 对 2 0 0 0年 7~ 1 8岁 2 4 0 0名壮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与汉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作比较 ,与城市壮族不同年代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也进行了比较。结果 城市壮族学生多数指标显示以 7~ 1 3岁为生长加速期 ,1 4岁以后逐渐减缓。城市壮族学生多数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均值比汉族的小。 1 985~ 1 991年壮族学生的身高体重有较大的增长 ,1 991~2 0 0 0年城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多数年龄组有所增长。结论 百色地区城市壮族学生发育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逐年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城市壮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发展比汉族学生差。 1 5~ 1 8岁年龄组学生的体质发育及发展呈停滞或倒退趋势 ,因此减负和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河南省制订学生生长发育标准提供依据。六项形态指标增长速度高峰年龄,城市男生为12岁,女生为11岁。乡村男女学生皆为15岁。男女大部分形态指标有两次交叉,身高、体重的第一次交叉在9~10岁,第二次交叉在12~13岁。六项形态指标城乡学生间有差异,一般城市大于乡村,生长发育水平较1979年有提高,身高平均男生提高1.71cm,女生提高0.88cm。身高、体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 1998年测得的 7~ 18岁壮族男女学生 5 2 49名 6项指标 (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 )的资料 ,计算出12项指数 ,并与汉族和蒙古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12项指数中 ,年龄变化规律与汉族和蒙古族基本相似 ,但身体各部分的发育程度不同 ,并存在城乡差别。提示壮族学生体型为横径较宽的粗壮体型 ,城市男女生多数年龄组为长躯干型 ,乡村男女生多数年龄组为中躯干型 ;城乡男女生肩型大多为中肩型 ;全部年龄组的胸型均为窄胸型 ;城男 7~ 18岁、14岁以前乡男女及城女均为窄骨盆型 ,15岁以后的乡男女及城女为中骨盆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分析中国大城市儿童青少年1979至2005年的生长长期趋势,为制定宏观干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来自16个省/直辖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分析其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结果:26年来男、女平均身高增幅为6.5和4.7 cm,体重增幅为8.9和5.2 kg.男、女增速均以1985至1995年期间最快,身高分别达每10年增加3.8和3.0 cm;体重分别达每10年增加4.7和3.1 kg;该长期趋势迄今仍保持强劲.青春期发育年龄持续提前,身高生长突增峰值(女12岁和男14岁分别达每10年3.3和2.4 cm)不断增长,对长期趋势贡献最大.男、女成年身高分别增长3.2和2.1 cm,增幅为每10年1.2和0.8 cm.近20年来BMI分布曲线加速右移,提示儿童肥胖流行增势迅猛.结论:我国正出现儿童期生长加速、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长和身体比例变化等迅猛的全方位生长长期趋势.不仅应看到该趋势对提高我国儿童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还应高度关注该趋势在引发成年期慢性疾病(尤其如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疾病危险)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scribe secular trends on physical growth of children in China during the year of 1985‐2005 and to analyze the urban‐suburban‐rural difference and its change. Methods The measurements of height, weight and chest circumference obtained from two serial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urveys for children aged 0 to 7 years in Chin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ecular trends, and the growth differences among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weight and height for both bo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榆林市高新区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为促进榆林市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高新区4所小学在校学生,共3 180人。检测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腰围、视力等身体发育指标,由医务人员一对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结果 榆林市高新区6~12岁儿童的身体发育各项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各个年龄段男童、女童的身高和体重,均高于2005年制定的全国同龄儿童标准(均为P<0.05);6~12岁男童身高平均值范围为125~156 cm,女童身高平均值范围为123~156 cm,10岁之前,各年龄段男童均高于女童(均为P<0.05);各个年龄段男童坐高个体差异较大,女童分布比较集中,在10岁之前,各年龄段男童身高均高于女童(均为P<0.05);6~12岁男童体重平均值范围为26.53~50.30 kg,女童体重平均值范围为24.65~48.02 kg,12岁之前,各年龄段男童高于女童(均为P<0.05),男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为19.53%,高于女生的15.40%,表现在9~、10~岁;各个年龄段男童胸围分布比较分散,女童较男童集中,在12岁之前,各年龄段男童均高于女童(均为P<0.05);各个年龄段男童的腰围分布较分散,女童分布较集中,各年龄段男童均高于女童(均为P<0.05)。结论 榆林市高新区儿童的各种生长发育指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符合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但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九市城郊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掌握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积累系统的历史性资料。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城、郊、男、女22个年龄组,共调查哈尔滨、北京、西安、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市0~7岁健康儿童157362名。结果9市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坐高值与1985年比有明显的增长;头围、胸围的变化不大;体重、身高的城郊差别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别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仍为北、中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结论9市城郊0~7岁儿童的生长水平和营养状况较10年前又有明显地提高,郊区儿童的10年增长速度赶上和超过了城区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珠海市 7~ 18岁在校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率 ,为制定中小学生的膳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珠海市 7~ 18岁在校学生 170 5人 ,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并根据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 珠海市 7~ 18岁在校学生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2 4 0 8% ,以轻度营养不良为主 ;女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 30 0 8% )明显高于男生 ( 18 2 9% ) ;各年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大致相似 ,小学年龄阶段 ( 7~ 12岁 )、初中年龄阶段 ( 13~ 15岁 )和高中年龄阶段 ( 16~ 18岁 )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营养不良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影响着学生的健康 ,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管理 ,降低营养不良患病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吉林省农村寄宿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吉林省某农村寄宿中学生中抽取13~18岁学生127名,对其生长发育指标(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三头肌部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胸围、腰围、臀围)进行调查,并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结果在身高、体重、上臂围、胸围、腰围、臀围方面,男女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被调查对象青春期生长有突增的现象。结论吉林省农村寄宿中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随年龄增加呈增长的趋势,符合一般生长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