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赵素珍  郑秋霞  郑海霞  占丽芳 《新中医》2020,52(22):132-134
目的:观察腕踝针技术在人工流产术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 10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在手术前、手术中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行常规人工流产术。试验组在术前 30 min,腕踝针行皮下浅刺,留针至术后 1 h。分别观察 2 组术中、术后 30 min 疼痛程度、人流综合征发生程度。结果:试验组术中扩宫时、负压吸引时、手术结束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5 min 疼痛程度 V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 6.0%,低于对照组 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12)。试验组术后宫缩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79)。结论:腕踝针技术能有效提升人流术镇痛的效果,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对老年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常规疼痛护理与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记录围手术期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围手术期使用曲马多药物总次数,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康复配合程度及镇痛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指标如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对照组,试验组能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每日静息状态下VAS评分,能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曲马多的使用次数,并降低镇痛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且试验组能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配合度(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能有效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次数,降低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配合度,从而加快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施行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郑州市中医院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上述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则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中医护理,每组50例。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0%(3/50),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00%(11/50),试验组较低(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以及生活质量对比分析,试验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较低(P<0.05),生活质量较高(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0%(41/50),试验组较高(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中施行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中医护理,能够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升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混合痔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腕踝针结合氨酚羟考酮片方案实施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单纯采用氨酚羟考酮片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采用腕踝针结合氨酚羟考酮片方案进行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镇痛方案及效果满意度、镇痛方案实施前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5月31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4例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开展研究工作,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实施标准化护理同时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开展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加快其病情康复速度,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梅  吴林燕  刘莉芳  肖志刚 《新中医》2020,52(5):163-1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四肢远端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四肢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术后疼痛程度、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2组VAS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86.36%,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36%,低于对照组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缓解四肢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度,提升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局部止痛联合静脉镇痛在老年多发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多发骨折患者 137 例,按镇痛方案不同分观察组(69 例)、对照组(68 例)。均根据患 者骨折部位行相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术中局部浸润止痛联合术后静 脉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3 h、6 h、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 48 h 内舒芬太尼使用 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3 h、6 h、12 h、24 h、48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48 h 内观察组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80 %,低于对照组的 19.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术后静脉镇痛基础上联合使用局部浸润止痛 可显著提高老年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疼痛程度,同时有效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锁骨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以便探索锁骨骨折术后方便、有效、安全的止痛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术后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实施分组处置,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洛索洛芬钠进行常规药物镇痛,试验组给予腕踝针干预疼痛。比较2组术后疼痛治疗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作用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率83.33%(P 0.05)。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P 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药物镇痛,腕踝针应用于锁骨骨折术后患者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对患者预后有利,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和单纯PCIA治疗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该试验标准的9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采用了全身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仅采用PCIA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双侧踝部1、2区联合PCIA治疗。分别于手术后1 h、2 h、6 h、12 h、24 h、36 h、48 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镇痛总有效率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6 h、12 h、24 h切口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其余时间点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8/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6/49),对照组为69.4%(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PCIA能有效缓解腹腔镜探查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药枕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均给予中医骨伤科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枕头抬高患肢,观察组采用中药药枕抬高,均连续干预7 d。对比两组术后1、3、5、7 d患肢肿胀度、疼痛程度及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分析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1 d两组肿胀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两组肿胀度、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药枕有利于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促进肿胀消失及疼痛缓解,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顾健坤  马伟斌  姚明  周超瑞  陈国慧 《新中医》2022,54(11):210-213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麻醉对老年腰椎融合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老年腰椎融合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以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试验组全麻下加针刺疗法结合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麻醉药时间、麻醉药用量、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比较2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连线测验时间(TMT)的变化,观察2组术后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差异,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下降,试验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TMT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试验组TMT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为5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麻醉对老年腰椎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胸腔镜手术后创口疼痛的临床方案及疗效。方法 收集180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试验组B与对照组,每组60例。各组患者于术后开始使用镇痛泵镇痛,试验组A在镇痛泵镇痛的基础上于手术后针刺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及创口所在肋间对应夹脊穴;试验组B在镇痛泵镇痛的基础上于手术后针刺双侧足临泣、丘墟、太冲穴。针刺治疗共分为4次,时间点分别为术后4、24、48、72 h。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各个治疗时间点后的直观模拟量表法(VAS)和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并于术后4 h及72 h检测患者周围血中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结果 各组治疗后的VAS、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3个组的VAS、SF-MPQ评分下降趋势不同(P <0.05),试验组B<试验组A<对照组(P <0.05);3个组外周血中肾上腺素含量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巴胺含量各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联合氟比洛芬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肾结石行皮肾镜取石术后疼痛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联合氟比洛芬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疼痛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强化疼痛护理在普外科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10例门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后疼痛分级0级、Ⅰ级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分级Ⅱ级、Ⅲ级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干预胫腓骨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电控式止痛注液泵注射预混镇痛液。对照组术后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术后72 h,观察评价术后护理满意度,比较疼痛数字评分(NRS)、镇痛泵残液量及镇痛液追加次数。结果 (1)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组内比较,两组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呈随时间增加而降低程度更加明显的趋势(P0.05)。组间术后各时点比较,N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72 h回收时发现,治疗组镇痛泵残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镇痛泵追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术后3 d评价,治疗组、对照组护理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0.0%、69.7%;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明显缓解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不适,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徐海霞  罗海霞 《河南中医》2021,41(2):271-274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入组的60例患者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地佐辛注射液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在镇痛泵中同时配伍托烷司琼,揿针组术后另给予揿针针刺内关、合谷穴,两组镇痛泵均留置48 h。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揿针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发生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满意度为83.4%,揿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术后镇痛有协同作用,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五音疗法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肿瘤术后恢复和焦虑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因妇科肿瘤行手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五音疗法。比较2组术后疼痛评分、围手术期焦虑评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满意度差异。结果 试验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而术后2 h和48 h疼痛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便、满意度评价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焦虑状态明显改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音疗法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及促进术后排气,尤其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任安龙  方斌  季向荣  黄洪斌 《新中医》2022,54(11):142-145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脉冲射频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膝关节疼痛、功能状况、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VA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及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腕踝针治疗。连续干预3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恐动症评分、预期和治疗信任度问卷评分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干预后24 h、48 h、72 h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恐动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期和治疗信任度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可有效缓解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运动恐惧,提高预期治疗信任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疼痛控制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4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的将这4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疼痛控制干预)和对照组(术后常规),两组各2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对术后康复指导满意总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200例患者临床中给予对症护理后总有效率85.27%显然高于对照组200例患者临床护理中未干预的总有效率61.3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0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0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61%(P0.05),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给予疼痛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未见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选定的200例患者对实施干预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疼痛护理前相比较,其提升的服务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疼痛干预护理,能够消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配合临床护理工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