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Tα1)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取小鼠45只(sTα1,1mg·kg-1)、大鼠3只(sTα1,0.5mg·kg-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6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另取小鼠180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5、1、0.32mg·kg-1)剂量组,取大鼠9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2.5、0.5、0.16mg·kg-1)剂量组,皮下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0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sTα1静脉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β为0.68h、AUC0~∞为554.32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β为(1.87±0.50)h、AUC0~∞为(1602.91±360.41)μg·h·L-1;sTα1高、中、低剂量组皮下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分别为0.76、0.54、0.268h,AUC0~∞分别为3222.95、417.67、366.60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分别为(1.23±0.23)、(1.40±0.37)、(1.99±0.94)h,AUC0~∞分别为(22436.74±5641.94)、(1539.63±203.30)、(729.60±320.0)μg·h·L-1。结论:sTα1在大鼠和小鼠体内静脉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二室开放模型,皮下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一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芎冰微乳中川芎嗪(TMP)以ig、iv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芎冰微乳分别ig和iv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TMP的血药浓度,用DAS2.1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TMP对照品检测浓度在0.062~6.200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ig、iv给予TMP在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α分别为7.618、2.842min,t1/2β分别为56.417、20.318min,V分别为3.161、0.411L·kg-1,Cl分别为0.069、0.027L·min-1·kg-1,AUC(0~∞)分别为55594.712、149207.814μg·min·L-1,MRT(0~∞)分别为76.356、24.805min;ig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7.26%。结论:芎冰微乳ig给药消除较慢,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但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而iv给予TMP分布迅速,但代谢也较快,体内作用时间较短,不利于药物的疗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HPLC法研究小鼠静注氢溴酸高乌甲素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3.33 mg·kg-1,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色谱条件:Microsorb-MV 100-5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流速0.6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40℃。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血浆浓度在0.5~1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精密度(CV)<12%,日间CV<16%,方法回收率为69.57%~83.08%。小鼠按3.33 mg·kg-1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 4.726 h,总清除率(CLB)=0.318 L·kg-1·h-1,VC=0.341 L·kg-1,VB=2.167 L·kg-1,AUC0→∞=10.476μg·h·mL-1。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静注后在小鼠体内的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原药主要分布于周边室,消除速度适中。  相似文献   

4.
盐酸特拉唑嗪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盐酸特拉唑嗪片的健康人体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2mg,血药浓度采用HPLC法测定,数据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该制剂的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1.29±0.75)h,Cmax为(27.79±7.99)μg·L-1,t1/2α为(1.88±1.10)h,t1/2β为(13.03±4.17)h,AUC∞0为(278.61±61.62)μg·h·L-1。结论盐酸特拉唑嗪吸收快,消除慢,体内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毛兰素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 SD大鼠分别单次和隔天、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静脉注射毛兰素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毛兰素的血药浓度。结果大鼠单次静脉注射25,50,100mg·kg-1毛兰素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分别为3.66,3.75,3.89h;AUC0-12分别为1453.0,3041.6,6731.6ng·mL-1·h;AUC0-∞分别为1462.0,3077.3,6788.7ng·mL-1·h;Vd分别为11.67,10.37,3.38L·kg-1;CL分别为0.049,0.089,0.024L·kg-1·h-1;MRT分别为0.18,0.28,0.21h;50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隔日给药5次其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相近;而50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给药5次的T1/2β为5.43h,AUC(S0)(0-t)为9800.8ng·mL-1·h。结论毛兰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剂量相关,毛兰素注射液单剂量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型二房室模型,T1/2β与给药剂量与关,表明毛兰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隔日多剂量给药的消除过程亦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而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给予50mg·kg-1剂量的毛兰素其在大鼠体内则呈非线性消除。  相似文献   

