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应用β射线 (90 Sr/90 y)进行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对国人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自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对 5 3例患者 [男 4 9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3 2± 9 8)岁 ]5 5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支架直径≥ 2 5mm ,1 0mm≤病变长度≤ 30mm) ,在球囊 (1 0处病变用普通球囊 ,4 5处病变用切割球囊 )满意扩张后 ,应用Beta Cath系统 (Novoste)进行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放射源长度 4 0mm。术后 8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 ,用MEDCONViewer软件包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QCA)分析。结果  5 3例患者 5 5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均被满意扩张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全部成功 ,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痉挛 1例 (1 8%) ,无其他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期中无死亡 ,随访≥ 8个月 33例患者中 1例 (3 0 %)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6例 (1 8 2 %)进行靶血管重建术。该 33例患者中 2 9例(87 9%) 30处病变进行了随访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率在支架段为 1 0 0 %(3/30 ) ,分析段为 2 3 3 %(7/30 )。最小管径直径术前为 (0 41± 0 2 2 )mm ,术后即刻为 (1 99± 0 42 )mm ,8个月随访时为 (1 73± 0 82 )mm ,平均病变长度为 (2 3 3± 5 4)mm。全部患者无晚期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结论 应用90 Sr  相似文献   

2.
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 178例胸痛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 5 5例、单支病变组 40例、双支病变组 47例、多支病变组 3 6例。同时测定患者的血脂各成分 ,并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 ,尤其是多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apoA1、HDL 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 ,总胆固醇、LDL C、apoB10 0 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LDL 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apoA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患者血脂代谢越异常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LDL C与apoA1在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 8 9例≥ 6 0岁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在我科住院检查的老年患者共 8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6 8~ 87岁 ,平均 (76 1±7 2 )岁 ,分为血脂正常对照组 (A组 )、高胆固醇血症组 (B组 )、高甘油三酯 (TG)血症组 (C组 )、混合型高脂血症组 (D组 ) ,其中A组 2 5例 ,年龄 6 8~ 85岁 ,平均(75 4± 6 5 )岁 ;B组 2 1例 ,年龄 6 9~ 86岁 ,平均 (76 8± 7 5 )岁 ;C组 2 3例 ,年龄6 8~ 85岁 ,平均 (75 4± 6 5 )岁 ;D组 2 0例 ,年龄 6 9…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力超声观测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检测动脉内皮功能的非创伤性方法 [1 ]。本文应用该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的 3 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 ,以评价冠心病( CH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对本院 3 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 ,其中男 2 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8± 11岁 ,心绞痛 8例 ,心肌梗死 2 2例。并根据造影情况分一支血管病变组 ( CHD1 )及多支血管病变组 ( CHD2 )。其中 ,CHD1 组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平均年龄 5 7± 9岁 ,CHD2 组 15例 ,男 12例 ,女 3例。平均年龄 5 9± 8岁…  相似文献   

5.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前瞻性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方法  1 997年 5月~ 2 0 0 0年 1 2月共 4 6 5例冠心病患者入选该研究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 4 6 5处靶病变狭窄程度 6 0 %~ 99%,平均 (79± 1 0 8) %,均为单支、单处病变 ,随机分至无预扩直接支架组 (A组 )、预扩后置入支架组 (B组 )及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组 (C组 )。结果 A组与B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TCA组术后即刻残余狭窄明显大于两个支架组 (P <0 0 1 )。A组X线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及球囊导管用量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消失。随访 8~ 5 1(2 7 9± 1 5 9)个月 ,A、B、C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 4 3 %、1 8 6 %及 2 9 5 %(P <0 0 5 ) ;共有 1 87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示A、B、C组再狭窄率分别为 8 6 %、1 3 3 %及 2 8 6 %,无症状存活率分别为95 2 %、80 3 %及 6 8 2 %(P <0 0 1 )。结论 对选择恰当的冠状动脉病变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安全性和较理想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较小直径 (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4年 4月间在阜外医院行择期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30 94例 ,其中男性 2 396例 ,女性 6 98例 ,平均年龄 5 6 1± 9 8(30~ 81)岁。入选患者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可供左、右冠状动脉插管的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共用型导管Ⅰ组 (Mitsudo型 ,日本Hanako公司产品 ,n =985 )、共用型导管Ⅱ组 (Terumo型 ,日本Terumo公司产品 ,n =10 2 4 )和共用型导管Ⅲ组 (Medtronic型 ,美国Medtronic公司产品 ,n =10 85 )。比较上述三组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和X光透视时间。