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机器人手术大子宫切除的相关临床经验和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收冶的大子宫(子宫体积≥12孕周)患者,将接受机器人手术大子宫切除者纳入机器人手术组(n=42),将接受腹腔镜(含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大子宫切除者纳入腹腔镜手术组(n=57),分析比较相关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体积>16孕周者:机器人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91. 7±27. 8) min vs (126. 1±44. 9) min,P<0. 001;出血量:(97. 3±41. 4) ml vs (138. 1±56. 2) ml,P<0. 001];子宫体积12~16孕周者: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机器人手术组的手术出血量显著少于腹腔镜手术组[(65. 8±29. 0) ml vs (80. 4±26. 5) ml,P=0. 011]。机器人手术组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腹腔镜手术组[(6. 1±1. 2) d vs (6. 9±1. 5) d,P=0. 005]。两组的输血率、术中转开腹情况,以及泌尿系损伤、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相比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实施巨大子宫切除具有机械臂灵活性、3-D手术视野和操控稳定性等优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妇科手术临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手术在外科领域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手术中也逐步得到推广,开始应用于妇科良性疾病的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输卵管再通术、盆底手术等,并进一步拓展到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中,宫颈癌的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分期手术等均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机器人妇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使妇科微创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宫颈癌的手术方式已经从传统的开腹手术、阴式手术逐步发展到腹腔镜以及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手术范围也从传统的广泛性子宫切除发展到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和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性宫颈切除。本文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外宫颈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行妇科输卵管手术、卵巢肿物手术、子宫(包括肌瘤剔除及子宫切除)手术229例,选择同期同样手术指征的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各50例,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发热率的比较.结果腹腔镜下绝大部分妇科良性疾病的手术获得成功.与开腹手术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用药少、痛苦小、住院日短、术后发热率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施行于大部分妇科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罗曼文  刘艳燕  张蔚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0):736-738
<正>腹腔镜微创技术是现代外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用于妇科微创手术,使妇科腹腔镜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机器人手术广泛应用于妇科良性疾病中,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输卵管吻合术、骶骨阴道固定术等。本文将阐述近二十年内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及其优缺点,对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经脐单孔腹腔镜利用人与生俱来的脐部瘢痕达到术后隐藏瘢痕的手术效果,由于其具有术后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痛感低等优势,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也因其操作空间局限、视野狭窄使手术难度加大,手术适应证变窄。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孔腹腔镜桶状视野、拥挤效应等问题,极大地拓宽了单孔腹腔镜的手术适应证1-3,成为全球微创界领军技术的代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操作系统完美地将单孔腹腔镜和传统机器人结合在一起,是微创手术界重要的里程碑。现就机器人单孔腹腔镜在妇科领域的发展及其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机器人手术在妇科手术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妇科手术的1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短期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结果:我院成功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卵巢癌分期手术、附件切除术及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手术的手术时间1.08~7.5h,术后住院天数3~5天,无中转开腹及感染、严重出血等短期并发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作为新兴微创技术,体现出并发症少、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但在技术应用初始阶段,手术时间较长,且费用昂贵,并未比以往的手术方式表现出显著优越性。但随着手术经验积累及技术熟练完善后,手术时间可明显缩短,而且机器人手术医师培训周期短,术中对医师的稳定性、常规内镜操作水平要求较低,有助于技术普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利弊评价需后续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23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视腹腔镜技术对23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子宫内膜癌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术,5例子宫颈癌及另2例子宫体癌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子宫切除术.结果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15.44min,术中失血量278.38 ml,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子宫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300.86 min,术中失血量550 ml.术中无一例脏器损伤.平均住院时间8天.结论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是可行的,安全的,值得研究与运用.  相似文献   

9.
