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65例伴有微量白蛋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观察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增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 67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观察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PG)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UAER、ET-1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FPG和血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降低ET-1,升高NO水平,对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辛酸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中的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早期DN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予以控制饮食、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0.6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NO水平,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显著降低(P〈0.05),NO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观察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硫辛酸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4.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晓娟  王妮  姜素珍  张水利  张莹 《医学争鸣》2007,28(24):2267-2268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4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期(20μg/min〈UAER〈200μg/min);3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期(UAER〉200μg/min)的血清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也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也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结论:血清CRP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随尿白蛋白增加而升高.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硫辛酸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控制饮食、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前后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将84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加用凯时治疗组。结果:联用凯时治疗组24h尿白蛋白明显减少(P〈0.01)。结论:凯时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并根据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纽(n=184)、微量清蛋白尿组(n=76)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40)。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的血浆ET-1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从微量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血浆ET-1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6.451,30.696,19.38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1水平与UAER(r=0.421,P〈0.01)呈正相亳,调整年龄、性别、血压及血脂的影响后,血浆ET-1水平仍与UAER呈正相关(r=0.20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ET-1与UAER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71例不同程度的2型糖尿病(他DM)患者和39名健康对照者的尿液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C)、α1-微球蛋白(α1-M)],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没有同步尿肌酐校正的1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存在高度的相关性(r=0.783,r2=0.613,P〈0.01)。结论UAER〈20μg/min不能排除2型糖尿病肾损伤,检测尿微量蛋白可提示T2DM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对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将84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加用凯时治疗组。结果联用凯时治疗组24h尿白蛋白明显减少(P〈0.01)。凯时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8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类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贝前列素钠治疗组2组,另外27例2型老年糖尿病无。肾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后VEGF及ET-1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VEGF及ET-1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较2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血浆VEGF及ET-1水平明显升高[VEGF为(4.68±0.97)pg/L,ET-1为(138±9)n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应用贝前列素钠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VEGF及ET-1水平明显降低[VEGF为(2.82±0.14)pg/L,ET-1为(72±4)ng/L](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 buminexcretionrates,UAER)明显降低[UAER(89±27)mg/24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及ET-1水平升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贝前列素钠治疗可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VEGF和ET-1平衡失调,改善糖尿病肾病内皮功能,降低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肾康注射液组、肾康注射液加厄贝沙坦联合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9周后,肾康注射液组和联合组在降低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脂及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方面均好于治疗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改善情况不明显;肾康注射液加厄贝沙坦联合组在降低患者UAER、血脂及改善血液流变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肾康注射液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降低血脂,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作用,且与厄贝沙坦合用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患者尿CD62P表达和内皮素-1(Endothelin,ET-1)的变化,研究肾脏局部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在DN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0例2型DN患者为实验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另选择20例未合并DN的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及尿中CD62P阳性表达及尿ET-1水平。结果:(1)血CD62P阳性表达率:DN组高于健康对照组、DM组,DM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DM组与正常蛋白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尿CD62P阳性表达率:DN组高于健康对照组、DM组(P〈0.05),健康对照组与DM组无明显差异(P〉0.05);DM组与正常蛋白尿组间差异显著(P〈0.05)。DN患者尿ET-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微白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尿CD62P阳性表达率及尿E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CD62P阳性表达率与尿ET-1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CD62P阳性细胞率呈明显正相关;尿ET-1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结论:(1)肾脏局部的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2)尿CD62P阳性表达率及尿ET-1水平可能较UAER更早提示DN的发生,尿CD62P阳性表达及尿ET-1水平升高可能成为DN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 IV 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6例 IV 期 DN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及α-硫辛酸组(观察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常规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 FPG、2hPG、HbA1c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5);常规组及观察组治疗前 MDA、UAER、β2-MG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OD 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05)。治疗后2组 UAER、β2-MG 均下降,观察组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 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 MDA 下降、SOD 升高且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α-硫辛酸能够有效控制 IV 期 DN的蛋白尿,延缓 DN 进展,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飞来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707-1708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α-硫辛酸治疗组(34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300 mg/d,静脉滴注,1次/d,治疗期2周。检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 2组的UAER、hs-CRP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治疗组SCr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SCr、UAER、hs-CR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0.01)。结论 ALA用于DN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的特点,其治疗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并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抵抗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检测法(EHSA)测定60例研究对象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其中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抵抗素浓度高于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P〈0.05);且2型糖尿病UAER正常者组的抵抗素水平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值分别为1.80(1.55~2.45);1.57(1.29~1.87);1.29(1.07~1.47).结论 2型糖尿病及其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可能与抵抗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8)灯盏花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对照组(n=36)单用灯盏花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TG、TC、HDL—C、LDL—C)、血糖、肝功(ALT、AST)、肾功(BUN、S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均减低(P〈0.01);血脂TC、TG、LDL—C降低,HDL—C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灯盏花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效,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优于单用灯盏花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饮食控制、降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50ml,静滴1次/天,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4周1个疗程,共三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功能(BUN、SC0、平均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的UAER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肾功能(BUN、SCr)、平均血压(BP)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UAER比较,治疗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甲期。肾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替米沙坦组6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24h尿蛋白,ELISA法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组治疗12周后的Cr、BUN、UAER和24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2)两组治疗后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组治疗后的CRP、IL-6和TNFa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苫升高(P〈0.01)。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患者均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三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最快(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最多;正常白蛋白尿组有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有33.33%、临床肾病组有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压正常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口服西洛他唑片(50mg,2次/d);对照组30例,予口服安慰剂维生素B。(10mg,2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K)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治前,UAEK明显下降(P〈0.01),下降幅度达51.6%,肝肾功能均正常,约3%病人仅有轻微头痛反应。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西洛他唑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具有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