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型腹泻在老年患者中常见并可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患有重症或复发性的梭菌性腹泻患者对抗毒素性抗体的治疗反应较差,目前已推荐在这类患者中使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该研究旨在评估患有重症、难治性、复发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型腹泻患者对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1月至2005年1月间264例梭菌毒素反应阳性患者中的14例重症、难治性、复发性梭菌性腹泻患者对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150~400m g/kg)治疗的反应。结果:患者中位年龄79岁(极差54~91)。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之前,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总结肺部感染并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肠炎的护理经验. 方法:针对1例肺部感染并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肠炎患者,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临床观察、综合护理及护理相关的健康宣教. 结果:患者腹泻、腹胀症状基本消失,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应提高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肠炎的认识,有效的治疗,积极的护理措施,可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情的尽快恢复,对切断病原体的传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贺蓓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432-432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医院获得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显著增加,2000年到2003年,CDAD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现了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为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其孢子可通过粪一口途径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以在大量抗生素药物使用后由肠道栖生的CD引起内源性感染,引起发热、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其临床表现可从轻度的自限性腹泻到严重的伪膜性肠炎,在老年人及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中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背景:2003年3月,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一些医院观察到难辨梭状芽胞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方法:2004年一项前瞻性研究对魁北克省12家医院内难辨梭状芽胞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率进行观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该病的危险因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分离的难辨梭状芽胞菌进行分型,分析二元毒素基因和毒素A、B抑制基因tcdC的部分缺失。对分离菌株的亚组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确认了1703例患者发生1719次院内难辨梭状芽胞菌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22.5‰。30d归因死亡率为6.9%。病例组患者较匹配的对照组患者更易接受氟…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此报道了在减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难辨梭菌 ,Clostridiumdifficile)所致腹泻的发病过程中 ,反馈与医生参与的经验。本病为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 ,与过量应用头孢菌素有关。 1 995年 7月在我院的老年急性病区发生了难辨梭菌性腹泻的广泛流行 ,为此我们推出了一项控制感染的强化政策 ,即严格控制头孢菌素的使用 ,并就难辨梭菌性腹泻的发生率和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了反馈信息。这一作法取得了成功3,该政策持续了近 2年。难辨梭菌性腹泻的发病率 ,从每 1 0 0例次住院的 3 83降至 0 91。头孢菌素的应用亦由每 1 0 …  相似文献   

7.
β-阻断剂对肝硬化患胃食管静脉曲张的预防作用;具有高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的难辨梭状芽胞菌相关性腹泻:多个卫生机构的暴发性流行;英夫利昔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与维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陶林  陈东风  饶贤才 《重庆医学》2013,42(18):2159-2161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是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引起的腹泻,病理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急性渗出坏死性炎症,在受累黏膜常有一层伪膜形成,又称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中的一个严重亚型。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措施。②方法对8例老年病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eorge方法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分离、鉴定,仿Chang法行细胞毒素测定。③结果本组病人所用抗生素的种类繁多,以头孢菌素类和氨苄西林最多,在使用抗生素后3~14d内发生腹泻,重者伴腹膜炎。4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均见有小片至大斑片假膜附着,严重者融合成片。治疗措施为停用原抗生素,应用万古霉素和(或)甲硝唑及加强支持疗法。8例中治愈7例,死亡1例。④结论老年人特别是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者易诱发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老年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措施。②方法 对8例老年病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有杉George方法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分离、鉴定,伤Chang法行细胞毒素测定。③结果 本组病人所用抗生素的种类繁多,以头孢菌素类和氨苄西林最多,在使用抗生素后3 ̄14d内发生腹泻,重者伴腹膜炎。4例行纤维地肠镜检查均见有小片至大斑片假膜附着,严重者融合成片。治疗措施为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艰难梭菌的毒素基因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对163例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艰难梭菌,用常规PCR法分别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的基因tcdA和tcdB,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DAD组和非CDA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采用E—test法检测其中的产毒艰难梭菌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敏感性。结果在163份临床标本中共培养得到50株(30.7%)产毒艰难梭菌;两组在发热、水样便发生率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为33株(66O%),A^-B^+为17株(34.0%);产毒株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0%、18%、68%和48%。