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75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体质分布与T淋巴细胞亚群、HIV-RNA的关系。方法:收集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治疗的28例HIV感染者、47例艾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量表,判断其中医体质类型,同时检测其T淋巴细胞计数、HIV-RNA,分析中医体质与T淋巴细胞计数、HIV-RNA的关系。结果:艾滋病期平和质占5例(10.6%)、偏颇体质占42例(89.4%),无症状期平和质占8例(28.6%)、偏颇体质20例(71.4%);偏颇体质中艾滋病期最常见体质前四位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无症状期最常见体质前四位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均以虚/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与实性体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水平较低的前四位体质依次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CD4~+/CD8~+较低的前四位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平和质(P0.05);各体质间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虚性体质者CD8~+水平最低,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较高的前四位体质依次是阴虚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但各体质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IV/AIDS患者以气虚体质最多见,其T淋巴细胞计数较平和质低,各体质类型之间HIV-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总结不同分期的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收集并分析68例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依据《2011年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将HIV感染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患者中医体质做出评判,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急性期患者(3例)均为单一体质,2例气虚质、1例阳虚质;无症状期(30例)、艾滋病期(35例)兼夹体质居多,按各体质出现频次排列,无症状期前3位依次为:气虚质(12例次)、痰湿质(7例次)、湿热质(7例次),艾滋病期前3位依次为:气虚质(15例次)、阳虚质(8例次)、阴虚质(7例次);气虚质均排在首位;虚性体质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特禀质)较实性体质组(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CD4~+T淋巴细胞水平更为低下(P0.01),在无症状期及艾滋病期,气虚质与其他虚性体质(包括阳虚质、阴虚质及特禀质)比较,CD4~+T淋巴细胞更为低下(P0.01)。结论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损伤程度不同,气虚贯穿HIV/AIDS发病的始终,虚性体质尤其气虚体质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损伤更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患者27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1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4+、CD19+、CD56+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观察组各证型与对照组比较,除痰湿内蕴型外,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证型之间比较,CD3+T细胞水平气血亏虚兼痰湿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气血亏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痰湿内蕴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内蕴型CD14+T、CD19+T细胞水平较低,CD56+T细胞水平较高,与其它各证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133例HIV/AIDS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12个月的随访,使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并同时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患者入组时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肝胃不和;随访12个月后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脾肾阳虚.其中入组时肝胃不和证患者的CD4+、CD8+计数均高于脾气虚弱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或P<0.01),肝郁气滞证患者CD8+计数高于脾气虚弱证患者(P<0.01);随访12个月后CD4+、CD8+计数在HIV/AIDS不同证型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12个月后HIV/AIDS不同基本证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D8+计数分层与HAART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学应答情况的关联系数r=0.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某省某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均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各证型与健康人相比,除痰湿内蕴型在CD3+T细胞水平方面没有表现显著性下降,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较健康人明显下降(P<0.05);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在CD8+ T细胞亚群数量方面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HIV/AIDS不同证型对比,CD3+T细胞水平在气血亏虚兼痰湿组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组、气血亏虚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在痰湿内蕴组最低,与气血亏虚组、气血亏虚兼血瘀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对188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同一时期收集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组平和质30例(15.9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74例(39.36%),混合体质84例(44.68%),与肝炎组(平和质31例,占56.3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12例,占21.82%,混合体质12例,占21.82%)比较,HIV/AIDS组偏颇体质居多(P〈0.01);HIV/AIDS组158例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14例(72.15%),与HIV/AIDS组其它偏颇体质比较,气虚质居多(P〈0.01)。HIV/AIDS组艾滋病期患者86例,其中平和质14例(16.28%),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8例(44.19%),混合体质34例(39.53%);与无症状期患者(共102例,其中平和质16例,占15.69%,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6例,占35.29%,混合体质50例,占49.02%)比较,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患者偏颇体质分别比较,无症状期患者气郁质多于艾滋病期患者(P〈0.05)。结论:气虚质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较多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38-240
