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观察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鼠动脉血浆TNFα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及肺水含量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雄性wiste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Ⅰ组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5mg/kg;Ⅱ~Ⅳ组静注LPS(15mg/kg)前30分钟...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及氯胺酮对大鼠急性缺氧肺保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异丙酚、氯胺酮对急性缺氧肺动脉压、肺组织中Ca^2+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三组:P组:静滴异丙酚8mg.kg^-1.h^-1,15min后吸入气改为混合气(10%O2+90%N2),通气20min;K组:静滴氯胺酮8mg.kg^-1.h^-1,其余同P组;C组:为持续静滴等量生理盐水,21%氧气通气35min。实验结整时经颈动脉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3.
热应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经肺动脉注射NS0.5ml(1组)或内毒素(LPS)15mg.kg^-1(Ⅱ组)或热应激处理15分钟恢复24小时后注射LPS15mg.kg^-1(Ⅲ组),然后取注射NS或LPS前和后1、1.5、2、2.5、3.4小时末的动脉血分离血浆测定TNF-α,同时用四导生理仪记录其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动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对犬急性心肌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冠脉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犬在体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脉循环的影响。方法:杂种家犬18只(11 ̄14kg)随机分三组,N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用量为2ml·kg^-1·h^-1;HP组(高剂量异丙酚组)用量为11.2mg·kg^-1·h^-1;LP组(低剂量异丙酚组)用量为5.6mg·kg^-1·h^-1。开胸阻断左冠脉前降支(LAD)90分钟后再灌注200分种,于微泵注药前、注药60分钟以及  相似文献   

5.
己酮可可碱对内毒素肺损伤肺组织TNF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对内毒素血症引起的肺组织TNFmRNA表达及血浆TNF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63只,分三组:①生理盐水组(C组);②内毒素组(E组),大肠杆菌O55B5内毒素15mg/kg静注;③内毒素+己酮可可碱组(E+P组),15mg/kg内毒素加20mg/kg己酮可可碱静注,6mg/kg己酮可可碱维持。每组分1、3、6小时三个时间点,用差别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肺组织TNFmRNA的变化,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TNF的变化。结果:内毒素组血浆TNF在1小时达高峰,3小时仍升高,6小时接近生理盐水组水平,己酮可可碱组1小时和3小时血浆TNF与相应内毒素组比明显下降(P分别<0.01,0.05);TNFmRNA表达在内毒素组1小时和3小时明显升高,己酮可可碱治疗后TNFmRNA表达和内毒素组比明显下降(P<0.01),己酮可可碱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TNF是一个早期的重要炎症介质,己酮可可碱能抑制TNF的产生,通过抑制其转录而产生作用,己酮可可碱对内毒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药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NOS抑制药L-N硝基精氨甲酯(L-NAME)对感染性休克鼠肝肺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内注射(i.p.)内毒素(LPS,20mg·kg^-1)后4小时随机分为LPS组(n=60),LPS+L-NAME组(30mg·kg^-1i.p.,n=60)。和LPS+AG组(20mg·kg^-1i.p.n=60)。5小时后取受试鼠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兔不完全性脑缺血后神经损害后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对照组(组Ⅰ,只数=6),氯胺酮组(组Ⅱ,只数=6),组Ⅱ用氯胺酮25mg/kg静脉注射和50mg/kg肌肉注射作前处理。采不同时相动脉血分别测定血浆TNF、NA、A的水平。结果:缺血30分钟组Ⅱ血浆TNF、NA、A浓度显著低于组Ⅰ(P<0.05),神经损害的后果及与卒中有关的死亡率,组Ⅱ也较组Ⅰ明显改善。结论:用氯胺酮前处理可以明显改善不完全性兔脑缺血的神经学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氯胺酮拮抗缺血期中枢NMDA受体和抑制外周儿茶酚胺释放,降低T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用于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例3.5 ̄6.0岁学龄前儿童恒速静脉滴注0.05%的氯胺酮3mg·kg^-1·h^-1,测定其血中氯胺酮浓度,得出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0.1416±0.0423h,t1/2β=2.8351±0.4427h,Cl=0.3370±0.0583L·kg^-1·h^-1,Vd=0.6620±0.2854L/kg,AUC=9.2062±1.0019mg/L·h,房室模型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位硝基精氨甲酯(L-NAME)对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40只大白兔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经股动脉放血至MAP30~35mmHg,维持12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随机分为休克组(14只)、AG组(14只,复苏时静脉注射AG20mg/kg)、L-NAME组(12只,复苏时静脉注射L-NAME30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TNFα、N 度的动脉变化、24h和48h存活率,48hx后留取肺、小肠、肝、肾组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动物失血性休克后,血浆内毒素、TNFα、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AG组动物复苏后血浆内毒素、TNFα、NO的水平在失血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对大鼠脑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产量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物氯胺酮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和氯胺酮100mg.kg^-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产量,放射免疫法测定CGMP含量。结果:大鼠氯胺酮100mg.kg^-1ip能明显抑制小脑,大脑皮层、海马的NOS活性,并明显减少上述脑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对犬心脏骤停后缺血性脑损害的复苏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内洛酮对心脏骤停后缺血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10只犬采用阻断升主动脉和腔奇静脉配合心脏停跳液灌注的方法,造成心脏骤停15分钟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只),常规心肺复苏(CPR);实验组(5只),除常规CPR外,静注纳洛酮0.2mg·kg^-1并以0.02mg·kg^-1·h^-1静滴维持。结果:实验组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CPP)在CPR1h,2h,3h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2.
羟丁酸钠对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氯胺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羟丁酸钠对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氯胺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6例3.5 ̄6岁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胺酮组,Ⅱ组为氯胺酮+羟丁酸钠,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滴注0.05%氯胺酮3mg·kg^-1·h^-1,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胺酮血药浓度,采用中国药理学会编辑的3P8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房室模型均拟合为二房室开放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Ⅰ组T1/2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特异性清除循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内毒素休克时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给新西兰白兔一次性静注内毒素8.0×109cfu/kg,1小时后经抗TNF-α单克隆抗体亲和免疫吸附柱进行血液灌流2小时,观察血压、血浆TNF-α活性、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肾组织中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浆TNF-α水平迅速下降,低血压状态明显改善,NO、ET-1和氧自由基的生成显著减少,肾功能损害明显减轻,动物存活率提高。结论免疫吸附特异性清除循环TNF-α可减轻内毒素休克时肾损害的发生,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种大鼠“泻剂结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应用大黄和酚酞建立一种大鼠“泻剂结肠”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84岁,分2期,第1期36只,第2期48只,均分为对照组(饲以普通饲养),大黄组(饲料中添加有大黄粉)和酚酞组(饲料中添加酚量)。第1期:大黄及酚酞开始剂量为100mg/kg·d^-1,逐渐递增,30d后,大黄剂量为3200mg/kg·d^-1,酚酞为400mg/kg·d^-1;第2期:大黄及酚酞起始剂量为200  相似文献   

