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国军  张行丰  郑科达 《浙江医学》2018,40(11):1194-119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丁苯酞57例、阿替普酶54例和丁苯酞、阿替普酶联合应用49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7、14、30、90d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型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测量脑梗死病灶体积,检测血清IL-6,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第7、14、30、90天的NIHSS评分、mRS评分及IL-6、TNF-α、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治疗后联合组各时点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丁苯酞组和阿替普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丁苯酞、依达拉奉对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CSVD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组(n=41)和依达拉奉注射液组(n=41)。依达拉奉注射液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丁苯酞注射液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血清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及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丁苯酞注射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24%)高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总有效率(75.61%)(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降低,丁苯酞注射液组TNF-α、IL-6、IL-81水平均低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O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且丁苯酞注射液组NO水平高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P<0.05),VEGF水平低于依达拉奉注射液组(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的疗效,为今后研究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以丁苯酞注射液为该疾病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血塞通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神经递质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水平、谷氨酸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5、11.029、18.341、7.435、5.223、3.866、7.00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9,P>0.05)。结论:在丁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NF-α和IL-1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IL-6、TNF-α、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丹参多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丹参多酚组(n=55,丁苯酞联合丹参多酚治疗)和丁苯酞组(n=55,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认知功能(MoCA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与血清TNF-α、NSE水平均降低(P<0.05),MoCA评分、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且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丹参多酚治疗IS效果较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7.
侯慧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9,33(3):240-241,24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梗死病灶体积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84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体积。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为14.28±6.25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2.3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神经功能轻度损伤患者最低(9.71±3.55 mg/L),其次为中度损伤(15.26±5.27 mg/L),重度损伤水平最高(18.63±5.49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小梗死灶最低(9.91±3.84 mg/L),其次为中梗死灶(14.89±4.30 mg/L),大梗死灶水平最高(19.72±5.6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r=0.700,P=0.015)及梗死灶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53,P=0.008)。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患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梗死灶体积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常规组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注射液联用治疗,3 组均连续治疗 14 d。比较 3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并观察3 组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 组在治疗 14 d 后 NIHSS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2,14.102,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6.67%,明显优于常规组(43.33%)及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243,P=0.002),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烨 《当代医学》2021,27(3):134-136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5 d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NIHSS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IL-6、hs-CRP、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片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成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2.6%(1/39),低于对照组的20.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血清学指标水平,降低NIHSS评分和后遗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恩必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口服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14 d为一个疗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比较其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5.81±1.94)分和(7.33±2.38)分,血清hs-CRP分别为(6.69±1.54)mg/L和(8.96±1.98)m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2.78±3.51)分、(12.64±4.86)分和(12.69±3.94)mg/L、(12.84±3.5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必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研究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第4周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较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彭守仙  郭红  都鑫  渠璐  王宇  王献 《当代医学》2016,(1):136-137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PAL(血小板聚集水平)及NH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AL水平及NHI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评估其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本院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2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检测其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①手术情况:研究组手术用时(12.34±5.54)min,术中失血量(40.31±10.27)mL,下床活动时间(5.04±2.82)d,住院时间(16.30±2.61)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4.08±1.35)分]低于对照组[(6.49±1.13)分],BI评分[(60.63±8.08)分]高于对照组[(46.82±6.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89%(34/37)高于对照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炎性因子:术前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hs-CRP(7.14±3.05)mg/L、IL-6(14.18±3.16)ng/L、TNF-α(40.10±3.03)μg/L,低于对照组[(12.11±3.35)mg/L、IL-6(27.19±3.98)ng/L、TNF-α(53.22±3.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41%(2/37)低于对照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失血量,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5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38/42),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h、1 d及14 d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DA、hs-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效果较好,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用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0.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1,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晓素  叶华  林一均  杨晓凯  林萍  张旭 《浙江医学》2016,38(18):1504-1506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常规治疗中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常规治疗中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28例为观察组,同期仅作常规治疗的28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排除焦虑心理因素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影响后,采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肌酐、尿素和WBC等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1天,观察组NIHSS评分为(4.92±1.81)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第7天(7.15±3.73)分和常规治疗组治疗第21天(6.40±2.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AST、ALT、肌酐、尿素和WBC等血液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排除焦虑心理因素后,常规治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开窍醒神汤。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NSE、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及安全性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NSE水平、TNF-α、hs-CRP、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脑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开窍醒神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表达,从而减轻由炎症介质引起的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高新 《当代医学》2021,27(7):161-16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各6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糖、清除自由基、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配合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IHSS及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用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NIHSS、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用药前,MMSE评分均高于用药前,且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比组,MMSE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注射能够促进其神经缺损以及认知功能改善,临床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具有临床用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背景针灸治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但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尚未明确。目的探究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海安市中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药物(尿激酶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治疗中(治疗第2周)及治疗后(治疗结束)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NIHSS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24例,其中对照组162例,针灸组16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高血压发生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中、治疗后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36%(148/162)〕高于对照组〔79.01%(128/162)〕(χ2=9.783,P=0.002)。结论针灸辅助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