结果  (1)共用型导管Ⅰ组、Ⅱ组和Ⅲ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率分别为 98 4 %、98 0 %和 96 0 % ,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高于Ⅲ组 (P <0 0 5 )。 (2 )共用型导管Ⅰ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和X光透视时间分别为 (17 9± 5 8)min和 (4 8± 1 8)min ,共用型导管Ⅱ组为 (18 2± 5 5 )min和(5 0± 1 7)min ,而Ⅲ组为 (2 1 1± 7 2 )min和 (5 2± 1 9)min ,均明显长于前两组 (P <0 0 5 )。结论(1)使用较小直径的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血流多普勒检测 ,探讨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局部微血栓的关系。方法 对有胸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16例患者的 43支血管 (右冠状动脉 14支 ,左前降支 15支 ,左回旋支 14支 )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 ,记录基础血流参数和充血相血流参数 ,同时记录冠状动脉血流速率储备 (CFVR)。以CFVR 2 5为标准 ,分为正常组 (A组 )和微血管病变组 (B组 ) ,比较二组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参数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差异。结果 A组包括 7例患者的 19支血管 ,B组包括 9例患者的 2 4支血管。A组的基础平均峰值流速 (bAPV)显著小于B组 [(17 7± 4 8)vs (2 0 9± 5 4)cm s ,P <0 0 0 1];而充血相平均峰值流速 (hAPV)A组显著大于B组 [(5 1 0± 13 3)vs (4 2 5± 11 3)cm s ,P <0 0 5 ];A组的CFVR显著大于B组 [(2 9± 0 5 )vs (2 0± 0 3) ,P <0 0 0 1];A组的血浆vWF显著小于B组 [(112 5± 2 7 5 ) %vs(173 2± 40 8) % ,P <0 0 5 ]。结论 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基础平均峰血流速度显著增大 ,而充血相平均峰血流速度显著减小 ,可能与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及局部微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 6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探讨老年人AMI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1999~ 2 0 0 2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MI住院病人 68例 ,男 5 4例 ,女 14例 ,年龄 18~ 90岁 ,平均 (5 8 2 8± 13 18)岁 ,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1] ,均于AMI后 2h~ 3 5d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 2 方法 记录每例患者年龄、性别 ,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冠心病家族史 ,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包括病变类型 ,病变数 ,侧支循环形成 ,病变部位 ,冠…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病人临床不稳定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病变的形态 (所谓不稳定病变 ) ,而非病变狭窄程度及范围。本研究主要比较UAP与稳定性心绞痛 (SAP)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 ,并观察UAP的造影病变特点。1 资料与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异常 (血管直径狭窄≥ 5 0 %)的心绞痛病人 176例 ,其中 14例因难以确定缺血相关病变被剔除 ,能确定缺血相关病变的UAP病人 12 0例及SAP病人 42例入选。UAP组男 84例 ,女 36例 ,年龄 45~ 6 8岁 ,平均 (6 1± 8)岁 ;SAP组男 31例 ,女 11例 ,年龄 42~ 72岁 ,平均 (6 0± 12 )岁。所有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5 2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SA组 ) ,用夹心ELISA法测定IL 8水平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1b/CD18受体表达。同期测定 2 0例正常人以作对照。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按直径法和ABC分型综合评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UA组患者血浆IL 8为 (10 0 .11± 31.89)ng/L ,显著高于SA组患者〔(5 9.0 8± 19.2 9)n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47.6± 2 0 .8)ng/L ,P <0 .0 1)〕 ;CD11b/CD18表达UA组患者 (433± 6 1)也显著高于SA组患者 (2 4 0± 5 3,P <0 .0 1)和对照组 (2 2 5± 37,P <0 .0 1)。UA组患者血浆IL 8和CD11b/CD18表达在A型、B型及C型病变组依次增加 ,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呈正相关 (r =0 .6 72 3,P <0 .0 0 1和r =0 .5 5 94 ,P <0 .0 0 1)。SA组上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在A、B、C 3种病变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浆IL 8和CD11b/CD18表达增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粥样硬化斑块形态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及α 颗粒膜蛋白(GMP 14 0 )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7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分为光滑斑块组 (n =15 )、复杂病变斑块组 (n =3 7)和正常对照组 (n =2 2 )。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采血测定血浆vWF、GMP 14 0水平。  结果 :复杂病变斑块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光滑斑块组 [(2 0 1 10± 2 0 92 ) %对 (14 9 40± 10 2 1) % ,P <0 0 1] ,复杂病变斑块组血浆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光滑斑块组 [(2 9 3 8± 3 17)ng/ml对 (17 5 4± 2 0 9)ng/ml ,P <0 0 1]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复杂形态病变者 ,血浆vWF、GMP 14 0水平高于光滑斑块病变者 ,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不稳定病变的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1 对象与方法  选自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 2 0 3例 (符合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 ,其中冠心病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4例 (符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协会制定的高血压标准 )为高血压组 ,男 48例 ,女 16例 ,年龄(60 3 9± 10 11)岁 ;冠心病不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3 9例 ,从中随机选取 64例为非高血压组 ,男 5 6例 ,女 8例 ,年龄(5 8 3 1± 10 5 2 )岁。 …  相似文献   

13.