目的:观察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其与感染时间、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分析中医体质因素与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四诊信息情况,分别以体质学说分类法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观察各体质类型在HIV感染的不同感染时期、临床分期中的构成比。初步评判各中医体质类型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占32%;平和质为17%;其次是湿热质为13.2%;感染时间≥5年的感染者主要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均占11.3%;感染时间5年的主要以气虚质为主,占20.8%;早期(Ⅰ、Ⅱ期)中医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湿热质,分别占17%和9.5%,终末后期(Ⅲ、Ⅳ)主要表现为气虚质和阳虚质,分别占30.2%和9.5%;中医体质属气虚质的HIV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数量表现为最低(241.41±78.86),与其它各组体质类型(除痰湿质外,t=2.07,P0.0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以气虚质为主,不论在感染年限和临床分期上,气虚体质均有存在,气虚质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数量也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析,了解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对175例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偏低,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和质的慢性HBV携带者,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仍表现为明显的低下与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中医证型与外周血CD45RO+、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 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均进行外周血CD45RO+、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HIV/AIDS各证型与健康人相比,在CD4/CD45RA+、CD4/CD45RO+方面多表现为显著性下降(P〈0.05);各证型间比较,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兼血瘀组CD4/CD45RO高于痰湿内蕴组,气血亏虚、脾肾两虚组高于阴虚火旺组(P〈0.05)。结论:在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害中,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CD45RO+、CD45RA+T淋胞亚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程演变,表现出由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之间免疫损害逐渐加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集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中医体质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85例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康复12~17个月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抗体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心脏彩超、肝胆胰脾彩超、泌尿系彩超、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医体质辨识等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恢复期患者IgG(+)61人(占71.76%),T淋巴细胞亚群中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45+Lym)降低70例(82.36%),总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降低60例(70.59%),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CD4+)降低57例(67.06%),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CD8+)降低40例(47.06%)。肺部CT异常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者78例,肺部结节影者24例,纵隔淋巴结影者9例,磨玻璃影者3例,肺纤维化者3例,肺气肿3例。中医体质辨识主体质类型中以平和质多见(47.62%),其次为血瘀质(17.85%)、气虚质(15.48%)和湿热质(8.33%)。[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出院康复12~17个月后仍部分存在免疫功能下降、肺部慢性炎症反应等后遗症状,中医体质虽整体趋于平和质,但瘀血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仍兼见其中,提示中医药可从体质类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长期康复并需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3月新疆6个AIDS疫情较为集中地区(乌鲁木齐、阿克苏、吐鲁番、伊犁、喀什及巴州地区)共787例HIV抗体阳性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乌鲁木齐及阿克苏地区AIDS患者证型构成以气阴两虚及气虚湿阻为主;吐鲁番地区肝郁气滞证型患者略高于其他地区;伊犁地区患者以气虚湿阻证型多见;喀什地区患者以肝肾阴虚证型多见;巴州地区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型多见。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μL以下者,证型以肺肾阴虚多见;计数在201~350个/μL者,证型以肺肾阴虚、气郁痰凝证多见;计数在351~500个/μL者,证型以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证多见;计数在501个/μL以上者,证型以肺卫不固、脾气虚弱证多见(均P0.05)。结论新疆地区不同中医证型AIDS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患者中医证型出现由表证向里证、虚实夹杂证向虚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疆艾滋病高发区HIV/AIDS 患者的舌象及其与CD4+T 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023 例新疆6 地区HIV/AIDS 患者进行舌象分析和CD4 淋巴细胞检测,探讨其相关性。结果:CD4+T 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舌象以舌淡红、苔薄白为主,CD4+T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舌象淡白舌、剥苔较多。结论:CD4+T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患者以虚证偏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灵汤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疗法(HAART)对HIV/AIDS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5例HIV/AIDS患者随机分成HAART治疗组28例和联合治疗组27例,并选取21例HIV阴性患者为健康对照组。HAART治疗组给予HAART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芪灵汤联合HAART治疗,观察24周。同时根据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水平,将HIV/AIDS患者分为3层,第一层:1~100 个/μL;第二层:101~200 个/μL;第三层: 201~350个/μL,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IV/AIDS患者治疗前基线、治疗4、12、24周时间点、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及CD4+T细胞数目。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基线表达水平及CD4+T细胞数显著降低,Treg细胞基线表达水平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HAART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4、12和24周时CD4+T细胞计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CD4+T细胞水平,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上,HAART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AART治疗组比较,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Th17/Treg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5,P=0.038)。