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确诊痛风患者的单源双能量CT图像,观察关节、周围滑膜、肌腱韧带走行区有无绿色痛风石沉积,记录痛风石沉积部位、大小、范围及周边骨质情况,与常规CT检查对比观察结果.结果 22例患者的单源双能量CT检查共发现283处痛风结石沉积,常规CT发现128处,其中大小在0.1~0.3cm范围内痛风结石,单源双能量CT能清晰显示、标记,常规CT不能发现,单源双能量CT显示痛风结石沉积能力和敏感性均高于常规CT.结论 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痛风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创性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
_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厂家研发的 CT 设备不但能实现能量 CT 扫描,而且不断扩展着能量 CT 的临床应用范围,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回顾并总结双能量 CT 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行双手腕、双膝及双足踝关节双能量CT扫描,对照组为15例非痛风患者(7例不明原因下肢疼痛患者、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例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能量CTGOUT软件处理扫描图像后,由3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患者组25例(56%)、14例(31%)、39例(87%)分别在双手腕、双膝及双足踝关节CT检测到尿酸盐沉积,双足踝关节受累较其他关节多。对照组无尿酸盐的沉积。45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CT共发现391处,是临床估计病变部位的4.1倍(临床估计病变部位95处)。结论:双能量CT能方便快捷地检测出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可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体外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97例已知化学成分的泌尿系结石标本,结石成分包括草酸钙55例、羟基磷灰石13例、尿酸9例、胱氨酸4例、磷酸铵镁2例、混合结石14例,将结石编号后放入猪肾中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测量80 k V及140 k V下结石CT值,计算CT值差值及双能量指数(DEI),分析结石成分,计算每种结石利用双能量技术分析结石成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双能量分析结石成分结果为草酸钙59例、羟基磷灰石11例、尿酸9例、胱氨酸4例,混合结石14例。2例羟基磷灰石、2例磷酸镁铵双能量分析均为草酸钙结石,准确率为95.88%(93/97)。不同成分结石双能量扫描(80 k V与140 k V)CT值差值及DEI大小依次为:草酸钙结石>羟基磷灰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F=24.09、11.80,P<0.01);双能量扫描分析草酸钙、羟基磷灰石、尿酸、胱氨酸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84.60%、100.00%、100.00%,特异度分别为85.70%、100.00%、100.00%、100.00%,准确度分别为95.18%、97.59%、100.00%、100.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分析体外泌尿系结石成分,对体内结石成分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源CT由于机架内安装了2个相隔90°的X线球管并可以不同的管电压运行,使得进行双能量CT成像成为可能,并已进行了一些临床初步研究。综述双能量CT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近年来在腹部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SPN患者经病理证实并行胸部CT常规平扫及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双能量增强扫描数据传入Siemens双源CT专用"Dual-Energy"工作站,选择"Liver VNC"模式进行自动能量减影,得到虚拟平扫图像及碘分布图像。对SPN的虚拟平扫图像CT值和常规平扫图像SPN的CT值进行比较研究;对SPN内的碘分布图像CT值与SPN的强化值(增强图像SPN的CT值-平扫图像SPN的CT值)进行比较研究;对利用碘分布图像CT值和强化值在诊断SPN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虚拟平扫图像显示SPN内钙化灶以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灶的能力;将双能量扫描模式辐射剂量与单源扫描模式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SPN的虚拟平扫图像CT值和常规平扫图像的CT值以及碘分布图像CT值与强化值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1)。以20HU作为阈值,利用SPN强化值评估其良恶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5%、71.4%、58.3%;利用SPN碘分布图像CT值评估其良恶性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74.2%、66.7%。虚拟平扫图像对SPN内钙化灶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的显示率为94.2%。双能量扫描模式平均辐射剂量(230.74±36.12)mGy.cm与单源扫描模式平均辐射剂量(238.14±29.12)mGy.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05)。结论:双能量扫描技术能够一次扫描获得虚拟平扫图及碘剂分布图,不存在数据采集的位置和时间差,能够成功检出强化后SPN内的钙化灶,选择性重建SPN的虚拟平扫图像代替胸部常规平扫则可以明显减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胸部DR双能量减影与DR胸片及胸部CT吸收剂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DR双能量减影(DES)与DR高千伏X线摄影、DR亚高千伏X线摄影、胸部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之间的差异,从剂量学角度阐明胸部影像学检查程序.方法:72例患者采用DR双能量减影、DR高千伏X线摄影以及CT扫描.DR双能量减影采用140 kV、320 mA,60 kV、500 ...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部疾病的明确诊断及疗效评估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了提高准确性,双能量CT便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应用于临床,其在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肺癌伴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肺癌疗效的评估、肺栓塞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综述了双能量CT的分类与特点及其在肺部疾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减影成像的效果评价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能量CT在头颈部血管减影中自动去骨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和常规CT血管减影成像,分别用双能量处理软件和Neuro-DSA软件自动完成去骨,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评价两种减影方法的去骨效果,并进行比较;同时结合非减影数据,观察血管病变情况。结果: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和常规CT血管减影成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20.5635±0.00977)mGy和(25.5746±0.55827)mGy,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对于颈动脉、椎动脉及整体头颈部血管的满意显示率分别为87.8%,68.0%,83.0%和93.5%,91.8%,92.6%,其中对于颈动脉的显示无明显差异,但双能量CT血管减影对部分椎动脉的减影效果较常规CT血管减影差,主要集中在椎动脉近颅底的部分。另外,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还发现了多处血管病变,临床符合率为100%。结论:相比头颈部常规CT血管减影,双能量CT血管减影辐射剂量更低,能够有效的去除绝大多数骨骼,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量 CT 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0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双源 CT 双能量血管造影检查,所获得的数据在双能去骨软件中去除钙化及骨质,再在3D 软件中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建,结合原始图像对移植血管进行评价.