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级别伴发癫痫胶质瘤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6例伴发癫痫的Ⅰ~Ⅱ级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结合磁共振和脑磁图定位癫痫起源部位。结果导航下手术切除肿瘤并处理癫痫起源部位后癫痫症状消失23例,缓解3例。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有较高的癫痫发生率,肿瘤切除的同时应重视癫痫起源部位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磁图在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F脑磁图系统对20例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致痫灶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和皮层脑电描记指导致痫灶的处理。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致痫灶均获处理,术后癫痫停止发作20例;随访24~36个月,术后1月及15月各1例再次出现癫痫发作,余18例无发作,9例停药。结论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脑磁图能够较好的定位致痫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指导致痴灶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4例此类患者的经验.术前和术中均进行致痫灶定位,术中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一并处理肿瘤外致痫灶.结果 14例患者肿瘤均得到全切,未行放疗和化疗,无肿瘤复发及恶性转化.11例患者癫痫发作得到完全控制(Engel Ⅰ级),2例患者稀少发作(Engel Ⅱ级),1例患者术后仍有频繁癫痫发作,再次手术切除肿瘤周围致痫灶后癫痫得到完全控制.结论 DNT应当按照皮质发育障碍来处理,除切除肿瘤外,积极处理肿瘤外致痫灶可获得较佳的癫痫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几种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优缺点.方法单纯病灶切除15例,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及脑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20例,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术28例.结果单纯病灶切除者近期效果尚好,半年后40%的病人癫痫复发,病情同术前.致痫灶切除,术后癫痫均基本停止,半年后约25%的病人复发,但症状较术前减轻,持续时间较术前短.立体定向手术,术后98%的病人癫痫停止发作,半年后约18%的病人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结论脑内有病灶的癫痫应首先考虑切除病灶,最好在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灶.脑立体定向手术,操作简便,侵袭轻微,适应证广泛,效果可靠,是一种可取的癫痫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分析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定位、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颞前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的颞叶癫痫病人35例,其中术前MRI及术后病理证实伴有海马硬化者32例,所有病例术中均在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颞叶皮质及同侧海马、杏仁核,手术后均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3年。结果在35随访病例中,癫痫发作控制结果显示EngelⅠ级24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0例。其中有12例病人术后2年逐渐停用抗癫痫药物。结论联合应用VEEG、MRI及EcoG能准确确定致痫灶,提高颞叶癫痫手术疗效。手术方式选择及显微理念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致癫痫患者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4例DNT患者的经验,术前常规通过MRI及视频脑电图(VEEG)等检查对肿瘤及致痫灶进行评估,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EcoG)对致痫灶定位,手术方式:肿瘤病灶加致痫灶切除.结果 14例患者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后病理证实为DNT,未行放疗和化疗,无肿瘤复发及恶性转化.10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得到完全控制(Engel Ⅰ级),4例患者术后稀少发作(EngelⅡ级).结论 DNT是低级别神经元~胶质细胞肿瘤,常见于青少年,多伴药物难治性癫痫,除切除肿瘤外,积极处理肿瘤外致痫灶可以很好地控制癫痫.  相似文献   

