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 virus)引发的虫媒病毒疾病。该病在亚洲是病毒性脑炎中最严重的一种.每年约有5万临床病例.约20%的患者死亡,其中大多是儿童。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预防工作极为重要。在我国,根据乙脑发病率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高、中、低流行区及非流行区,黑龙江省属于乙脑低流行区.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三带喙库蚊的防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是蚊虫,特别是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猪是主要扩散宿主。人感染乙脑病毒后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症状,少数感染者有典型脑炎症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剧,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征等。目前已有疫苗可供预防,但尚无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乙脑在我国分布很广,病死率较高,后遗症严重,因此,加强对乙脑的防控,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他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1].2006年云阳县乙脑流行期间,云阳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儿科共收治了81例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洛阳市2005年乙脑疫情与血清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洛阳市2005年乙脑发病43例,发病率为0.67/10万,男性为0.73/10万,女性为0.61/10万,15岁以下为1.88/10万,15岁以上为0.37/10万;死亡7例,病死率为16.28%,0~15岁儿童为4,17%,15岁以上为31.58%。43例病人中,乙脑疫苗全程接种的只有1例。经血清乙脑IgM抗体检测复核,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88.37%。[结论]乙脑流行特征与往年相比尚无变化,但大年龄人群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检测,核实乙脑病例诊断和了解病毒性脑炎(VE)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2007年四川省内医院临床诊断为乙脑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和部分病毒性脑炎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2006~2007年分别收到各地送检病例880和334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和IgG抗体检测,乙脑抗体阳性分别为701例和221例,血清学确诊率分别为79.66%和66.17%。对乙脑抗体阴性病例116份(2006年)和102份(2007年)血清标本进行部分病毒性脑炎IgM抗体检测,2006年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76%、21.55%、20.69%和2.59%;2007年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90%、2.94%和14.71%,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未检出。结论四川省夏季病毒性脑炎的流行仍以乙脑为主,除乙脑外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也应引起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经蚊媒传播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急性传染病。JEV为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感染后主要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CNS)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表现为急性脑病症状,病死率高,部分幸存者会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全球有30亿人口生活在乙脑流行区,主要流行于亚洲,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流行较为严重。为充分认识JEV基因型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特点,现就中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州市1992-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2005年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167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21/10万;累计报告死亡9例,平均死亡率为0.011/10万;病死率为5.39%;男女发病之比为1.74:1,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61.68%),其次为学生(34.13%)。10岁以下病例占76.04%(127/167);流行季节为6—10月,高峰在7、8月。市区的发病率远低于8个县。结论建议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搞好0—10岁儿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同时,在流行季节开展防蚊灭蚊,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1990年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点分析河南省卫生防疫站(郑州450003)吴振溢,张彦平,郭万申,胡卫峡,余福勋,李瑞兰,何家龙(指导)1990年,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出现了较大的流行,全省共报告病例9511例,发病率为11.12...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陆川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2004年陆川县乙脑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4-2004年共报告病例85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0.92/10万。年均死亡率0.08/10万,年均病死率8.23%。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8.82%,男女性别比为1.13:1。全程免疫占3.53%,未全程占11.76%。无免疫史占52.94%,免疫史不详占31.76%。结论乙脑发病主要表现为散发,乙脑疫苗覆盖率低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低年龄组为主,应加强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并在流行季节开展防蚊、灭蚊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即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type Bencephalitis,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方法 用SPSS 18.0和Excel 2010软件分析江苏省2007-2012年乙脑疫情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7-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年均病死率为6.41%.连云港市、宿迁市和苏州市为高发市,其发病数占总病例的54.80%.7、8月为发病高峰,占93.59%.全省发病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94.66%;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87%.全程接种乙脑疫苗的占19.22%,非全程接种占13.52%,无接种和接种史不详者合计占60.85%.实验室确诊病例占88.26%.结论 江苏省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贵州省1997~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2004年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13664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65/10万;累计死亡540例,年均死亡率为0.18/10万;年均病死率为3.95%;男女发病之比为1.48:1,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67.54%),其次为学生(23.06%)。10岁以下病例占88.00%(12024/13664);高发季节为6~10月,发病高峰在7~8月。结论贵州省乙脑发病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高发季节为6~10月。前2位高发地区为遵义市和毕节地区。建议对高发地区和高发县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对0~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并开展防蚊灭蚊,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结构蛋白有3种:C、M和E,分为4个基因型(Ⅰ、Ⅱ、Ⅲ、Ⅳ型)。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在亚洲流行,我国主要流行基因Ⅰ型和Ⅲ型,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及畜牧业的最重要的虫媒病毒之一,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致死率高达30%左右,另有50%的患者会留下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宋群锋  陶沁  余春  蒋维佳  周敬祝  王昭孝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656-1657,1662