结论艰难梭菌A^-B^+菌株有较高的分离率,50株艰难梭菌均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敏感,但对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加强监护病房(ICU)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肠炎(CDAD)危险因素、症状及疗效。方法选取1999~2003年大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培养阳性患者28倒及治疗观察临床表现。结果腹泻28例(100%).发热28例(100%),腹痛20例(71.4%)。结论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应首先怀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肠炎,行粪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有条件应进行毒素A、B检测,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发生急性PTE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56例,设置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未发生急性PTE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43例设置为对照组,分析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急性P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血氧分压< 80 mmHg、二氧化碳分压<35 mmHg、肺泡-动脉血氧分压>20 mmHg、创伤手术、心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吸烟伴肿瘤、制动均是导致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急性PT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对内科临床住院的进行过手术的、伴有创伤、心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吸烟伴肿瘤、制动差的老年患者加以重视,给予急性PTE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与二次感染之间的关系,阐明二次感染对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水平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103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初次感染组(78例)和二次感染组(2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特征、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感染的微生物和30 d 内的死亡率等,分析各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变化,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初次感染组比较,二次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肺炎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肠炎(CDAD)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二次感染(OR=4.582,P=0.000 2)、高MELD评分(OR=1.293,P<0.000 1)和低血清白蛋白(OR=0.487,P=0.0387)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院内二次感染能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关系、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30例腹泻患者难辨梭菌培养阳性 ,为实验组 ,采用George方法进行难辨梭菌分离、鉴定。菌群培养分析检查 10种常见细菌定量分析。以及粪便快速涂片革兰氏染色快速诊断肠道菌群失调。同时与对照组、健康组相比较。结果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肠道微生态发生变化 ,表现为肠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在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 3d~ 2周腹泻 ,12例结肠镜见到假膜附着。结论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改变有关。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易诱发难辨梭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定住院原因,分析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二分类Logistic法分析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并发症和高血糖,分别占60.8%和33.0%;(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糖尿病肾病17.83%,视网膜病变24.13%,周围神经病变51.40%,周围血管病变62.59%,心血管病变32.17%,脑血管病变26.22%。患者的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空腹C肽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并发症和高血糖;(2)年龄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不可控因素;收缩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所有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控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积极综合治疗可控因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杨晓强  王亚东  孙勇  陈学清  姜泊 《医学争鸣》2006,27(18):1649-1651
目的:克隆并表达艰难梭菌毒素A羧基末端受体结合区 (CDTAR)基因.方法:PCR扩增CDTAR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 ),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含CDTAR基因的重组质粒pET-CDTAR,IPTG诱导后SDS-PAGE显示表达出Mr约为35.7 ku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6.1%,可溶性表达占上清的22.2%,包涵体中约占24.9%.结论:成功克隆了CDTAR基因,并构建表达了CDTAR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DTAR功能及研制艰难梭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历资料,评估超重与肥胖、代谢指标及靶器官损害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病因;2)老年患者血压水平高,危险性高;3)老年高血压患者代谢异常比例高于普通人群;4)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左房扩大、GFR降低及腔隙性梗塞等最常见.结论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除血压达标外,因该注重代谢紊乱的治疗和靶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入选的319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第1、3、5、7天的PCT,分别计算第3、5、7天PCT清除率。根据28d是否死亡分成死亡组及生存组,分析两组患者PCT及PCT清除率的差别,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价包括不同时点PCT、PCT清除率及入组第1天的血乳酸、早期乳酸清除率等多项临床指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死亡组相比,生存组第1、3、5、7天PCT水平较低而第3、5、7天PCT清除率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应用第7天PCT清除率对预后的准确性较好,AUC为0.757;第7天PCT清除率是导致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第7天PCT清除率是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