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6—2018年温州市动物致伤病例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动物伤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温州市6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动物致伤病例资料,对致伤动物种类、伤害严重程度、伤害发生地点等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动物致伤病例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 2016—2018年温州市共报告动物致伤病例3 743例,其中男性2 045例,占54.64%;女性1 698例,占45.36%。病例年龄以15~44岁为主,1 635例占43.68%。以学生和幼儿为主,1 185例占31.66%。以犬致伤病例为主,2 445例占65.32%。动物致伤发生地点以家庭为主,3 212例占85.81%。动物致伤病例发生具有季节聚集性特征(Z=251.32,P0.05),高峰期为第三季度,1 342例占35.85%。结论温州市动物致伤病例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致伤动物主要为犬类,发生地点多为家庭,发生高峰期为夏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22年山东省邹城市Ⅱ、Ⅲ级狂犬病暴露者人群特征及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山东省邹城市某犬伤门诊就诊的859例狂犬病Ⅱ、Ⅲ级暴露者的资料,主要收集狂犬病Ⅱ、Ⅲ级暴露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动物、暴露场所、暴露时间、暴露分级、疫苗接种等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狂犬病暴露人群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狂犬病暴露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2年在山东省邹城市某犬伤门诊就诊狂犬病Ⅱ、Ⅲ级暴露人群859例;就诊高峰为5-9月份,共490例;年龄以0~14岁为最多(274/859,占31.90%);职业以学生为最多(266/859,占30.97%);暴露分级以Ⅲ级暴露为最多(628/859,占73.11%);暴露部位以手部为最多(602/859,占70.08%);致伤动物以犬为最多(480/859,占55.88%);暴露场所以户内为最多(792/859,占92.20%);Ⅲ级暴露者中,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35.03%(220/628)。不同年龄、职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2006-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城市和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人口社会学特征、伤害发生原因、伤害事件基本情况、伤害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门急诊伤害病例中男性伤害病例占65%以上,但女性病例呈增多趋势。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则持续升高、且农村地区升高幅度大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农村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城乡地区伤害意图第1位都是"非故意";病例最多月份都是7、8月份。城市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的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公共居住场所、工业和建筑场所以及贸易和服务场所;农村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公共居住场所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结论城市和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不完全相同,开展伤害防制工作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动物致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地减少动物致伤的发生和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按照《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犬伤定点门诊接诊的所有动物伤患者预防接种的记录信息,采用Epi Data 3.1录入数据和R4.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长宁区共12 934例动物伤患者,男女比例为0.7∶1,其中以15~<30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多(34.23%)。致伤动物主要为猫(52.18%)、其次是犬(39.35%)和鼠类(5.78%)。动物伤主要发生在家中,发生时的活动主要是和宠物互动等休闲活动为主,伤害部位主要累及四肢部位但是15岁以下未成年人则以头面部居多。前来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伤害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98.28%),在接种前对伤口能够自行处理的患者数占73.43%,而未处理者占24.36%。结论 应加强居民小区等生活居住场所的流浪猫管理,引导正确饲养宠物,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增强保护意识和防范措施,受伤者应当科学、合理和及时地接种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都市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特征,为减少医院及所在地区儿童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成都市2家三甲医院收治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资。结果 共收集0~14岁儿童伤害病例4 172例,其中2016年862例,2017年832例,2018年826例,2019年814例,2020年838例,5年内儿童伤害病例数据大致相当。儿童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86∶1,年龄以1~3和7~14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9.19%、28.62%。伤害发生时间以8月、9月及1月、12月高发,占全年病例数的39.79%。致伤原因以跌伤、擦伤或划伤、刀或锐器伤为主,分别占23.73%、21.76%、18.26%。致伤场所多为家、学校,分别占38.11%、29.24%。伤害部位以四肢、躯干常见,分别占25.93%、23.63%。致残、致死率分别为2.16%、0.53%。溺水、中毒、道路交通伤的病例致残、致死率更高,分别达20.00%、11.39%、6.42%,头部、多部位受伤者致残、致死率更高,分别为6.12%、4.05%。