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小病灶伽玛刀治疗的最优化剂量方案。方法:选取容积未超过10cm^3且周围无重要敏感结构的3例形状不同的颅内小病灶分别单一使用18、14、8mm的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剂量参数进行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的计算并绘出剂量-容积直方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准直器组合的剂量计划的参数显示:对球形病灶单等中心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最好且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等剂量曲线容积最小。对不规则病灶增加等中心数即增加不均匀性。结论:对于单等中心即能实现良好适形性的颅内小病灶,应避免使用多重中心。对于不 状病灶以及邻近重要功能区的病灶,则应根据病灶形状、性质及周围邻近结构选择适当的准直器组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一种矩形孔准直器伽玛刀的射野形状、大小、半影等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并对射野聚焦形成的剂量分布、静态和动态拉弧的剂量分布进行分析,以归纳矩形孔准直器的伽玛刀剂量学特征。方法 在Luna-260型伽玛刀上,用EBT3剂量胶片测量不同射野的剂量分布,通过胶片分析软件得到矩形孔准直器的剂量学参数,选取3号和6号准直器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不同角度拉弧聚焦,分析不同截面上形成的剂量线。结果 矩形孔准直器形成的矩形野大小、半影测量结果均符合国标WS 582-2017《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要求。1~6号准直器尺寸偏差均在1 mm内,静态聚焦野半影最大为4.3 mm。3种截面(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剂量分布形状与拉弧角度大小相关。对于50%剂量线大小,在Z方向上,两种准直器50%剂量线大小均为14 mm左右,在X、Y方向上,两种准直器50%剂量线大小变化幅度不同,其中3号准直器变化幅度较大,6号准直器变化幅度较小。结论 矩形准直器射野尺寸及半影大小均符合国标要求,矩形孔准直器拉弧角度影响剂量分布,其剂量学特性能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国产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照射靶点为三叉神经感觉根,4mm准直器,2~3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0~90Gy。结果随访3~18个月,有效率88%,无放射性水肿、神经功能缺失、脑干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伽玛刀单靶点与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疗效。方法:INT患者220例,均使用OUR-XGD伽玛刀,4mm准直器行患侧三叉神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单靶点治疗82例,双靶点治疗138例。单靶点置于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双靶点置于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与半月神经节之间。两组均为中心剂量70~90 Gy,以50%等剂量线包绕;脑干表面以20%等剂量线包绕,剂量14Gy。结果:随访9个月~11年,平均67个月。单靶点组有效68例(82.9%),无效14例(17.1%),复发11例(13.4%),并发症5例(6.1%);双靶点组有效130例(94.1%),无效8例(5.8%),复发6例(4.3%),并发症14例(10.1%)。两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双靶点治疗疗效优于单靶点,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许自强  赵普学 《铁道医学》2000,28(5):328-329
目的 探讨使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国产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照射靶点为三叉神经感觉根,4mm准直器,2~3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0~90Gy。结果 随访3~18个月,有效率88%,无放射性水肿、神经功能缺失、脑干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乳腺癌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野切线照射技术与乳腺癌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切线野结合电子线照射技术优缺点。方法:利用大恒STAR2000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在同1例乳腺癌病例中,在同一等中心,同样的照射野,同样的挡铅,分别采用两种胸壁照射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剂量计算,比较两者的等剂量曲线、剂量体积分布。结果:两种照射技术模式设计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同一截面的等剂量分布略有不同,剂量体积分布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切线野结合电子线照射技术优于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野切线照射技术。结论:与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野切线照射技术相比虽然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切线野结合电子线照射技术在放疗计划设计上复杂一点,需多做一个电子线模,但这种放射技术能在不影响靶区体积照射剂量的情况下适当的减少了正常组织如心、肺等的照射,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7.
超级伽玛刀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政鸣  钟晓  严程  刘琼 《重庆医学》2005,34(11):1614-1617,1619
目的探讨超级伽玛刀治疗全身各部位肿瘤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在立体定向精确定位下,使用超级伽玛刀特有的绕人体轴360°旋转、拉弧式照射方式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技术,对全身各部位的肿瘤进行治疗。肿瘤直径积<2.5cm3的给予一次照射,肿瘤体积>2.5cm3的行多次分割照射。结果本组98例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后见肿瘤消失或缩小,仅见2例稍有增大,随访时间2.5~6个月。结论超级伽玛刀在各类型的伽玛刀中,其独具的照射方式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优势,可以很方便地治疗其他伽玛刀难以照射的部位,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保证高精确度,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伽玛刀照射正常大鼠后急性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伽玛刀照射正常大鼠后急性期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选择正常大鼠右侧尾状核头部为照射靶点,动物按伽玛刀最大照射剂量分为20、50、75、160Gy4组,准直器直径为4mm。于伽玛刀照射后12h至14d内应用兔多抗清蛋白行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并以硝酸镧作为示踪剂,应用透射电镜观察BBB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160Gy和75Gy剂量组于照射后12h,50Gy和20Gy剂量组于照射后1d靶区内出现血浆蛋白外渗;硝酸镧示踪电镜显示160Gy、75Gy和50Gy组于照射后12h、20Gy组于照射后1dBBB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开放。75Gy、50Gy、20Gy组变化高峰期出现在照射后3d,而7d后开始消散,160Gy组靶区阳性反应持续至照射后14d。结论:大鼠在伽玛刀照射后急性期存在BBB通透性改变,这种改变在20-75Gy范围内具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计算伽玛刀剂量值,然后应用Monte Carlo(MCM)方法,进行等剂量分布曲线的模拟计算,模拟了单源和多源情况下不同准直器孔径的剂量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0.