结果双能量CT 血管造影显示10例患者移植血管清晰,管腔通畅,位置及形态正常,连接处以远血流部分恢复,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双能量 CT 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人工移植血管的位置及形态,可作为下肢动脉病变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随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双能量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子数目、肺动脉阻塞指数、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双能量CT肺灌注缺损积分、全肺及左右肺的强化值和相对强化率.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在治疗后肺动脉内栓子完全(n=18)或部分缓解(n=11),1例患者肺栓塞加重.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显示治疗后5例患者无灌注缺损,2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灌注缺损.3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栓塞的位置、数目、肺动脉阻塞积分和双能量CT肺灌注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动脉主干/同层面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全肺及左右肺的强化值和相对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双能量CT可用于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正确评估金属(不锈钢)植入物周围组织CT值中的应用。 方法 对含有金属植入物的水模体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一次性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80 kV及140 kV)的数据,采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融合后图像。对金属植入物周围的水进行CT值测量和统计分析。 结果 3种图像(80 kV CT图像、140 kV CT图像、能谱融合图像)中,能谱融合图像的质量最高,140 kV CT图像次之,80 kV CT图像最差。用SAS9.1软件分别比较80 kV CT图像和140 kV CT图像与能谱融合图像沿着金属植入物右侧方向0.1、0.5、1.0、1.5、2.0、2.5、3.0 cm的CT值,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基本上都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改善了金属植入物植入后CT检查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脊柱CT成像是评估椎体和小关节病变主要检查手段,但其对骨髓病变显示能力有限。双能量CT(DECT)采用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束,它能利用不同物质对X线的衰减程度不同而帮助分离、鉴别物质组成成分,其在常规CT成像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了对脊柱病变的检测能力,并增加了较多的量化指标;其虚拟去钙化、痛风石成像、虚拟单能量成像等多种参数在显示骨髓水肿及肿瘤、脊柱尿酸盐(MSU)晶体沉积检测、减少脊柱相关的金属伪影、椎间盘变性等方面比传统单能量CT成像具有独特优势,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的目的是对双源双能量CT 在脊柱病变临床应用进行图文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数字化技术的日趋成熟,DSA、CT、MRI、CR和DR等新技术不断进入临床,双能量减影技术从最初应用于DSA、CT,到CR和DDR,新一代DR的数字平板探测器的研制成功和双能量减影的软件技术不断开发,更加快了双能量减影在临床的应用。DR的双能量减影成为数字放射医学的重要技术,有着较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范璐  郭君武  张慧   《放射学实践》2012,27(4):429-43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应用于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6例尿路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作对比,计算双源CT在体分析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及尿酸结石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双源CT能够准确的区分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较准确的区分草酸钙结石(灵敏度为89.03%、特异度为85.62%),磷酸盐结石(灵敏度为67.28%、特异度为90.71%)及胱氨酸结石(灵敏度为73.56%、特异度为93.43%)。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前瞻性研究双源双能量CT能否准确区分体内尿酸和非尿酸结石,以及在非尿酸结石中区分草酸钙和非草酸钙结石。方法:纳入67例患者的81枚结石,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作为结石成分的参考标准,计算双源双能量CT区分体内尿酸结石及在非尿酸结石中区分草酸钙结石的诊断效能。结果:双能量CT分析结果为7枚尿酸结石和74枚非尿酸结石,74枚非尿酸结石中包括66枚草酸钙结石和8枚非草酸钙结石。双能量CT鉴别尿酸结石以及在非尿酸结石中鉴别草酸钙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7.8%、100%、100%、97.3%、97.5%和100%、80%、97.0%、100%、97.3%。结论:双源双能量CT能准确区分体内尿酸和非尿酸结石,并能进一步在非尿酸结石中准确区分草酸钙和非草酸钙结石。  相似文献   

17.
《双能量CT临床应用指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卢光明教授和张龙江教授主编,基本上展现了双能量CT科研和临床应用的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双能量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双能量CT在头颈部、胸部、腹部、主动脉和周围血管及骨骼肌肉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双能量CT临床应用指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卢光明教授和张龙江教授主编,基本上展现了双能量CT科研和临床应用的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双能量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双能量CT在头颈部、胸部、腹部、主动脉和周围血管及骨骼肌肉系统的应用。为了便于临床实用操作,书末提供了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恶性结节组34例,良性结节组5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SCT双能量增强扫描。在增强融合图像上分析甲状腺结节大小、数目、形状、边缘、强化程度、钙化、囊变和周围组织侵犯等征象。DSCT双能量分析参数包括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和能谱曲线斜率(λHU)。对CT征象、双能量参数及两者结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征象在数目、形状、边缘、囊变和周围组织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组动静脉期NIC及λHU均低于良性组(P<0.001)。CT征象、双能量参数及两者结合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907、0.934,灵敏度分别为79.4%、88.2%、91.2%,特异度分别为66.7%、92.2%、90.2%,后两者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前者(P均<0.001),以两者结合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20.
能量CT成像技术发展迅速,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能量CT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能量CT成像原理、实现形式和技术特点,以及在血管、头颈、心胸、腹部及骨骼肌肉成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