知情同意签字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知情同意签字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5 8例随机化分为不提及详细并发症知情同意签字的A组 (30例 )和提及详细并发症的B组 (2 8例 )。在知情同意签字前 (1期 )、签字后 (2期 )和造影结束并告知检查结果后 (3期 ) ,用Spielberger焦虑状态 特征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焦虑情绪程度。结果 A、B两组患者在签字后焦虑状态计分均明显下降 ,分别由 34 .3± 9.0降至 32 .2± 8.5 (P <0 .0 5 )和 35 .2± 10 .1降至 32 .7± 10 .1(P <0 .0 5 ) ,焦虑特征计分无相似变化。两组间焦虑状态与焦虑特征计分在各期中差异均无显著性。造影后冠状动脉正常组 (17例 )焦虑状态计分由 1期的 34 .6± 8.2降至 2 5 .1± 5 .7(P <0 .0 1) ,焦虑特征计分也由 36 .5± 10 .3降至 31.2± 6 .7(P <0 .0 1)。冠状动脉病变组 (37例 )造影后焦虑状态与焦虑特征计分则无相似改变。结论 知情同意签字能使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焦虑情绪减轻 ,恰当方式提及详细的并发症风险并不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在我国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进行知情同意签字是可行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国人自身冠状动脉第一次进行介入治疗的病变减少再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在 2个中心进行的开放、前瞻性研究。入选标准包括对单一病变 (2 5mm≤靶病变直径≤ 3 0mm)进行治疗 ,长度≤ 30mm ,至少TIMI 1级血流。排除标准包括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开口部病变、左室射血分数≤ 2 5 %、完全闭塞病变 (TIMI 0级 )以及分叉病变侧支直径≥ 2 5mm者。术后 1、3和 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 ,术后 6个月造影随访 ,核心试验室 (纽约心血管研究基金会 )进行QCA分析。结果  4 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男性 30例 (占 73 2 % ) ,平均年龄 (5 8 6± 11 0 )岁 ,合并糖尿病患者 12例 (占 2 9 3% )。基础冠状动脉造影示参考血管直径(2 5 8± 0 35 )mm ,最小管腔直径 (MLD) (0 77± 0 33)mm ,直径狭窄 (DS % )为 (6 9 77± 12 16 ) % ,病变长度 (14 2 7± 3 72 )mm。支架置入后 ,MLD支架内 (2 4 4± 0 2 8)mm ,节段内 (2 15± 0 38)mm ;DS %支架内 (8 5 8± 9 18) % ,节段内 (19 92± 9 99) %。 6个月造影随访 ,MLD支架内 (2 4 7±0 32 )mm ,节段内 (2 0 6± 0 38)mm ;DS %支架内 (6 6 9± 10 5 3) % ,节段内 (2 2 5 9± 10 2 1) % ;晚期管腔丧失支架内为 ( 0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绝经后女性冠心病 ( CHD)患者血脂特点 ,探讨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酶法测定和观察 9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 5 0 %的绝经后女性 CHD患者的总胆固醇 ( TG)、甘油三酯 (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 L DL- C)、载脂蛋白 A1 、B( apo A1 、apo B) ,并以同期同年龄范围的健康体检女性 10 0例为对照组。结果 :1CHD组的 TG和 L DL- C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 C和 apo A1 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 TC仅轻度高于对照组 ;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有价值的判别指标为 apo A1 和 L DL- C;3 CHD组高 TG者 5 4例 ( 5 3 .2 % ) ,高 TG者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 2 9例 ( 5 8% ) ,而TG正常者双支及三支病变 13例 ( 2 9.5 % )。结论 :女性绝经后 CHD患者高 TG,高 L DL - C,低 HDL - C和低 apo A1是 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apo A1 和 L DL - C在致 CHD方面意义更大 ,其中高 TG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 Q Td)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6 0例 ,按主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 :A组 (单支病变 2 1例 ) ,B组 (双支病变 2 0例 ) ,C组 (三支病变 19例 )。分别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Q Td及校正 Q T离散度 ( QTcd)值 ,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 Q Td和 Q Tcd分别为 A组 54 .7± 9.2 m s和57.8± 8.7m s,B组 6 2 .1± 8.1m s和 6 5.9± 9.0 m s,C组 70 .6± 10 .1m s和 74 .8± 9.7m s。三组 Q Td均较正常值增加。并且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相比 ,Q Td和 Q Tcd均有显著增大 ( P<0 .0 1)。Q Td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加 ,Q Td增大。