张婷  纪妹  赵曌  何南南  李悦  赵施旖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0):769-774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子宫切除术(RH)与传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LH)在巨大子宫切除中的临床疗效,以探讨相关临床经验和机器人手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21年11月完成的因良性疾病导致的巨大子宫并接受RH或TLH共8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H组374例、TLH组43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近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及其在大子宫人群(子宫体积为孕12~16周)和超大子宫人群(子宫体积大于孕16周)中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1)与TLH组相比,虽然RH组子宫体积较大、腹部手术史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输血率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转变手术方式的病例。近期术后并发症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最高(3.20%,26/813),远期术后并发症中,淋巴潴留囊肿发生率最高(1.11%,9/813)。(2)在大子宫人群中,与TLH组相比,虽然RH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输血率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超大子宫人群,与TLH组相比,RH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余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巨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腹腔镜相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有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等优势。此外,子宫体积的增大并未对手术并发症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手术腹腔镜的作用是否能等同于某些剖腹手术尚无定论。本文综合文献对一些盆腔疾患及手术是否适合手术腹腔镜作出评价。手术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行卵巢活检是安全、有效的;对治疗卵巢囊肿、盆腔脓肿及行子宫骶骨神经毁坏术、子宫悬吊术、子宫肌瘤切除术、残角子宫切除及子宫切除术中虽无足够证据证明其优点,但由于其他一些原因也可推荐施行手术腹腔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盆腔腹膜后肿瘤(PRT)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RT患者47例,其中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16例(机器人组)、传统腹腔镜手术患者31例(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及分级(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术后肿瘤性质(良、恶性)以及预后。结果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中位数分别为147、275 min)、住院费用增加(中位数分别为29375、61088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肿瘤切除是否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楚、距离骶前静脉丛及大血管的距离,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与腹腔镜组[13%(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机器人组Ⅰ级、Ⅲ级各1例,腹腔镜组Ⅰ级、Ⅱ级、Ⅳ级分别为1、2、1例。术后病理检查,机器人组恶性肿瘤4例(4/16),腹腔镜组4例(13%,4/31),两组患者恶性肿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525)。机器人组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患者;腹腔镜组3例未完整切除,2例术后复发。机器人组复发率(0/16)与腹腔镜组(6%,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PRT的手术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但手术野图像更清晰,可增加肿瘤切净率,减少术后复发,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作为治疗PRT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优缺点及预后价值。 方法:收集 2016 年 5 月至 2020 年 11 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 73 例早期(FIGOⅠ ~ Ⅱ期)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手术 30 例(机器人组),传统腹腔镜手术 43 例(腹腔镜组)。 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远期疗效。 结果: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腹。 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切除淋巴结数多、手术 费用较高、术后 24 小时腹腔引流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②对机器人助手(8 人)调 查发现:操作便利性满意(87. 5% )、器械连接与装配满意(75. 0% )及学习难度满意(87. 5% ),与主刀 配合时的难易度及手术系统转运满意率均为 62. 5% ,而舒适度的满意率为 50. 0% ;③在随访期内,两组 患者的复发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面分期 手术治疗早期上皮性卵巢癌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切除淋巴结多、腹腔引流量少的优势,但存在助 手配合有难度、花费高等缺点,随着技术的革新,合理选择患者的条件下,机器人手术治疗早期上皮性 卵巢癌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微腹腔镜和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住院实施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慢性盆腔痛患者43例,经腹腔镜诊断或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符合r-AFS分期为轻度的Ⅰ~Ⅱ期,分为微腹腔镜(20例)和常规腹腔镜(23例)两组行保守性手术.结果 微腹腔镜组与常规腹腔镜组比较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住院费用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手术效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腹腔镜手术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与常规腹腔镜一样安全和有效,并且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和总的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感染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腹腔镜手术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手术感染性并发症较低是腹腔镜手术的巨大优势之一。国外大部分文献报道的腹腔镜手术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均远远低于开腹术。Kovac[1] 分析了 14 2 7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滑肌瘤、子宫异常出血、宫颈原位癌、子宫脱垂等原因而实施子宫切除术的病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病人的术后感染率或发热率为 0 8% ,而开腹子宫切除术为 4 0 % ,差异显著 (P <0 0 5 )。Lahav等[2 ] 总结 115 5例妇产科腹腔镜术患者 (其中手术 92 3例 ,探查 2 32例 )的资料 ,感染并发症为 6例 ,均为伤口感染 ,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全机器人妇科手术情况,观察其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2月10日至4月21日使用da Vinic(3S HD)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6例、卵巢肿瘤切除术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例、子宫全切术1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11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7分钟,术中出血量40~150 ml,平均出血量80 ml,术后平均28小时肛门排气,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平均住院日6天,术后1、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均无特殊.结论:全机器人妇科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效果好,是妇科微创手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CBM、万方、维普及CNKI等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3年9月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期别的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3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3~5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率、复发率以及清扫盆腔淋巴结数目无明显差别。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术中出血量更少(P=0.0001),住院时间更短(P<0.00001),总并发症(P<0.00001)、术后并发症(P<0.00001)发生率更低。但腹腔镜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腹组(P=0.03)、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04)。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更有优势,尤其在总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正在逐渐引入妇科领域,在子宫切除、输卵管吻合、肿瘤切除及阴道壁膨出修补等手术中,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就目前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的种类、系统组成、手术特点及此项技术在妇科领域的临床应用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妇科腹腔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理念的更新,器械的进步,经验的积累,技术的娴熟,涌现出自然腔道内镜外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全新的妇科腹腔镜技术。传统的腹腔镜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无气腹腔镜手术是气腹腹腔镜的补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更注重适应证的选择和术者自身能力,腹腔镜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可获得较高的术后宫内妊娠率。窄带成像可提高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率,腹腔镜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几乎与开腹术相媲美,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进步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妇科腹腔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理念的更新,器械的进步,经验的积累,技术的娴熟,涌现出自然腔道内镜外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全新的妇科腹腔镜技术。传统的腹腔镜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无气腹腔镜手术是气腹腹腔镜的补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更注重适应证的选择和术者自身能力,腹腔镜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可获得较高的术后宫内妊娠率,窄带成像可提高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率,腹腔镜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几乎与开腹术相媲美,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进步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体重指数对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57例,按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5 kg/m2)58例,超重组(BMI 25~30 kg/m2)55例,肥胖组(B加≥30 kg/m2)44例,比较3组术中及术后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不同体重指数的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高体重指数患者不增加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也不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体现出其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