结论 成都市0~14岁儿童伤害病例中男童、1~3岁年龄段者所占比例更高,跌伤、擦伤或划伤、中毒为主,致伤场所多为家、学校,应针对病例特征加强儿童安全监管,提高伤害防范意识,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伤害带来的致残、致死,尽力为儿童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布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9-2021年在房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次就诊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结果 2019-2021年房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3 479例,其中男童占60.6%,女童占39.4%。7月、6月和9月的伤害病例比例较高,占全年的30.5%。伤害发生地点构成比例前三位为家中(66.1%)、学校与公共场所(13.4%)和公共居住场所(9.7%)。跌倒/坠落(53.3%)是造成伤害的首因,其次是动物伤(16.4%)、钝器伤(9.6%)。伤害性质构成比例前三位为锐器/咬伤/开放伤(34.8%)、扭伤/拉伤(26.6%)和挫伤/擦伤(24.8%)。常见的伤害发生部位为上肢(35.7%)、头部(34.9%)和下肢(19.3%)。轻伤占97.7%,中度伤占2.1%,重度伤占0.2%。结论 跌倒/坠落、动物伤和钝器伤是房山区0~14岁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2006—2011年我国城乡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2006—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城市和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人口社会学特征、伤害发生原因、伤害事件基本情况、伤害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门急诊伤害病例中男性伤害病例占65%以上,但女性病例呈增多趋势。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则持续升高、且农村地区升高幅度大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农村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城乡地区伤害意图第1位都是“非故意”;病例最多月份都是7、8月份。城市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的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公共居住场所、工业和建筑场所以及贸易和服务场所;农村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公共居住场所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结论城市和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不完全相同,开展伤害防制工作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了解中国2018年0~5岁人群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工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提取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0~5岁人群伤害病例数据,描述性分析伤害发生与临床特征.结果 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共采集0~5岁儿童病例74 355例,男女童性别比为0.66,98.13%为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为跌倒/坠落(56.76%)、钝器伤(9.80%)、动物伤(7.81%).1天中17:00-20:59(32.09%)和10:00-11:59(13.95%)2个时间段伤害病例占比最多.发生地点以家中(65.70%)、公共居住场所(13.06%)、公路/街道(10.94%)为主.伤害发生时儿童活动构成比排前3位是休闲活动(64.21%)、生命活动(16.93%)和步行(5.66%).全部伤害病例中,13.73%造成中重度损伤;头部、上肢、下肢受伤占比分别为49.44%,28.59%和11.70%.结论 伤害是造成0~5岁儿童到医疗机构就诊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其预防控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相关信息的采集,为开展循证的儿童伤害干预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20年宝鸡市眉县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伤害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2020年宝鸡市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的基础信息,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25.0软件进行伤害监测数据整理和分析。分类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0年宝鸡市哨点医院共报告伤害监测病例3 273例,其中男性1 900例,女性1 373例,男女比例为1.38∶1。伤害发生原因前4位分别是跌倒/坠落(27.28%)、动物伤(24.17%)、机动车车祸(23.46%)、刀伤及钝器伤(13.47%)。伤害发生年龄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45~64岁组、65岁及以上和30~44岁组,其中45岁以上年龄组占总数的53.55%。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是公共/街道(37.55%)、家中(34.49%)和公共居住场所(13.93%)。伤害部位前3位分别是头部(25.88%)下肢(25.45%)和上肢(24.11%)。结论伤害威胁形势日趋严重,预防伤害应以男性,跌倒/坠落伤、45岁以上的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大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首诊伤害病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连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监测网络系统,为制定干预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大连市沙河口区监测点医院急诊室、其他门急诊及临床科室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合计报告伤害病例10 537例,其中男性占68.09%,女性占31.91%;25~34岁占23.30%,35~44岁占20.17%,20~24岁占15.36%;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占28.98%)、跌倒/坠落(占22.60%)、刀/锐器伤(占18.87%)、机动车车祸(占16.76%)、动物伤(占1.78%);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占19.33%)、贸易和服务场所(占19.11%)、公共居住场所(占16.39%)、家中(占16.27%)、工业和建筑场所(占14.16%);伤害发生高峰时间在8:00~12:00和16:00~22:00,高发月份为1、7、10月,每周周一稍高;非故意伤害占70.86%;轻症占67.37%;治疗后回家的占79.98%,死亡的占0.15%.