并且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 Q T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有胸痛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 ,评价这组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2 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获得满意血流频谱病人 [男 6 7例 ,女 5 9例 ,平均年龄 (5 3 1± 13 0 )岁 ],采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对左前降支进行血流速度测定 ,并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 18μg后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 (CFVR)。结果  12 6例病人的左前降支的CFVR平均值为 2 71± 0 74,基础冠状动脉平均峰值血流速度 (bAPV)为 (18 7± 7 2 )cm s,充血相平均峰值血流速度 (hAPV)为 (47 7± 15 2 )cm s。其中6 5 1%的病人CFVR低于 3 0 ,与CFVR正常者 (≥ 3 0 )相比 ,这组病人的bAPV较高而hAPV较低。CFVR与基础心率成负性直线相关 (r=- 0 34 8,P <0 0 0 1) ,而bAPV与基础心率呈正性直线相关 (r =0 376 ,P <0 0 0 1)。CFVR和bAPV与血压均无明显相关关系。有无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对CFVR无明显影响。糖尿病患者的CFVR低于无糖尿病的患者 (2 30± 0 47vs 2 80± 0 6 8,P =0 0 44 )。结论 有胸痛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中约 2 3存在微血管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受心率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小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小血管支架治疗细小冠状动脉病变 (≤ 3 0mm)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5例冠心病患者 ,男 35例 ,女 10例 ,年龄 (5 4 2± 10 5 )岁。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美国GE公司研制的血管造影机 (GEAdvantx)测量系统实时测量病变血管直径。小于 3 0mm的病变血管共 5 4支 ,平均血管直径为 (2 0± 0 4 5 )mm ,植入PC涂层 (BiodivYsioSV)支架 5 9个。结果  5 4支病变血管均经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支架植入后平均狭窄直径减至 0 %~10 %,无一例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全部病例随访 (6± 2 4 )个月 ,无一例死亡。 10例于术后(4± 1 2 )个月出现心绞痛复发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8例为支架内再狭窄 ,2例出现其他部位血管病变。结论 应用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 ,再狭窄率低 ,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和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年龄≥75岁的58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87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高龄组的AMI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而吸烟史和AMI阳性家族史比非高龄组明显低。血脂谱分析显示高龄组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显著低于非高龄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高龄组多支病变居多(94.8%),显著多于非高龄组(72.4%),单支病变(5.2%)明显少于非高龄组(27.6%)。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Gensini积分比较,高龄组(86.32±44.91)显著高于非高龄组(58.93±27.95)。结论:高龄AMI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特点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常见,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显著高于非高龄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G/HDL C)比值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73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 )确诊的CHD患者 (CHD组 )及 118例冠脉造影阴性者 (对照组 )的TG/HDL C比值水平与CHD之间的关系。结果 CHD组患者的TG/HDL C比值水平及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0 2± 1 19vs 1 4 0± 0 97,P <0 0 1,2 8 9%比 11 8% ,P <0 0 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与TG、HDL C相比 ,该比值与CHD之间显示了更有意义的回归关系 (β值 0 2 5 ,P值 =0 0 0 0 1,复相关系数为 0 4 5 )。结论 TG/HDL C比值对于CHD诊断是一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