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 深入了解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父母在照护过程中的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4名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最终提炼出4个主题:负性体验(对疾病缺乏认知、患者低体重带来的冲击与内疚、食物背后的病态亲子关系、病耻感体验、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照护负担(进餐方式及习惯改变、经济负担加重);正性体验(支持与被支持、照护信念增强、个人成长与蜕变、对正常饮食和生活的向往);渴望全方位的支持(对照护知识的渴求、渴望社会对疾病的关注)。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疾病照护知识、技能及亲子互动模式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联合积极心理干预,最终减轻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父母的负性体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父母创伤后成长的真实体验,为临床制订心理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2名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父母进行半结构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新的人生感悟、个人力量增强、与他人关系改变、积极抗争下的有效应对4个主题。结论 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父母在应对创伤性事件时存在心理斗争,医护人员应充分关注患者父母内心体验并予以专业支持,促进其实现创伤后成长,提高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深入了解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4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就诊或住院的11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1)不良生理体验,包括疼痛、疲劳;(2)负性心理体验,包括遭受他人的伤害、对自我的偏见、对疾病的恐惧、对未来的担忧;(3)疾病应对方式,包括抵触与抗拒、妥协与屈服、接纳与调适;(4)正性心理体验,包括感受到他人关爱、获得自我成长。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应重视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身心感受,针对性地给予科学、有效的干预,以促进其身心舒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川崎病患儿父母照护患儿过程中的体验。[方法]运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例川崎病患儿父母进行深度的半结构访谈,并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负性情绪、知识缺乏、疾病相关知识重复提供、经济负担重4个主题。[结论]深入了解川崎病患儿父母的真实照顾体验,有利于护理人员对其提供专业照护、知识指导及心理疏导,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患儿康复,从而更好地实现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了解父母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认知与心理体验。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 于2022年6—10月选取在淮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12名青少年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父母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认知与心理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 分别为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各种负性情绪的体验经历、渴求多方支持与帮助。结论父母普遍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并存在认知误区, 而且负性情绪比较严重, 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父母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其心理体验, 构建并完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管理体系, 以降低其再自伤及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了解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父母经历子女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探讨针对父母进行干预的临床意义和对策,为预防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父母14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①多重负性情绪体验②照顾负担重③疾病照护能力匮乏④个人及家庭成长⑤渴望专业帮助。结论 医护人员需关注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父母的负性情绪及心理负担,通过专业干预提高其疾病认知、改善其家庭功能,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和压力。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5年7-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就诊的17名脊柱肿瘤患儿父母为访谈对象,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分析出5大主题,即情绪反应复杂、承受压力大、担心方面多、影响范围广、照顾需求多样化。结论脊柱肿瘤患儿父母有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承受一定的压力。护理人员应关注患儿父母的心理问题,提供疾病相关照护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能给患儿带来更好的照护与支持。同时,护士也要掌握心理护理技巧,为患儿父母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而构建医患交流网络平台可能是今后医务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感情支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以期为提供适合患儿父母需求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解放军第181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6名重度以上烧伤患儿父母作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6名重度烧伤患儿父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并以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关于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的主要主题共6个,即承受较重的心理负担、生活重心转移、承受多重压力、信息支持不足、被患儿的护理问题困扰及期待心理。结论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各有不同且动态变化,医护人员应及时为其提供情感支持,满足患儿父母的信息和技能需求;同时,呼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公众烧伤预防和急救知识,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一定的经济、社会及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首批一线照护者的心理体验。方法对13名首批一线患者直接照护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应用Clolaizzi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新冠肺炎患者首批一线直接照护者心理体验包括负性心理体验较多、疾病不确定感较强、感恩与成长并存3个主题。结论新冠肺炎患者首批一线直接照护者心理体验复杂,以负性为主,启示临床应积极关注新冠肺炎患者直接照护者的心身问题,适时有效的给予心理调适和心理援助,同时增加疾病信息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早产儿父母及医护人员对早产儿过渡期照护能力的真实情感体验,为进一步制订早产儿父母照护能力的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和半结构化访谈,对8名过渡期早产儿父母及6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结5个主题,分别为认知体验较高的照护需求、情感体验期待与担忧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访谈社区脑卒中患者非家庭照顾者,剖析其照护情感体验,以期为更好地开展脑卒中患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于2014年10—12月,访谈上海市杨浦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脑卒中患者照护的15名陪护人员,了解其照护期间的情感体验,围绕访谈内容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根据访谈内容归纳出4方面的主题:照护工作加重了自身身体负担、对自身心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照护信心不足以及社会支持相对缺乏。