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对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及血小板无力症等疾病的诊断意义,对临床诊断疾病有一定参考价值.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现象,随着血糖浓度逐渐升高,其血小板聚集性显著增高,当血糖浓度下降后,同时伴有血小板聚集性恢复正常.为进一步探讨血糖浓度与血小板聚集性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血糖浓度与血小板聚集性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对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及血小板无力症等疾病的诊断意义,对临床诊断疾病有一定参考价值.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现象,随着血糖浓度逐渐升高,其血小板聚集性显著增高,当血糖浓度下降后,同时伴有血小板聚集性恢复正常.为进一步探讨血糖浓度与血小板聚集性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血糖浓度与血小板聚集性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永先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394-2394
探讨正常健康人和糖尿病人空腹及餐后2 h血小板计数,实验证明糖尿病患者在餐后血糖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出现明显下降(P<0.05),而正常健康人空腹及餐后血小板改变不明显(P>0.05).分析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生成与机体免疫调节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正常健康人和糖尿病人空腹及餐后 2 h血小板计数 ,实验证明糖尿病患者在餐后血糖明显增高 ,血小板计数出现明显下降 (P<0 .0 5 ) ,而正常健康人空腹及餐后血小板改变不明显 (P>0 .0 5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生成与机体免疫调节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四种方法在50例糖尿病患者和42名正常人中,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七项指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在Intecolor 3621微型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运算。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伴血管并发症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明显,并以伴有多种血管并发症者尤其显著。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应用胰岛素与否无关。血小板高聚集性的病理因素,在临床上对识别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和血小板同时进行观察,发现健康成人空腹和餐后2h血糖和血小板无明显改变,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2h血糖明显增高的同时血小板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不同情况,进而探讨MCV与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先用F - 82 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作为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及糖尿病患者组的MCV ,两组结果采用t检验作比较,然后制备3名健康体检者的7份不同葡萄糖浓度系列抗凝血,并测定其MCV ,同时分离血浆用CIBACORNING5 6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糖浓度,再将MCV与血糖浓度作相关性检验。结果:糖尿病组MCV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1) ;体外试验MCV随血糖浓度上升而增高,呈正相关(r >0 .875 ,P <0 .0 1)。结论:无论体内或体外,随血糖浓度增高都将导致MCV增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MCV增高,一定要结合血糖浓度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服葡萄糖后2 h血糖在筛选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河南省1335例怀疑为糖尿病的人群进行血糖检测.结果空腹血糖与服糖后2 h血糖同时增高921例;仅服糖后2 h血糖增高1181例,260例为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结论在糖尿病诊断检测中,空腹血糖与服糖后2 h血糖有差异.单独检测服糖后2 h血糖在筛选糖尿病患者中有简便、快捷、准确、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强生稳步倍加型(OneTouch SureStep)快速血糖分析仪的稳定性及其测定结果与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病人的抗凝全血标本和质控品分别作批内和天间精密度实验.88例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在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的静脉血糖浓度的同时用快速血糖分析法测定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 该快速血糖分析仪的批内和天间精密度均小于5%.低血糖组患者的静脉血血糖结果低于快速血糖结果,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较差(r<0.975),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患者的静脉血血糖结果和快速血糖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较好(r>0.975).结论 该快速血糖分析仪稳定性好,可以准确测定正常血糖水平和高血糖水平患者的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此反应不可逆,与血糖浓度成反比.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色谱法、免疫法、电泳法、化学法四种.临床应用:①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②指导血糖的调整;③糖尿病不同阶段有一定意义;④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脂差异,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血脂变化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的TG、TC、LDL显著增高,随着糖尿病的控制,HbA1C的降低,TG、TC、LDL明显降低,LDL明显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脂代谢异常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54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时血糖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增高,肌酸磷酸激酶峰值与血糖值呈正相关。病死率与血糖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病死率以心源性休克患者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糖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尿糖应用优利特-3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血糖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半自动化分析仪上检测。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3例尿糖阴性,占总例数的6.5%;空腹血糖有4例正常,占总例数的2%,明显增高(>7.8 mmol/L)者153例,占总例数的76.5%;餐后2h血糖有2例正常,占总例数的1%,明显增高(>11.1mmol/L)者103例,占总例数的51.5%。结论: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应结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监测早期诊断糖尿病;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经常监测其血糖、尿糖和餐后2h血糖,以及早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避免并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和血糖增高 ,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 1项随访 2 2年的前瞻性研究[1] ,缺血性卒中校正年龄的相对危险度在血糖正常高值、无症状高血糖 (≥ 2 2 5mg/dl)、已知糖尿病 3组分别为 1 32、1 86和 2 72 ,那么糖尿病和血糖增高发生脑梗塞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是否与血小板体积变化有关。在此 ,本文对正常对照组 2型、糖尿病组 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组、脑梗塞无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及空腹血糖进行研究 ,旨在为降低糖尿病发生脑梗塞的相对危险度提供线索。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1 1 1  2型糖尿病组 :按 1985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确…  相似文献   

15.
李汉福 《微创医学》2005,24(1):28-29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及其对糖尿病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果糖胺法测定85例糖尿病患者及68例健康对照者的糖化血清蛋白浓度.结果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r=0.6837,P<0.01).结论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较好,同时根据追踪观察可见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血糖在2~3周内的改变,它可作为糖尿病近期控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末稍血葡萄糖检测与静脉血葡萄糖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空腹静脉血血糖和同时采用快速血糖仪对同一患者末梢血血糖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血血糖值稍高于末梢血血糖,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对于门诊需反复监测血糖变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快速血糖仪作为检测工具,其对于指导糖尿病治疗有一定的价值,但诊断糖尿病最好使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和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患者。结果: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糖化血红蛋白与一般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性组与一般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区分血糖增高脑梗死和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这二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输血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以20例并发糖尿病的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择20例非糖尿病手术病人为对照,检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血糖浓度.结果 输浓缩红细胞后,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显著升高,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6.06,P<0.01).结论 术中输血导致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进一步升高,及时处理这种高血糖状态,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张园满  苏文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13-2814
目的:探讨末梢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监测作用。方法:通过对96位患者用稳步(SureStep)血糖仪进行末梢血糖浓度的测量,同时抽取静脉血用仪器法测定其血糖浓度。结果:毛细血管血糖几乎略低于静脉血清血糖,但彼此又有相关。结论:一般来说,要确诊患者为糖尿病以用血浆或血清测定结果更为可靠。如果不是特殊试验,血糖测定必须以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相似文献   

20.
石磊 《河北医学》2008,14(10):1195-119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干预效应. 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诱导4周加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姜黄素200mg/kg 进行干预给药6周,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大鼠的血糖和尿量.结果:姜黄素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没有影响,但是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姜黄素治疗组实验前后比较血糖有明显下降(P<0.05), 且实验后姜黄素血糖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样,姜黄素治疗组大鼠尿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有效改善II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和减少尿量,同时也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