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慧珍 《中外医疗》2008,27(24):77-78
目的 观察胆胃康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66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口服胆胃康胶囊,3粒/次,3次/d,共4周.对照组130例,口服气滞胃痛冲剂1袋/次,3次/d.用药前后查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胃镜及肝胆B超.结果 胆胃康胶囊控制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率为90.68%,气滞胃痛冲剂治疗组有效率70.97%(P>0.05),胆胃康胶囊治疗组能显著缓解症状.结论 胆胃康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药物.  相似文献   

2.
自拟调胃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叙述了自拟调胃饮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证及临床加减法。认为脾虚气滞 ,肝胃失和是临床多种胃病的基本病机 ;理气健脾 ,疏肝调胃是胃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调胃饮是切中胃病基本病机 ,治疗多种胃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部分合并有胆囊疾病,形成胆胃同病状态,胆病又可成为胃病的致病因素,对于促进胃黏膜病变迁延进展具有重要作用.谢晶日教授主张通过胃镜及病理表现进行微观辨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实夹杂,胃失所养为本虚,痰浊、瘀血、热毒为标实,肝失疏泄为中介,共同导致胆失通降,脾胃不和的病机.治疗以疏肝行气为枢机,重在利胆通腑、和胃降逆,随证施用清热化痰通络、活血化瘀解毒之法,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明才 《吉林医学》2010,31(27):4729-4730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气滞证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肝胃气滞证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疗程6周,观察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85.9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28,P<0.01)。6周复诊时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6%、32.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P<0.01)。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6.20%、51.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P<0.01)。结论:与西医三联疗法比较,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气滞证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周玉朱认为,胆石症的发生虽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其始动病因应归于肝郁不达。辨证中首辨胃胆,在胆(肝)胃(脾)同时有病或肝木克土时,应考虑胆胃综合征。治疗推崇手术和药物结合,中西医并重,术后自拟系列疏肝利胆汤治疗;强调未病先防,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见胃脘痞胀疼痛与右胁隐痛、肩背疼痛相兼,而西医则诊断为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兼有胆道疾病(胆囊炎、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胆胃同病"(或称胆胃综合征)[1]。胆胃同病可由胆及胃,亦可由胃及胆,或胆胃同时发病。临床观察所见和文献资料证实,脾胃气滞、脾胃湿热、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常见胃脘痞胀疼痛与右胁隐痛、肩背疼痛相兼,而西医则诊断为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兼有胆道疾病(胆囊炎、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胆胃同病"(或称胆胃综合征)[1]。胆胃同病可由胆及胃,亦可由胃及胆,或胆胃同时发病。临床观察所见和文献资料证实,脾胃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影  相似文献   

8.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胁痛“范畴,系由肝胆气滞,湿热壅阻,影响肝脏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而发病,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①梗阻因素;②感染因素;③化学性因素;④其他因素如血管因素等有关.笔者自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门诊就诊的患者应用疏肝利胆、健脾和胃的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强  纪春玲 《当代医学》2011,17(25):157-158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中医学称之胆胀病。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胆病,为临床常见证候之一。本病病机主要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等导致胆腑气郁,胆失通降。辨证上以辨虚实和缓急为要点。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共分为肝胆气郁、气滞血瘀、胆腑郁热、肝胆湿热、阴虚郁滞、阳虚郁滞六个证型进行中医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调摄。  相似文献   

10.
蔡慎初教授认为气虚气滞,邪热瘀结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之中医病机,故临床以益气理气,清热活血为治法,强调补中求通、疏肝和胃、寒热平调、调气和血,自创“治萎化异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自拟加味柴胡汤治疗胆汁流性胃52例,痊愈29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为肝气犯胃,气机不调,胆汁疏泄失常,胆热犯胃,胆胃不和,胃失和降所致,故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名,祖国医学可将其归属于"胁痛""肥气""积聚"等范畴。该病的病位在肝,与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尤其与脾肾两脏之关系密切。其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痰浊、气滞、瘀血。在临床治疗中,吾师坚持详查病证标本,分析证候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因人因时因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论治。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疏肝健脾、燥湿化痰为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胆囊炎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等病范畴。孙建光教授认为此病多因肝胆气滞、肝失条达、胆失通降引起,以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芍药、陈皮、甘草为主方加减运用治疗胆囊炎,以达到疏肝解郁、缓急止痛之效。此方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并做到辨病辩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王国斌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摭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因脾虚、阳虚、气滞、都热、湿阻、瘀血引发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治疗上以见胃之病,知肝犯胃,先疏肝抑肝治未病,治以养阴益气补阳相佐,养胃阴不忘滋肾阴等方法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5.
用运《伤寒论》方“芍药甘草汤”疏肝和胃、调畅气机、缓急止痛,随证加味治疗胃脘痛,每能获理想效果。文中举病例四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樊巧玲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炎的经验。方法:查阅现有关于慢性胃炎的文献,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探讨樊巧玲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特色。结果:樊巧玲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大多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虚证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实证主要包括气滞、痰浊、食滞、湿热、瘀血.、其病变涉及肝脾胃三脏。治疗时应虚实兼顾,综合采取健运脾胃、疏肝和胃、辛开苦降、参照胃镜、药食同用的方法。结论:樊巧玲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调肝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长期精神刺激、紧张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笔者应用调肝法治疗糖尿病 ,取得一定疗效。肝郁气结 ,化火伤津型 ,治以疏肝清肝养肝生津 ;肝郁犯胃 ,胃失和降型 ,治以疏肝和胃降逆 ,柴胡疏肝散合温胆汤加减化裁 ;肝阴不足型 ,治当疏肝养肝柔肝 ,一贯煎加减 ;脾虚肝郁型 ,治当健脾柔肝、舒肝 ,自拟方加减 ;肝肾亏虚 ,风阳内动型 ,治当滋补肝肾 ,平肝熄风 ,自拟方化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气滞胃痛的辨证施治方法 ,并从药理研究方面阐明四逆散治疗气滞型胃痛具有良好疗效.方法:三十多临床运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根据病情合用泻心汤或小柴胡汤或半夏泻心汤或益胃汤或百合汤等加减治疗气滞胃.结果 :疗效较显著.结论 :气滞型胃痛具有广泛性,运用上述方法治疗,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而按本文进行辨证施治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机特点与中医治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机可分为基本病机和前行病机。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前行病机为血瘀、痰浊、气滞、湿阻等。治疗应采取共性治疗和个性治疗。共性治疗包括理气运脾、燥湿运脾、益气健脾、淡渗实脾和消食健脾。个性治疗包括行气燥湿、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胆囊炎病位在胆,与肝脾胃密切相关,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胆郁滞、胆腑不通,常见的证型有:肝胆湿热、肝胆气郁、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肝阴不足、肝胆实热、肝脾阳虚等,其中临床以肝郁脾虚型为常见。治疗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