6.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碘化N 正丁基氟哌啶醇 (F2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大鼠尾静脉给予F2后 ,采用高效液相 -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 ,并用 3 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静脉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1、2、4mg·kg- 13个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 0 3 2、0 2 1、0 3 2h ,消除半衰期T1/2 β分别为 5 75、5 68、5 98h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71 9、83 6、166 7μg·L- 1·h- 1,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 13 9、2 3 9、2 4 0L·h- 1。结论 F2 是一种分布迅速 ,Vc较大 ,T1/2 β较长 ,消除相浓度较低的药物。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除脑、睾丸中分布较少外 ,其它器官组织中浓度均远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U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的UPLC法,探讨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SD大鼠6只,ig给予30mg·kg-1大豆苷元混悬液,血浆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后,采用UPLC法测定大豆苷元浓度,并用DAS软件拟合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豆苷元的血药浓度在20μg·L-1~8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日间和日内RSD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浆中大豆苷元的药时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β,AUC(0-t),AUC(0-∞),CL,Vd分别为33.3min,355.4μg·L-1,915.7min,213.2mg·min·L-1,218.2mg·min·L-1,0.1467L·min-1·kg-1,74.4L·k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大豆苷元体内大批量样品定量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黄酚在兔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酚静脉注射在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8020)为流动相,测定兔血浆中大黄酚(iv,10 mg·kg-1含量),采用3P8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酚iv药动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t1/2α=9.60 min,t/2β=139.27 min,K21=0.016 min-1,K12=0.039 min-1,K10=0.023min-1,AUC=73.05 mg·L-1·min,CL=0.16 L·min-1·kg-1,VC=9.60 L·kg-1.结论大黄酚在兔体内分布快,药物起效迅速,在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生物检定法测定力达霉素活性浓度和研究其药代动力学。方法体外细胞毒检测法测定血清力达霉素浓度。结果方法学确证基本符合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小鼠iv力达霉素100,50和10 μg·kg-1后浓度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α和β相t1/2分别是0.77~1.8 min和5.6~7.2 min。AUC分别是2 851.3,887.8和166.4 μg·min·L-1,随剂量非线性增加。AUC增加和抑瘤疗效增长趋势相似。犬iv力达霉素12 μg·kg-1后浓度低并迅速下降,AUC仅16 μg·min·L-1,比小鼠浓度低和消除快。首次给药后15 d进行第2次给药,第2次给药浓度低于首次。结论用生物检定法成功测定血清力达霉素浓度和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力达霉素药代动力学存在种属、单次及多次给药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丹参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检测丹参注射液静脉用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大鼠iv丹参注射液 ,以丹参酸甲为检测指标 ,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浆药物浓度。计算丹参酸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iv丹参注射液 (相当于丹参酸甲4 0mg·kg-1) ,药动学参数 :T1 2α0 .2 9± 0 .2 3h ,T1 2 β1.75± 0 .99h ,Vd0 .83± 0 .70L·kg-1,Cl 0 .33±0 .16L·h-1·kg-1,AUC(0 -inf) 148± 66mg·h-1·L-1。结论 :大鼠iv丹参注射液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Tα1)在猴体内i.v.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动学参数特点。方法:用竞争性ELISA法测定sTα1在猴体内i.v.后血清中的药物浓度,用DAS药动学统计软件进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及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猴i.v.sTα11.2mg/kg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结论:猴i.v.sTα1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一级消除。  相似文献   

12.
邹敏  温预关  马龚斌  梁炯河 《中国药房》2008,19(14):1076-1078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多次口服国产富马酸卢帕他定片的药动学特点。方法:1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每日空腹口服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mg,qd,连续7d,应用液-质联用(LC-MS)法测定卢帕他定的血药浓度,采用PKS药动学程序计算卢帕他定药动学参数。结果:卢帕他定在人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多次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ssmax(3.01±0.91)μg·L-1、tmax(0.78±0.14)h、t1/2Ka(0.32±0.12)h、t1/2α(0.45±0.14)h、t1/2β(6.41±1.69)h、AUC0~t(9.23±3.19)μg·h·L-1、AUC0~∞(9.74±3.17)μg·h·L-1、MRT0~t(5.66±0.67)h、MRT0~∞(7.73±0.81)h、Cssmin(0.05±0.03)μg.L-1、Cssav(0.39±0.13)μg·L-1、DF(783.56±92.88)%。以上参数男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多次和单次给药所得的药动学参数比较除AUC外均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给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卢帕他定具有快速吸收、快速分布、相对缓慢的消除的药动学特点;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过程没有明显改变,仅体内药量有轻微蓄积。  相似文献   

13.
