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s)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但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DNAvaccine)。DNA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从而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及遗传免疫等。1 核酸疫苗的作用机理核酸疫苗的免疫学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初步研究认为编码目的基因的质粒D…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特异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嗜肝病毒。HBV感染发生后 ,病毒被转运到肝细胞核 ,并在核内从松弛环状DNA(RCDNA)转化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并以cccDNA为模板开始一系列的病毒复制过程 ,因此HBVcccDNA的存在是HBV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HBVcccDNA的检测为了解病毒复制状态 ,特别是评价抗病毒药物的效果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应用PCR方法 ,特异性检测HBVcccDNA的技术。材料与方法一、引物设计与合成在血循环中 ,HBV基因组为松弛型、环状和不完全双链的…  相似文献   

3.
错配修复基因hMSH2与突变p53在散发性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DNA错配修复系统 (mismatchrepairsystem ,MMR )是由一系列特异性修复DNA碱基错配的酶分子组成 ,此系统的存在 ,能避免遗传物质产生突变 ,保证DNA复制的高保真度[1] 。hMSH2是目前研究较广泛的DNA错配修复基因 ,它的失活可导致DNA错配修复能力的降低 ,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 ,可使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 ,诱发细胞癌变[2 ] 。我们对 30例散发性消化道肿瘤DNA上hMSH2基因与肿瘤组织中突变p5 3的表达进行研究 ,以探讨h…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青春  陈成伟 《肝脏》2000,5(3):165-167
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在出现不可逆性肝损害前抑制HBV复制。近 5年已有许多新的抗病毒药和免疫调节疗法进入临床试验 ,其中拉米夫定已被许多国家批准使用。一、抗病毒药和cccDNA在HBV持续感染中的作用许多新的抗病毒药可迅速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但短期 (3~ 6个月 )治疗后的HBeAg清除率很低 ,其原因是肝细胞核中存在共价闭合环状HBVDNA(cccDNA) ,它是前基因RNA和HBVmRNA的转录模板 ,由于大多数抗病毒药对cccDNA不起作用 ,所以停药后血清HBVDNA很快复现。理论上 ,药物…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 ,虽然至今尚无特效药物 ,但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 ,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很具有特色和优势。1 西医治疗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主要是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由于其发病机制是HBV的感染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和表达 ,诱发机体免疫应答造成肝的炎症损伤 ,所以此病的根本治疗 ,在于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以达到清除HBV。从HBV复制和表达的过程来看 ,HBVDNA进入细胞核内变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是HBV复制的原始模板 ,所以清除cccDNA最为重要 …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研究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前 ,将嗜肝DNA病毒科分为两个属 :正嗜肝DNA病毒属 (人乙型肝炎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 )、禽嗜肝DNA病毒属 (鸭乙型肝炎病毒 )。以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为例 ,其基因组DNA是双链松弛环状分子 (relaxedcircularDNA ,rcDNA)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1 .6~ 2 .0 )×1 0 9,相当于 32 0 0bp。其双链DNA是不对称的 ,一条为长链 ,另一条为短链。长链为负链 ,具有固定长度 ,约 3.2kb。短链为正链 ,具有可变的长度 ,为 5 0 %~ 99%长链的长度。两链DNA通过 5′端2 5 0~ 30 0个互补…  相似文献   

