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冷水囊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行中、晚期引产者随机分为单纯室温水囊A组、米非司酮加室温水囊B组、米非司酮加冷水囊C组.结果:C组综合疗效高于A组、B组.提示:米非司酮配伍冷水囊引产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正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是肿瘤恶性化进程的主要特征,涉及到一系列基因表达改变以及信号通路的影响[1,2]。研究表明,miRNA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低与其具有促癌或抑癌作用有关[3,4]。miR-548c属于miRNA家族成员,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已发现miR-548c在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胎儿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例中期引产孕妇(孕龄16~28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水囊组n=10);实验组(米非司酮+水囊组,n=15)。实验组按孕龄分为实验Ⅰ组(n=10,孕周16~22周), 实验Ⅱ组(n=5,孕周23~28周),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d-1,连服3 d,行水囊引产,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胎儿娩出后取肾脏组织,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实验Ⅰ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空化;系膜细胞核不规则,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系膜基质正常。滤过膜内皮细胞质厚,无孔,基底膜薄,多数足细胞核基质空化,足细胞轻度微绒毛化,次级突起可见较多微丝,突起呈融合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空化,胞质内可见空泡结构及较多溶酶体。远曲小管大部分细胞核及胞质空化。实验Ⅱ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可见内皮细胞孔,局部轻度增生呈连拱状,系膜细胞少量核不规则或轻度固缩状,胞质内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嵴断裂。滤过膜内皮细胞胞质轻度肿胀,足突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可见初级和次级突起,局部融合,轻度微绒毛化。近曲及远曲小管结构基本正常。结论:米非司酮可以引发胎儿肾脏的缺血缺氧性改变,孕龄越小者胎儿肾脏超微结构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经脐单孔腹腔镜利用人与生俱来的脐部瘢痕达到术后隐藏瘢痕的手术效果,由于其具有术后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痛感低等优势,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也因其操作空间局限、视野狭窄使手术难度加大,手术适应证变窄。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孔腹腔镜桶状视野、拥挤效应等问题,极大地拓宽了单孔腹腔镜的手术适应证1-3,成为全球微创界领军技术的代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操作系统完美地将单孔腹腔镜和传统机器人结合在一起,是微创手术界重要的里程碑。现就机器人单孔腹腔镜在妇科领域的发展及其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胎儿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计划引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水囊组)10例,实验组(米非司酮+水囊)15例。实验组按孕龄分为实验Ⅰ组(10例,16~22周),实验Ⅱ组(5例,23~28周)。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00mg,连服3天,行水囊引产,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胎儿娩出后取心肌组织进行样本制备,然后在电镜下观察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细胞肿胀、空化,细胞膜不完整,闰盘分离,部分细胞连接消失。细胞核多呈不规则形,核内染色质凝聚呈块状,部分细胞核空化,核周围可见脂褐素。大部分肌丝断裂,肌节结构消失,少数可辩残留肌节结构,其间可见少量核糖体,但各带结构不清。线粒体肿胀,高度空化,嵴断裂,细胞基质局部空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心肌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改变,且孕龄越小,超微结构改变越明显。结论:米非司酮可以引发胎儿心脏的缺血缺氧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探讨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产前性别诊断的可能性。对18例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富集,并对所富集的细胞经提取DNA后进行人Y染色体特异DNAPCR扩增以判定胎儿性别。结果13例胎儿性别诊断准确。提示此技术可作为无创伤方法用于X连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阴道后壁巨大囊肿一例第三临床学院妇产科张爱臣,冷维春,李雅然长春市妇幼保健所崔光华长春市妇产科医院王文惠,何平患者女,38岁。因外阴肿物14年,伴胀痛4个月,于1992年1月14日入院。该患者14年前,第二胎妊娠期发现外阴有一“肿物”,约卵黄大小,无...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4年6月~2005年12月共有11例因诊断卵巢癌而收入我科,术中诊断为结肠癌。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1984年6月~2005年12月共计11例因诊断卵巢癌而收入院,术中诊断为结肠癌。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43.2岁。发生在20世纪8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阴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48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生殖系统炎症引起的绝经后出血占67.87%,生殖系统肿瘤占14.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13.4%。子宫内膜病理显示萎缩性内膜占48.34%,依次为增生期、分泌期内膜。恶性肿瘤中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恶性肿瘤为主,并且出血年龄大,距绝经年限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系统炎症,其次生殖系统肿瘤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最常见的外阴和阴道炎症之一,易复发,由不同酵母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由于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据文献报道,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有1次VVC感染史,约5%患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