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胰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改善胰腺微循环的治疗方法会减少胰腺组织的坏死程度和病变的演进。本文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提出相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与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s.AP)的病理生理一直被认为是由于胰酶激活以后所致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在治疗上则有针对性地用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胰腺分泌。但是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并未发现其有想象的效果。近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到微循环障碍在AP中的作用。在轻症胰腺炎向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演进过程中,微循环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善微循环,将可能提高AP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胰腺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胰腺炎发病和加重机制之一及重要的病生理表现,它可能是始动因素,并作为一种持续损伤机制贯穿于急性胰腺炎发展的整个过程.胰激肽原酶有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已应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但在急性胰腺炎中尚未见报道.该文即探讨胰激肽原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特点包括胰腺坏死、炎症因子激活、SIRS及MODS[1]。在AP早期发病过程中,胰腺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坏死的发生,触发AP后续系列病理改变。研究证实,胰腺局部灌注降低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在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针对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有可能减少AP组织坏死的发生及降低病人病死率。本文就微循环系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做一介绍。1胰腺的微循环解剖胰腺具有丰富的血供,动脉系统包括直接发出于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血管,动脉终末分支对胰腺血供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胆胰管内逆行加压注射3.5%的牛磺胆酸钠复制大鼠胰腺炎模型,分别经腹主动脉及外周静脉灌注改善微循环药物,用活体显微镜及连续录像摄影观察胰腺等脏器的微循环和病理改变.结果 经腹主动脉灌注较外周静脉灌注药物微循环及病理变化改善显著.结论 胰腺等脏器的微循障碍是重症胰腺炎的始动因素,又是恶化因素.早期经腹主动脉灌注改善微循环药物,可防止重症胰腺炎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腐酸钠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明确黄腐酸钠是否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紊乱有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胰腺被膜下注射5%牛磺胆酸钠液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结果 除正常组外.各组胰腺组织光镜病变程度随观察时间延长呈加重趋势.模型组胰腺病变程度明显重于同期黄腐酸钠治疗组(P<0.05)。空肠微循环改变结果近似上述胰腺微循环变化。黄腐酸钠治疗组同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各组胰腺微血流改变与其胰组织病理改变、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有相关性。结论 ①黄腐酸钠可明显改善重症胰腺炎微循环,并有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②血浆内皮素变化是作为观察重症胰腺炎病变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胰腺脓肿1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脓肿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随着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改进和存活病例数增加,胰腺脓肿发生率也相应增多,其发生率为急性胰腺炎的1%~30%,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可高达50%~70%[1],我院自1976~1998年5月共收治胰腺脓肿18例,作者就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6例,女12例,年龄28~64岁,平均48岁。18例均经手术证实,由胆囊结石,胆道蛔虫,肝内胆管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引起12例,暴饮暴食所致2例,不明原因4例。人院诊断为胰腺脓肿仅4例,其余诊断为胃癌,幽门梗阻…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有关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微循环变化进行综述。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微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壁上黏附,胰腺灌注量减少等。结论 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紊乱在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和20例胰腺无疾患志愿者,按Seidinger法将导管插入至胃十二指肠动脉行胰腺血管造影。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为:(1)主干动脉/分支动脉的直径比增大;(2)“树枝状”结构的“树枝”数目明显减少;(3)“网络状”结构模糊;(4)胰腺“轮廓”的消失,或成片状、模糊不清。结论 (1)胰腺血管造影是一种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胰腺血供情况的影像学手段;(2)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有较明显的影像学异常表现;(3)其临床意义在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预测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改善胰腺微循环药物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明确微循环障碍在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复制大鼠ASP模型,并从不同途径灌注改善微循环药物,观察微循环和病理改变程度,探讨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能够诱发和加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胰腺损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焦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众多学说中,游离脂肪酸的毒性作用、胰蛋白酶原活化加速、胰腺微循环障碍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近年来,关于肠道细菌移位、胰腺腺泡内钙超载等理论也受到了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遏制急性胰腺炎向重症转化的非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将4年间收治的28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非手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加用改善胰腺微循环,防治细胞钙超载和抑制胰酶的治疗方法。结果 :对照组144轻型有20例转化为重症胰腺炎,14例发生全身性并发症;观察组142例轻型有8例转化为重症,2例出现全身性并发症。观察组重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和Balthazar CT严重度指数在治疗后各时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善胰腺微循环,防治细胞钙超载和抑制胰酶的治疗措施可能有助于阻止轻型急性胰腺炎向重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胰腺炎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习刚  史海安 《腹部外科》2000,13(3):149-150
探讨酒精性胰腺炎致病机理和钙通道阻滞剂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5 0 %酒精对Wistar大鼠进行药物干预实验 ,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和Verapamil治疗组。检测胰腺、胃、肾脏局部微循环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以及它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酒精使胰腺局部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 ,出现缺血性病理改变 ;对胃和肾脏无影响。Verapamil能对抗酒精对胰腺的损伤作用。 结论 酒精选择性损伤胰腺微循环结构和功能 ,导致胰腺发生缺血性病变 ;Verapamil能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 ,对急性胰腺炎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系胰腺自身消化性疾病,属无菌性炎症。然而临床研究提示,8%-10%的轻型急性胰腺炎和40%-7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在死亡病例中80%的死因与胰腺感染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不但胰腺感染发生率高,而且在病程中还可合并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甚至脓毒症,直接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急性胰腺炎初期胰腺缺血在胰腺坏死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证实,血管内血容量丢失引起全身循环衰竭时,多合并胰腺循环紊乱,可能的机制包括:化学物质引起血管收缩、直接损伤血管壁、血管内凝血和血管内膜通透性增加,结果导致胰腺水肿、血液浓缩及静脉回流障碍。以上局部病变所引起的胰腺缺血,可使轻度的胰腺炎演变为实质坏死。本文作者研究了急性胰腺炎时血流变化的重要性,以及改善微循环的最新措施。缺血是急性胰腺炎起病及恶化的因素:经动脉注射8~20μm的微球能不可逆地阻塞终未小动脉,可复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6):374-375
急性胰腺炎系胰腺自身消化性疾病,属无菌性炎症。然而临床研究提示,8%~10%的轻型急性胰腺炎和40%~7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在死亡病例中80%的死因与胰腺感染有关一重症急性胰腺炎不但胰腺感染发生率高,而且在病程中还可合并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甚至脓毒症,直接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ICU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ICU的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100730)刘大为急性胰腺炎大多以胰腺水肿和间质的炎症为特点,往往是轻度或自限性的,多经一般性治疗即可痊愈。10%~20%的急性胰腺炎表现为持续广泛的胰腺及腹膜后的炎症、胰腺及...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和银杏液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杏丁注射液对改善微循环的效果。方法:选择Wistar大鼠为对象,经十二指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静脉输入银杏注射液。测定TXB2,PGF1的浓度,同时观察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TXB2,PGF1,T/P随病情加重,总趋势上升,银杏液可改善这种趋势。结论:银杏注射液可以改善微循环,减轻病情,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研究的深入,胰腺微循环改变,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在急性胰腺炎致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因此阐明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微循环改变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对急性胰腺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善胰腺缺血和防止钙超载在阻止急性胰腺炎理症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报道278例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及体会。第一阶段(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采取常规非手术治疗,第二阶段(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取改善微循环和防止细胞钙超负荷的措施。结果 后阶段的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轻型胰腺炎向重症胰腺炎的转化率,减少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缩短治愈时间。结论 重点改善胰腺缺血和防止细胞钙超负荷的治疗有助于阻止AP由轻型向重型的发展,限制胰腺坏死,改善AP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