7.
建立小鼠丙型肝炎病毒 (HCV)皮下移植瘤 ,并以其为HCV感染动物模型 ,观察HCV核心 (C)基因DNA疫苗 ( pcDNA HCV C)在体内对HCV感染的治疗作用。将 pcDNA HCV C用脂质体 (Lipofectamine)法转染BALB/c小鼠骨髓瘤SP2 /0 (H 2 d)细胞 ,经G4 18筛选获稳定表达HCVC抗原之后 ,以 5× 10 5个细胞 /10 0 μl注射BALB/c小鼠右肋皮下 ,3d后 30只试验小鼠分成 3组 ,即 :生理盐水对照组、pcDNA3对照组和 pcDNA HCV C治疗组。观察并记录成瘤时间、肿瘤大小及小鼠存活时…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人肝癌细胞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热疗已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学的一个热点[1] 。为了从基因水平上深入研究热杀灭细胞机制 ,本文应用基因点数为 12 5 5 0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 ,筛查经热处理的人肝癌细胞HepG2 出现表达变化的基因 ,探索这些基因的变化与热杀伤肿瘤细胞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为肿瘤的热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及设备 :Trizol试剂盒、T7 (T) 2 4引物、SuperScriptⅡReverseTranscriptase、DNAligase、DNA多聚酶Ⅰ、RNA酶H(Gibco) ;MEGAscriptT7InV…  相似文献   

9.
了解HBsAg阴性、抗 HBc阳性供血员HBV感染状况 ,探讨改进供血员HBV筛检标志。ELISA法检测 4 31名HBsAg阴性供血员抗 HBc ,阳性者检测抗 HBcIgM (ELISA法 ,S/N≥ 2 .1为阳性 )和HBVDNA(PCR法 )。结果表明 ,196名 ( 4 5.5% )供血员抗 HBc阳性 ,抗 HBcIgM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32 .1% ( 63/ 196)和 14.8% ( 2 9/ 196) ,抗 HBcIgM阳性和阴性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 39.7% ( 2 5/ 63)和3.0 % ( 4 / 133) (P <0 .0 0 1) ,抗 HBcIgM和HBVDNA的阴阳…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来源不明,一般认为是粪口和口口传播。本文作者研究显示在实验室条件控制下可使Hp在苍蝇体内移生,表明摄入被苍蝇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由苍蝇直接污染粘膜表面均可导致Hp感染。本文作者研究出一种特异且敏感的PCR方法,用以检出野生家蝇(Muscadomestica)体内的Hp异柠檬酸盐脱氢酶(icd)DNA。结果从乡村、农业区和都市区捕获的野生家蝇可检出icd基因,在北美、波兰和埃及的检出率分别为10/97组(每组5只家蝇)、8/14组和3/9组。家蝇可以从环境中获得Hp感染,因此该菌DNA在家蝇消…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9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HBV标志与HBV复制及HBVDNA的关系。选择单一HBV感染者 867例及HBV标志阴性者 4 3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 ,并比较HBV标志不同模式与HBVDNA定量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HBVDNA定量阳性者只出现于以下 3种HBV标志模式中 :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 ,HBsAg、抗 HBe阳性及抗 HBc阳性和HBsAg及抗 HBc阳性 ,3种HBV标志模式中HBVDNA阳性率分别是 98.8% ( 32 3/ 32 7) ,16.2 % ( 57/ 351)和 39% ( 4 1/10 5) ,且这 3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DNA疫苗诱导C57BL/6小 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分别以pUC19-SjCTPI和pcDNA1.1-IL-12为模板设计引物。将PCR扩增到的SjCTPI基因以及IL-12的亚单位P35和P40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大量制备pcD-NA3.1-SjCTPI和pcDNA3.1-P35、pcDNA3.1-P40的质粒DNA,把45只5~6周龄C57BL/6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pcDNA组)肌肉注射100ug的pcDNA3.1;实验组(TPI组)肌肉注射100ug的pcDNA3.1-SjCTPI;加强组(TPI+IL-12组)肌肉注射100ug的pcDNA3.1-SjCTPI及100ug的pcDNA3.1-P35和pcDNA3.1-P40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分支杆菌热休克蛋白 (Hsp)既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 ,又保持了分支杆菌本身的抗原特性。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结核分支杆菌Hsp70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 ,构成裸露DNA疫苗 (DNA70 )。采用英国Lowrie教授赠送的Hsp65DNA疫苗和本室构建的Hsp70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 ,然后观察其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探讨两种疫苗的抗感染机制及比较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材料与方法 雄性BALB/c小鼠 ,购自本校实验动物学部 ;RPMI 164 0购于美国Sigma公司 ;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γ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单项抗 HBc阳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 ,对 4 6例单项抗 HBc阳性、HBVDNA阳性和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做了肝组织学检查 ,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组织中的HBsAg和HBcAg。结果显示 ,肝组织正常者 8例 ( 17.4 % ) ,轻度慢性肝炎 35例 ( 76.1% ) ,中度慢性肝炎 3例 ( 6.5% ) ;肝组织中HBsAg阳性 19例 ( 4 1.3% ) ,HBcAg阳性 11例 ( 2 3.9% ) ,提示单项抗 HBc阳性、HBVDNA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学损伤 ,给予动态的医学观察是必要的。单项抗-HBc阳性无症状HBV携带…  相似文献   