[结论]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是男性,20~44岁青壮年,应针对重点人群、多发地点、高峰时间和多发季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流动儿童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儿童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因伤害首次在深圳市南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0~18岁流动儿童病例资料,对发生的原因、地点、性质、意图、严重程度及结局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报告流动儿童伤害病例11 806例,占总伤害病例数的5.7%,男、女童性别比为2.01:1.伤害发生原因前4位分别为跌倒/坠落(52.0%)、钝器伤(18.5%)、动物伤(14.9%)、刀/锐器伤(7.3%);伤害发生地点前4位分别为家中(44.4%)、公共居住场所(21.0%)、学校与公共场所(16.4%)、公路/街道(10.2%);伤害性质前4位分别为挫伤(53.2%)、锐器伤(34.0%)、扭伤/拉伤(7.8%)、烧烫伤(2.4%).不同年龄组儿童伤害原因、地点、性质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89,44.37,14.06,P值均<0.01).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9.0%);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96.0%)为主;伤害结局中,处理后出院占96.1%.结论 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特点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首诊儿童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发生儿童伤害4856例,其中男童3177例(65.42%),女童1679例(34.58%);3月和6~7月是一年中伤害高发月,9~11时和15时是一天中伤害高发时段;儿童伤害前5位致伤因素依次为跌倒/坠落(37.72%)、动物伤(29.26%)、钝器伤(12.68%)、非机动车车祸(6.45%)、刀/锐器伤(6.22%);伤害地点主要为家中(49.42%)、学校与公共场所(25.58%)、公路/街道(14.68%)、公共居住场所(6.49%)、体育和运动场所(1.69%);主要伤害部位依次为上肢(35.61%)、下肢(32.33%)和头部(23.54%)。结论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跌倒/坠落和动物伤(尤其是犬伤)是目前儿童伤害防范的重点,溺水和机动车车祸是重要的儿童死因。建议在家庭和学校加大有关伤害的宣传,提高家长与全社会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年深圳市急诊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6-2007年深圳市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中0-14岁儿童患者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及性质等情况.结果 16 124例急诊伤害儿童的伤害发生性质前5位依次是挫擦伤(占44.41%)、开放伤(占36.10%)、扭拉伤(占12.81%)、骨折(占3.25%)和烧烫伤(占1.49%);儿童伤害发生主要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占55.24%)、动物伤(占21.49%)、钝器伤(占8.47%)和交通事故(占6.96%);伤害发生主要场所为家中(占53.66%)、公共居住场所(占18.01%)、公路或街道(占11.73%)、学校(占10.70%);儿童伤害发生性别比为1.94:1,伤害发生的年龄中位数为6岁,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别比升高.结论 伤害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应积极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伤害的预防知识,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郑州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方法 收集郑州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共监测狂犬病暴露病例507 353例,男女性别比为1.34∶1,15~30岁青年最多,占27.65%;暴露高峰为7-8月,占25.80%;致伤动物以犬类为最多,占76.84%;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杭州市动物致伤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动物致伤的发生,制定狂犬病等动物伤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登记表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SPSS 15.0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家哨点医院共接诊动物伤病例12 929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病例以45~59岁年龄组为最多(30.66%);职业构成以农、渔业劳动者为多(67.62%);多发生在家中(84.28%);常见于空闲时(85.57%)和家务(9.48%)的过程中;动物伤种类以犬(93.06%)为多;伤害程度多为“轻微的浅表伤”(98.35%);伤害部位以下肢最多(75.79%),但0~14岁年龄组,上肢受伤比例相对较高(24.81%)。结论 卫生、城管、公安部门应该加强犬等动物的管理,提高免疫接种率,同时重点预防儿童动物伤,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降低动物伤害和预防狂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学龄前儿童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10—2011年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首诊0~7岁学龄前儿童伤害病例进行患者一般信息、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临床信息及伤害涉及物品进行调查,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学龄前儿童累计伤害病例3 034例,男、女病例分别为2 016、1 018例;1、2、3岁年龄组发生最多,分别为706例(占23.33%)、708例(占23.34%)和519例(占17.11%)。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跌倒/坠落(1 136/3 034,占37.44%)、动物伤(672/3 034,占22.15%)、钝器伤(316/3 034,占10.42%)和机动车车祸(292/3 034,占9.62%);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1 509/3 034,占49.74%)、公共居住场所(595/3 034,占19.61%)、公路/街道(560/3 034,占18.46%)。伤害事件均为非故意性伤害事故,轻度伤害为主(2 624/3 034,占86.49%),造成重度伤害(9例)的主要原因为机动车车祸(5例)。