夏东亚  杨磊  郭涛 《中国药房》2010,(6):504-506
目的:研究酒石酸唑吡坦片在汉族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汉族健康受试者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唑吡坦的浓度,用DAS2.0.1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汉族健康受试者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后,药-时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0.9±0.5)h、Cma(x190.8±70.6)μg·L-1、t1/(22.2±0.6)h、Vd/F(0.938±0.256)L·kg-1、CL/F(18.09±10.22)L·h-1、AUC0~1(2624.9±190.8)μg·h·L-1、AUC0~∞(650.1±208.4)μg·h·L-1。结论: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的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作为不同民族人群药动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比朵尔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比朵尔胶囊200 mg后,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8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结果符合一级消除药动学的二室模型,阿比朵尔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_(max)一(418±s 241)μg·L~(-1),t_(max)(1.3±1.2)h,t_(1/2α)(1.9±2.3)h,t_(1/2β)(14±5)h,AUC_(0~t)(2633±1071)μg·h·L~(-1),Vc/F(0.7±0.6)L,CL(0.08±0.03)L·h~(-1)。结论阿比朵尔胶囊在人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本试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rj-干扰素α2a(rh—IFNα2a)在小鼠和大鼠体内i.v.和i.m.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动学参数和分布、排泄特点。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rh—IFNα2a在小鼠和大鼠体内i.v.和i.m.后血清、胆汁、尿液及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用DAS药动学统计软件进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及药动学参数计算,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rh—IFNα2a的组织分布特点。结果:Rh—IFNα2ai.v.和i.m的药动学行为分别符合二室和一室开放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rh.IFNα2a主要分布在肾、肺组织中;rh-IFNα2a36h尿累计排泄量为0.121%,胆汁累计排泄量为0.247%。结论:I.v.、i.m.rh—IFNα2a的药动学行为分别符合二室一级消除、一室一级消除。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姜黄素混悬液为对照,研究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灌胃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300mg·kg-1的剂量小鼠灌胃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溶液或姜黄素混悬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姜黄素含量,用DAS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并测定了给药3h时药物的吸收率。结果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α和T12β分别为16.4和266min,AUC为89.6mg·mL-1.min-1,Vd为763.9L,V1为51.0L,CL为1.99L·min-1。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在胃肠道的吸收率是姜黄素混悬液的6.75倍。结论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灌胃可显著增加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癌光啉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特点,为药物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兔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10 mg.kg-1癌光啉,于给药后的10 min、30 min、1h、2 h、4 h、8 h、24 h、48 h、72 h耳缘静脉采血,以全波长酶标仪荧光法测定兔血浆中癌光啉浓度,用3P97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析房室模型,得到最佳房室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家兔腹腔注射癌光啉10 mg.kg-1的时量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静脉注射时的时量曲线符合三室模型,但其消除快于ip。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ip给药组,T12Ke=11.6 h,Cmax=2.312 mg.L-1,AUC=43.177 mg.L-1.h,CL=0.232 L.kg-1.h-1,V/F(c)=3.888 L.kg-1;iv给药组,Vc=0.75 L.kg-1,T12α=2.824 h,T 12β=40.632 h,AUC=65.161 mg.L-1.h,CL(s)=0.153 L.kg-1.h-1。腹腔给药后绝对生物利用度是66.2%。结论癌光啉在兔体内吸收快、起效快、消除快,无蓄积现象,给药方式不同,药代动力学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蝙蝠葛碱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及剂量的蝙蝠葛碱 (Dau)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对5只犬进行静注、灌胃2种给药途径及5个剂量的实验 ,用HPLC_UV法测定血药浓度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犬静注Dau6mg·kg-1后 ,药物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线性动力学消除过程 ,t1/2(α)6~12min ,K12>K21,t1/2 (β)(2.7±0.4)h ,Vd11.18L·kg-1。Dau灌胃给药后各犬C_T曲线呈显著双峰现象 ,各剂量组tpeak(1) 为 (0.8±0.6)~ (1.2±0.5)h ,tpeak(2)为(5.2±3.2)~ (6.5±1.9)h ,Cmax(2)一般小于相应的Cmax(1)。在12.5~25mg·kg-1范围Dau呈线性消除 ,两者t1/2(el)、CL、AUC/X0 等重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AUC随给药剂量成比例上升 ;在50mg·kg-1 以上剂量时 ,药物消除呈非线性 ,t1/2(el)、CL、AUC/X0等重要参数显著改变 (P<0.05) ,AUC超比例增加。结论灌胃给药后 ,Dau在犬体内广泛分布并从血液中迅速清除。在50mg·kg-1以下剂量时 ,最大血药浓度、AUC剂量依赖性增加 ,药物消除呈线性特征 ,超过此剂量 ,药物t1/2(el)、CL明显延长 ,提示大剂量下药物消除存在饱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川芎哚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稳定同位素法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测定川芎哚 (川芎III号碱 ,perlolyrine)的药动学参数。方法 以氘标川芎哚为内标准及GC MS的SIM(选择性离子监测 )为检测手段 ,定量测定大鼠体内川芎哚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川芎哚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 ,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0 34h ,T1/ 2 β=4 5 9h ,T1/ 2 (Ka) =0 12h ,Tmax=0 36h ,Cmax=18 86μg·L-1,K12 =0 87h-1,K2 1=0 40h-1,K10 =0 31h-1,VB=10 7 86L·kg-1,AUC =99 6 8μg·h·L-1。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准确性好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头孢硫脒在家犬体内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犬体内头孢硫脒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研究静脉注射头孢硫脒不同剂量(31.5、63.0、126.0mg·kg-1)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RT-HPLC法测定犬静脉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头孢硫脒的浓度。C18反相色谱柱(Hypersil,250mm×4.0mm,5μm),流动相为乙睛∶磷酸盐缓冲液(80∶20)。结果:测定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2μg·ml-1,线性范围为0.2~50.0μg·ml-1,回收率在93.27%~102.18%。犬静注头孢硫脒后符合开放二房室模型处置特征,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α为0.11±0.05,0.13±0.03,0.10±0.03h;T1/2β为1.01±0.29,0.84±0.17,1.08±0.31h;AUC为14.3±1.2,27.3±7.7,74.4±21.2mg·L-1·h。结论:本方法适合头孢硫脒的药动学研究,测定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