15.
热休克因子 1(HSF 1)是调节热休克蛋白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 ,它和它所调控的热休克蛋白在细胞的内源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室和其他学者已观察到热休克因子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 1β等促炎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采用博星基因芯片公司生产的包含 80 0 0个基因的小鼠cDNA芯片 ,观察热休克 ( 41℃ 15min)处理的热休克因子 1敲除小鼠内毒素血症时的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发现有 2 2 0个基因在HSF- - 小鼠表达上调 ,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Scya 7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3等促炎基因 10个 ;有 160个基…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幽门螺杆菌(Hp)及其相关疾病是近年来消化系疾病研究的一大缺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本对Hp基因组DNA特征,vacA、cagA、PAI、Urease、IceA等基因进行了系统综述,并介绍了Hp的基因分型方法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在临床及流行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巢式PCR证明肝癌细胞有HBV─DNA复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和癌旁组织HBV_DNA复制状况。方法32例手术肝癌标本作癌及癌旁组织巢式PCR,用特制引物,目的基因为HBV的cccDNA。同时作HBAg免疫组化。结果5/32(例)的肝癌组织,10/32的癌旁组织呈cccDNA(+)。阳性者其HBAg阳性率亦较高。结论首次证明肝癌细胞有HBV复制模板-cccDNA,是肝癌细胞有HBV复制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8.
朊毒体感染     
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如羊瘙痒症 (Scrapie)、人克雅病 (Creutzfeldt -JakobDisease ,CJD)和库鲁病 (Kuru)等的病因一直不明 ,曾有慢病毒、核蛋白复合物、膜结合DNA等学说 ,但始终未能分离出病毒。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的StanleyB .Prusiner教授经过近 2 0年的研究 ,于 1982年提出CJD的病原因子是一种蛋白质传染因子 (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 ,并构建了Prion一词 ,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  相似文献   

19.
了解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相应的HBVDNA阳性情况 ,以指导临床。对 4 15份不同肝病临床类型的血清同时行ELISA方法测定HBV标志及普通PCR法检测HBVDNA。结果表明 ,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 77.8% ( 2 70 /34 7) ,HBsAg阴性组HBVDNA阳性率为 19.1% ( 13/68)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0 1)。其中 153例HBsAg、HBeAg和抗 HBc阳性血清 ,HBVDNA全部阳性 ,阳性率为 10 0 %。HBsAg阳性、抗 HBe和抗 HBc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 66.9% ( 79/118)…  相似文献   

20.
核酸疫苗是用带有目的抗原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免疫动物,使目的抗原在体内持续表达,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1]。我们用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主蛋白编码基因的核酸疫苗单独或与白细胞介素12(IL12)联合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的抗HBs和HBsAg特异性细胞毒活性。材料和方法一、核酸疫苗的制备和提纯将HBV(ayw亚型)的S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命名为pS,为本室构建并鉴定。将小鼠IL12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P40和P35的编码序列以甘氨酸接头相连),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