手动式多叶准直器临床应用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 ,随着适形照射技术的开展 ,多叶准直器 (MultiLeafCollimator ,MLC)的使用日趋普及。现将我院临床使用手动式多叶准直器 (ManualMLC)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998年以来 ,使用MLC适形照射技术治疗各类肿瘤病人 5 3例。其中头颈部肿瘤 2 9例 ,胸腔肿瘤 18例 ,腹腔肿瘤 6例 ,所有病人或者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或者应用MLC的等中心适形放疗技术治疗。2 治疗方法2 .1 准直器系统  中科院大恒公司手动式多叶准直器系统 ,主要参数 :34对叶片 ,叶片厚度 3mm ,高度 70mm ,长…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手术现已发展为非开颅性用机械设备引导伽玛射线从多向射入靶点的治疗,开始采用X线、电子或质子束,现在使用聚焦伽玛线,人们称之为伽玛刀手术,这是Leksell及同事在立体定向手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划时代革新意义的治疗方法。人们已认识到它是一种新型手术技术,现就这一技术概貌简介如下。 1 伽玛刀的结构及原理伽玛刀是由γ射线源、滑动床和准直器三大部件组成,总重18000kg,附有立体定向仪、高能电子计算机、液压辅助起动装置等,故称之为Gamma Unit。其基本原理是由准直器球体把γ线分为201束,从各方向的小孔射入而聚焦在靶点上,这个焦点位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1.5T MRI T1 3D-SPGR扫描,取得层厚为0.2mm、无间距的图像.玛西普头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9例,以三叉神经与桥脑连接处(REZ区)为靶区,设2个准直器均为4mm的靶点,中心剂量72-86GY,20%的等剂量曲线包入脑干≤2.5mm.结果 随访时间3-114个月,平均25.6个月.治愈80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6%.10例出现同侧轻度面麻,2例有同侧肌体轻度麻痹感.结论 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伽玛刀剂量计划系统中照射容积和靶区容积的差异比较,进行剂量计划的优选,以准确设定照射范围,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方法:将860例病人的靶区容积、照射容积及靶区(照射)容积直方图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中位数百分比合格率最高为脑膜瘤,其次为垂体瘤,听神经瘤和AVM,最低为淋巴瘤。结论:进一步缩小靶区容积和照射容积和照射容积差异,对提高伽玛刀剂量计划设计的最优化,减少并发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利用模拟定位机和挡铅技术实现适形放疗的方法,通过采用透明人形头模和半导体剂量仪对照射野进行剂量验证,证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其目的 是在未配备MLC(多叶准直器)的中小规模放疗单位中推广开展适形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10-113+1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放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方案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方案。比较两种放射方法靶区放射剂量分布情况以及危及器官放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1)两种放射治疗方法靶区(PTV)剂量分布:95%、1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放射治疗方法 CI显著高于3DCRT,HI显著低于3DCRT(P0.05),提示HT放射治疗方法适形度与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均优于3DCRT。(2)HT照射方法对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分布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照射剂量、肝脏V_(30)显著低于3DCRT(P0.05);HT对双肾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3DCRT(P0.05)。结论 螺旋断层放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对PTV剂量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HT放射治疗的适形度与靶区照射剂量的均匀性要优于3DCRT。对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分布显示,两者在胃组织以及脊髓组织的照射剂量没有显著差异,HT在正常肝组织的平均照射剂量要低于3DCRT,但是对双肾的照射剂量要高于3DCR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eksdl-C型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Leksdl-C型伽玛刀进行治疗垂体瘤51例。50%~7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周边剂量12~35Gy,中心剂量24~70Gy,小准直器、多靶点剂量计划设计。结果:随访4~18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21例(55%),不变17例(45%)。影像学复查缩小8例(21%),不变23例(61%)。内分泌检查PRL下降13例,不变3例,GH下降2例,ACTH1例。FSH不变1例。随访38例中目前尚无垂体功能低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利用Leksdl-C型伽玛刀治疗垂体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 伽玛刀简介伽玛刀 (Gammaknife)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的主要治疗手段 ,是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 ,对颅内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 ,使用6 0 钴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 ,使之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放射线在靶区分布的特殊性 ,周围组织几乎不受影响 ,其靶区坏死边缘如同刀割 ,故形象称之为“伽玛刀”。195 1年 ,瑞典一直从事功能性、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及临床工作的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了放射外科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方法对3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和二维放疗计划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等参数对两者剂量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与二维放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直肠和膀胱的受照剂量及体积明显降低。结论使用三维适形放疗可安全地增加宫颈癌的照射剂量,有助于提高宫颈癌局控率,同时又能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9.
邓春涟  王小平 《海南医学》2007,18(12):171-172
适形放疗的概念最早于1959年由日本学者Takahashi[1]提出,它有2个重要条件:一是射野形状上的适形,即各照射角度上射野的形状均与靶区外轮廓投影适形;二是剂量分布上的适形,即靶区内从空间三维方位观察,所要求的处方等剂量面(如90%等剂量面)恰好包括靶区体积,而靶区外的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因剂量递减特别快而免受照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放射配合卡莫氟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身伽玛刀配合卡莫氟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OUR-QCD体部伽玛刀治疗胰腺癌109例,根据胰腺病灶的三维形状确定靶点数目及准直器型号,采用50%~85%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总剂量35~40Gy,分割成10~12次.卡莫氟口服150~200mg,3次/d,连用4周.结果 ①治疗后CA19-9从(534.27±413.28)KU/L降至(343.15±265.31)KU/L,CEA从(20.73±55.16)ng/ml降至(11.58±23.33)ng/ml;②有效率:CR PR为71%(77/109);③急性放射反应:主要的急性放射反应为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伽玛刀对胰腺癌有较高的局部缓解率,卡莫氟在增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