7.
颅脑手术前后继发性癫痫的动态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颅脑手术前后继发性癫痫的动态脑电图表现特点及其与手术的关系。方法 选择290例颅内占位性疾病患者,术前1~3d及术后1周、1~3月分别观察其EEG表现。结果 术前有癫痫发作(A组)128例,EEG示痫样放电者117例,痫波检出率为91.4%。术后97例无临床发作,有效率为75.8%;术前无癫痫发作(B组)162例,EEG可见痫样放电者24例。术后新发癫痫19例,均可见痫样放电。结论 开颅手术是治疗继发性癫痫的有效手段,但也可能是导致继发性癫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34个病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病人术前均行头颅M刚和(或)CT检查,单发病灶30例,多发病灶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及神经功能障碍。均行最微外科手术。结果全切除33个病灶,部分切除1个病灶,术前诊断均与病理相符。15例伴癫痫者术中均予皮质脑电监测,根据术中发现行扩大切除5例,皮质热灼3例;术后达EngelI级14例,EngelⅡ级1例,术后无新发癫痫病例。24例随访3—26个月,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影像技术的进步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率大大提高。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通过显微手术切除获得良好疗效。伴有癫痫者需行术中皮质脑电监测并根据术中发现决定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癫痫手术后抗癫痫药物的应用策略。方法分析1991~2005年间手术治疗的109例癫痫病人(年龄0-16岁)术后的用药情况。统计术后开始撤药时间及完成撤药时间,并分析撤药与癫痫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后癫痫完全缓解与致痫灶(包括MRI显示的病灶及皮质脑电图所示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异常起源皮质)是否全切除有关(P=0.008)。手术疗效可能与致痫病因有关,但因例数较少而无法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精神障碍伴发癫痫,是否能在控制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抑制癫痫发作。方法对2008年6月至11月期间共11例精神障碍伴发癫痫患者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中均在对双侧扣带回+胼胝体射频毁损的同时,根据术前脑电图表现针对患侧杏仁核、海马进行射频毁损,术后均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结果本组11例,均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10个月,结果满意者6例(精神症状明显缓解,未再次癫痫发作),显著改善者3例(精神症状明显缓解,偶尔有癫痫发作),效果不理想者2例(精神症状有所缓解,但癫痫发作同术前)。结论通过在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精神障碍伴发癫痫的过程中,发现其在缓解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又能抑制癫痫发作,并且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手术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癫痫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法我科自2000年1月到2006年3月收治86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手术治疗21例。手术患者采取致痫灶切除术6例,致痫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热灼术11例,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2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胼胝体切开 MST 皮层热灼1例。结果随访6~58月,65例保守治疗者中,28例在服药治疗两年以上后逐步减药直至停药,未见癫痫明显发作;其余患者仍继续口服药物治疗,8例仍时有发作。2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满意9例(42.7%),显著改善8例(38.1%),良好2例(9.6%),效果较差1例(4.8%),无改善1例(4.8%)。无手术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癫痫的预防首先应去除诱因,对有高发风险者可予以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准确的术前评估、术中ECoG监测、多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外伤后癫痫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癫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5例老年型阿尔茨海默病(AD)与47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D有7例伴发癫痫。AD伴发疯痛的患者年龄明显较不伴发癫痫者为轻。AD伴发癫痫的类型均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药物较易控制。结论:AD可能伴有癫痫发作,对有发作者应予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3.
顽固性癫痫的术前定位及综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的术前定位及将几种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应用三维痫灶定位诊疗计划对5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进行术前、术中致痫灶三维精确定位,然后在显微镜下采用几种术式结合的方法手术处理致痫灶、致痫网.术后随访1~2年.结果术中64导皮层电极及8导深部电极检测证实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系统定位准确可靠.术后随访显示22例(44%,22/50)癫痫发作完全消失;18例(36%,18/50)癫痫发作显著减少,效果良好;7例(14%,3/50)疗效差;无明显改善3例(6%,3/50),手术总有效率达80.0%(40/50).结论选择三维痫灶精确定位诊疗计划和适当的手术方式治疗顽固性癫痫,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致痫灶切除治疗继发性癫痫的手术情况,探讨ECoG对继发性癫痫的治疗价值.方法 通过术中ECoG监测,对原发灶切除结合外周皮层低功率热灼的方法治疗62例继发性癫痫(其中脑膜瘤15例,胶质瘤18例,海绵状血管瘤15例,蛛网膜囊肿5例,外伤后软化灶5例,表皮样囊肿2例,动静脉畸形2例)的观察,分析ECoG监测在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意义.结果 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术后无一例死亡或出现新的功能障碍.术后随访10个月-3年,2例尚有部分性发作,但发作频率减少在90%左右,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未再有癫痫发作.结论 对于颅脑占位性病变合并的继发性癫痫,术中ECoG监测对于指导癫痫灶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正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癫痫可能是胶质瘤唯一和最早的临床表现,20%~80%的脑胶质瘤可并发癫痫~([1]),也是胶质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与非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比较,胶质瘤相关性癫痫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较差,预后不良。抗癫痫药物不仅对病人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癫痫外科治疗赵普学,许自强,李洁,王新军我科目1994年5月~1996年5月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38例,取得良好效果。切除致痫灶。术后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复发。术后3、7、15天,3个月,6个月复查脑电图,以检验手术效果。临床资料男30例,女8...  相似文献   

17.
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与癫痫(46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所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1998—2003年在北京天坛医院顺序入院的72例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46例伴有癫痫发作。详细记录和分析癫痫发作的临床类型和特点,同时给予手术和药物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46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40例术前均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后27例发作次数减少,13例病情无改善。手术治疗后,癫痫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癫痫单纯通过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而显微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9年11月~1990年9月,观察9例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术后智力变化,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17~36岁。病程3~23年。诊断原发性癲痫4例,癲痫性精神障碍5例。本组均经三种以上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手术靶点分别选择杏仁核、扣带回、红核前区。疗效:术后1~4个月病人抽搐次数减少,达到原来次数的50%以下,抽搐幅度减少。手术后抗精神病抗癫痫药物用量减少至术前2/3者4例,无变化5例。量表评定方法:我们采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对病人术前术后进行测量。评分结果:9例癫痫病人术后1~4个月智力测验结果:知识、领悟、计算、词汇、数  相似文献   

19.
颅内CT钙化与癫痫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经脑CT扫描证实有颅内钙化病灶伴有癫痫的病人26例,经行癫痫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有25例在EcOG监测下进行手术治疗,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1)前颞叶切除+病灶切除术18例.(2)颞叶以外的痫灶皮质切除+病灶切除术6例.(3)单纯病灶切除术(右额)2例.术后病理血管畸形12例,肿瘤8例,其他6例(胶质增生3例,继发颞叶硬化2例,炎性钙化1例).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7年,平均6.3年.结果术后完全消失者19例,癫痫发作显著减少(>75%)5例,癫痫发作减少(>50%)2例.结论CT扫描对有部分性癫痫发作疾病的病人的术前评估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CT发现有钙化灶的病人,确诊痫灶及病灶性质和选择手术方式治疗是极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皮层电极监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探讨致痫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35例,男19例,女16例.术前行EEG、CT或MRI检查.EEG示轻度异常脑电图7例,中度异常脑电图22例,重度异常脑电图6例.CT或MRI检查皆可见占位改变.其中额叶11例,颞叶8例,额顶叶7例,顶叶5例,颞枕叶3例,岛叶深部1例.常规手术开颅显露相应部位使用VEEG1161型伟思脑电图仪对皮层脑电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全部肿瘤,重点于肿瘤周边脑组织.确定大体致痫范围,行肿瘤切除.肿瘤切除后再行脑电监测若仍有癫痫波,根据皮层电极之定位切除致痫灶.直至致痫灶全部切除.对疑有深部癫痫灶者,使用深部电极经皮层穿刺对深部脑组织进行监测描记.对重要脑功能区予以保护.结果全部病人皆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再发生癫痫者29例(82.9%);总有效率94.3%.结论只有在切除胶质瘤时一并切除致痫灶,才是治疗肿瘤并根治癫痫的最佳方法.使用皮层电极监测胶质瘤的切除,具体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