结论芪灵汤能够改善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这可能是芪灵汤提高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HIV/AIDS湿热内蕴证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分析湿热内蕴证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2例湿热内蕴证组患者、21例无证可辨组患者、21名健康对照组人群采集抗凝血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数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湿热内蕴证组患者CD4+CD25+、CD3+CD8+、CD8+C...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的HIV /AID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最佳CD4+T淋巴细胞水平,以此为依据,提供在国内或更为广泛的地区开展相应治疗.方法:从在红河州中医医院2005年6月~2008年9月间,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满12个月的HIV/AIDS患者中,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16例,从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用药及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几个因素,分析治疗后,上述诸原因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感染途径这几个因素,经治疗后,对CD4+细胞升降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者.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有效率存在中度负相关.结论:性别、年龄、感染途径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无显著关联;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有显著关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是中医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探究健脾益气补肾汤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免疫功能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HIV/AIDS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疗法(HAART)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补肾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免疫学指标[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计数、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T)计数]以及CD4+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 67%(P 0. 05); 2组IL-17、IL-23、Th1、Th17水平、CD4+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 0. 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CRP、Treg水平、中医证候积分、CD8+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健脾益气补肾汤治疗HIV/AIDS效果较好,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维持Th17/Treg平衡,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中药对HIV/AIDS患者、HIV感染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北京佑安医院随访的HIV/AIDS感染者中随机抽出健脾益肾中药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治疗组患者20例,单独HAART治疗组患者23例。检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病毒载量,同时使用HIV全基因重叠多肽作为刺激抗原,应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技术测定两组HIV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强度。结果两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HAART治疗组比较,健脾益肾中药联合HAART治疗组患者的HIV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强度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6、12、18、24个月),健脾益肾中药联合HAART组HIV特异性T细胞有增强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中药治疗可增强HIV/AIDS患者HIV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爱保生丸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350个/uL,且规律治疗时间≥9个月18例经服用康爱保生丸中药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康爱保生丸治疗HIV感染者能使CD4+淋巴细胞升高,延缓进入AIDS期,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17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对177例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观察表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广东地区青壮年群体受威胁最大,女性感染率上升,性别与感染途径之间相关性很强。患者主症以乏力、咳嗽、纳差为多见,次症以盗汗、皮肤瘙痒、头痛、脱发为多见,体征以皮疹为多见。证型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证型最多。症状体征、证型、各项检查指标在性别、年龄、感染途径上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CD4与CD8、CD4/CD8比值(Th/Ts)、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血红蛋白(HGB)含量相关性很强,对CD4影响最大的是Th/Ts、LYM。结论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证型、各项检测指标在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的分布有显著差异,提示分类治疗可能对提高疗效有帮助,评价CD4的波动时可参考Th/Ts、LYM这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肺部机会感染是HIV/AIDS的主要合并症,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整个过程中,HIV感染早期呼吸道症状与正常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一样,如发生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性肺炎等,在疾病的晚期,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的有病毒、细菌、原虫和真菌等.HIV感染无症状期一般持续6~8年,在此期间,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断下降,而对此期患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通过对无症状期患者进行中药干预正是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本文收集了65例HIV感染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T细胞亚群计数、病毒载量和肺部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对HIV感染者肺部影像特征进行小结,进一步探讨中医对HIV感染无症状期患者的辨证论治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