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非家庭陪护人员的身心状况有待更多关注和提高,可通过组织体能锻炼、关注照顾者心理、提升专业知识以及增加社会支持来提升其照护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对青少年抑郁症患儿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抑郁症预防及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至10月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心身科住院的1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儿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父母的过高期待和压力、家庭关系冲突、家庭功能失调、早年创伤经历触发.结论 青少年发生抑郁的家庭成长环境因素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在照护青少年抑郁症患儿时应充分考虑到家庭成长环境对患儿造成的影响,提供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了解哮喘患儿父母的照顾体验,为护理人员制订居家护理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名哮喘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哮喘患儿父母照顾负担可归纳为5个主题:透支时间和精力、经济负担较重、照护知识缺乏、负性情绪及益处发现。结论临床护理工作者通过了解哮喘患儿父母的照顾体验,了解其身心反应。可在哮喘患儿入院时构建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方案,合理安排其出院后日常生活;培训父母各项专业操作,训练其心理调适技巧,而且可通过挖掘其自身资源促进父母体验积极心理变化,以实现良好心理适应,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肾移植前进行血液透析过渡的患儿父母照顾在照护患儿时的内心感受,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6年1-8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对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整理提炼主题。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5个主题:知识缺乏、心理压力过重、经济压力沉重、迫切需求支持系统、家庭应对无效。结论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患儿的同时,也应关注患儿父母的感受,对其提供专业的知识指导及心理疏导等支持,以减轻其心理负担,以期促进患儿健康的同时改善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住院高龄患者亲属照护者在照护期间的真实体验,为促进照护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6-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某院住院治疗的10例高龄患者的亲属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借助NVivo 8.0统计软件,根据Colaizzi的7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住院高龄患者亲属照护者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1)照护负担沉重;(2)原有生活受到限制;(3)渴望获得专业的照护指导;(4)逐渐适应角色改变;(5)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结论高龄患者亲属照护者承受着较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尽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开展延续护理,向照护者提供专业的照护知识和技能,以促进患者及照护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喉软化症患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体验。方法 2014年9-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新华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1位先天性喉软化症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患儿父母感知到的压力源包括忧虑患儿生命、巨大照护压力及担忧未来;析出情绪痛苦和成长体验两大主题,其中情绪痛苦包括认知冲突和身心俱疲2个亚主题;成长体验包括感知人际获益、加深自我认识及感悟人生哲学3个亚主题。结论临床医疗照护人员可通过增加患儿父母的人际资源、挖掘其自身资源等,促使患儿父母体验到更多创伤后成长,实现良好的心理适应,提高其遵医依从性,进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告知父母癌症诊断前后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问卷对1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深入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多数访谈对象经历了由不告知到告知的过程。告知前的心理体验包括担心增加父母心理负担、担心影响父母身体健康、认为父母帮不上忙、心里委屈、心累;告知后出现正性和负性的心理体验,正性心理体验包括父母比想象中坚强、亲密感增加、心理负担降低;负性心理体验包括愧对父母、束缚感。结论:乳腺癌患者告知父母癌症诊断前的负性心理体验较多,告知后的心理体验较复杂,但以正性心理体验为主。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描述和分析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父母照护及应对体验,为构建家庭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该研究为描述性现象学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10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9名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父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父母存在多种负性情感体验,包括彷徨无助和不知所措、恐慌和自责、愤怒而又悲痛;(2)父母通过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获取相关知识、改善沟通方式、增加陪伴时间;(3)部分父母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的策略单一,包括暴力沟通、强硬制止、盲目满足;(4)外部支持不足,父母希望获得更多帮助,包括希望获得学校、医院及社区的帮助。结论 父母在面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时存在复杂的负性情感体验,期望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减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同时希望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医护人员应给予父母正向引导及情感支持,联合家庭、学校、社区制订有效的干预策略,以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脑性瘫痪患儿母亲的照顾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维吾尔族脑瘫患儿母亲12名,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维吾尔族脑瘫患儿母亲的照顾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心理负担过重、承受照顾负荷、家庭照护知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结论]了解维吾尔族脑瘫患儿母亲照顾脑瘫患儿的真实体验及内心感受,可协助护理人员提供个性化护理。对其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知识和康复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减轻照顾母亲心理负担,提高其母亲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10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士家属,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得到护士家属的真实感受,归纳为4个主题,分别为:脑卒中病发突然难以接受、难以选择治疗方案、急需脑卒中判别和照护知识、承受心理和生理压力。结论患者家属存在心理、生理负担和缺乏照护能力等负性体验,护理人员应动态全程关注患者家属心理给予个性化干预、通过多学科协作提供信息需求帮助家属增强照护能力,与辅助型护理人员通力合作给予社会支持,从而帮助患者达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