目的:分析贵州省1997-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2004年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13664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65/10万;累计死亡540人,年均死亡率为0.12/10万;年均病死率为3.95%;男性与女性发病之比为1.48:1,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67.54%),其次为学生(23.06%)。10岁以下病例占88.00%;高发季节为6~10月,发病高峰是7~8月。结论:该省应对高发地区和高发县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对0~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开展防蚊灭蚊。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开江县1960至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变化动态及流行趋势,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开江县1960~2003年乙脑疫情资料,2002~2003年开展乙脑常规监测,血清学检测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结果1960~2003年乙脑年均发病率为8.16/10万,病死率为5.68%,流行高峰在8月份,浅丘、平坝发病率为8.82/10万,显著高于深丘、山区的6.86/10万(χ^2=20.43,P〈0.005),10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94.51%。健康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为51.97%,2~4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31.03%,显著低于5—14岁年龄组的64.89%(χ^2=16.86,P〈0.00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峰在7月份,6~7月各旬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8,P〈0.005)。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61.54%。结论各年度发病率相差显著,原因可能与当年气温、雨量、蚊媒数量及免疫水平有关,加强10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免疫覆盖率是防制乙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上蔡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控制乙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及统计学方法。结果 (1)乙脑发病呈严格的季节性,4-11月为流行期,8月为发病高峰,8月份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以上。(2)乙脑病例以小年龄组人群为主,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1.46%。(3)绝大部分病例未注射过乙脑疫苗,仅有6.8%的病例接种过乙脑疫苗。结论 应采取包括疫苗接种、个体防护及消灭蚊子在内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安市2007-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2年广安市乙脑疫情资料和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年间共报告乙脑3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56/10万,死亡9例。发病主要集中在岳池县(115例)、广安区(93例)、武胜县(7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6—10月份,其中以8月份发病最多,共报告255例,占病例总数的72.44%。男性发病198例,女性发病154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病例主要分布于0—6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4.09%(296/352);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2.78%(221/352)。病例中有明确的乙脑疫苗接种史的仅占8.81%(31/352)。结论广安市乙脑发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主要集中于6岁以下散居儿童,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淄博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淄博市2007~2012年乙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2007~2012年共报告现住淄博乙脑确诊病例103例,死亡32例,平均发病率0.49/10万,病死率33.33%。其中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0.70/10万,2012年最低,为0.07/10万;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7~10月份,9月份最多;发病以农民为主,发病59例,占总发病数的57.28%;发病年龄为2~86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6岁以上的成年人群,占75.73%,〈15岁儿童只占发病总人数的7.77%。结论淄博市乙脑疫情属于极其典型的大年龄组发病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玉溪市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状况,从而为科学制定有效的乙脑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PPS)方法,于2010年6月在玉溪市一区八县范围内随机抽取六个县,按预先设计的调查方案进行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接种率调查,并采集被调查对象血清进行乙脑保护性抗体IgG检测。[结果]在调查的2413人中,有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占59.93%,而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4.28%,不同年龄细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P〉0.05)。[结论]玉溪市人群流行陛乙型脑炎免疫状况较好,能有效控制乙型病毒性脑炎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浦北县2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为当地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县1990--2011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乙脑病例早期诊断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gM。结果1990--2011年该县共报告乙脑病例136例,死亡24例,留有后遗症患者5例。在过去的22年中有5年无病例报告,有病例报告的17年中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02/10万,人群年均死亡率为0.18/10万;但1999和2002年人群年发病率分别到达10.09/10万和2.31/10万,人群年死亡率分别为2.42/10万和0.51/10万。0—6岁幼儿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9.71%。全县16个镇除1个镇无病例报告外均有病例报告。结论该县属于广西乙脑流行非常不稳定的县份之一,每年应加强并提高乙脑疫苗应接种人群的接种率,继续保持乙脑病例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