伤害事件绝大部分都发生在10—22时段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6.88%(2 636/3 034),在17—20时段(1 115/3 034,占36.75%)呈小高峰。结论跌倒/坠落、动物伤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需采取不同措施预防学龄前儿童不同原因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被犬类动物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狂犬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新津县疾控中心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接诊犬伤暴露病例1 764例,对被犬类动物咬伤的人群分布、狂犬病暴露时间分布、伤人动物及受伤情况,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狂犬疫苗1 764人,最小1岁,最大88岁。10岁以下儿童占20.63%。男性924例,女性840例,时间主要集中3~8月(占63.54%),犬伤和猫伤占98.92%,受伤部位下肢伤占60.37%,上肢29.71%。结论新津县2008年动物致伤人群以10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大,春夏季较多,主要为犬、猫所伤,伤者均接种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市与农村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和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到青羊区和米易县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次就诊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伤害病例7 486例中城市儿童4 822例,农村儿童2 664例;男童伤害病例多于女童,城市和农村儿童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70:1和2.02:1。城市和农村不同年龄段儿童伤害监测病例构成比(城市,农村):0岁-(2.468%,1.646%)、1岁-(26.027%,13.776%)、3岁-(27.934%,23.198%)、6岁-(31.398%,35.623%),12-14岁(12.173%,25.938%)。1年中,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的月份最高在8月份,最低在3月份,农村儿童最高在11月份,最低在2月份。1天中,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的时刻最高在20:00,最低在03:00;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的时刻最高在10:00,最低在07:00。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顺位为:跌倒坠落,动物伤,车祸,烧烫伤、刀/锐器伤,钝器伤。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顺位为:跌倒坠落,钝器伤,车祸,刀/锐器伤,动物伤,烧烫伤,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的地点顺位为:家中,公共居住场所,学校和公共场所,公路/街道;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的地点顺位为:家中,学校和公共场所,公共居住场所,公路/街道。城市与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的活动前3位分别是休闲活动,体育活动,家务学习。结论四川省儿童伤害监测病例的伤害发生的伤害事件基本情况(原因、地点、活动、意图)与儿童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户籍等)密切相关。建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伤害干预措施。对于农村的儿童,应该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7年青岛市市北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病例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的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市北区2017年覆盖12家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伤害监测资料,对60岁及以上老年伤害病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7年青岛市市北区共报告60岁及以上伤害就诊病例4 248例,占所有伤害就诊病例的19.5%;前3位伤害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65.2%)、钝器伤(13.6%)及机动车车祸(7.5%);伤害性质主要为骨折(37.2%)、挫伤/擦伤(24.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6.1%)及扭伤/拉伤(16.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4.4%)、公路/街道(26.2%)、公共居住场所(10.5%);伤害时发生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4.5%)、家务(21.3%)和步行(16.9%);随年龄的上升,跌倒、骨折等占比逐渐提高,伤害严重程度亦上升。结论 2017年青岛市市北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就诊病例中跌倒、骨折的占比较高,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工作,降低伤害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连市跌倒伤害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为平台,收集大连市3所伤害监测医院的急诊科首诊为跌倒的伤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横断面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在108 759例伤害监测病例中跌倒病例为30 551例,占所有哨点医院就诊伤害病例的28.1%,其中男性(17 300例,56.6%)女性(13 251例,43.4%)性别比为1.3∶1;年龄主要集中在25~64岁之间,占所有病例的62.0%;专业技术人员(5039例,16.5%)和离退休人员(4394例,14.4%)位居职业分布的前2位;跌倒发生场所占比最高的是公共居住场所(24.6%),其次为家中(22.2%);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均为上肢,分别占78.4%和29.7%,其余人群均以下肢伤害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伤害造成的骨折和住院的比例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结论公共居住场所和家庭是跌倒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不同年龄人群跌倒伤害的部位和性质均有所不同,建议针对不同的活动场所和年龄组开展相应的跌倒预防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