15.
静脉麻醉药复合非去极化肌松药用于快速诱导插管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大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静脉麻醉药用于快速诱导插管术的可行性,选择60例成年患,ASAⅠ ̄Ⅱ级,无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因素,准备行择期上腹部手术,随机分为六组,分别给予静注依托咪酯0.3mg·kg^-1、异丙酚2mg·kg^-1或硫喷妥钠5mg·kg^-1,再分别伍用阿曲库铵0.5mg·kg^-1或维库溴铵0.12mg·kg^-1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结果表明:依托咪酯对两种肌松药的起效时间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移植肠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MA-1)的表达在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分4组,第1组:Wistar;第2组:Wistar→Wistar;第3组:F344→Wistar;第4组:F344→Wistar+环孢霉素A(6mg·kg^-1·d^-1)。术后第3、5、7天取各组动物  相似文献   

17.
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休克犬TNF,MDA,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休克犬血浆TNF,MDA水平和RBC-SOD活性的影响,为FDP治疗ET休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犬随机分成两组,内毒素休克组和内毒素休克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每组6例,外周静脉注射灭活大肠杆菌30分钟、90分钟后、FDP组输入7.5%FDP375mg/kg,ET组输入等容量平衡盐液。注ET前及注后2、4、6、8小时测CO及血浆TNF、MDA水平和RBC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单肺通气(OLV)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观察组用异丙酚6-12mg.kg^-1.h^-1静注,对照组用不抑制HPV、对Qs/Qt无影响的普鲁卡因40-60mg.kg^-1.h^-1静滴。观察两组OLV不同时期Qs/Qt、PaO2、PvO2、PaCo2和PH变化。结果:OLV时两组病人Qs/Qt和PaO2组内不同时值或组间同时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19.
延迟应用TNF-α单抗治疗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延迟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TNF MAb)对失血性休克所致血液动力学改变、多器官损伤及存活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4.00 ̄4.66kPa,180分钟)、复苏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治疗组(复苏后注射TNF MAb20.0mg/kg)和对照组(白蛋白,20.0mg/kg)。结果:延迟应用TNF单抗治疗后,心脏指数有所增高、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安氟醚,七氟醚和异丙酚对胸肺静态顺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例ASAⅠ ̄Ⅱ级在全麻下行乳癌根治术的患,分为三组:安氟醚组(E)、七氟醚组(S)和异丙酚组(Pro)。E、S组分别以1.0MAC的安氟醚和七氟醚维持麻醉。Pro组静点异丙酚4 ̄6mg·kg^-1·h^-1维持麻醉。采用吸气末气道阻断法测定胸肺静顺应性(Crs)。用药30分钟后Crs明显降低(P〈0.01);Pro组的Crs下降上于E和S组(P〈0.05)。表明:麻醉药是影响Cr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