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7)和对照组(n=55),所有病例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益气活血解郁汤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HAMD评分、NIHSS评分、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改善情况略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解郁汤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I,减轻抑郁症状,同时具有帮助神经功能康复及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较盐酸氟西汀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的作用稍弱,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急诊科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7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呼救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呼救至入院专科治疗时间和院前急救效果,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指数。结果 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呼救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呼救至入院专科治疗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总有效率(81.08%)明显高于对照组(54.05%)(P<0.05);2组患者院前急救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艾灸督脉组穴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督脉疗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评价患者的功能与生活能力,监测患者血清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及观察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the sca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vascular dementia,SDSVD)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基于MMSE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MMSE、FIM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VD积分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督脉组穴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有效提高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Orem护理干预对脑积水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Orem护理干预。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同组护理前后BI评分、NIHSS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护理后BI评分、NIHSS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em护理可有效减轻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理能力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评价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两组均予以基础病管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气虚血瘀型常规针刺治疗,取穴为顶颞前后斜线、极泉、尺泽、内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血海;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灸刺督脉疗法,取通督七穴(水沟、神庭、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腰阳关),其中百会艾灸,大椎刺络,其余腧穴予以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14 d。疗程结束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NIHSS及MR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谢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9,33(1):33-34,37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40例单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为对照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1.42±1.56分,低于对照组的19.43±6.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TNF-α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15.87±1.87 μmol/L)、TNF-α(7.25±1.25 μg/L)及hs-CRP(6.43±1.65 m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使炎症水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H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黏度、HCT、TNF-α、IL-6指标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同期更优(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更优,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黏度、炎症反应程度及神经功能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针督脉经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症因子和凝血状态影响是否存在时间与疗效的正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电针百会、风府,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凝血状态指标[血小板分子标志物1(PAC-1)、D-二聚体(D-D)]含量,组内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性,分析时间与疗效有无正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P<0.01),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越佳,呈时间与疗效的正相关性,且观察组总体效果更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凝血状态指标(PAC-1、D-D)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P<0.01),观察组相关炎症因子和凝血状态指标降低程度更显著(P<0.01);对照组患者TNF-...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治疗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6例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依达拉奉+盐酸法舒地尔)34例和对照组(依达拉奉)3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出血率及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NSE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NSE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72例CI及60例MID患者血清中HMGB1、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 CI急性期组患者血清HMGB1、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I恢复期组患者血清HMGB1、NSE的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D患者HMGB1浓度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SE浓度低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P〈0.05)。结论 HMGB1、NSE可反映MID患者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情况和功能状态,对MI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探讨对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患者进行使用益气活血汤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9年7月—2021年7月之间所接收和治疗的90例C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使用益气活血汤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FMA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血液流变指标、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的运动功能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P<0.05);干预组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腰椎巴布膏(由桃仁、红花、川芎、香附、延胡索等组成)联合黄帝内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0例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黄帝内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活血通络腰椎巴布膏外敷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腰椎活动度(ROM)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7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7%(44/45),对照组为82.22%(37/4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1、3、7 d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3、7 d后对VAS评分、JO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I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张氏点穴疗法联合电针条口穴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岳阳市中医医院颈肩腰腿痛科收治的72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6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6例,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双侧条口穴治疗,观察组采用张氏点穴疗法联合电针双侧条口穴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d。比较两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水平的差异,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血清TNF-α、5-HT、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血清TNF-α、5-HT、PGE2水平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5例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MRS评分、CRP、IL-6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晕目眩、言语蹇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头晕目眩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偏身麻木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偏身麻木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有效缓解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还原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汤口服,治疗周期为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发病90 d随访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7%和55.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显著降低(P0.01),BI评分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亦显著降低(P0.01),且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mRS评分显著降低(P0.01)、BI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随访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明显升高(P0.05)、mR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P0.05),BI评分显著升高(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还原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并能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韩书锋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80-1081
目的探究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郏县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1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取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1.07%)较对照组(75.00%)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与对照组(7.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予以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并进行比较,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结果 入院第1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治疗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降低,而对照组IL-6、TNF-α及S100B水平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治疗组血清IL-6、TNF-α及S100B水平较第3天继续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第28天治疗组的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可以显著降低IL-6、TNF-α及S100B的表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孙顺进  黄臣 《浙江医学》2023,45(2):136-13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效果及对血清脑原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116例,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58例为研究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7 d血清BDNF、TNF-α和MMP-9水平变化,术前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BDNF水平高于术前,而血清TNF-α和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TNF-α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ADL评分高于术前,而NIHSS评分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ADL评分高于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疏肝解郁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疏肝解郁汤口服及足浴1号方浸足,两组均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NSE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活血疏肝解郁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患者的血清NSE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按照西医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临床疗效、西医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临床和西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